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王莽改制
3130700000009

第9章 人祸天灾

改制的失败,上层的内讧,吏治的腐败,人口的膨胀,以及水旱之灾不断地袭来,使得王莽的“新朝”成了人间地狱。

(一)大厦将倾的颓势

王莽获取至尊权位虽有其卑劣的一面,但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一,自汉高祖建国以来,长期实行仁政分权、休养生息政策。然而,长期宽松的政治经济政策使民间富豪滋生。土地兼并、贫富差距等问题日渐严重,也使得刑律疏松、权力分散,动辄出现内乱分裂,外敌侵扰不断,为汉王朝埋下了自此日衰的隐患。

其二,自吕后始世代沿袭外戚侵权、后宫干政的政策,到元帝时已愈演愈烈,积重难返。而王莽任大司马时,汉室连续出现幼主即位,大司马从辅政到摄政,直至“居政”乃势所必然。

其三,自汉初始,迷信之风,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到西汉中后期的符瑞、灾异等,为王莽炮制谶纬篡权提供了社会思想基础。

最后,宫廷、皇帝与外戚的荒淫奢侈,财政极端困窘,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可谓“汉室气数已尽矣”。

面对这样病入膏肓的社会,王莽纵有补天之才,怕也无回天之力了,失败似乎已在前方等待他了。

(二)不依现实的改革

在中国,自从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后,郡县制就是比较符合国情的地方行政体制。王莽却要全面恢复西周的分封制,实在是一种历史的大倒退。按王莽设计的五等爵位制,将有诸侯之员一千八百人,每人万户,将需一千八百万户分封给他们。这已经超过当时全国的总户数,更不用说还有侯、伯、子、男领有的户口了。

王莽时代,一夫一妇受田百亩的规定是无法兑现的。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哀帝元寿二年全国共有一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零六十二户,已垦土地为八百二十七万零五百三十六顷,户均不足六十八亩,即使全部土地都按户均分,也无法达到这一规定。

王莽的五均六管政策,实行的结果证明它是一个以聚敛财富为目的的搜刮政策,经济秩序更加混乱。王莽的货币改革,违背了货币发行与流通的客观规律,只能以失败告终。

(三)贤愚共舞的朝堂

王莽执政期间的人才使用情况,充满了混乱和任人唯亲等现象,以服从己意为近乎一切的标准。

新朝的朝堂,有儒学大师刘歆的政治悲剧;也有靠投机爬上高位的军政骗子哀章;有除了忠心毫无才能的甄邯、王巡、王邑等人;也有凭借关系损人利己的甄丰父子;有背弃儒学信仰追逐富贵的崔发;也有不明不白地被抛向政治顶峰却又不由自主地被牵连进谜案而死去的王兴。

在王莽的官僚队伍中,委以重任的不是那些头脑清醒、颇具政治军事才能的优秀人物,而是一些投机取巧、投其所好的奸佞之辈。王莽就是带领着这样一批骗人又骗己的人物,进行了中国历史上最荒唐的一次改革,最终使自己的王朝走向了灭亡。

(四)接连不断的天灾

如果真有天人感应的话,那么也许是王莽的倒行逆施激怒了上天,抛开他坐上皇帝宝座之前的情况不谈,单是他称帝之后,自然灾害就开始日甚一日地袭击已满是伤痕的王朝。

王莽称帝的第一年,即始初元年,“春,地震,大赦天下”。

始建国元年,“真定、常山大雨雹”“冬,雷,桐华”。

始建国三年,“天下遭阳九之厄(旱灾),比年饥馑”“濒河郡蝗虫生”“河决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附近),泛清河以东数郡”。

天凤元年,“四月,陨霜,杀草木,海濒尤甚。六月,黄雾四塞。七月,大风拔树,……雨雹,杀牛羊”“缘边大饥,人相食”。

天凤二年,“邯郸以北大雨雾,水出,深者数丈,流杀数千人”。

天凤三年,“春,二月,乙酉,地震,大雨雪,关东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或枯”。

天凤四年,“枯旱、蝗虫相因”。

……

在那个半靠天半靠人的农业社会里,如果天不随人愿,只要能尽人事,即使灾害肆虐,社会也不会陷到不可挽救的绝境;但是,天灾加上人祸,那就只能是祸国殃民的浩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