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你爱
3120600000005

第5章 亲密有间——保持友谊的弹性美(1)

朋友之间,如果还没到亲密无间的地步,便是一条射线,前面的路地久天长。一旦亲密无间了,就成了一条线段,那份交情就要进入倒计时了。适当的距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有了距离的友谊,才可以长期“保鲜”。

1.学会原谅伤害你的人

“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去不远,需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远,务加让三分之功。”就是说要以宽厚之心对待朋友,这是朋友相处的至理名言。

我们虽然各自走着自己的生命之路,但是彼此之间难免还会有碰撞。即使最和善的人有时也难免要伤别人的心。说不定就在昨天,或许是在很久以前,某个人伤害了你的感情,而你又很难忘掉它。但是,你必须学会原谅伤害你的人。这是交友的一种良好品格。

“既生瑜,何生亮?”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雄姿英发的周瑜被他的对手孔明所气,大叫一声,吐血而死,继而留下一个“诸葛亮吊孝”的假哭戏。仇视、愤恨都没有任何益处,只能徒伤自己而令敌人称快。“为你的仇敌而怒火中烧,烧伤的是你自己。”耶稣在《圣经》里鼓励人们“爱你的仇人”:爱你们的仇敌,善待恨你们的人;诅咒你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的,要为他祷告。

如果你用报复的手段对待对手,你会招致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它将使你的对手更坚定地站在你的对立面,去阻挠、破坏你的行动,破坏你创造的一切成果。你也会因为心中充斥着愤怒而无暇他顾,你的理想和目标就难以实现。

与人结怨,只能让你越来越难受,不是一种好品格。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灵和体魄,为了实现你的理想和抱负,学会原谅那些曾伤害过你的人吧!当别人损害了你的利益时,应该以一颗宽容之心对待他,这样,你自己的心灵不但能得到解脱,你的宽容也能拯救他人堕落的灵魂。

迪斯由于好友鲁克在自己公司的电脑上做了手脚而损失了几十万美元,迪斯心中一直愤愤不平,尽管迪斯委托律师将鲁克送进了牢房,但他还觉得不够。鲁克出狱后,觉得自己对不起迪斯,几次打电话向迪斯道歉。迪斯一听是鲁克的声音,不容分说,立刻将电话挂断。

迪斯的妻子知道后,数次劝迪斯应该宽宏大量,而且鲁克是电脑专家,对迪斯的生意很有帮助。迪斯经过深思,觉得妻子说的有道理,可是每次拿起电话来他心中就想起那几十万美元,又想起鲁克曾像只老鼠似的偷盗过那些钱,并使他的生意差点垮掉,于是又放下电话,长叹一口气。

一个多月过去了,迪斯总是处于这种矛盾中,一会儿觉得应该原谅鲁克,毕竟他是个电脑专家,曾经帮助过自己;一会儿又想,难道你要原谅伤害过你的人吗?不,不行。直到一位心理医生告诉他:“你形成了一种心理障碍,这种障碍不仅会妨碍你与鲁克的关系,也会妨碍你与他人的交往,你必须积极地清除它。”

迪斯终于鼓起勇气,给鲁克打了一个电话,告诉鲁克明天可以到办公室来见他。第二天,他们谈得很顺利,迪斯还决定再次聘请鲁克到公司工作,他对鲁克说:“我相信你不会再辜负我。”后来,鲁克对迪斯的公司尽心尽责,使公司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而他和迪斯的友谊也越来越牢固,两人成了知己。

宽恕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是避免痛苦的最好方法。宽恕不只是慈悲,也是修养。宽恕之所以很困难,是因为我们都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付出代价,这样才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否则岂不便宜了犯错的一方?但是不宽恕会产生什么结果或副作用呢?例如痛苦、埋怨、憎恶、报复等,这些结果值不值得我们承受,恐怕才是更重要的一个问题。

狭窄的地方不妨退一步,让对方先过,就是宽阔的道路也要给别人三分便利。若朋友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有什么过错,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切不可怀恨在心。因为怨恨不仅会加深朋友间的误会,影响友情,还会扰乱人们正常的思维,引起急躁情绪。凡事换个角度想,或许就能够理解朋友的所作所为,自己也会得到心灵上的解脱。

宽恕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停止让伤害继续扩大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的人往往需要承担因为报复所产生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往往难以预料。不愉快的记忆使我们不能从被伤害的阴影中走出来,痛苦总是如影随形,使我们难以放松和平静。所以让我们以一颗宽恕的心去对待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吧!

2.小心一见如故

一见如故是很多刚刚认识的人习惯使用的一句话,意思是,虽然大家是初次见面,可是感觉好像已经认识了很久,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当一个人和你初次见面,并且热情地向你表示他和你一见如故时,你可以不必拒绝他的热情,甚至也回他一句一见如故。但你一定要理性地看待这句话,思索这句话的真正意义,因为这句话可能只是一句客套话,也有可能他想用温情来拉近彼此的距离,进而从你身上获得某些利益。

如果对方还有其他的后续动作,你应该与之保持一段善意的距离,保持距离的目的是在检验对方感情的真伪,以免自己受伤。如果彼此都感觉一见如故,你应该尽量后退,以免因为太过接近而彼此伤害,葬送有可能好好发展的友情;如果一见如故只是对方一厢情愿,那么话不投机半句多,你就不必花心思在这上面。当然,如果双方一见如故,并且都理智地各取所需,那就另当别论了。

一见如故是人生的一种幸运,但有时也会成为千种不幸的开始。对刚结识的朋友,不分青红皂白的把其当作知己好友,什么话都说,可是交友的大忌。对刚结识的朋友说话一定要有所保留,该说三分的千万不能说四分。在人际交往中,你若与某人不熟,就把心掏出来给对方,用心和他交往,那么到最后“受伤”的可能就是你自己。

小刘是一家公司的业务经理,在一次聚会上,与另一家公司的业务员相遇,两人很投缘,话也越说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小刘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贴心朋友,结果在酒过三巡之后,把自己公司将要开展的业务计划说了出来。一个月后,当小刘的公司把新的业务计划投入实际运作时,却被客户告知其他公司已经在做了。作为除老板外唯一知道此计划的小刘,被上司批评一番,并罚俸去职,永不重用了。小刘没想到他把对方当成朋友,对方反而害了自己。

萍水相逢,却一见如故,的确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彼此道尽肺腑之言,真心相待,固然很好。但人世中何处去寻找如此多的一见如故的朋友呢?茫茫人海,一面之交者却是大多数,怎可将满腹的想法与之倾吐?并不是每个人都真感觉与你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彼此感觉不讨厌,便可以浅交,但不要因为对方的一句“一见如故”就欣喜若狂,像见到久别重逢的知己一样与之推心置腹。有时,你的坦诚相待,真心相对可能会被别人利用,所以这样的“一见如故”,最好敬而远之。

因此,当听到“一见如故”这句话时,首先,要想想自己有没有因为这句话而兴奋、感动。如果有,那么就赶快抑制这些兴奋和感动,以免自作多情而自投罗网;如果对方“一见如故”后还有其他动作,你可以与之保持一种善意的距离来检验对方感情的真伪,以免自己受伤;如果对方与你都感觉“一见如故”,那你们可能会成为好朋友,彼此之间的感情可能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但也要把握好距离。

与人交往或办事情的过程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说“一见如故”时,可能会掺杂很多奉承的语言,目的是扰乱你的判断。如果你不加以防范,很可能就陷入了对方设计好的陷阱。因此,当听到这类话语时,最好提高警惕,不要因为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而使自己深陷泥潭。

逢人只说三分话,重要话是一句都不能说的。你所说的三分话应该是无关紧要的内容,虽然说得头头是道,说得畅快淋漓,说得皆大欢喜,其实都是言之无物,这是有效防止“交浅言深”的办法。

一定要谨慎把握好分寸,不该说的话千万别乱说。朋友之间相处,话不可露尽,这于人于己都有好处,也是交友之道。

3.保持善意的距离

“距离产生美”,不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的透明度设置为百分之百,要懂得运用距离效应。

做人的道理就像装修房子一样,都讲究留出一定的空间。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兴趣、习惯,因此,人们在相处的时候出现一些摩擦和矛盾都是很正常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太计较,给他们留出足够的空间。距离产生美,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隔一段距离去看对方,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两只小刺猬,因为天气实在太冷了,被冻得瑟瑟发抖。其中一只刺猬向另外一只建议道:“我们靠近一点,或许身上的热量会散发得慢一点。”另外一只觉得有道理,于是,他们开始靠近对方。但由于他们靠得太近,他们身上的刺扎到了对方。

虽然第一次尝试失败了,但由于他们在被对方刺痛的同时,也确实感到了对方的温暖,所以他们没有气馁,又开始了第二次尝试。这一次,为了不伤害对方,它们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地靠近,最后,它们终于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

有很多人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的热情让你害怕甚至恐惧。人们各自的家庭、工作和其他社会环境都不尽相同。作为朋友,如果不考虑实际地以自我为中心,强求朋友经常与你在一块,势必会给朋友带来困难。此外,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彼此交往的次数越频繁,这种差异就越明显,经常形影不离会使这种差异不断突显。因此,交友不要过往甚密,一则影响了双方的工作、学习和家庭,再则会影响感情的持久。交友应以心相交,来往有节。

朋友间建立一份真诚的友谊,的确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能够保持一份友好的情谊,使之能够经受风雨的吹打,则更为可贵。友情就像弹簧一样,保持适度的距离以及适度的拉伸和压缩,都会使之保持永久的弹性美。

小鹏一直认为自己在理智地选择朋友。他最不屑与那些虚伪做作、口是心非的人交谈,但后来碰到的一件事,使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一次,他去外地参加一个聚会,有一位嘉宾为人坦荡,性格豪爽,说一不二,认准一个方向决不回头。这自然很符合小鹏的交友条件。但相处几天后,大家都感到与此人在一起很尴尬,比如他坦荡得无所拘束,别人的什么毛病他都能当众说出口;豪爽得不拘小节,不分场合地大声说话。他说话办事不看场合,不理解对方的难处,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后来,大家只能对他敬而远之。

小鹏为此很困惑,我们不是一直提倡真诚坦率吗?为什么大家对这个人的言行举止有无法相处之感呢?原来,人类要生存,就不能随心所欲,就要认识和懂得世界的复杂性。只有不断地锤炼自己,不断地认识自我并适应环境,才能做出有益于朋友、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并成为大家欢迎的人。小鹏终于懂了,真诚坦率是指一个人的内涵,在具体问题上,我们应该有弹性。

青年人崇拜直率,热爱真诚,这是值得肯定的,但直率与真诚都有一定的度,说真话也要看场合。记住:真诚直率不等于没有弹性!

何谓保持距离?简而言之,就是不要太过亲密,整天在一起。也就是说,彼此的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有距离的,给彼此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但是有时太过保持距离也会使双方疏远,尤其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家都忙,很容易就忘了对方。因此,好朋友也要经常通通电话,了解对方的近况,偶尔聚在一起吃吃饭,聊一聊。否则,你们就会从好朋友变成一般朋友,最后变成相识的人了。

成为好朋友,只说明你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爱好或见解,并不能说明你们之间是毫无间隙、融为一体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其独自的个性,事物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是友谊的纽带,而个性则是彼此相吸引根本。

也许你会说,好朋友就应该亲密无间呀!你这样想表明你是个肝胆相照、有情有义的人。但问题是,人心很复杂,你能这么想,你的好朋友未必这样想,到最后,不是你不要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朋友受不了你。更何况,你也不一定真的了解自己,你心理、情绪上的变化,有时自己也不能掌握。

交友的过程往往是一个彼此相互吸引的过程,但再怎么相互吸引,双方还是有些差异的,因为彼此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的教育,因此人生观、价值观再怎么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当两人的亲密感一过,便不可避免地要碰触彼此的差异,于是从尊重对方变成容忍对方,最后成为要求对方!当要求未能如愿时,便可能结束友谊。

未得到时,总想得到;未靠近时,总想靠近,真正得到和靠近后,却又太过苛求。人们总在无意中伤害着自己。很奇妙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类似,一件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破裂,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与其因太接近而伤害彼此,不如“保持距离”,以免发生碰撞。对朋友应该真诚坦率,肝胆相照,但要有一定的度,要有一定的弹性,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彼此的友谊才能长久。

4.朋友之间的礼仪不可少

许多人交友常常陷入这样的误区:好朋友之间不需要讲究礼仪。他们认为,好朋友互相了解,亲密无间,如兄如弟,讲究礼仪太拘束也太见外了。然而,他们不知道朋友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干涉、强求和控制。彼此之间情趣相投、脾气对味则合、交,反之,则离、绝。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不讲礼仪,过于随便。否则,朋友间的默契和平衡就很可能被打破,友好的关系也可能不复存在。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朋友之间过于随便,就容易侵入这片禁区,从而引起矛盾与冲突。譬如,不问对方是否空闲、愿意与否,便任意支配或占用对方已有安排的宝贵时间,一说起来就不愿停止,全然没有意识到对方的难处与不便;“死缠烂打”地追问对方不愿启齿的秘密,一味探听对方秘而不宣的私事;忘记了“人亲财不亲”的古训,忽视自己与朋友是感情一体而不是经济一体的事实,花钱不记你我,用物不分彼此。这些都是不尊重朋友,侵犯、干涉他人的坏现象。偶尔疏忽,朋友还可以理解和忍受。长此以往,彼此必生间隙,导致朋友的疏远或厌倦。因此,好朋友之间也应讲究礼仪,恪守交友之道。

对朋友的失礼与放肆是最能破坏友情的,其表现有以下几种,在这些方面我们一定要严格地约束自己。

(1)放荡不羁,过于散漫不拘,会让朋友对你产生厌恶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