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2)
3109500000008

第8章 诺贝尔(2)

诺贝尔留学欧美之时去过都灵,早就听说了索布雷罗和硝化甘油的故事。但刚从欧美留学回来的时候,诺贝尔还必须在工厂里帮父亲忙着生产水雷和机器,根本就没有时间专心去研究硝化甘油。

现在战争结束了,诺贝尔打算继续研究这种有时只是燃烧,有时却会爆炸的怪东西。因为他发现这种东西不仅可用于制造炸药,还可以用于医学界,它是心脏病患者的有效医疗用品。

此后数月,诺贝尔仔细研究了索布雷罗早先公开的各种研究报告,颇有心得。的确,在别人成功的经验上起步,这是最快的捷径。

他开始设法控制这种烈性爆炸物。他要做的,首先是怎样远距离地点燃它,而又不至于伤人。这一点似乎并不难,只需加上一根导火线便可解决。但试验的结果是:这样做只能引燃一部分,而不能使全部硝化甘油爆炸。

齐宁博士曾用铁锤敲击板上的一滴硝化甘油,从而发生轻微爆炸,诺贝尔想到:“必须让全部硝化甘油同时加热或同时受到敲击才会发生爆炸!”

这谈何容易。要使少量硝化甘油做到这一条还不难,但在爆破岩石或水雷的情形下,要使大量的硝化甘油同时都受到敲击或加热,就有相当的难度了。

这下可把诺贝尔难住了,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写信给在瑞典的老父,向他讨教,一有新的进展,就要求父亲来信告诉他。

父亲很快来了回信:“我已想出使硝化甘油安全爆炸的方法了,你可试着把硝化甘油渗透到黑色的火药里边去,这样就可使爆炸成功且安全可靠。”老诺贝尔是研究黑色火药的权威了,他自然想到把黑色火药作为问题的突破口。

诺贝尔看了父亲的来信,几乎高兴得跳了起来,把硝化甘油与黑色火药混合后,容易点燃的黑色火药爆炸后发热,利用由此产生的高温,就可均匀而全面地把硝化甘油加热。就是说,这其中产生了二级爆炸,先是黑色火药爆炸,再是硝化甘油爆炸,太妙了!

于是,他把硝化甘油装在小玻璃管中,再放入铁罐里,并在玻璃管周围紧紧地填塞黑色火药,再拖出一根长长的导火线。点火后,一声巨响震耳欲聋。诺贝尔成功了!

他还把大哥罗伯特和二哥路维希邀到河边,请他们看自己的新发明——手雷。点火后,诺贝尔把它朝小河的方向扔了出去,随着抛物线状的烟雾到达河心,旋即在水面上升起几人高的一柱壮丽的水花。

但是,这样的硝化甘油炸弹仍不太实用,于是诺贝尔又继续寻求更方便实用的形态。经过多次试验,他最终制成了一种“雷管”,它实际上是拴紧密封的黑色火药管,把它放在硝化甘油中,不管硝化甘油的数量有多少,都能产生完全的爆炸。

研究仍在继续,新的难题又困扰着诺贝尔,他希望能减少黑色火药的使用,而使硝化甘油成为爆炸的主体。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诺贝尔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探索时期。

正当诺贝尔为改进他的“雷管”而努力的时候,老诺贝尔来信说,希望儿子能够回到瑞典,陪他度过晚年时光。

于是,1862年诺贝尔收拾行装,离开生活了21年的俄国圣彼得堡,回到了瑞典故乡斯德哥尔摩市。

这时,他对硝化甘油的研究已经突破了父亲的限制。他父亲的想法,仍然是把原来广泛应用的、低效的黑色火药作为爆炸物的主体,而把硝化甘油仅仅看作为引爆的辅助因子。但诺贝尔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十分不理想,硝化甘油渗入黑色火药需要时间,会造成这种混合物的爆炸力时强时弱,性能极不稳定。

所以,诺贝尔决定把硝化甘油作为爆炸物的主体,把黑色火药仅作为引爆的因子。并且,通过对制成的初级“雷管”的研究,他决心找出一种新的东西完全取代黑色火药。

回到斯德哥尔摩,他就一头扑在了实验上。诺贝尔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否定了一种又一种材料。终于有一次,他发现一种材料与硝化甘油混合,放在罐子里,点燃后扔在水中能产生爆炸。

因此,他想到既然能在水里爆炸,在地面上也一定没有问题。于是,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然后,诺贝尔熟练地点燃了导火线,等它燃烧一会儿后,才把他的新“魔盒”扔了出去。然而,过了好大一会儿,它还是没有爆炸。

是怎么回事呢?哪里出了问题吗?诺贝尔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它弄个明白。

他再次检查他的设计,看不出有什么疏漏之处。他又做了几次试验,仍然失败。

同样的材料配方,同样的装置,在水里能爆炸,为什么在地面上却像泄了气的皮球,变成哑巴了呢?

他反复思考,终于得出结论,原因是火药封得不严。在水里因为隔着空气,把这个缺陷给弥补了,但在地面上,它连玻璃管都未能炸开,又怎能点燃硝化甘油呢?

找到问题的关键后,他立即着手改进。

他把少量的液态硝化甘油装在一个密闭的金属管里,并在这个密闭的金属管中加入了一个装有这种新材料的小木管,再从小木管的盖子上塞入一根导火线,然后用封漆把管子两端都密封得不留一点空隙。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恰似天崩地裂,实验室内外,浓烟滚滚,屋里一片狼藉,柜子、书架、桌台,全都“飞”上了天。

许多人闻声赶来,惊慌地叫喊:“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可是,不一会儿,诺贝尔从烟雾弥漫的瓦砾堆中爬了出来。他满身灰尘,鲜血淋漓。大家都担心他的伤势,要他去住院。他却用满是血污的手拍拍破碎的工作服,高兴得热泪盈眶,狂呼:“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失败的记录之后,他终于发现了这种新材料的助燃剂,它是属于水银化合物的雷酸汞,它能代替黑色火药,只要用极少量的雷酸汞装入管中,就足以引发硝化甘油的爆炸。

诺贝尔终于制成了真正以硝化甘油为主的雷管。这在火药史上是继黑色火药之后的又一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因为它的出现使硝化甘油能发挥极强的爆炸力。它被大量地应用于开矿、筑路及武器制造上。

1863年10月14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诺贝尔向瑞典有关部门申请了专利,于是,硝化甘油制品的第一项专利权,在诺贝尔的诞生地——斯德哥尔摩得到批准,专利期10年,专利号是“1261”。

手捧专利证书,诺贝尔感慨万千,这是对他多年来辛苦投入的最好回报,这更是以后漫长的科学之路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这条路的过去有太多的辛酸,将来更会有数不尽的艰难。

专利证书的获取,好比给诺贝尔打了一支强心针、吃了一种兴奋剂,他立即与父亲商量,决心抓住时机,乘胜追击。

“爸爸,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建一个诺贝尔硝化甘油公司好吗?”

老诺贝尔现在对儿子也是充满了信心,更何况这也正是他自己梦寐以求的。他马上表示支持儿子:“你的想法很好,但到哪儿去弄一大笔资金呢?”

诺贝尔立即离开斯德哥尔摩前往法国,这次他不是去学习,而是四处拜访巴黎的银行家。他反复向那些投资者说明硝化甘油是什么,耐心讲明这个事业是一个能赢利的有伟大远景的事业。但是这些兜里装满金币的家伙就是不愿借钱给他。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幸运之神终于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法国皇帝拿破仑二世听说有关诺贝尔发明强力火药的消息后非常感兴趣,为了维护法国当时的欧洲霸主地位,他需要优良的武器弹药。于是他下达命令:“硝化甘油在军事上将有广泛的用途,银行应该贷款给他,帮助他发展这项事业。”

这样,诺贝尔获得了10万法郎的贷款。他愉快地回到斯德哥尔摩,立即与父亲一起动手筹建工厂。

他们在斯德哥尔摩的郊区购买了一幢小小的房屋,添置了简单的设备,雇用了一名化学师和两名工人,开始生产极少量的硝化甘油炸药。这家企业的诞生,标志着诺贝尔一生中作为另一种重要角色——企业家的开始。正是从这里起步,诺贝尔后来建立了他的遍布全世界的炸药工业帝国,使他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工业巨头。

在诺贝尔父子俩的悉心指导与安排下,最简陋的硝化甘油的原料生产在忙碌地进行着。

就在这样不紧不慢的工作中,硝化甘油的制成品一批批地生产出来了。

前来订购硝化甘油的人也越来越多,诺贝尔工厂也在不断扩大生产。

偏偏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令诺贝尔终生遗憾的事故。

5.对事业的执着

1864年的夏天,诺贝尔的弟弟埃米尔放暑假回到了斯德哥尔摩。这位在俄国出生并长大的小弟秉承了诺氏家族的优良品质,聪明勤奋、工作认真,他极受全家人的宠爱,并且全家人都以他为骄傲,因为他是诺贝尔兄弟中惟一一个读到大学的人。

受诺贝尔的影响,埃米尔也酷爱化学,他曾发现,颗粒状炸药经硝化甘油渗透后会产生更强的爆炸力。这一点给诺贝尔在改良炸药性能方面有很大的启发。埃米尔这次回来的目的,是设法简化硝化甘油的制作过程,以便节约时间和费用,最终增加它的产量。

21岁的埃米尔正处在根本不知疲倦、不知什么叫失败的年龄。他每天都在工厂实验室,抓紧从事简化硝化甘油制作过程的工作,假期不长,他想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巨大的进展。

9月3日,诺贝尔和他的父亲为了签订一份重要的合同,要进城去。

临行时,他们再三叮嘱埃米尔:“埃米尔,你应该很清楚硝化甘油的特性,一定要多加小心!”

“你们放心去吧,这里交给我好了。”这是埃米尔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就在当天中午,诺贝尔和他的父亲正在洽谈合同时,收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试验车间爆炸,速归!”

等他们赶回工厂的时候,整个工厂已经变成了一片火海,凶猛的火势根本无法让人靠近。

等到大火扑灭后,人们从残留的灰烬中找出五具遗骸,其中一具便是诺贝尔最疼爱的小兄弟埃米尔——这个性情温和、善解人意、头脑聪明又办事认真的青年,为研制强力炸药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这个飞来横祸令老诺贝尔悲伤万分,以致于突然患了中风,在此后8年的有生之年中一直卧床不起;母亲卡罗琳更是悲痛欲绝,终日以泪洗面。

手足情深的诺贝尔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之中:“什么事情不好做,什么事业不能干,为什么偏要去摆弄危险的炸药呢?”

他原本就虚弱的身体经过长期劳作和过度悲伤,终于支持不住了。他从小就有的胃病又复发了,同时,还诊断出患了心脏病。

病床上的诺贝尔经过冷静地思索,他感到自己一定不能被这些挫折击倒,威力强大的炸药是会造成一些事故,但另一方面,它却能更大地造福于人类,所以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包括他自己在内,都值得冒着生命危险去研究和开发利用它。

他决心从悲伤中勇敢地走出来,重新奋起。他的新奋斗目标是:找出硝化甘油最安全的使用、存放和大规模制造的方法。如果成功,就是对弟弟最好的纪念。

于是,诺贝尔在制造硝化甘油炸药的同时,也开始对它进行着改进。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旦决心做某件事,就一定要做到底,一定要做好。何况他的事业是有着广阔发展前途的新事物,社会需要它,人民需要它。

现在的问题是,诺贝尔失去了他创业的根据地。警方严禁诺贝尔的工厂复业,更不准他在距斯德哥尔摩5公里以内的地盘上发展这种危险的事业。诺贝尔只好到乡下去寻找用地,但农民们也不愿把土地租给这个“与魔鬼为伍的人”,不让他建立危险的火药工厂。他只好来到斯德哥尔摩市郊的柏拉伦湖,在湖上购置了一只平底船,建立了他的“水上工厂”。但是,这个水上工厂不能在某个地方固定下来,因为其他船只也因上次的爆炸事件变成了惊弓之鸟,他们不停地指责、反对诺贝尔,要他走远点。为了避开这些令人难堪的麻烦,诺贝尔只能让船不断地改换地方。

然而,正是这个独一无二的移动式工厂,生产出了不少“诺贝尔专利油状炸药”,为诺贝尔筹得了一些资金。

为了抹去因上次爆炸事故给人们心里蒙上的可怕的阴影,也为了增加工厂的订单、增加收入,诺贝尔想到了正面宣传的重要性。

他发出一批请帖,邀请学者、技术人员、土木业者和军人前来参观他的示范表演。

诺贝尔在参观者面前分别用点燃的木棒和烧红的铁棒插入硝化甘油中,都没有发生爆炸。随后他对大家说要是用雷管来引发,它就会成为威力无比的爆炸物了。于是,他又用雷管引爆了硝化甘油,让大家看得心服口服。

由于诺贝尔的大力宣传,人们对硝化甘油的恐惧心理慢慢消失了,订单也在不断地增加。然而,这个不大的平底船游荡在湖上总不是长久之计。

后来,经诺贝尔的姑妈介绍,他结识了瑞典的一位富翁斯密特。斯密特先生生性豪爽,喜欢结交朋友,并且是一位很有远见的高人。他听完诺贝尔介绍完硝化甘油炸药后,马上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投资项目。

于是,1865年3月诺贝尔结束了“水上工厂”,与斯密特先生在瑞典开设了第一家公司,厂房设在人烟稀少的月特尔维根市荒郊。

新工厂的建立给诺贝尔的事业带来了新的转机。他马不停蹄地工作着,除了担任总经理职务外,他还兼做技师、宣传员、推销员、出纳员等工作。

诺贝尔的座右铭是“勤勉”。他丝毫不知疲倦地去各地考察,亲自在采石场或矿山做实地爆破示范,他以邮寄资料等方式宣传其产品,介绍使用方法。

于是,在各国的大矿山里以及挖掘隧道的施工现场,纷纷响起了他所研制的炸药的爆炸声,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许多人力、物力。

美国在铺设穿越一座大山脉的铁路工程中,因为使用了硝化甘油炸药,节省了数千万美元的开支。

世界各地的订单如雪片一般,源源不断地飞来。

诺贝尔越来越看清自己事业的作用与价值,这难道不是对人类的一种不容怀疑的贡献么?

这时,诺贝尔把他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国际市场的需求上,为了减少这种油状炸药在跨国运输和搬运等方面存在的危险,他决定把工厂开到国外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诺贝尔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受到在德国的瑞典人威尔汉姆和温克勒的邀请,于是,他前往德国汉堡,以开拓炸药公司的欧洲乃至世界市场。

那一年,诺贝尔在汉堡注册了汉堡历史上第一家外国公司(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公司),厂址在离汉堡30公里的克鲁梅尔。这儿生产的硝化甘油炸药不仅发售到广阔的德国市场,而且还被销售到海外市场。诺贝尔还在汉堡置办了一个简单的家和实验室。

在那时候,人们对硝化甘油炸药还不是太了解,在运输、使用时非常粗心大意,于是,从世界各地纷纷传来发生爆炸惨祸的消息。

听着这些消息,诺贝尔心急如焚。他知道自己研制的炸药是液态的,性质非常不稳定,运输时也容易渗漏,因此,才容易发生事故。

当年弟弟惨死的画面又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告诉自己:“一定要研制出更加安全适用的炸药来!”

6.“达纳炸药”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