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是一朵情花2
312800000026

第26章 男人卷·夏元鼎

夏元鼎生于公元1201年前后,具体生卒年皆不详。自云曾受仙人指点,修习阴阳五行及炼丹之术。最为后世称奇的诗句为,“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踏破铁鞋不如随遇而安

佛教的流传甚广,在传入中国后有许多的传说留下,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唐三藏取经。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虽然经历了不断的兴衰,但兴盛之架势依然有增无减,在唐朝后期对佛教的沉重打击之后,到了宋朝,佛教与儒学和本土的道教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一种思想,在之后的朝代中不断延伸,渗透。苏轼在《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的这首诗歌中写道过:“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

在居于江南的宋王朝,佛教的淡泊宁静之感令许多人甚感安慰,在当时市井发达,商业繁荣,佛教能给人们带来与凡尘俗世不一样的感觉,因此佛教在宋朝能得以广泛的传播也不足为奇。所以,寺庙修建甚多。当然,这点除了是因为人们思想上的信仰之外,还要得益于文人们的推广。好比苏轼来说,苏轼的前半生官场起伏,而后半生则是与佛结缘,终日参悟佛法,与人讨论,而在宋朝像苏轼这样的文人士大夫并不在少数。所以,对于佛法的参悟与推广已经成为了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和时代风尚。在那个时代,人们通过学习佛理可以了解到。其实寰宇如此之大,并非仅仅是天地君亲师而已,还有更多他们所无法领会到的领域。

这就促使了当时的许多人对佛法产生了兴趣,而夏元鼎则是其中之一。他字宗禹,是南宋时期永嘉地区的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十分之少,只有从一些零星的文献上可以考究到夏元鼎爱好旅游,而且还偶遇仙人,为他传授炼丹采药的秘籍。夏元鼎之后才自号为云峰散人,西城真人。他一生强调自身修炼,属南宗清修派。这就是关于夏元鼎的一生。

细说这些,是为了能更好的理解夏元鼎后来的思想观念,有时候知晓一个人的经历生平,才能了解这个人的心思如何。有些事情,知晓前因才得后果,作为历史的寻踪者,我们也只能是将其一切都探究清楚。元鼎能词,著有蓬莱鼓吹一卷,书中所写,大多是和佛法有关。对于夏元鼎而言,作词并非为了是名留青史,成为千古文人骚客,他更多是为了记录他自己在清修之中的思想和论证。

天上神仙路。问谁能、超凡入圣,平虚交付。三岛十洲无限景,稳驾鸾舆鹤驭。更驯伏、木龙金虎。造化小儿真剧戏,炼阳精、要戴乾为父。须定力,似愚鲁。

三旬一遇交乌兔。便丹成、天长地久,桑田变否。四象五行攒簇处,全藉黄婆真土。无私授、人多胡做。堪叹红尘声利客,向花朝月夕寻妆妇。应不解,乘槎去。

《贺新郎》夏元鼎

而今在西方哲学和科学的大力推行下,人们对“长生不老”的追寻已经没有当年的热情了。但在夏元鼎所处的时代,因为对未来和时空的不甚了解,人们所能解释万事万物的也只有唯心而论了,夏元鼎自然无法走出历史那个时代狭小的时空。在他寻师问道期间,所得来的理论到也是章剖句析,皆有灼见。

南宋学者真德秀和他交往密切,称夏元鼎所著“读之使人焕然无疑”。夏元鼎的词中多讲述的是强调自身修炼丹法,他主张三教合一,认为炼丹是修行的一大要事,但同时,夏元鼎也认为修炼不可强求,不能操之过急,不然会适得其反,“堪叹红尘声利客,向花朝月夕寻妆妇。应不解,乘槎去。”

词尾以这句结束,表明在夏元鼎的修炼过程中,他所看重的并不单单是那成道的结果,还有修行过程,夏元鼎曾写过一首七言绝句。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便是他辗转学道的真实感受,夏元鼎的思想也可以从这首诗中窥探出个一二,他认为根本不必要执著于书本之上,而是要放眼世界,这样才不会走入歧途,或背离真相,而且一直的执着对修炼也未必就是有着好的效果,反而在适当的时候放弃才是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夏元鼎一生词作颇多,但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不过是这首七言绝句中所说的那样,“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在夏元鼎看来,悟道之处正在于此,不必执着,风景就在那人生的一转弯处露出春芽。这浅显的情感隐藏在夏元鼎朴实无华的笔锋之下,在他的笔尖流淌成了一首一首读之有味的诗词。夏元鼎毫不造作,就如同他寻师问道一般,在无华的光景间就流露出了真性情。这份性情从夏元鼎身上流淌而出,却不知道感染了多少后来人。

夏元鼎纯真勇敢,他就好像是孩子一般在执着的追寻着他想要的东西,但他又如同孩子一般并不是为了得到而得到,所以他最后可以再山巅之处看到云层之后的真相,那是他寻求的。

天下江山,无如甘露,多景楼前。有谪仙公子,依山傍水,结茅筑圃,花竹森然。四季风光,一生乐事,真个壶中别有天。亭台巧,一琴一鹤,泥絮心田。

不须块坐参禅。也不要区区学挂冠。但对境无心,山林钟鼎,流行坎止,闹里偷闲。向上玄关,南辰北斗,昼夜璇玑炼火还。分明见,本来面目,不是游魂。

《沁园春》夏元鼎

所以,夏元鼎的词中多带有仙迹仙踪,读他的词就好像在山顶之上吹着清冷的微风,令人神清气爽,但又刺骨而寒。“南辰北斗,昼夜璇玑炼火还。分明见,本来面目,不是游魂。”但再读下去,又是好像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一般,人生的奇妙在夏元鼎的词中一览无遗,没有任何缘由,也不需要什么借口,只是信步走过一生。在夏元鼎的词中,人生便永远都是这样的无忧无畏。

虽然怡然自得并不是始于夏元鼎而创,前人也有这样淡泊清疏的词句,但是,夏元鼎却是能将这份情愫入木三分的描写出来,因为这是他一生所悟出的道理——人生亦长,人生亦短。夏元鼎借着四季风光来写人生应当如何对待:其实寻道不需要专门的坐禅,也不需要专门的挂冠,只要心中有道,心中有佛,便是一生流连四方,也最终是身处佛道之中。这便是夏元鼎的人生哲学,他睿智地看到了人生的关键所在,便是随缘而安。

要识刀圭诀,一味水银铅。驴名马字,九三四八万千般。愚底转生分别,刬地唤爷作父,荆棘满心田。去道日以远,至老昧蹄筌。

譬如人,归故国,上轻帆。顺风得路,夜里也行船。岂问经州过县,管取投明须到,舟子自能牵。悟道亦如此,半句不相干。

《水调歌头》

人生长路,很多时候都由不得我们自己来选择。执著还是虚妄,完全在人的信念之间。不过,话虽如此,但命运并不是决定一个人人生路方向的最终裁定者。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决定最后方向的还是自己。虽然讲求随缘而安,但这所谓的缘分,也是要靠自己来争取到手,不是从天而降的。所以,只能说,人各有志,虚妄淡然,皆是表象。

正如夏元鼎词中所言“舟子自能牵,悟道亦如此”,世事漫随流水,风吹船动,船走人随。人间之事,如同飘入掌心的水滴,倏忽而至又倏忽而逝。抓不住影踪,不如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