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卡耐基成功创富之道
311800000025

第25章 设定你的创富坐标 (5)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自身的基本素质所许可,如果是一些特殊的职业,对一个人的要求会更高。有的职业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如运动员、演员、飞行员、时装模特等;有的职业对智力要求比较高,如科学家、作家、商业策划人员、电脑专家等;有的职业则要求所从事的人员综合素质好,如政治家、外交家、电视节目主持人、高级管理人员等。还有一些特殊的职业,对人的某一个方面有特别的要求,一般人难以从事这些工作,如品酒员,则要求有独特的味觉和嗅觉等。

因而,光有爱好、兴趣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具备从事这项工作所需要的身体或智力条件。就像很多人都羡慕运动员、演员的风光,但是,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运动员或演员,并不是仅靠爱好就能够做到的。

具有良好的自身条件,还不能认为做什么事就一定能成功,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许可才能成功。例如,农民种庄稼,关键是要有种子,但是有了种子不播种在田地里是不行的,播种在土里,如果季节不合适、没有雨水、没有阳光等仍然是不行的。可见,客观条件同主观条件一样重要。

同样,一个人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主客观方面的条件都要具备才行。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扬长避短,千万不要去做自己不适合做的事。要区分什么是兴趣、爱好,什么是自己的特长,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更不能优劣颠倒,把短处当长处。

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或者成就不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人不能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自身条件,结果许多人盲目地去做自己不适宜做的事,失败或成就很小乃是必然的事。

例如,许多人特别是一些年轻的朋友,由于读了一些文学作品,了解一些作家的逸闻趣事,就立志要做一个作家,但有的人连基本的文学素养都不具备。甚至一些只上过小学的人,也埋头著书立说,不要说这样的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实在是不可想像的,就是在报刊上发表几篇习作也不是容易的事,这实在是浪费自己宝贵的年华。如果用做这些不可能成功的事的时间和精力,去干适合自己干的事,也许早就有所成就了。

做自己适合做的事,即使一时成功不了,坚持下去也必有收获,即使得不到巨大的成功,也不至于一无所获。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别在一只篮子里放太多东西

褐色皮肤、英俊潇洒的泰生从小就是游泳健将,经常参加比赛。“从很小开始,别人就从两方面来看我们。”他说,“一方面看我们是谁,一方面看我们有何表现。我总是因为比赛成绩而获得夸奖。”

于是泰生不断追求成就。他的事业从一幢建筑物开始,然后变成两幢,最后名气愈来愈响亮,业务不断扩充发展。最后,泰生的事业扩张到连自己都弄不清楚究竟涉足了多少生意。

“我兼营制造业、掮客业务、管理事业、旅游经营、公寓改建等,每一种行业我都想插手。我非常兴奋,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所以想试探自己能力的限度。我常在早上起床看见自己的名字登在报纸上,感觉很舒服。然后再看一遍,感觉更舒服。凡事愈大愈多就愈好。”

直到有一天,银行打电话通知泰生他的公司的缓付款已到期,要求偿还贷款。泰生就这样垮了。刚开始泰生责怪每一个人,把错误归咎于银行、社会经济形势或公司员工身上。最后,他仍简单地认为:

“我知道自己太自私了,我走得太快、太远,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面对新机会时我不说‘这类生意我不做’反而说‘为什么不做?我什么生意都做。’我就是太好大喜功。由于每一件事都想做,给果无法把精神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面。哪一个问题最迫切需要解决,就成为我的当务之急。我错把时间上最紧急的事当做最重要的事。”

想法太多常常造成一个人事业大起大落。这种人想做的事太多,结果反而一事无成。

这种缺点经常在喜欢冒险的人身上发现,这些冒险者发达起来时,简直就像希腊点石成金的米达斯,无论做什么生意都赚钱。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都相信他们会一直飞黄腾达下去。可问题也会随之产生。

这些人的根本问题是,目标太分散以致无法集中精力。

泰生没有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他的解决之道是重订目标,选择擅长的行业,然后重新集中精神去做。

泰生最擅长的是房地产开发。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由于他专心地经营,事业逐渐有了起色。他再度成为纽约的百万富翁。只不过他对自己能力的限度了解得更清楚了。

他认为,如果现在他有这样的想法:“经营健身俱乐部的生意好像挺不错?”就会马上阻止自己说:“谁要去做这种生意?我有我的赚钱行业,根本不需要做这种生意。让别人去做好了。”

在遭遇挫败的一段时间,过去的一切似乎总是挥之不去,我们仿佛被钉死在上面了。我们会一直思考,又不时作一些修正。似乎在我们有行动能力之前,必须先回顾过去并且了解它。

这个世界总是为那些有目标的人准备着成功的路径的。如果一个人有目标,清楚他自己是向着何处前进,那么,他就比那些游荡不定、不知所措的人更有成就。没有目标,就不能有迅速的进步。纽约国立化学银行的副总经理蒋石东先生曾经这样说:“如果你不知道你是往何处去,便不会达到什么特殊的目的。”

想法太多,或者想要实现的目标太多,跟没有想法、没有目标其实一样的有害。

跟着你的梦想走

若能依循梦想的方向满怀信心地前进,并竭力去过自己所憧憬的生活,便能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你若在空中造了楼阁,你的努力便不应迷失。楼阁原该在哪里,现在只需在它们下面打基础。

——亨利·大卫·棱罗

认准方向,走下去

莱莉喜欢她的马——艾丽斯,但现在,她生气、伤心、失望而又沮丧。她一连花了几个星期来清洗、装扮和训练这匹马,就为了这次大型展示活动。这天,她凌晨3点就爬了起来,细致入微地给艾丽斯梳洗装扮,从头到脚给它修饰了一番,一丝一毫都没放过。艾丽斯的鬃毛被编成了漂亮的辫子;它的尾巴修饰得像一件艺术品;它的皮毛像擦亮的金属一样闪闪发亮;它的蹄子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还有马笼头、缰绳、马鞍,都被擦洗得干干净净。莱莉的装扮也毫无瑕疵,她像个娇小可爱的洋娃娃一样走进了大会的赛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艾丽斯在该跳的时候却不跳。莱莉的马由于命令下了三次都没有跳,便被取消了资格。这对莱莉来说,就意味着几百个小时的辛苦工作都付之于流水,赢得绶带的梦想也化成了泡影。

当你受到挫折时,你可能会缚起两手,失去你所拥有的东西;或者你挽起袖子,从头开始,找回你想要的东西。莱莉·金克拉,这位16岁的小姑娘,决心挽起她的袖子,重新去赢得她想要的东西——一匹可以夺冠军的马。她给艾丽斯标了一个价码,并在报纸上登广告出让。她坚持她出的价码不降,经过一番交易,她终于如愿以偿。她把这笔钱存入银行,开始寻找另一匹理想的马。她拜访当地的马房,参观当地的展览,阅读每一份能得到的有关马的信息的印刷品,最后她终于得到一匹漂亮但有点“嫩”的马——巴特·拉姆,它是一匹出生后就被阉割了的两岁小马。莱莉和巴特·拉姆第一次相见,便互相喜欢上了对方——但还有个小问题,买巴特·拉姆所需要的钱,要远远超过莱莉转让艾丽斯所得的钱。但莱莉坚决不要父母的经济援助。

这种情形只是会放慢莱莉前进的脚步,但绝不会阻止她继续向前。因为莱莉认为如果想要什么东西就必须去做。她还相信实现目标的基本法则是:你能看多远,你就能走多远,当你到达了你目所能及的地方,你会发现你还能看得更远。为了买下巴特·拉姆,她用转让艾丽斯得来的钱作为底金,然后列出一个凑齐那笔钱款的计划。她找到了一份工作,用赚来的钱付清了账目。她还找来行家帮助她训练巴特·拉姆,一切费用自己支付。莱莉和巴特·拉姆经过长时间的辛苦训练,他们终于开始赢得绶带。莱莉房间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颜色的绶带,她获得了比她为巴特·拉姆的付出多4倍的东西。

如果我们非常想得到某件东西,我们就必须把它作为自己坚定的目标。在我们充满信心地追求一个目标时,会有很多事情发生,只要我们相信自己不会失败,这些事情就会成为促使我们成功的有利因素。

奥列弗·戈尔德史密斯曾写过一则《为青年人而作》的寓言: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标上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被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地方,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则恰恰是美好的。”

我们为人处事经常按别人的反应来决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尤其是在向“成功”、“幸福”之类美丽的字眼跋涉的路上,一切似乎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标准。弗洛伊德说:“简直不可能不得出这样的印象:人们常常运用错误的判断标准——他们为自己追求权利、成功和财富,并羡慕别人拥有这些东西。他们低估了生活的真正价值。”

47岁的南希在众人的眼中是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可是她说:“虽然我的一些成就让人刮目相看,我却想不透大家夸赞我什么。我这辈子一直都在努力成就这样或那样的事,可是现在我却怀疑‘成就’究竟是指什么了。我永远在压力下生活,没有时间结交真正的朋友。就算我有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结识朋友。我一直在用工作来逃避必须解决的个人问题,所以我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地去完成,不给自己时间去想一想我为什么要工作,这真是疯狂。假如时间可以退回去十年,我会早一些放慢脚步考虑一下,那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感觉匮乏了。”

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匆匆忙忙的人。可是想找到真正的生活却要大费周折。文明社会的男女都不得不发挥才能并且在各自不相上下却又彼此矛盾的价值中做出选择:既希望保持人际间的交往感受,又不能放弃积极进取、事业有成;既希望自己感觉机敏,同时又要不失坚忍自若。丽莎·普兰特指出:“是不是所有忙碌的人都不想体验简单生活呢?我想也许他们试过,但是他们发现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不同就放弃了尝试。”这种“放弃”固然有爱慕虚荣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人的心理定势在作怪。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认为自己表现非常出色的时候,如果有人肯定你的行为,你会相当满足;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说你做得并不好,你在沮丧的同时是不是也会随之否定自己呢?人类具有一种先天性的趋同心理,即使是无聊的事,如果是大家一起做也会显得有意思许多。我们往往不怕自己错了,只是深深害怕只有自己一个人错了,也就是孤独的错。成千上万人一起走向毁灭时,每个人不需要多大勇气就可以走下去。希特勒站在他的士兵面前说“为我们的民族而战”的时候,摩拳擦掌的人其实并不是勇士,但是如果有一个人说“我不想去”,那么他才是真的勇士——这需要不可估量的勇气。

他人对我们的期望使我们受到约束。社会生活就是一出戏,每个人都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扮演者的行为举止应和角色相符。但他们往往做不到,因为他们常常会遭到排斥,受到旁人的讥笑。你可能并不乐意扮演你所分配到的角色,剧组又不同意你更换,你应该意识到你有离开剧组,选择另一出戏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