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成语与歇后语
3129900000009

第9章 歇后语的文化折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堪称是语言的精华,而汉语言习语中的歇后语更是汉民族文化独有的表达方式。歇后语中蕴涵着丰富的汉文化,依所反映的文化成分可分为如下类型:

(一)歇后语与文化风俗传统

从歇后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各种文化风俗传统。如从“三十晚上熬年——送旧迎新”“拜年的嘴巴——尽说好话”“大年初一吃饺子——头一回”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岁末三十晚上要不眠守岁、大年初一要拜年、过年要吃饺子的习俗;“八月十五吃元宵——与众不同”告诉我们,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要吃元宵赏灯,而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要吃月饼赏月。在八月十五吃元宵当然是“与众不同”了。

在歇后语中也能了解到中国称谓关系。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断是非”“三婶婶嫁人——心不定”中的“公公”“婆婆”“三婶婶”为父亲家族的称谓;“外公死儿——无救(舅)”“外甥戴孝——无救(舅)了”中的“外公”“外甥”为母亲家族的称谓,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母亲的亲属为外姓,所以在称谓前加“外”以反映亲疏远近的关系。

有的歇后语也反映了民间笃信道、佛及儒教所追求的观念。如“七月半进庙——撞鬼”农历七月半正是七月十五,这一天是民间的鬼节。

(二)歇后语与文学艺术

有很多歇后语是来源于文学艺术作品的,对其中的人物尤为青睐,从一国之尊至黎民百姓,歇后语不问性别、不计贫富、不辨虚实,只要民间有传闻,统统收入囊中。像“武大郎攀杠子——两头够不着”“武大郎的身子——不够尺寸”。武大郎是《水浒传》中身高不足丈尺的卖货郎,他去攀杠子无疑令人啼笑皆非。而他身高不足丈尺,显然是“不够尺寸”。像出自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数不胜数,现简单列举几例: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出自《三国演义》)、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出自《西游记》)、晁盖的军师——无(吴)用(出自《水浒传》)、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出自《红楼梦》)。

从歇后语中也可以体会到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中国人传统的审美理想是追求超凡脱俗的高远意境,在大自然中陶冶性情得以养生悟道。如:“初次喝盖碗茶——四路无门”体现的是中国人茶文化中的审美观。饮茶的盖碗是天、地、人和合的象征,盖碗也称三才杯,饮啜时碗盖轻轻下压,留出一条缝隙,一闻二看三品味,犹如品味人生,无师指点真不知从何入径。

(三)歇后语与生活习俗

歇后语大都来源于民间,因此表现生活习俗的歇后语比比皆是。

歇后语对中国人的饮食观及传统食品给予了极大关注,指出中国人传统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是艺术美食观,且在饮食中引发一种事理。如“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小葱为青色,豆腐为白色,小葱色艳、味浓,豆腐白嫩爽口,两者搅拌在一起吃起来非常可口,色、香、味俱全。“青”“白”两色配在一起,“一青二白”,“青色”中的“青”同音切换“清楚”的“清”,歇底“一清二白”说明歇面“小葱”“豆腐”所喻的两种事物是界限分明、一清二楚的。又如“炒韭菜放葱——白搭”“炒了的虾米——红人(仁)”“白水煮豆腐——淡而无味”“鸡蛋里挑骨头——百般挑剔”都和老百姓的饮食文化分不开。

有的歇后语还形象地描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样式及搭配的审美观。如“长袍马褂瓜皮帽——老一套”中,如果不知道“长袍马褂瓜皮帽”源于清代满族,是清朝和民国初期较为流行的便服,那就很难理解为什么是“老一套”了。类似的还有“戴斗笠穿西装——土洋结合”“穿着汗衫戴棉帽——不相称”等等。

而像“走亲戚拿块凉粉——失礼(理)”则代表了中国的一种习俗文化,即见人行礼打招呼,重情义,走亲访友沟通感情必须带礼品。

(四)歇后语中的自然风物

在山水、器物、建筑、气候中也出现了不少的歇后语。歇后语涉足的地理文化非常宽泛而且内容具有很强的思辨力。如“泰山顶上观日出——站得高”,登高望远、美景尽收,意味着视野宽阔。

根据动植物的习性而来的歇后语也不在少数,如“放虎归山——后患无穷”“树桩上的鸟儿——迟早要飞”“牵牛花——顺杆爬”等等。

像“太阳底下的露水——不长久”“半天云里的雨——成不了气候”,体现了劳动人民从实践生活中得出的气象经验。

歇后语对中国传统器物非常看重,记载并指明各种器物的特征与功用。如“大姑娘坐轿——头一遭”,在中国古时结婚迎娶新娘,新娘坐花轿被抬到新郎家完婚,这是人生第一次坐花轿,因此幸福、新奇。

歇后语中记载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并对辉煌的建筑给予表彰。如“秦始皇筑长城——千古奇迹”,长城从东至西,蜿蜒绵长万余里。过去是战争盾牌,现在是文化景观。

(五)歇后语中的道德修养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西周时的宫廷繁文缛节到今天民间人情世故,处处体现了以礼待人、敬人以礼的观念,歇后语对此有翔实的记载和独到的评论。“见人先作揖——礼多人不怪”,长幼有序、宴席主客座次有序,最初的这些礼仪规范,久而久之,在民间演绎为约定俗成。

传统文化倡导的集体主义思想,影响社会民众形成一种从众心理和同质化人格,歇后语将这种心理负向表现毫不留情地披露出来。如“枪打出头鸟——杀一儆百”,集体主义反对个人冒尖。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可由儒家所倡导的五伦关系及忠、孝、仁、义、礼、智、信思想概括。“皇帝发话了——军(君)令”,儒家学说认为“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关系是社会各种关系的核心,这五种关系处理好,社会就和谐了。又如“礼义廉——无耻”,知礼义廉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