书城励志决定一生成功的十大素质
310600000012

第12章 办公室丛林生存 (11)

从此之后,他每天都加班加点,踏踏实实地工作,以图不介于他们的矛盾之争中。同时,他也适度保持与两位上司的距离,都不亲不疏、不冷不热,力图两方都不得罪。这样,两方虽然斗争激烈,但谁也没有来刻意为谁主动,他的工作也完成得相当出色。

就这样过去了一两个月,突然有一天,老总向全公司宣布:“今天,我递交了辞职报告。”顿时,好些“老总派”人士都目瞪口呆了。而小丁则暗自庆幸着自己当初的决定……

五、误区点拨

1切忌因为怕被卷入上司的纷争之中而不敢放开手脚去做自己的工作。如果你缩手缩脚地行事,那么你不但不能完全地置身于事外,同时还可能失掉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2切忌为了升官而主动地、有意识地投入到上司的派系矛盾纷争中去,以期捞取好处。

应对工作中遭人排挤的状况

一、情境导入

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小泉,一直都在庆幸自己能杀出重围,顺利应聘到一知名公司工作,且似乎对周围的一切都能应对自如。不料的是,有一天,他发现周围的同事突然一改常态,不再对他友好,并事事采取不合作态度,处处给他设置难题来进行百般刁难,让他出尽洋相……小泉已完全意识到这点:同事们在有意排挤他。面对这种状态,小泉的情绪一落三丈。这可是刚刚涉足工作领域碰到的一个棘手而危险的问题。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他简单就是一团雾水。

二、权威分析

一个人在公司里的定位,依据工作的职位、人际、能力等而有所不同。有的人可以是各方争相笼络的对象,在公司里走路有风,人人称羡;但是有些人却没有这般幸运,工作只是为了图口饭吃,工作成就谈不上,充其量只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上班族。不管居于何种角色,在职场里最令人失望的还是遭人排挤。

遭人排挤的确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但是并非能力强的人才会有此遭遇,能力弱的人同样也有面临此种惨状的可能。总之,磁场不对,“排挤”之事就难免会出现。

被同事排挤,必然有其原因。这些原因不外乎以下六种情况:

近来升级连连,招来同事妒忌,所以群起排挤你。

你刚到本单位上班,你有着令人羡慕的优越条件,包括高学历、有背景、相貌出众,这些都有可能让同事妒忌。

雇用你的人为公司内人人讨厌的头号公敌,故连你也受牵连。

衣着奇特、言谈过分、爱出风头,而令同事却步。

过分讨好上级而疏于和同事交往。

妨碍了同事获取利益,包括晋升、加薪等可以受惠的事。

如果是属于第一项、第二项,这情况也很自然,所谓“不招人妒是庸才”,能招人妒忌也不是丢面子的事。其实只要你平日对人的态度和蔼亲切,同事们不难发觉你是一个老实人,久而久之便会乐于和你交往。另外,你可培养自己的聊天魅力,因为你的同事们的最大爱好之一就是聊天,通过聊天可以改变同事对你的态度。

如属第三项,那便是你本人的不幸,唯有等机会向同事表示,自己应聘主要是喜爱这份工作,与雇用你的人无关,与他更不是皇亲国戚的关系。只要同事了解到你不是公敌派来的密探,自然会欢迎你。

如果是属于第四项、第五项,那你便要反省一下,因为问题是出在你自己身上,如想令同事改变看法,唯有自己做出改善。平时不要乱发一些惊人的言论,要学会当听众,衣着也应切合身份,既要整洁又要不招摇,过分突出的服装不会为你带来方便,反而会令同事们把你当成敌对目标。

如果是属于第六项,你就要注意你做事的分寸。

能够获利当然令人向往,但做人不要把利看得太重,更不要和同事争名夺利。人们常说该是你的推也推不掉,不该是你的抢也抢不来。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有什么可争的呢?在遇到这类事情时,该让就让,摆出一副高姿态来。虽然你这次吃了亏,但以后会得到补偿的。塞翁失马,因祸得福,眼前看来不是好事,谁说将来就不会有好的结果呢?

如何看出自己是不是遭排挤呢?在公开场合,大家正开心地天南地北谈笑,当你走近,气氛霎时冻结起来,也许个个噤若寒蝉,让你觉得相当尴尬,你也无从知道原因,只有自己瞎摸;此外,如果大家在会议上谈事论理,你明明知道自己的分析中肯有理,但是却无法获得共鸣,似乎只有自己孤军奋斗,这样的态势如果没有特别原因,那么必是遭到排挤了。

另外还有一个观察的方法:例如,同事之间总有一些应酬,但是怎么算都少了你,平日一些送往迎来的交际,你常常不经意地被遗忘,这样的“排外”,不说你也知道怎么回事!只是错在不在你身上就不一定了。

受排挤的时候要镇定,要继续有条不紊地做自己的事,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消除排挤你的人对你的敌意。

此外,你也要注意做事的分寸,在必要的时候保护和捍卫自己的利益。面对排挤,懦弱是无用的表现。你可以忍耐,但必须有自己的底线。一味忍耐的结果,就是让你成为办公室的受气包和可怜虫。

三、应对方法

方法一:宽容对待

见到同事排斥自己,就采取以牙还牙的反排斥手法:或指责人家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或干脆不理睬同事,拒同事于千里之外……凡此种种,都是不明智的,只能进一步激化矛盾,置自己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要仔细分析自己遭同事排斥的原因,即使断定他们完全是嫉妒性的排斥,也不要气急败坏,要让同事有一个认可和接纳的过程。要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只要自己确实有真本事,有良好的品格,同事就一定会愉快地接纳自己的。在同事排斥时,你可能会感到委屈,这是正常的。但你应该把它埋藏在肚子里,不要专门去解释,有些事情是越解释越糊涂,越解释越可能走向反面。

方法二:与上司保持适当距离

自己因才华出众而获得上司的赏识,这表明上司是有识之士;反过来说,这也是自己应该得到的,是公平和公正的体现。作为下属,要正确地看待上司的赏识,不要把上司的赏识看作是一种恩赐,不要奴才似的老是感激涕零,不要过分地去亲近上司。因为过于亲近、过分感激,很容易让人误认为你是因奉承而得到赏识的。自己有才华,并在努力为公司服务,得到上司的赏识是完全应该的。只有这种心态才是正确的,也只有这种心态才能获得同事的赞赏。

方法三:保持一颗平常心

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才华,不要因为得到上司赏识而自以为了不起,就趾高气扬,就颐指气使。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多想想别人的长处。要清楚地认识到,你有你的才华,他有他的本领;你有被赏识的时候,别人也有被赏识的时候。即使你确实比别人有本事,也不要把本事当作骄傲的本钱。有些人之所以遭到同事的排斥,就是因为尾巴翘得太高,根本不把同事放在眼里;有些人则是思想观念有问题,以为现在只要上司看中就行了;有的人自己是下属,却视同事为贱民,这都是错误的。应该说,在一个公司里,得到上司的赏识和得到同事的赏识是同样重要的。

方法四:以人品和才华取得认同

当受到上司赏识而遭到同事排斥时,最好的策略就是不当一回事,既不过分看重赏识,也不过分看重排斥,而是努力用自己崇高的人品和杰出的才华来说话,用事实使上司和同事都赏识你。

有些人的思维方式比较奇特,他们在得到上司的赏识、遭到同事的排斥时,就用贬损上司的方式来求得缓冲或排解,以为只要自己说上司不好,就能得到同事的谅解。于是,有些人就故意在背后找茬贬损上司:什么上司绝不是真正赏识自己,只不过是把自己当作工具使罢了;什么上司表面上好像赏识自己,实际上对自己也很有意见;什么上司心术颇多、阴险狡猾,等等。这是很愚蠢的表现,不要以为这样就可以被同事接纳,恰恰相反,很可能遭到更大的排斥,因为同事会认为你是一个不识好歹的人。如果这些话传到上司的耳朵里,那就可能落个两头不讨好的结局,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

四、成功案例

约翰是某一外企部门主管,不知道为什么,员工们见了他除了礼节性地打个招呼外,与他别无话说,好像心里很排斥他,不想和他往来。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他是应聘来到公司的,没有和大家发生过不愉快的事,也没有和哪位同事发生矛盾呀!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观察,他发现上司对员工的态度极为不好,不但在工作期间随意骂人,而且有时在职工大会上也骂人,对员工极不尊重。

上司如此对待员工,员工自然不喜欢上司,而自己身为部门主管,因工作关系和上司接触比较多。大家不愿意和自己往来,是不是担心自己是上司派来的耳目呢?想到这里,约翰一下子觉得心里豁亮了许多。对,一定是这个原因。

约翰决心找个机会和几位在员工中较有威信的同事谈一谈,把问题解释清楚。

一次上司外出后,约翰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各位同事,我知道大家有些不大敢和我接触,其中的原因我也明白。我今天要告诉各位的是,我对上司和大家一样厌恶。我此前并不认识他,更谈不上有什么特殊关系。我到这里来,只是喜欢这份工作而已,与任何人没有特殊关系。说心里话,我很想和各位交朋友,和大家多往来。希望大家能接受我。”

约翰话音刚落,周围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自此之后,员工们对他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都很乐意与他打交道。

五、误区点拨

切忌无原则地取悦同事。

有些得到上司赏识的人,见自己在同事面前老是遭到不冷不热的对待,见自己在同事中总缺少共同的语言,就不分原因、不讲原则地去讨好同事:或给同事以小恩小惠,或无话找话去接近,或故意假惺惺地调侃自己、贬损自己,或言不由衷地赞美同事,等等,想以此来获取同事的好感,冲淡对自己的排斥。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有些事是非常奇特的,人家排斥你,如果你把它当作一桩重大的事情来对待,那么,人家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大;而你若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人家却会因此而感到没劲。假如你因同事的排斥而想方设法地去取悦他们,换来的结果很可能是更强烈的排斥,因为人家从排斥中看到了效果。

巧妙打破谈判中的僵持

一、情境导入

1985年,我国经委因进口汽车存在的严重质量缺陷,对出口商日本三菱株式会社进行了一场索赔的谈判。日方代表深知,该方汽车的严重质量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便采取了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含糊其辞的诡辩手法,企图蒙混过关,草草了事。于是,日方在谈判中对汽车质量缺陷的描述仅为轮胎有些爆裂,挡风玻璃有裂纹,电路部分有些故障,铆钉坡震断、车架有裂痕等等,坚持认为汽车的质量问题是局部的、轻微的,在使用过程中是可以避免的,而拒不接受我方提出的索赔要求。对方的态度一度使谈判困难重重,并陷入僵局。如何打破僵持,摆脱困境,当时我方绞尽脑汁都很难拿出一个有效措施来应对。

二、权威分析

利用相持不下的僵局是谈判中最有力的一种战略,没有比它更能试探出对方的决心和实力的了。尽管如此,大部分的人仍不希望有僵局发生。

许多事实证明,每当陷入僵局时,人们往往会有受挫的感觉。

一位精神科医生曾把僵局比喻为精神错乱的现象。他指出,一个人最怕的是孤立,人们常常竭力地避免使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破裂,人们宁愿歪曲事实,也不愿和朋友失和。

无数次谈判经验使人们体验到,一旦开始谈判,就希望能顺利和对方达成协议,完成交易。因此,每当谈判陷入僵局时,自然而然地会感到气馁而失掉信心;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反身自问:“假若我不曾这么说或这么做,情况是否会不同呢?”“假如我的上司知道了这种情况,会怎么样呢?”“我应该接受对方最后一次的出价吗?”“这个僵局对我们的声誉有没有影响呢?”这些问题往往会缠绕着谈判者。

也难怪谈判者怕僵局,特别是当他们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时。一个坏的合约总比破裂的谈判易于向上司交差。更糟的是,当别的竞争者只要再做点让步,就可能抢走生意时,僵局的压力就变得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