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1)
3109700000009

第9章 拿破仑(4)

这次会晤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亚历山大没有答应对奥作战。法国没有指望后,拿破仑就决定在奥地利宣战前,尽快结束西班牙战争。

于是,拿破仑亲自率领一支足以扫平伊比利亚的军队,来到了西班牙。这时,西班牙的军队状况混乱,正好给了法军一个反攻的机会。当时,西班牙军虽已达到11万人,但其装备低劣,又由于是各地的小分队混合而成,因此纪律欠佳,不能团结一致,形成合力。拿破仑看准了这一点,就命令3个军从西向东扫荡过去。

这三军不负众望,一路上如秋风卷残叶般横扫过去,使得西班牙军纷纷溃退,法军于是重新占领了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与此同时,英军也进入了西班牙,这样,法军一面同不时偷袭他们的西班牙人民作战,一面还得对付英军。而这时又有确切的消息传来:奥地利准备进攻法国。拿破仑把指挥权交给其他将领后,便匆匆返回法国。

法军继续在西班牙战斗着,他们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英勇抵抗。每一栋房屋都变成了堡垒,每一间茅舍、马棚、地下室都成了战场。这种激烈的战斗在每个城市都持续很长时间,迫使法军士兵不分青红皂白屠杀一切人,包括妇女儿童。尽管街道上血流成河,但只要他们稍一疏忽,仍会遭到妇女儿童的袭击。

法军的血腥屠杀没有吓倒坚强不屈的西班牙人,相反却被拖住了30万大军,拿破仑显得心事重重。

拿破仑第四次打败了奥地利后,真正地成为欧洲霸王,奥地利、普鲁士和俄国都暂时委曲求全,俯首贴耳。拿破仑帝国已达到了最高峰。

但是,拿破仑却没有继承人,他曾想让路易弟弟的儿子过继给自己后继承帝位,可是小王子不幸夭折。此时的约瑟芬已不能再生育了,因此拿破仑萌发了与她离婚的念头。

约瑟芬似乎也从小王子的夭亡中,感觉到自己大祸临头了,她一连三天闭门不出,哭得死去活来。

约瑟芬害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1809年11月30日,约瑟芬一如往常地和拿破仑一同进餐。拿破仑紧锁双眉,一语不发,然后他屏退左右,默默地凝视了皇后片刻说:“约瑟芬,我亲爱的约瑟芬!你知道我爱你,我仅有的幸福都是你赐给的,但是,约瑟芬,我最珍贵的爱情必须让位给法国利益。”

约瑟芬的预感没错,她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尽管拿破仑决定同约瑟芬离婚,但他还是对她怀有很深的感情。在他们准备离婚的那段日子里,他天天和约瑟芬呆在一起,他对她说:“在政治上是没有良心的。”

1809年12月15日,在拿破仑宽敞的办公室里,约瑟芬含着泪,用颤抖着的声音宣读了放弃皇后身份的声明书。拿破仑坐在边上一声不吭、一动不动、脸色苍白、两眼发呆,这一整天,他都默默无语,闷闷不乐。

第二天,约瑟芬被勒令离开杜伊勒里宫。当一切物品都搬上车后,她依然在住宅里流连徘徊,久久不愿离去。

约瑟芬走后,为皇帝挑选新皇后的事就正式被提上了日程。可是,挑选谁为新皇后呢?如今的拿破仑可不是15年前的那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将军。15年前的拿破仑地位不高,为顺利发展,他急切想找一位富家小姐,以跻身上流社会。可如今不同了,他是欧洲的主宰,他的新娘必须是一个大国的公主,只有这样的新娘才配得上他现在的身份。

当时的欧洲除法兰西外,只有英、俄、奥还可排在大国之列。可是英国正与法国进行一场生死战争,双方不能联姻,奥国刚刚被他打得落花流水,暂时不能考虑,俄国倒是个很好的联姻对象,俄国不仅比奥国强大,而且,通过联姻还可巩固两国同盟。但出乎意料的是,俄皇以其妹妹还小为由婉言拒绝了拿破仑。拿破仑的目标又转向了奥国,奥皇为了国家利益,很快就同意将18岁的女儿玛丽亚·路易莎嫁给拿破仑。

1810年2月7日,拿破仑同奥国公主定了婚。在奥国看来,这场婚姻简直是对奥国的一次大拯救。人们热烈欢呼,把这件婚事看成是永久和平的保证。

3月11日,这位18岁的公主带着浩浩荡荡的车队,向法国大地滚滚驶来。

4月1日下午,拿破仑与公主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路易莎皇后长着一头棕发,一双湛蓝的眼睛极富表情,她婀娜娇艳,又异常温柔,拿破仑对她非常满意。

1811年3月20日,玛丽亚·路易莎生下了一个男孩,整个巴黎沸腾起来,人们纷纷走上街头,相互祝贺,热烈拥抱,“皇帝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当了父亲的拿破仑更是激动万分,他眼里噙着泪水,一会亲吻孩子,一会拥抱妻子,仿佛他一手创建的帝国会因此永固下来。

6月9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为孩子举行了洗礼,这是帝国最豪华的一次仪式,花费了200万法郎。

娶妻生子的幸福,使拿破仑感到万分欣慰。但是平静的日子好景不长,一场与俄的交战又要爆发了。

战败退位

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损害了俄的利益,因此俄皇仍暗地与英贸易,拿破仑在遭其拒婚后,本就对沙皇恼怒,这次他决定让俄国知道自己的厉害。

1811年底,拿破仑着手准备征俄战役。当时有许多将领劝说拿破仑放弃这次冒险,因为俄国天气恶劣,国内情况不明,更何况法军远离本土作战,战线太长。但是拿破仑不以为然,他自信地说:“再过几年,我就要成为全世界的主人。”

1812年4月27日,拿破仑集结了51万大军,向俄国边境压来。6月24日,拿破仑率军来到了俄军主力的驻地——涅曼河。俄军这时可以动用的主力军团只有15万人,因此他们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不顾一切地后退,不给拿破仑围歼的机会,以延长战线,拖垮法军。

急速地向俄国纵深挺进的法军,犹入无人之境,在荒漠无垠的涅曼河东岸,在地平线尽头,他们连俄军的影子也没见到,而急速行军的法军却逐渐筋疲力尽了。

拿破仑一心想通过神速的挺进来迫使俄军决战,但狡猾的俄军总是在这里露一下头,等到法军赶去时,他们又在那里摆一下尾,害得法军一路追赶,疲于奔命,却连一个敌人也抓不到。

俄军在撤退过程中,不给法军留下任何可用的东西,他们迁走了居民,带走了粮食,只留下空空的房屋,有时甚至放火烧毁一切。

在行军途中,法军不是露营就是支起帐篷过夜,由于昼夜行军,惨遭饥饿和凄风冷雨折磨,已有1万多匹战马死掉,同时各个部队严重减员,许多年轻的士兵倒在了行军途中。另外,拿破仑的部队中有一半是外国人,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进军俄国,因此,法国的国歌和拿破仑的鼓动性演说,也就激不起他们的士气。

拿破仑就像一只被激怒了却又无处发泄的雄狮,恨不得把俄国军队撕碎。

就在拿破仑为此事而烦恼时,俄国统帅部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官兵和权贵对主帅“诱敌深入”的政策不满,说他是叛徒,想把拿破仑带到莫斯科。俄皇只好起用了67岁的老将库图佐夫。库图佐夫是位很有名望的将军,他知道现在对付拿破仑的最好办法只能是后撤,但不打一仗,就无法对沙皇和国人交待。因此,他经过周密考虑,决定把战场选在莫斯科附近的博罗迪诺,与法军打一仗。

当拿破仑看到俄军换了主帅后,立刻意识到决战就要开始了,他命令部队加强战备。前进的道路被各种车辆堵塞,拿破仑下令烧毁一切堵路车辆,他说:“如果我的车子阻拦了部队前进,我也要把车子烧毁。

9月5日,博罗迪诺战役的前哨打响了。当时,俄军在这里驻守着一万多人,而法军投入兵力约4万人,俄军的防御战打得很顽强,战斗持续到深夜,法军进行白刃拼杀,终于夺占了前哨阵地,守军被迫退到主阵地。

第三天,天刚破晓,拿破仑就向全军发起了进攻的命令。

战场上炮火轰鸣,枪声大作,战斗的激烈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次。俄军以劣势兵力进行了顽强抵抗,连续打退法军几次进攻,法军一个师团几乎全部被猛烈的炮火消灭。

中午12时,拿破仑调整战场部署,集中了4万多人和400门大炮,猛攻敌人阵地。俄国也不示弱,调来了600门大炮对轰。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弥漫,地动山摇。双方炮击连续几个小时,主阵地得而复失达7次之多。就在法军冒着弹雨进行第八次冲锋时,俄军前线指挥官中炮身亡,群龙无首,俄军开始向莫斯科撤退。

法军于9月14日抵达莫斯科城下。拿破仑看着这个像宝石一样五彩缤纷的城市,高声地说:“莫斯科呀,莫斯科,我终于来了!”站在那里,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莫斯科居民被驯服的样子,他们毕恭毕敬地把莫斯科城的钥匙交给他。

拿破仑万万没有想到,莫斯科居然已成为一座空城,莫斯科的居民都撤走了,贵族们也逃之夭夭,整个城市连一个人也找不到。

晚上,紧张了一天的法军刚刚进入梦乡,一场大火就燃了起来,大火借着强烈的西北风,越烧越猛,很快就吞噬了整个城市。莫斯科的占领者现在成了它的囚徒,没有了食物,没有了住所,而俄国的寒冷天气马上就要来临了。

拿破仑到现在才明白,进攻俄国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

10月19日,当第一场大雪来临时,拿破仑大军开始从莫斯科城撤退。

11月5日,凛冽的寒风带来了一场暴风雪,气温降到了零下18度。田野上,狂风夹着鹅毛大雪在怒号。大雪卷走了帐篷,战马冻死了,炮车深深埋入了雪堆。茫茫雪海,毫无标识,偏离了行军路线的小分队,几小时后就迷失方向,冻死在荒原。

风雪还使拿破仑的骑兵大受其害,因为没有在冰雪地作战的经验,所以他们的马匹都没打防滑钉,马匹在冰雪上极难行走。在世界上第一流的骑兵部队中,曾令人自豪的战马,就这样悲惨地在冰雪地上一匹又一匹地倒下了。俄军为此大大地欢呼,说是上帝让拿破仑忘记了俄国的冬天,使他身陷困境。

在艰苦的撤退行军中,拿破仑像以往一样,以身作则,同士兵们一起步行,每到一处,他的士兵都分立两旁,让拿破仑走过去,然后他们中所有的人都用颤抖的声音向他欢呼。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年轻骑兵,用尚存的一条腿站着,举起一根拐杖向拿破仑致敬。

拿破仑流泪了,他慢慢地举起一只手来,向这位骑兵还礼。多么忠诚的士兵啊!他们只是责怪和诅咒恶劣的天气,却没有一个人责备带领他们陷入困境的统帅。

天降大雪,俄皇亚历山大喜出望外,他决心把拿破仑的残兵败将消灭在俄国土地上,使他不再兴风作浪。

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极端的困难,拿破仑并没有胆怯和屈服,他的性格如同钢铁一样,越炼越硬。他下令让他的队伍加快撤退速度,赶在俄主力追来之前渡过别列津纳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1月24日,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河上那座至关重要的大桥己被俄国游击队毁掉,前无退路,而后面又有大量追兵,法军可谓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许多人开始绝望了。

拿破仑可没被危险吓倒,他不但没有沮丧,反而比以前更加充满活力,他显示出了一个英雄在危难时刻的超凡勇气。他开始向军队下达一连串命令:一部分法军在下游佯渡,吸引俄军,一部分军队挡住追兵,掩护工兵在上游架设浮桥。

一切就像拿破仑所计划的那样,25日下午,两座浮桥完全架好,步骑兵开始有秩序地进行撤退。

就在最后一批部队准备过桥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一万多名掉队的士兵赶到了桥边,他们不听指挥,争先恐后地朝桥上挤去,后面追随而来的俄军发起了猛烈进攻。大炮呼啸而来,在拥挤不动的人海中炸开了一道缺口,人们被吓得魂飞魄散,夺路而逃,突然,“轰隆”一声,桥塌了,桥上的人全部掉进了水里,在阵阵的惨叫声中被冰冷的河水吞没了。

疯了的人群又潮水般地涌向另一座桥。为了不使俄军渡河追击,保证主力顺利撤退,拿破仑已顾不上掉队士兵了,他断然下令炸毁浮桥。一万多名掉队士兵无路可逃,很快都葬身于俄军的炮火之下。

渡过河的士兵,境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气温的骤然下降,使许多人的手脚被冻坏,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几十个、几百个人死去,大道上到处都堆满了法军的尸体。

12月6日晚,拿破仑留下几名大帅镇守阵地,他自己则秘密回国了,他要征召新兵卷土重来。

拿破仑征俄惨败,但他却很快组织了一支新军团,可是欧洲各国并未给他喘息机会,将战火燃烧到了法国本土。

拿破仑第一次意识到,他的大帝国已处在岌岌可危的境地,欧洲所有的国家都视他为敌人,连他的妹夫也背叛了他。

联军大炮已开始在法国境内轰鸣,盟国君主猜想拿破仑一定会停战谈判,就派人来到了巴黎。然而,拿破仑并没有接受停战建议,他坚强的性格和对荣誉的嗜好,不允许他在没有取得胜利前就接受谈判,他现在就像个赌红了眼的赌徒,不夺回损失,决不罢休。

他现在需要的是重新组织一支军队。1813年12月,他提前征召了1815年新兵。这时,法国国内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已使几十万青年白白送死在战场上,失去了亲人的老百姓已开始表示不满,甚至一些将军也厌倦了打仗,他们渴望过常人的生活。拿破仑对此充耳不闻,他又一次把那些还是小孩子的新兵送上了战场。

1814年1月,20万反法联军兵分几路,向巴黎挺进,英国威灵顿公爵的军队也通过西班牙进入法国。拿破仑的处境更加危险,联军又趁机提出新的谈判条件,拿破仑愤而拒绝。

战争已不可避免,拿破仑似乎也意识到这次战争的后果,于是在前往军中的头一天晚上,他在皇后的陪同下,拉着未满3岁的儿子召见廷臣,用平时惯用的声调交代了不同寻常的嘱托:“我离开首都时,把珍爱仅次于法国的一切全留给你们守卫,托付给你们照料了。”

接着,他又任命皇后为摄政王,并且宣布自己一旦死去,他的3岁儿子就在母亲摄政之下马上即位。

l月25日,拿破仑亲自指挥部队迎战普军。当时,布吕歇尔率领的普军正驻扎布里埃纳。他虽然知道拿破仑正率军前来,不过,他不在乎。在他看来,拿破仑和他那些乳臭未干的孩子军队要穿过沼泽,简直是异想天开,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拿破仑在当地农民的帮助下,已来到他的眼皮底下。

正当普鲁士人为自己的胜利干杯时,突然,宴会厅的一扇窗户被炸飞了,餐桌上的吊灯也被炸成碎片。紧接着,炮声阵阵如惊雷,枪击声声如暴雨,小镇遭到了法军的袭击。

毫无防备的普军惊慌失措,乱成一团。许多将领被生擒活拿,布吕歇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幸免。普军两次登上城堡,但是法军400名新兵始终坚守阵地,使之固若金汤。

随着黑夜的降临,激战逐渐停止,法军占领了布里埃纳,布吕歇尔率着残军逃之夭夭。

这时,普王、俄皇、奥皇带着12万大军也来到这里,拿破仑手下只有3万人,但他毫不气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