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3)
3113300000007

第7章 斯大林(7)

20年代的俄国第一批领导人生活都很简朴。国家对党的领导人的个人生活规定得比较严格,中央规定:不许动用国家资金改善个人住宅,装修别墅,给负责人发放资金和实物。专家和负责人员同工人的工资差别不能太大。列宁在生前甚至有一个不公开的传统,中央委员把稿费上交给党的会计处。

那时,党的领导人没有任何贵重物品,甚至谈论这些东西都被看成是粗俗的小市民,甚至是反常情调的标志。

长期以来,斯大林在外表上都一直保持“禁欲主义”,甚至到了晚年也是如此。

斯大林睡觉时盖的是战士们用的被子。除一身元帅服外,还有几双绱底的毡靴和一件打着补丁的农民皮袄。

斯大林平时喜欢在饭前稍许喝点格鲁吉亚纯葡萄酒,但没有托洛茨基那种“贵族老爷式”的习惯,花很多时间去打猎、钓鱼,不过他的生活习惯是不利于健康的,他吸烟很多,常常叼着他那心爱的大烟斗,直到临死前1年才把烟戒了。

斯大林从20年代末开始,每周看一两次电影,逐渐成了个习惯。一般是在夜里12点以后,凡是群众反响比较热烈的影片,都在克里姆林宫一间不大的放映厅里(后来是在他的别墅里)放映过。

斯大林一直认为,电影只有一种功能,即教育功能,而且整个艺术都是这样。再有就是去剧院看戏,《天鹅湖》他看过好几十遍,甚至一些戏的彩排他也看。他通常总是一个人到剧院去,剧场关灯之后他入座,坐在包厢紧靠角落的地方。每当看过首场以后,他都向演员表示谢意。

婚后的斯大林并没有因为成立了家庭和拥有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而改变多年养成的习惯。他工作起来仍然是没日没夜,特别是他担任总书记以后,秘书每天送来一叠厚厚的报告、文件、电报、人民来信,堆得像小山一样。他都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批示。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事业中去。有时办公室就成了卧室,沙发成了床铺,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那种贵族习惯”。

阿利卢耶娃很快就习惯了丈夫的这种生活方式,也习惯了丈夫那些无休止的会议、斗争和外出的生活。她很爱斯大林,结婚后,她就以年轻主妇的献身精神热情操持起了家庭生活。

阿利卢耶娃对孩子管教很严,她是个说一不二的人。斯维特兰娜5、6岁时,阿利卢耶娃就让她学德语、俄语、数学和学龄前的音乐等课程,稍不守规矩就会受到母亲的训斥。

但斯大林却完全不一样,只要有时间,他喜欢和孩子们玩,对孩子们要求不过于严厉。他尤其喜欢女儿,总是叫她“小东西”、“小女主人”。如果她有什么请求,他总喜欢说:“你请求什么?你下命令吧!我们马上就完成任务。”

在写给女儿的信的结尾时一定是“吻你”,信中充满了娇惯之情。

在家里,阿利卢耶娃常常因为斯大林娇惯了孩子而生气。

阿利卢耶娃渐渐成熟,越来越无法容忍丈夫的粗暴。有时吵架,一连几天不说话,她对斯大林称“您”,他对她称“你”。

有一天,他不跟她说话了,过了好几天,她才知道,因为她对他用“您”相称,他生气。他俩都容易怄气,而且怄很长时间气。不过,这毕竟是爱情,是两个在家庭生活中奇怪的、可怕的人的爱情。只要他俩长期相处,就会彼此气昏了头。一旦分离,又没法活。不过,他俩只有在南方休假时才长期单独相处,在莫斯科生活时,他回家很晚,只来得及喝杯茶就躺下睡觉。说实在的,他待她不错,他很爱自己的妻子。

斯大林和他前妻生的长子雅可夫,是1921年在阿利卢耶娃的一再要求下,才来到莫斯科的。来的时候,雅可夫14岁,斯大林对长期没有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大儿子比较冷淡,认为儿子的性格很不像自己。他把儿子的谦让看成软弱,把儿子的诚实看成笨拙。他不满意雅可夫的第一个妻子,并粗暴地干涉他们的婚姻。在他眼里,雅可夫是一个不成才的庸人。

由于父亲的冷漠,雅可夫曾用手枪自杀,幸好没有打中要害才没死,而当斯大林看到受伤的儿子时,只是冷冷地说一句:“啊哈,没打中。”

善良的妻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丈夫是这样一个心冷如冰的人。大概从那时起,妻子就与斯大林产生了分歧。

阿利卢耶娃是个要强的人,她不愿意把自己永远关在家庭中,不愿意被丈夫称为“娘们”。

阿利卢耶娃成为正式党员后,她向斯大林提出要去上学,斯大林不同意。他认为她做个专职妻子就很够了,阿利卢耶娃一再要求,奥尔忠尼启则和叶努基泽也帮着说情,斯大林总算同意了,让她到工业学院去学习化学纤维,那是一个新技术。为了保证她的安全,保密局采取了措施,在她上课的班内安排了特工人员,她的真实身份也被隐藏起来。

摆脱了克里姆林宫束缚的阿利卢耶娃,像脱离了笼子的鸟一样,沉浸在回归自由和大自然的欢快之中。她从心底感激丈夫,决心在新的岗位上,继续支持丈夫的伟大事业。

在学校里,她从同学们的口中了解了许多外部世界的真实情况。农村出现了大范围的饥荒,各路征粮队又在农村兴风作浪。她感到震惊,在家里她把这些情况告诉了丈夫,并指责他的政策破坏了农村经济。斯大林听后很生气,命令政治保卫局把传播这些消息的人统统逮捕。

幸福的婚姻,是两颗心之间不断的沟通和接触。但斯大林却没有时间去这么做,当她指责丈夫不关心家庭和孩子时,斯大林常常粗暴地打断她的话,有时还骂她。

阿利卢耶娃是个性格内向,自尊心很强的人。她情绪不好时,也从来不承认心里有事。

1932年11月8日,庆祝十月革命15周年的宴会上,斯大林与阿利卢耶娃之间发生了一个小小的反常事件,这使人们感到突然和惊叹。

“喂,来,你喝一杯。”斯大林对妻子招手说道。他显然有些醉意。

“我不是你的什么‘喂’!”阿利卢耶娃不同寻常地大吼一声,并且一边喊,一边跑出了宴会大厅。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有莫洛托夫的妻子波利娜追出去劝解她。这才发现,这些天她的情绪一直很坏,每件事情都使她感到厌烦。她厌恶一切,甚至孩子。这与人们心目中的善良、贤慧、宽容的阿利卢耶娃判若两人。波利娜陪她在克里姆林宫的院子里散步,一阵安慰之后,表面上看,她平静了下来,可内心深处仍充满了沮丧情绪。

第二天早上,管家瓦西里耶夫娜早上照常来叫醒阿利卢耶娃时,看见她已经死了。一支小型的女式手枪躺在地上,人们叫来了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等人。

11月10日,《真理报》发布了阿利卢耶娃去世的消息,但没有说明死因。官方的广播则报道说,阿利卢耶娃死于一次紧急的阑尾炎手术。斯大林只参加了妻子的追悼会,在向遗体告别时,斯大林在灵柩前站了片刻,然后便转身离去了,他没有去墓地送葬。阿利卢耶娃没有按照常规被火化,她的遗体被安葬在“新圣母公墓”。终其一生,斯大林没有到坟上去看过,他认为妻子背叛了他,尽管那里为她修制了粉红色大理石座椅,还为其妻子精心雕刻了塑像。

阿利卢耶娃死的时候32岁,扔下了11岁的瓦西里和还不太懂事的5岁的女儿。妻子的死,对斯大林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后来她的女儿斯维特兰娜回忆说:“母亲的死使父亲的心灵变得如此空虚,他失去对人,对朋友的信任。”在事后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斯大林沉痛地提出辞职要求,“也许我已经的确成了党内团结的障碍,如果这样,同志们,我准备隐退……”

祖巴洛沃那座别墅经常勾起他对往事的回忆,他忍受不了这些,于是在附近的孔策沃新建了一所房子,在以后的20年中,他一直住在那里。但到了晚年,斯大林却表现出了对妻子的怀念之情。在餐厅里,在他的别墅办公室,在克里姆林宫的住宅里,都挂着阿利卢耶娃1929年夏天和秋天心情愉快时拍的照片。

斯大林怀疑家里的人教坏了妻子,他不想让年幼的儿女再受到伤害。妻子死后,原来服务的管家、厨师、佣人和其它工作人员都辞退了,换上了内务部派来的人,仅剩下斯维特兰娜的老保姆,有人向斯大林说,这个保姆也是个“不可靠的人”,必须让她走。斯维特兰娜听说后,便大哭起来,斯大林不忍看女儿掉眼泪,发起火来,命令把保姆留下。但是阿利卢耶娃的姐姐、哥哥等人都慢慢地离开了这里。

家中的不幸使斯大林把希望放在儿女的成长上,他希望孩子们都成为军人。

雅可夫在运动学院毕业后,又进入炮兵学院,1941年5月他从炮兵学院毕业。战争开始的第一天,雅可夫就上了前线,斯大林没时间同他见面了,雅可夫在弟弟的别墅里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在电话中说:“去吧,去战斗。”

雅可夫是炮兵上尉,在战斗中勇敢、顽强。在一次撤退中,一个漆黑的夜晚,他被叛徒出卖,并被劫持到敌人的大本营。这是德国人精心策划的一起阴谋。

他们俘虏了雅可夫,向苏军部队撒传单,说斯大林的儿子都投降了。德国人企图用这种办法来瓦解苏军的战斗力。德国人的阴谋失败了,认识雅可夫的战士们把传单撕得粉碎,他们不相信雅可夫会叛变。

斯大林从德国广播中听到了这个消息,后来又看到了传单,他认识儿子的笔迹,独生子确实被俘了。他心情沉重。战争刚刚开始,他就失去了一个儿子,他了解自己的儿子,相信雅可夫决不会向敌人投降。

1942年9月,苏联组织了一个营救雅可夫的特别小分队,他们得到的指令是:营救雅可夫逃跑,如救不了,就打死雅可夫,以免被敌人利用。小分队通过前线到了敌后,后来全部牺牲,营救计划失败。

德国人想让雅可夫叛变自己的祖国,由狡诈的职业间谍施特里克尔德大尉亲自审讯雅可夫。当他回忆起这段往事时遗憾地表示:收买雅可夫是一种失败的尝试。

敌人在雅可夫身上使尽了花招,绞尽了脑汁,也没有得到什么便宜,他们绝望了,将雅可夫转移到萨克森豪森死亡营。这是战俘营中最残酷的一个营。

雅可夫深知:自己虽然清白,问心无愧,但他的名字已被玷污了,战后自己即使活着出去,又有什么希望和前途呢?在多次受到人身污辱之后——1943年4月14日,集中营的战俘们正在放风,7点钟下达了回到棚子里去的命令,人们都回去了。雅可夫没有回去,他要求见集中营的警卫长。一个党卫军士兵去给警卫长打电话,在他打电话的时候,雅可夫沉思着走过无人区,一直往带电的铁丝网走去。哨兵大喊:站住!雅可夫还是往前走,哨兵喊:“我要开枪了!”紧接着这一声喊,雅可夫开始大声怒骂,用双手撕开军便服。露出胸膛,对着哨兵说:开枪吧!哨兵瞄准了他的脑袋射击,打死了他。在哨兵开枪的同时,雅可夫双手抓住铁丝网,立刻就倒在头两排的铁丝网上,就这样,他一直挂在那,有24小时之久。其后,尸体被送往火葬场。

瓦西里是斯大林的次子,他的妈妈是阿利卢耶娃。

1921年瓦西里诞生在莫斯科。政府分配给斯大林一所别墅,那是一个大资本家遗留下来的房产。别墅内风景秀丽,格调典雅,具有俄罗斯古建筑的风格。瓦西里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度过了他的童年。

瓦西里长大以后,称父亲是“职业革命者”。但在幼年,他的确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成天在忙什么,瓦西里不知道家乡是哪儿,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老家中还有一个慈祥的老奶奶。有一次,不知是什么人把这些情况告诉了他,他感到很新奇,他神秘地对妹妹斯维特兰娜小声说:“你知道吗?咱们的爸爸是格鲁吉亚人。”

日理万机的斯大林很少有机会和自己的儿子亲热,更没有时间亲自对他们进行教育。他请了著名的教育学家穆拉维约夫做瓦西里和他妹妹的家庭教师。老师很好,瓦西里也很喜欢自己的老师,不过,瓦西里更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

在爸爸的老同事中,小瓦西里最喜欢布琼尼和布哈林两位叔叔。在小男孩眼里,这是两位快乐之神,他们的风趣和爱好,他们的威武和尊严都在孩子的心目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这个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直到成年也没有泯灭。

在斯大林高兴的时候,他喜欢抽着烟斗,往小瓦西里脸上吐烟圈,呛得小瓦西里直咳嗽。斯大林想以此逗妻子开心,妻子并不喜欢他的这个举动。斯大林喜欢喝纯葡萄酒,也常给小瓦西里一点低度的葡萄酒。他后来酗酒成性,可能就是童年时父亲给养成的。

斯大林同时又是一位严父,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都能成为革命家,国家的栋梁。可是瓦西里的性格似乎不太像爸爸,更多的像他的爷爷。

瓦西里小时候是个聪明、倔强,感情外露的孩子。有时显得任性、淘气,因此经常遭到父亲的责骂。

瓦西里11岁那年,发生了不幸的事情,母亲突然离他而去了。从此他失去了母爱,父亲对他的爱,表现在更加严厉的管教上,他躲着父亲,避免和他见面。

后来,他所热爱的布哈林叔叔等人被他的父亲处死,他弄不明白爱玩小动物的布哈林有什么错?爸爸为什么容不下他?

以前在别墅里同住的姨、舅、雅可夫的舅舅和那些孩子们都渐渐地不见了,他熟悉的保姆、佣人、厨师也都不见了,妈妈活着的时候的快乐景象再也没有了。这一连串的问题使这个十六七岁的孩子百思不得其解,严格的保密制度不允许他多问一句话。瓦西里的精神受到强烈的刺激,变得越来越暴躁了。

做父亲的保留着航校学生瓦西里·斯大林的毕业证书。上面写着:飞行技术优秀,热爱飞行,被授予中尉军衔。斯大林知道这种证书能值几个钱。1941年3月瓦西里从航校毕业,父亲又把他送到柳别尔崔市去上飞行训练班。

斯大林要求这个著名团队的指挥官楚卡诺夫亲自当瓦西里的教官,楚卡诺夫曾如实地报告:瓦西里是很有才华的飞行员,但由于酗酒,他总是闹出一些不愉快的事。

战争爆发了,20岁的瓦西里成为空军监察部的飞行教官,他坐在皮罗戈夫大街的宽敞办公室里,不怎么干活,却总爱喝酒。3个月后,就荣升为红军空军监察部部长。

后来他勇敢地飞往前线。在前线,他作战勇敢,无所畏惧。

雅可夫被俘后,斯大林不想再失去一个儿子,不允许瓦西里在前线作战,即使有战斗任务,也派几架飞机严密保护他的安全,瓦西里为此气得要命。

战争期间,在前线的人提升得很快,瓦西里尤其快,21岁他已经是空军上校团长。

在祖巴洛沃的别墅里,瓦西里越来越热衷狂欢和狂饮了。他和一群快活的电影工作者交上了朋友。在饭店里他喝得醉醺醺的,开枪打吊灯,名为“水晶音响”,同时他的风流韵事也源源不断。

过了一段时问,弗拉西克交给了斯大林一份文件,“空军检查局局长,瓦西里·斯大林常和电影导演卡门同志的妻子会面。他们还相约去了瓦西里·斯大林的别墅。”斯大林在报告上批语:“上校(瓦西里)应该关禁闭,别人的老婆要送回家。”

瓦西里负了伤,可不像别人那样在战场上受的伤,而是和伙伴们用炸弹炸鱼时不慎伤了自己,伤在面颊和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