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女职工心理健康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3114300000006

第6章 女职工的和谐心理塑造(1)

1.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有哪些

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心理障碍会引发人类多种疾病,甚至会产生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心身疾病。每个人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幸福、欢乐与痛苦、悲伤是相互交织、碰撞、交替和并存的,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遭受多种心理刺激。如果精神上遭受挫折,必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如工作上得不到重用,事业上遭到猜忌排挤,同志、邻里关系不和,家遭意外,亲人丧生,婚姻失败等。心理紧张多数可以通过体内的平衡、调节控制系统加以调整平息。但因心理刺激强度过大,或因持续时间较长,或因同时遭受多种心理刺激的综合作用,而又未能及时地解脱和调控,就会发生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心理不健康的开端,是导致心理疾病(包括心身疾病和心理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要及时地消除心理障碍,这就要求在外界的不良刺激对心理造成影响之时,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它、解决它。下面介绍一些消除心理障碍的保健方法。

总的原则是:要坚定生活信念,树立崇高理想,明确奋斗目标。使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感到充实。要有自信心,对自己的能力,经验以及取得的成绩能够正确地评价。能够使自己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始终置身于平稳的状态中。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都能使自己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它。

学会驾驭情绪

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有所失。一个人的情绪可以使学习、事业成功,也可以使学习、事业失败。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是最明智的选择。人们的情绪和其他一切心理过程一样,是由大脑直接调控的。聪明的人是用理智驾驭自己情绪的,是情绪的主人。

学会宽宏大度

只有有度量的人,心胸才会开阔,才可团结更多的人。缺乏度量的人,处处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常常是孤家寡人。

每个人都要加强修养,经得起批评甚至冤屈,克己让人。以大局为重,宽宏大度,利己利人。

学会理智与调控

用理智调控是用清醒的头脑和较高的道德修养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使其激烈的情绪逐渐缓和,慢慢消退。

学会听从劝告

人随喜、怒、哀、乐变化是常有之事,不良的情绪一律压抑有损健康,应及时找亲人、知心朋友倾吐胸中郁积与愤懑,听其相劝。

学会转移注意力

在愤怒时,大脑出现强烈的兴奋灶,如果能及时有效调节这一兴奋灶,使转变为抑制状态,则可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如当情绪被激怒时,尽量抑制发怒,可以走开做点别的事,如唱歌、看电影、散步、打球等,强制性将注意力转移。“风平可以浪静”,心平气和地去解决矛盾,往往可以得到满意效果。

加强个人修养

在刺激面前,有的人却能泰然处之,应付自如。这就是他们的自我修养水平较高,能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面对现实会随时遇到苦恼,是去发牢骚、动情绪,还是借此发愤图强,这要看一个人的修养水平的高低。“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常宜放眼量”。

学会自我暗示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会碰到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在这紧要关头,当遇到挫折或失败的事情,告诉自己“要冷静、沉着”;“吃一堑长一智”;在大喜事面前,自敲警钟“要谦虚谨慎,再立新功”;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是使自己变消极为积极,情绪稳定、头脑清醒、以利再战的重要手段,也是使人应付各种环境、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学会消除悲观情绪

恩爱夫妻在丧偶之时,免疫系统会发生严重改变,免疫细胞数量急剧下降。其他原因所致的悲观失望,同样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失去平衡,致使内分泌失调,免疫机制下降,疾病会乘虚而入,如发生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

要搞好心理过渡

当面临离退休回家的急剧转折时,这种从台前一下转入幕后,会使心理出现急骤波动,如空虚、寂寞、孤独、苦闷、惆怅等,出现不平衡及不适应的严重现象,甚至发展成病态心理。为此,在中年期或中年后期(45岁以后)就要学会自身心理保健,提前为老年到来作好思想、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准备和训练。例如:过去长期坐办公室的人要培养多散步、运动、旅游等爱好。自己偏向内向的性格,要尝试多参加些演出、舞蹈,结交新朋友,组织有益的集会等,使性格有所转变,改变坏的行为,保留好的习惯。

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每个人早晚都要从工作第一线退下来,工作和生活范围变小,多数人能顺利进入退休生活,心情愉快,生活内容会丰富多彩。而有相当一部分人会产生“退休综合症”,产生心理波动、情绪不稳、空虚、孤独、无所适从、意志消沉、生活没节奏、没责任感、食欲不佳,重则出现失眠、头痛、患心血管疾病等。

为防止上述“退休综合症”出现,在中年后期,应有计划对自己面临退休问题有一个通盘考虑,对结尾工作有一个“善始善终”的计划,不要等到宣布退休时才发现自己的工作任务还有“几年”才可完成,使自己产生半途而废的挫折感。

对退休后干些什么要有个准备和打算,要重新开始自己想干、又能干好的新工作。

要学会控制情绪

人老了,机体状况差,各种应变能力下降,情绪变化较大,而且不易控制,当愤怒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明显增强,肾上腺分泌突然增加,从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也常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加重,重则危及生命。

老年女性要学会控制情绪,遇事不怒,坚持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对往事不要耿耿于怀,不要背任何包袱,“看破过去,看淡挫折,面对今天的现实,乐观、积极地去迎接每一个明天”。

在中年后期还应有一个心身保健规划,并加以实施。可参加老年大学、太极拳、气功班、钓鱼、养鸟、种花等各种活动,这些活动都可使中老年人的精神有寄托之处,使中年向老年在心理上能顺利的渡过,有利于延年益寿。

塑造健全人格,增强适应能力

人们步入这高度现代化、社会急剧变幻、信息不断增长的时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每天要应付快速变化的节奏,工作、学习紧张,人际交往频繁,生活节奏加快,再加上高耸庞大众多的建筑物、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拥挤繁杂的城市噪声、环境污染等内外环境一下子向人们拥来,极易产生劣性情绪,亦会对心身疾病起着促发作用。人们常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渺小、孤独、冷漠、空虚、自卑的心理。如果再遇上挫折或遇上不幸的事件,心理必然会产生过重压力,使身心疲惫不堪,容易丧失信心,甚至精神崩溃。

塑造健全的人格,可以保证心理健康,能善于进行自我调节、改善心理状态。有助于战胜逆境和困扰。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战胜逆境的韧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积极进取,一定会达到成功的彼岸。甘居平庸者即使不被时代大潮所淘汰,也将四处碰壁,一事无成。只有心理健康、有健全人格的人,无论在多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能看到光明和希望,能够在人生暴风雨的洗礼中前进。

塑造健全的人格,保持健康的心理,需要长期锻炼和培养,甚至需要相当艰苦的磨炼。

2.克服嫉妒的心理

嫉妒感是由于嫉贤妒能,生怕别人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一种狭隘心理。嫉妒实质是对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人产生的一种嫉恨。嫉妒者当看到他人的才华、进步、成绩、专长甚至相貌超过自己时就不舒服、不愉快甚至恼怒,千方百计地采取诽谤、贬低、攻击和背后议论等方式进行诋毁,甚至妄图置人于死地而后快。

能力相近、地位相近、年龄相近、空间相近、专业相同、性别相同、兴趣爱好相同的人之间易产生嫉妒现象。女性之间的嫉妒比男女之间的嫉妒现象更多,而且更复杂、细腻、微妙、持久。这是因性别相同,相互比较的基础增大,加之女人一般要比男人气量狭小而致。

嫉妒不仅害人,而且害己,大部分容易嫉妒的人,都会出现一些身体的疾病,如胃痛、背痛等。嫉妒如任其发展,会使人变得虚伪、狡诈、颓废、仇恨,甚至堕落犯罪,嫉妒有百害而无一利,要想尽办法克服嫉妒心理。

自省法克嫉

就是要彻底认识嫉妒是以害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并腐蚀社会风气,危害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产生厌恶情绪,并在心理和行动上自发克制嫉妒感的产生。

竞争法超越

从心理上看,嫉妒是一个人内在软弱自卑的表现。嫉妒者因心灵巨大创伤和某种无法补偿的缺陷,无力与强者竞争,又怕别人超过自己,这种心理上的不平衡只得用贬低别人来求得补偿。认识到嫉妒的实质后,就要做一个敢于向强者挑战的强者,把嫉妒心变为赶超力,努力超过对方,取得对手以上的地位。否则,绞尽脑汁地想把对方搞下来或者采取攻击、议论、贬低的手段,既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狭隘、自私、无能,又会受到他人的鄙视和惩罚,使自己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

转移法消妒

就是有意识地转移自己的思维内容,或者把自己投进繁忙的学习、工作中去,事情一忙,人的注意力就会专于新从事的工作,而无暇去胡思乱想。另外,也可有意识地把注意力调节到自身的优势和对方的劣势上。当嫉妒某人时,总是因为他在某些方面的优势深深刺痛了你,而自己此方面又恰恰是劣势。这一差异正是你产生嫉妒感的根源。如果调节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中心,即看到自己优于对方的另外一些方面,原先失衡的心理就会重新获得平衡。

拓宽法驱妒

嫉妒感严重的人往往目光短浅,气量狭小,自我膨胀,凡事只想到自己,不甘人下,不把别人的成绩看成是对社会的贡献,而首先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因此,要驱嫉,就要铲除私念,拓宽心胸。一要容人,既要容得下异己之心,又要乐纳强己之人,真正做到:己欲立先立人,己欲达先达人。二要自知。繁花似锦,总有凋谢之时;华盖如亭,难于经世不衰。一个人不可能样样比别人好,事事比别人强,因此,在工作、生活中,既要不服输,又要服输。要善于博采他人精华,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可在很大程度上驱除嫉妒心理。

3.消除猜疑的心理

猜疑心是一种由主观推测而产生怀疑的复杂情感体验。人们在生活中大都免不了猜疑,只是程度不一。猜疑心重的人整天无中生有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总认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瞧不起自己、算计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主观联想猜疑

有些人当遇到人为的挫折或欲望不能满足时,往往猜疑某某人作祟,跟自己过不去,或疑心同事、领导说自己坏话,给自己穿小鞋等。

察言观色猜疑

这种猜疑的突出表现是凭对他人的一言一行的直觉做出判断和结论。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有一丝异常,就猜疑是对自己有成见;见到某人与领导谈话,便怀疑是与领导“套近乎”,甚至怀疑两人在说自己的坏话。

逆向思维猜疑

这种猜疑是一种背离原义的感觉和判断。如在其生病或有困难时,同事、领导给予关怀、帮助,这本来是友好的表示,但他却怀疑他人“葫芦里没装好药”。

另外有“疑人偷斧”式怀疑等等。猜疑心理产生的根缘:一是小农经济的狭隘心理和封闭式思想观念的消极影响;二是缺乏事实依据,一切从假想、联想出发,作茧自缚的思维方式;三是缺乏对他人的基本信任,因而怀疑一切;四是缺乏文化知识修养,认识问题偏激,思想狭隘,愚昧产生偏见,也产生猜疑;五是个性怯弱,缺乏自信,因而敏感多疑,多愁善感。

猜疑心理还把他人好的信息纳入错误的轨道上,以致“越看越像,越看越真”,从而造成与交往对象的对立情绪,恶化人际关系,也使自己陷入整天提心吊胆、是非重重的痛苦之中。如何克服自己猜疑心重的毛病呢?

保持理智、冷静的头脑

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说白了是很可笑的。因此,当出现猜疑的征兆后,要促使自己去寻找证据,切不可感情用事,凭空猜疑。如果疑点很多,证据实在,就应以诚恳的态度,鼓足勇气找对方坦率交换意见,切不可针锋相对,使矛盾恶化。如果证据不足,要尽快用暗示法提醒自己,不要想得太多,别把人想得过坏等等。

运用自我开脱法

自我开脱法即一旦产生猜疑心理时,暗示自己:人生在世,何能不受他人议论!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吧!使自己从疑惑中得到解脱。

培养宽宏豁达的性格

一要相信世间大多数人是善良可信的。人际间的是非矛盾、误解常常多于恶意攻击或诽谤。二要待人宽宏大量,不要吹毛求疵。人有七情六欲,他人对你态度冷淡一点,可能心情不好,不一定对你有什么成见。三要充分认识人际行为和态度也是互换的。你信任他人,他人才能相信你;你以诚待人,他人才能以诚而应;你喜欢他人,他人才会喜欢你。因而,要严以律己,主动以信任、尊重、热情、善良、友好的态度去对待他人,那么,也会得到对方的友好回报。

4.依赖心理的克服方法

女性常有这样的思想,长大后找个男人就有了依靠。一旦失去了这个男人,她顿感失去了支撑。古今中外,有许多女性悲剧的事例表明,她们悲剧的产生就缘于这种依赖心理。女性的依赖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调整与适应,将会产生不良结果。因此,女性在青年时期就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依赖心理的危害性,加强自我独立性,减轻心理负担,以便顺利度过人生全部阶段的生活。那么,依赖心理主要有哪些表现及危害呢?

造成自我生活能力的缺乏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需要,年轻女性在家时,这一切均有父母包揽,但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后则需要自己照顾自己了,因而有的人衣服脏了不会洗,钱物不会管,被子不会叠,生活无规律,甚至有的煮鸡蛋不会吃。由于生活难以自立,势必影响学习和工作以及整个身心健康。

造成自我导向能力的缺乏

一些女性长大后不会自学和自由安排时间,不知道该学什么或参加哪些活动。而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女性,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无从下手或手忙脚乱,理不出头绪。她们缺乏“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因而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是盲目清高,就是自卑自叹,心理压力很大。

造成分辨是非能力的缺乏

依赖心理强的女性对大千世界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分辨能力极差,在社会上极易上当受骗,甚至容易犯错误或犯罪。

造成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

依赖心理重的女性一般是“以自我为中心”者,任何时候,都想着让别人关心体谅自己,稍不顺心就不高兴或发脾气,久而久之,同学、同事、朋友就会疏远她。当受到孤立时,她又会感到孤独、苦闷,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

造成适应能力的缺乏

依赖心理大的女性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弱,适应性差,往往对于新的环境不能适应,无论是学习、工作、人际、气候、生活习惯等微小的变化,都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从而产生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