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楹联
3130600000003

第3章 楹联分类(1)

走进中华楹联的世界,你会仿如走进一方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天地,你可以说它是一座百花盛放、热闹非凡的大花园,也可以说它是一座无奇不有、琳琅满目的博物馆,还可以说它是一片五彩斑斓、鱼贝缤纷的海洋……但是,怎么让花园里所有的花朵次序开放呢?怎么能把博物馆里的展品排列得井井有条呢?怎么为海里所有的鱼虾蟹贝分门别类呢?

楹联也是如此,正因为它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要想以单一的方式进行脉络清晰的分类,无异于竹篮打水。但若不总结出一些能够按图索骥的线索,对于想要对楹联有更深一步了解的初学者来说,又未免会无从下手、望洋兴叹。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谷向阳主编的《中国对联大典》,将楹联按其内容分为道德人伦、警世格言、婚寿贺赠、岁次纪年、书院学堂、缅怀悼挽、政务衙署、名胜园林、厅堂居寝、姓氏联珠、岁齿衔华、春联撷英、时令佳节、行业商肆、集字集句、艺海拾联、碑帖串骊、诗词裁锦、基督圣教、地理联话、谚语趣话、海外拾萃、名家题赠、联苑故实、征联求偶等;陆伟廉的《对联学知识导读》,按长短划分为短联、长联,按文辞性质划分为诗型联、词型联、文型联,按用途划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楹联、游戏联。此外种种,不一而足。作为业余爱好者,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对楹联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我们姑且按照楹联在不同场合的不同用途,将其分为笼统的八个大类,来初探冰山一角吧。

(一)节令喜庆通用联:春联

春联属于楹联中出镜率最高、更新率最快的一种,它对仗工整、文字精巧、内容多与祈祥纳福、辞旧迎新、喜庆如意的主题有关。每逢岁末除夕,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大街小巷挨家挨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世界上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斯坦因劫经》(卷号为0610)上,这部遗书记录了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在本书第一章中有所提及。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较之后蜀君主孟昶“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题联早240年。宋代以后,“春联”由在“桃符”即桃木板书写改为书于纸张、贴于楹柱,“楹联”这一名称始为通行,当时的宜春帖多用联语,且以粉红笺写出。有些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前朝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可谓清新洗练、挂人齿颊。

“百节之首”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中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为什么中国老百姓对贴春联这项传统一直情有独钟?这就涉及到中国百姓的传统思维观念。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寄希望于未来的乐观思维,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过去一年过得高兴顺心,还是心愿不遂、坎坷波折,总会将希望寄托于来年。春节正值隆冬逝去季节交替、新春来临万象更新之际,中国人有个约定俗成的心理暗示,就是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最吉利的事,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和对来年的美好期盼和厚望,就需要通过贴春联这种仪式来完成。此外国人过春节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喝好玩好,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这种喜庆心理的外在表达,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情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手段。

传统春联一般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人们对来年的美好企盼和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副完整的春联由两幅直联和一幅横联也即横批组成,直联有上下联之分,每幅最后一字有平、上、去、入等声韵(接近现在的国音四声法,但有出入),上声、去声及入声字为上联,平声为下联。春联的传统贴法为,面对正门,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阅读顺序为从右至左。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成为常见的贴法之一。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文明。

常见的春联有: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腊尽千门暖 春归万物苏 横批:春回大地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南疆雨北国风风调雨顺 东海龙西山凤凤舞龙飞 横批:举国同庆

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如: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商店、超市等销售行业)

自主经营,厂家如虎添翼;林海安家,窗含无边春色 (林业加工厂)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保温瓶厂)

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书香门第)

五岭莺歌又燕舞 川原蝶舞翩翩好 九州马叫并牛欢 田野牛耕户户忙 (农耕家庭)

因此,对一地春联的考察和研究,无疑是了解该地民间风情的一个最便捷快速的途径。

(二)专用联:喜联、寿联、挽联

喜联、寿联和挽联都是在特殊场合特殊时间使用的楹联,在我国民间都十分常见。

喜联是为贺婚嫁、乔迁以及其他喜庆之事而作的楹联,始于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一书中,有三副楹联都是有关婚嫁方面的。其中乾隆年间的一副,记载的是乾隆年间一个叫做冯诚修的江南诗人,和自己的夫人同庚,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80岁,结婚亦正好60年。结褵周甲之日,“亲友门生,骈集称庆”。冯与夫人“重行花烛交拜之礼”,并自题联曰:“子未必肖,孙未必贤,屡忝科名,只因老年娱晚景;夫岂能刚,妻岂能顺,重谐花烛,幸邀天眷锡遐龄。”虽然这副楹联非他人所题赠而出自当事人之手,但题于夫妇“重谐花烛”之时,因此也算是有据可考的第一副喜联吧。还有两副,说的是嘉庆、道光年间,户部侍郎程春海在京续娶,友人黄左田赠联:“调羹定识威姑性,洒翰应增吕子书。”调羹,调制羹汤以奉公婆。威姑,用现代话说就是婆婆。洒翰,写作。吕子书,引用了宋代吕祖谦在蜜月期间写成《东莱左氏博议》一书而被引作新婚佳话的典故。另一友人陈石士赠联:“博议书成临月按,合欢酒热对花斟。”“博议”见前面提到的《东莱左氏博议》。此外又有《楹联二话》中所载乾隆、嘉庆年间,天津太守牛稔文的儿子成亲时,大名鼎鼎的学士纪晓岚所题赠的一副:“绣阁团同望月,香闺静好对弹琴。”上联暗切“吴牛喘月”,下联暗切“对牛弹琴”,说牛而不见“牛”字,虽有玩笑意味,但单从字面上看,全联讲夫妇和谐,已是一副十足的喜联。

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皇帝举行结婚大典。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送给他一封贺信和一座自鸣钟,钟上刻的竟是一副用汉字书写的喜联:“日月同明,报十二时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年富贵寿康。”日月和天地,都是指皇帝和皇后。光绪帝结婚,英女王也送喜联,可见当时喜联的使用和影响,已经十分广泛。

清代以来,婚嫁喜联大为普及,青年们新婚燕尔,贴婚嫁喜联也为喜庆的气氛更增添不少热烈的色彩。今天的喜联仍旧基本保持着传统的格调,如“两情恩爱乐冬夏,十里馥馨延韶华”“荷叶池中鱼比目,蓝桥石畔凤双飞”之类。一些婚嫁联比较庄重,但内容诙谐的也不少,这又有雅俗之分。前面所引纪昀“绣阁团”一联,上下联各含一个成语,风趣又不伤人,亦庄亦谐。清末林庆铨题贺友人李岱阳之父续弦一联,亦属此类。李岱阳的亲生母亲早逝,其父晚年孤寂,重娶一寡妇。林庆铨得知,遂戏题一联:“阿婆学作新嫁娘,争看螺髻盘青,有绕膝孙曾戏呼少妇;尔翁本是美男子,倘把虾须濡墨,使比邻妯娌错讶檀郎。”檀郎,旧时对夫婿或所爱男子的美称,因晋代美男子潘岳小名檀奴而来。

以上都是旧时常见的婚联,现在许多人在撰写婚联时则喜欢推陈出新,除了对吉祥之辞增添新的含量,有人还将新郎、新娘的年龄、姓名、职业、恋爱过程等融入或嵌入联句之中。这是婚嫁联的一个创举,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一副热烈、吉庆、幽默的婚嫁联会给婚礼增加无限情趣,如一对青年演员平日合演《西厢记》,后来两人结为伉俪,观众朋友赠联:“娘子官人,平日无非演戏剧;生哥莺妹,今宵真要做夫妻。”将新婚夫妇的职业和新婚之喜融合得天衣无缝。再如下面一联:“眼镜大夫,采中西,治顽疾,药到病除,交称华佗扁鹊;斯文小姐,呕心血,育桃李,餐忘寝废,堪誉蜡烛春蚕。”全联以新郎、新娘的职业为主线,新郎是医术高超、斯文近视的大夫,新娘是教书育人、废寝忘食的人民教师,真的是“门当户对”。

上面所举婚联,都是别人题贺的。我国苏北旧俗,男女订婚都要写庚帖。庚帖上除了写生辰八字而外,还要写一副表示吉庆的对联。按风俗由男家出上联,女家对下联。一般请人代作,内容也通常是“鱼水千年合,芝兰百世荣”之类的话。但也时有佳对。如潘、何二姓联姻,潘家的出联是:“喜潘家有田有水兼有米”,此联将“潘”字拆为“水”、“田”和“米”三字。何家的对句是:“庆何氏添人添口又添丁”,将“何”字拆为“人”、“口”和“丁”三字,对得极工。江西崇仁、永丰一带,也有类似的风俗习惯。所不同者,只是对联是贴在花轿上而不是写在庚柬上。而且,男家出联太易,会被认为对婚事不重视;女家对不上来,也会被男家看不起,因此,两家对此事都非常认真。特别有趣的是,男方把上联贴在花轿上迎亲,新娘快上轿时也把所对的下联贴在轿上,这时,围观者便喊:“对上了!”“对得好!”既夸对联,又夸新郎新娘。在结婚时让双方对对联,看来正是为了达到这种双关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婚联,当然是好的见多。比如有一个新郎的名字叫做“胡美意”,因而迎亲的上联是:“今月乃古月,美景良辰心像意。”此联用拆字和嵌名两法,把新郎“胡美意”的名字写了进去。女方的对句是:“新人真可人,妙龄佳偶竞婵娟。”此联也用相同的方式,写进了新娘的名字“何妙娟”。

此外,也有宅邸落成或乔迁新居、喜得贵子、久别重逢一类喜事,人们也纷纷以对联道喜。民国年间,有一私塾先生于某地山边建一茅屋,落成之日,乡人以联贺曰:“有竹有松,凤翔鹤住神仙地;无尘无扰,水绕峰环处士家。”由于喜事并非时时皆有,而且一办即过,所以喜联都带有临时应景的性质。喜联的内容也因事而定。但不管哪类喜联,都是为贺喜而作的,而且要使主人觉得有可喜之处,否则就不能叫喜联了。

寿联是为祝贺年长者生日而作的楹联,多称颂寿星的功劳业绩,祝愿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最常见的莫过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了。寿联多用文言文,并且多用成语、典故、专名。但用成语典故之前,必须了解其含义,如祝六十岁寿用“花甲”,祝七十岁寿用“古稀”。但如用“南极”二字以祝女寿,用“宝婆”二字以祝男寿,就会贻笑大方了,因为寿星性别不同,所择用的联语也要有所侧重。有些词是专为区分性别和称谓的。如“椿”,即椿树,语出《庄子·逍遥游》:“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以大椿象征高寿,后以其代指父亲,也称椿龄、椿庭。再如“萱”,语出《诗经·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因谖与萱同音,后人以萱草称之,为忘忧草。背,古文与北同音,指北堂。这是一首描写妇人思念从军远征的丈夫的诗,后人将“萱草”、“萱堂”、“北堂”作为母亲的称呼。可见,椿与萱既不可混用,更不能用于为别人家老者祝寿。

寿联中诸如“鹤算千年寿,松龄万古春”“北海开樽本园载酒,南山献寿东阁延宾”一类的是通用联。而同样是五十岁,“数百筹之桑弧,过去五十,再来五十;问大年于海屋,春华八千,秋实八千”用于男寿,“设帨遇芳辰,百岁期颐刚一半;称觞有莱子,九畴福寿已双全”则只能用于女寿。因为古时男子出生,以桑木为弓,蓬草为矢,使射人射天地四方,以寓志在四方之意,故以桑弧蓬矢代指男子。据苏轼《东坡志林》,有三老人互问寿年,其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原意为长寿,后人将“海屋添筹”用作祝寿语。设帨,为女子生日之称。期颐,指一百岁。莱子,为人名,七十余岁还穿彩衣跳舞,以娱双亲。

古人大庆寿诞是有讲究的,一般逢十整寿大庆。这样一些专为庆贺其一整寿的联语便应运而生。如:

五岳同尊唯嵩峻极,百年上寿如日方中。(五十整寿)

甲子重新如山如阜,春秋不老大德大年。(六十整寿)

从古称稀尊上寿,自今以始乐余年。(七十整寿)

日岁能预期廿载后如今日健,群芳齐上寿十年前已古来稀。(八十整寿)

瑶池果熟三千岁,海屋筹添九十春。(九十整寿)

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正逢。(百岁整寿)

此外,不同季节不同月份做寿,联语也可有所侧重,花样百出,篇幅所限不作详尽介绍。

挽联是哀悼逝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楹联。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生者的慰勉,一般写于长幅白纸上,也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白绢上。一般贴在追悼会会场两侧、花圈上、灵棚两侧。

挽联通用联有:

流芳百世,遗爱千秋;音容宛在,浩气常存

陇上犹留芳迹,堂前共仰遗容;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几处游

美德堪称典范,遗训长昭泣人

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风

根据辈分关系的不同可分为:

一夜秋风狂摧祖竹,三更凉露泪洒孙兰 (挽祖父或祖母)

思亲腊尽情无尽,望父春归人未归(挽父亲)

终天唯有思亲泪,寸草痛无益母灵(挽母亲)

夫妻恩,今世未全来世再;儿女债,两人共负一人完 (挽丈夫)

最怜儿女无知,犹自枕畔娇啼,问阿母重归何日;但愿苍穹有眼,补此人间缺憾,许良缘再结来生 (挽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