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中小学生成长的66个人物
313400000045

第45章 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

我不怕死,死亡是一种美。我所怕的是久病不能工作,那是时间的浪费。

把从事战争、相互敌对国家的领袖们,全都拉来拳击赛场。让他们光着身子,仅穿一条短裤彻底斗争一场,如何?1881年10月25日,西班牙马拉加的一位美术教师的妻子产下一个不哭不动也不呼吸的孩子,接生的人断定他是一个死婴。正当大家都在为此难过的时候,当地有名的医生萨尔瓦赶到了,他从接生婆手里接过孩子,说:“这个孩子还活着。”于是萨尔瓦给这个孩子做人工呼吸,把孩子嘴里和鼻腔里的脏东西弄了出来,这个孩子被救活了。

这个被宣判为死婴的孩子便是后来举世闻名的美术大师毕加索。

毕加索从懂事起,便喜欢到父亲的画室里去找乐趣,他常常到这里呆上几个小时不走,父亲看他对画画很有兴趣,就对他进行训练。

刚开始父亲训练毕加索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接下来他让毕加索要学会吃苦,练习基本功。给他一个苹果让他照着它的样子画下来,毕加索坐在画室里一边观察,一边认真地画,画坏了又从头再来。他的画在父亲的指导和自己的勤奋苦练下进步很大。

毕加索六岁时已有两个妹妹,家里人口的增加使本来就不宽裕的日子越发紧张,于是父亲就应聘到位于西班牙西北部的科鲁那市的一所中等学校工作。一八九一年,在毕加索十岁的时候,全家人来到了科鲁那,毕加索跟随在他父亲的班上开始正规的艺术训练。在很短的时间内,毕加索就掌握了素描的基本技巧,并显示出了惊人的观察力。这时,他如此年幼,但作品所达到的程度,几乎令人难以相信。作为教师的父亲明白了:儿子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

一八九七年,毕加索创作的油画《科学与仁爱》,参加了“一八九七年马德里全国美术展”,后来又参加“马拉加省美术展”,画中“科学”的化身是一位正在给垂危的女人诊脉的医生,其模特儿正是他的父亲;“仁爱”的化身是修女抱着孩子送水,病妇的模特儿是街头一个女乞丐。这幅画以严谨的写实技法绘制而成,是毕加索少年时代的成名作。

一八九七年的秋天,也就是毕加索十六岁的时候,他考入巴塞罗那的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学校里因袭保守的教学方式使他感到厌烦,他便常去普拉多博物馆临摹大师的作品。一八九八年春天,毕加索突然患了猩红热病,不得不离开学校回到巴塞罗那,从此结束了他的学生生涯。

在巴塞罗那,毕加索结交了一位叫卡萨吉马斯的画家,他们情投意合,常一起出入“唐人街”。在唐人街上虽然没有中国人,但是有很多的生活必需品以及一些娱乐品非常富有风味,对艺术家颇有吸引力。在这条街上,有一家叫“四猫酒吧”的小店经常聚集着一些文化人,毕加索成了那里的常客。在那里的文化气氛熏陶下,毕加索无拘无束地进行绘画上的多方面探索,他画了大量肖像画,都是表现舞厅、酒吧、妓院和斗牛等内容的作品。一九零零年初,在很多朋友们的策划下毕加索举办了他在“四猫酒吧”的首次画展,当地报纸曾评论说:“这位年轻画家在运用画笔时显出了惊人的才能”,但又说他“缺乏经验,创作态度不够认真。”对此,毕加索并不在乎。

1900年,19岁的毕加索十分向往当时世界艺术的中心——巴黎,他决定到巴黎去闯世界,动身之前,他为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他在人像的眉毛上连写三遍“老子天下第一”,便登上了北去的列车。

1900年到1904年,在巴黎的毕加索接触了各种艺术流派,在艺术上汲取到许多营养,虽然他的生活非常的艰辛,但他并没被困难所吓倒,在艺术上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他画出了一系列以蓝色为基调的绘画作品,比如《卡沙格马斯的葬礼》、《蓝宝》等,由于这段时期毕加索穷困潦倒,生活不如意,使得他这一时期的作品都充斥着代表着忧郁、苍茫的蓝色,人们把这段时间称为他的“蓝色时期”。

1904年以后,毕加索在他称为“洗衣舫”的巴黎马特尔山的斜坡上的拉维格南街13号连续住了5年。毕加索在这里经历了他的“玫瑰色时期”,并开创了举世闻名的立体主义绘画。“洗衣舫”的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可是,在这里毕加索第一次坠入情网,穷困潦倒的生活从此充满阳光,一幅题为《沉思》的作品是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这幅水彩画中,一位青年男子正坐在床边,若有所思地注视着一位熟睡的体态丰满的女子。毕加索的潜台词似乎是:无论多么贫穷,只要有了爱情,生活就会变得富足。

他的《演员》和《坐着的裸女》是玫瑰色时期的代表作。好在后来终于有人主动来买他的画,他的生活才终于得以改观。

随着毕加索名气的与日俱增,他渐渐富裕起来了,早期那种哀怨的小人物形象也从画布上消失了。毕加索进入竭尽全力研究绘画形式的新时期。他开创的“立体主义”绘画,在西方美术史上虽然有着巨大的影响,但由于画家注重的只是绘画的表现形式,所以这一时期,真正优秀的作品并不多。不过,作为一个终生追求进步的艺术家,在这一时期还是有着许多值得肯定的东西,例如著名的《亚威农的少女》。

《亚威农的少女》画的是五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裸女。她们的脸被画成了可怕的原始面具,背景画的蓝色像是格索尔可望而不可即的天空。此画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美学的观念,从而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表现形式。随着此画的完成,毕加索开始进入了立体主义时期。但是,该画遭到了当时其他画家的否定与排难,有人甚至认为这种绘画方式是对当时绘画形式的一种嘲弄并打算加以报复。

但是,一九零七年秋,画家勃拉克初遇毕加索,看到《亚威农的少女》时感到非常震惊,又感到从未有过的激动和兴奋,他立即认识到这完全是一场预期中的革命。画中所运用的那种溯源于非洲雕刻的艺术语言是如此强烈刺激,骚动不安,并带有鲜明爽快的节奏感。这显然能够满足现代西方美学的审美要求,他决心做毕加索艺术上的合作者。从此,他们并肩工作,成了艺术探险中的亲密伙伴。

他们把绘画对象瓦解为各种各样几何形的小平面,然后在画面上重新组合。有人称这类画像是“一面碎镜子所反映出的物像”,这便是分析立体主义时期。代表作有《康惠勒肖像》、《伏拉肖像》、《拿曼陀林的姑娘》等。

新的探索新的创造继续主导着毕加索的生活,他开始将拼贴引入分析立体主义的世界。一九一二年,他画出了二十世纪的第一件拼贴作品:《椅子上的静物》。这便是综合立体主义的开端。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毕加索作为西班牙侨民留在了巴黎。一九一七年毕加索为几部芭蕾舞剧设计了服装、道具和幕布,均大获成功。在越来越多的评论家眼中,他纯粹是位天才,他们赞扬他,买他的作品。一九二四年春,毕加索投入了他最后一部芭蕾舞剧《迈邱利》的舞美设计。他追求的那种起伏不定的幻象般的形式,引起了剧烈的轰动。

此后不久,他创作了《三个舞蹈者》,这幅画充满了世界末日和对人类毁灭的感觉,它宣告了超现实主义时期的开始。从此,毕加索开始以可能性的艺术手段顽强地客观地表现现实。但在艺术上他从不重复别人,也不愿重复自己。他执著地探索,正如科学上的探索一样,永无止境。

毕加索将一生完全献给了绘画艺术,创作了许许多多的作品,为艺术、为世界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一九七三年四月八日,毕加索在法国南部穆甘逝世,享年九十二岁。

精彩点评:

毕加索是20世纪视觉艺术方面最有独创性,最全面、最强有力的人物。他的一生画风多变,从忧郁的蓝色到多情的玫瑰色,再变回新古典主义,接着又变成超现实主义,他的每一次风格变化都引起画坛的一片震惊,他也都取得成功。他的作品对西方的艺术流派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毕加索的才能在于在各种变异的绘画风格中,都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弟子,但在20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在毕加索开拓的前进道路上取得如此的成就,他伟大的绘画才能由此可见一斑。

毕加索一生都在非常勤奋地工作,生怕浪费时间。他说过,“我不怕死,死是一种美。我所怕的是久病不能工作,那是时间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