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金钱逻辑
3146600000008

第8章 让自己具备“可以赚钱”的品质

55.当一个不近人情的管理者

有一位企业家问我:“管理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只要涉及到一家企业或一个部门,每个人都会想到这两个字。在任何一个组织制度中,最重要的都是让成员明白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只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工作才能有序地开展。这就是管理。

想实现这样的目标,管理就没有人情可讲。但现实中,很少有经营者能够有这样的认识,特别是对于那些些处于刚起步阶段的民营公司,人情在所难免,很多事都需要靠关系推动。

如果企业长期进入了由人情推动的轨道,管理便失去了意义,你的企业也开始面临“死亡”。当你处在领导的岗位上时,应该不近人情,规则至上——这不仅是为员工好,更是对你的事业负责的表现。假如企业的内部分工不明,执行不严,关系挡道,就很容易造成越权越事,或者执行不到位。各部门之间一片混乱,全都乱了规矩,失去了秩序,你的企业又怎么能有工作效率呢?

我们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投资做企业,你就要制定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不能作为摆设,也不是员工茶余饭后的消遣和谈资,而是用来切实地落实到位和严格执行的。就像一流的军队,无一不是有着铁一般纪律的军队。对企业而言,也同样如此,想要经得起市场的风浪,并不断做大做强,必须遵照现有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以此来约束员工的行为,使企业不断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作为公司的领导者,就应该切实将这些规章制度提到日程上来。在工作中,不能充当“老好人”,更不能为了照顾“人情”——特别是安插亲信、亲人,而忽视了公司正常的管理制度。

当员工犯了错,在该惩罚的时候绝不偏袒;员工表现好时,应该奖赏的时候绝不要吝惜。不近人情,就是需要你对员工一碗水端平,公平对待,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又对你心悦诚服。

总的来讲,想创业成功,你就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不近人情的管理者。这样未必会保证你的成功,但一定能使你的企业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为各方面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56.如果你是对的,不要害怕得罪人

当老板,要对手下有一颗包容心。包容心就是宽容员工,体谅他们的辛苦,尊重他们的付出。但是包容绝非一味地纵容,更不是偏袒。员工的过错,你可以原谅,但一定要提出来,明确地指出他哪方面不足,让他尽快改正。不要担心这会给你的企业关系造成困扰,也不要迁就。假如是你做对了,就没有必要考虑“得罪”的问题。

“如果爱他,就严格要求他”,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明白这句话里的含义。一个聪明的人(特别是对于公司员工来说),都会明白领导之所以指出自己的过错,之所以会批评自己,一定是对事不对人,是发自内心地希望他们能够改正缺点,而绝非是因为某些私人原因的报复。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一样,规则就在那里放着,没有人享有特权。当因违反交通规则而被罚款时,也没有几个人会抱怨交警,觉得交警不近人情,因为真正处罚我们的是规章制度,交警只是代为执行而已。

具体到企业中的管理也是这样,当员工犯错误的时候,领导更多的是充当一个执行者的角色。即便这些规则是你制定的,也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只要你不对他们区别对待。因为员工违反了企业中人人都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所以才会受到处罚。面对这种状况,绝大多数员工都能够端正态度,客观地看待这件事,并从自身出发,积极改正他们的错误。

一个合格的老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赏罚分明。这既是对员工负责,更是对你的事业负责。员工犯了很小的错误,可以微笑着指出来,让他自己去改正;如果犯了严重的错误,你就不能视而不见了,必须严厉地批评他,如果他始终没有悔改之意,就要考虑将其除名。

所以,为了公司的发展,作为一个领导者,你的内心一定要强大,如果自己是对的,就应该始终坚守原则和立场。这样的领导者才能凝聚力量,才能让员工看到自身的问题并不断完善,也只有打好这个基础,领导者才能带领公司向前发展。

在一次管理课堂上,我对台下数千名学员说:“如果你是对的,不要害怕得罪人!记住这句话,它会帮助你在创业的初始阶段迅速树立自己的权威,建立起一家公司应有的高效率秩序!”这句话不仅是对一个领导者的要求,即使是一名普通员工,也要坚持这样的人生信条。如果你不是老板,而是给人打工,那就更要有这样的原则,才能在企业中突显你的价值,在老板心中突出你的形象。敢于直言进谏的一个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名臣魏征,他就经常当面指出皇帝的过错。李世民虽然贵为天子,在他面前也经常被“骂”得狼狈不堪,下不来台。因为一旦他犯了错,魏征肯定第一个站出来指出错误,甚至丝毫不顾及李世民一国之君的尊严。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魏征这样的勇气,成为一个敢于直言的人。但魏征过于直率的方式也不宜照搬。如果领导者犯了错误,他又不是李世民那种喜欢听忠言的人,怎么办呢?你说得过于直接,可能就会得罪他,虽当面不能把你怎么样,但日后他给你穿小鞋,这就麻烦了。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更含蓄的方式,在合适的时机和场合指出,这样你的合理建议才更容易被接纳,领导也不会因此觉得没面子。而作为领导,不能心胸狭隘,遇到直言不讳的员工也要认真听取意见,不能为了面子而开除员工,因为这样的员工才是真正关心公司发展的人。

57.让下属真心佩服你

让下属佩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管理学领域有句话叫做“员工和老板始终都不是一条心,你以为他是你的,其实他是他自己的”。在一个团队中,领导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管理好团队的成员,让他们全都站在自己的“船上”,这样你的企业才有凝聚力,不至于互相猜忌,面和心不和。

领导者要怎样才能管理好团队成员呢?管理的最终指向是人,因此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自己在团队中的影响力,让团队成员心服口服,这样成员才会有更好的执行力,帮助企业谋取利益。要取得好的效果,我们需要做好以下方面:

第一,让企业文化渗透到团队成员的价值理念中。

一般好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也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就像人的心脏和灵魂一样,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将企业中成员间的不同价值理念统一起来,凝聚成一股合力,从而推动公司向前发展。

所以,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不能只停留在纸上、口头上,必须付诸于实践。领导者不妨利用企业文化的这种隐性作用力来团结自己的团队。如果你能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团队成员的价值理念当中,产生实际的效果,就会使团队成员对公司产生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将大大减少其与公司之间的不协调因素,这时领导者再管理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第二,我们可以利用企业健全的规章制度对团队成员的行为进行约束。

企业只要制定了规章制度,它就是所有人都不能逾越的底线。必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规章制度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切记一定要公私分明,坚持原则和立场,这样团队成员在面对惩罚时,才能心服口服。而一个领导只有做到了奖罚分明,团队成员才会发自内心地佩服他。

第三,为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要适当地采用激励机制。

最好的取得民心的礼物就是“激励”,让人们劳有所得,他们才会对你忠诚,愿意为企业出力。任何一个领导者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想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那就是采取恰当的激励机制,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去满足你的员工,他们当然会努力地工作,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所以,你要利用好薪酬政策、绩效评估、员工福利、晋级升迁等制度,这几项制度的激励作用非常惊人的,它可以使你的员工在工作中更积极、更努力。除此之外,精神上的鼓励也是不可缺少的——除了金钱以外,公司对员工的尊重更能让他们在这里获得“家”的感觉。作为上司,你的职位远高于员工,但一定要在人格上与他们平等相处。否则的话,后果比拖欠工资还要麻烦。

其实方法很简单,一旦他们在工作中有任何突出的表现,哪怕只是一些很小的进步,身为领导者都不要吝惜你口头上的表扬。当众表扬是最佳的方式,你可以迅速让全公司的人都知道他的进步,感受到他在某方面的优点。他会格外感激你,这种方式见效明显,而且不用花一分钱。

第四,管理者自身的良好品德才是让下属心悦诚服的根本。

我们知道,古贤圣人将“修身”列在了第一位,可见“修身”才是平天下的根本。所以,对领导者来说能力不是放在第一位的,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才是做一切大事的前提,也是你的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

如果领导者能够身体力行,切实地做到上述几点,那么,得到下属的尊敬和佩服就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58.让客户由衷地叹服你

我们要想在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满足客户的需要。客户永远是对的、顾客就是上帝,一切以客户为核心……这些话都不无道理,也是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至理,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脱离客户、脱离消费者而存在,只有客户才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你的产品再好,质量再高,如果没人购买,就没有任何意义。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物品都以“需求”决定它的价值。一件物品,需求量除以产量,就是它的价值。如果一件物品需求量非常高,产量却很低,它的价值就很高,比如黄金、钻石这些稀有物品;反之,如果一件物品需求量不高,产量却很大,到处都是,就会变得十分便宜,甚至完全不值什么钱了。

现在创业很不容易,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产力太发达了,各类商品层出不穷,到处都是公司和产品提供商,客户也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可产量增加了,需求量又没有太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势下,假如你也加入了竞争行列,那么仅仅让客户满意是不够的,必须要让客户叹服,才能使企业在诸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给客户一个签单和购买的理由。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客户叹服甚至敬服并且产生忠诚度呢?当然就是双赢,让客户感觉到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服务,双方达到一个利益的平衡点。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向客户传达积极有效的信息,尽量让服务的效果超出客户的期望值,这样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并且长久地留住客户。

这是你的公司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老板和管理者,你自己要起到带头作用,首先站出来,切实地考虑和照顾到客户的立场,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表现在细节上,就是要认真地倾听客户的每一句话,哪怕他是在抱怨甚至骂娘,耐心地与他交换意见,及时地洞悉他们的需求。

其次,员工的责任也很重要。因为员工是公司经营理念的具体执行者,他们参与着公司的每一个经营环节,战斗在第一线,所以他们的表现决定了客户对公司的印象。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制定严格的客户准则,并让员工遵守,努力给客户最好的体验,就像苹果公司做到的那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客户满意,创造好的业绩,在竞争中获胜。

最后,除了你和员工的共同努力外,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了。事实上,它往往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因为顾客与你合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你的产品与服务,而不是一个笑脸。企业必须保证自己产品的质量,这是维系客户忠诚度的关键。任何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的行为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你能在某一时间欺骗某一个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时间欺骗到所有人。因此,企业的产品质量才是一家公司得以生存的根本,是能否在市场中站稳脚根的关键。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在提高顾客满意度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客户的要求永远都在提高,提升自己的服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要在企业中树立一个原则:没有更好,只有最好。同时,你还要紧跟市场需求,让你的产品永远比客户想象的好,这样才能让客户发自内心地对你叹服,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

59.选择最好的合作伙伴

合伙的生意总是难做的,稍有不慎,任何一件小事都会造成内耗。所以选择合作伙伴是一件重要也需格外慎重的事情,什么样的人最适合跟自己合作,一起创业?这需要你综合方方面面的因素进行考查和判断,其困难和复杂程度,不亚于我们选择结婚对象。

要知道,在一个人人都渴望创业和渴望成功的时代,单打独斗做不成任何事情。马云背后如果没有投资人和那群合伙人,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创建阿里巴巴的,也就没有他的今天。这个世界已经不是靠个人能力就能创建天下的时代,而是团队合作、强强联合的世纪,因为个人的智慧和资源毕竟有限。因此,虽然好的合作伙伴很难找,但对于很多初创业的人而言,这仍然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你必须闯过这一关,才能为后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什么样的合作伙伴才能称得上是最好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考虑对方的条件,还要综合考虑自己的特质。强强联合,指的就是优缺互补,性格、能力等各方面都要契合,才能起到1+1大于2的效果。也就是说,虽然我们身边可能并不乏优秀的人才,但并不是每一个优秀的人才都能成为你很好的合作伙伴。这里的原则只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为你的企业选择一个合作伙伴之前,建议你先想想自己缺少的是什么,也就是你需要哪方面的补充?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应该是能够和你达成互补的人。比如,如果你没有过硬的技术背景,最好找一个专业人士;假如你缺乏营销能力,则需要寻找一位营销高手,弥补你这方面的不足。如果两个人的能力特点重合,合作就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起不到互补的作用。

其次,在性格方面,合作伙伴也应该与你形成互补。如果你的性情急躁,最好找一个心态平和、不温不火的人,这样才能互相制衡。如果两个人都比较激进,在工作中难免会起冲突。所以在寻找合作伙伴前,一定要事先对合作伙伴的脾气、秉性有所了解。此外,你们的价值观、对社会的认知,也要有很强的一致性,以免以后发生冲突。双方只有在各方面都合得来,甚至要产生一种心有灵犀的感觉,才适合在一起共事。

除去上述因素,资金方面也是需要我们慎重考虑的因素。创业时,钱总是格外重要的,特别是对成本有限的人来说,我们所选择的合作伙伴最好能够给你提供一些资金方面的支持,让他以股东的形式入股。哪怕他是大股东,只要能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也能迅速地帮助你把事业发展起来。在创业初期,缺乏资金的话很难一下子打开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持运营。这时,资金就成为了寻找合伙人的必要条件之一。

总的来讲,寻找合伙人必须秉承一个基本原则:敬业比专业更重要,人品比能力更重要。如果你的脑海里已有几个备选人,一时又不知道怎样取舍,那么不妨先用这条标准衡量一下对方的敬业程度和人品。

敬业是一个合伙人需要具备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合伙人敬业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发展能否获得足够的推动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工作理念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十分有敬业精神,他们从工作中能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任何时候都像是一个工作狂。有的人则更关注生活,八小时之外绝不想工作上的事情。显然,在起步阶段,你需要的是前一种人,而不是后一种。最后一点就是人品,这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人可以没有才华、没有经验,但他绝对不能没有人品。有才无德的人,他的才华会起到坏的作用;但有德无才,起码他的德行还有价值。一个人如果连基本的道德素质都不具备,即便他再有才能,你敢聘用他吗?恐怕才能越高,越让人敬而远之。

选择一个最好的也是最合适的合作伙伴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合作伙伴,他首先必须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既有过人的才华,又是一位具备极高道德修养并让人敬重的人;其次,他的特点要能与你在一些方面形成互补,并且你们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得达到高度的一致,成为一对心灵知己。这样,你们才能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创业的过程中相互扶持,披荆斩棘,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不断地前进。

60.建立一个紧密协作的团队

如果你有了一个团队,那么团队内部的分工一定要合理。关于三个和尚的故事我们都已经很熟悉,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故事,而如果把它当做企业管理的案例来分析,它强调的就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如果不能紧密协作,即使你的团队成员再多,他们的能力再强,也只能乱成一团,各自为战,而不会提升工作效率。这也是摆在所有管理者面前的一个课题:那就是应该如何为自己建立一个紧密协作的团队。

良好的团队合作需要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分工、合作以及监督。当这个团队中只有一个人的时候,这三个要素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有两个人的时候,问题也比较简单,利益分配与工作分工都是一对一,职责清楚,容易协商,不是你的就是我的,也较易判断。然而在人数比较多的时候,问题就复杂多了,这就需要一个高明的管理者制定有序的制度,设立健康的管理层次,分配工作并监督落实。管理者应该怎样协调这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呢?首先,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将具体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成员头上,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都很明确,这样就不会出现在工作中互相推诿的现象。同时要力求让工作内容与他们的能力相匹配,从而达到人尽其才。

做好分工之后,其次就是合作了。合作的终极目标是要将团队内部成员的力量凝聚成一股力量,以此来实现企业的目标。就这一点而言,任何一个团队中的成员都在学识、性格、思维等各方面存在着差异,要想让这些人自发地就形成一种顺畅的合作机制是不可能的。

怎么办?这就需要你在管理团队时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解除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利益冲突等不利因素,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并且乐于合作,一起把工作做好,而不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陷入内耗,影响团队利益。

最后,想要建立一个紧密协作的团队,管理者的监督工作也不可或缺。你不仅要对工作进度进行监督,也要对团队成员的表现进行观察、考核与监督,对他们的工作效率、责任意识等各方面指标进行考量,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这样团队成员才能在密切合作的同时,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

在这里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进行监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项目,而不是故意针对员工,所以对于表现优异的团队成员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反之,则要根据情况采取惩罚措施,对不当行为的及时矫正不仅是对团队成员负责,也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给其他成员以警示,这样就能使企业内部逐渐形成一种健康的风气。

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团队成员的紧密协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既关系到一个项目能否完成,更关系到企业今后的生存发展。因为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团队之间密切合作才能保证项目最终顺利完成。

其实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让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密切合作的关系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为这个问题说到底,本质上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三个和尚”的故事,只要责任分工明确、利益分配合理,就能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把工作做到最好。

61.始终盯着用户的需要,而不是怎么赚钱

想当老板的人很多,于是加入创业大军的人也越来越多,但真正取得成功的通常只有两种人,第一种是时刻关注客户需求的人,第二种是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的人。像谷歌、苹果公司,都是这一类公司的代表,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乔布斯。而那些创业失败的人则有一个共同的弱点,他们在企业的经营中更关注的是自己的钱包,他们时刻将自己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其次考虑到的才是客户的满意度和舒适度。

在做一件事情时,如果你始终想着“回报”——对方应该给我多少钱,那么结果就是你根本无法赚到太多的钱,很多时候只能做一锤子买卖,甚至有可能一分钱也赚不到。不单单对创业者来说是如此,即便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如果你每天上班的动力就是那点微薄的薪水,那么在工作中就不会有太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怎么能抓住更好的机会呢?以这样的状态长期发展下去,慢慢地企业就不再需要你,领导也会对你失去耐心,你也就难以在工作中得到升职加薪的机会了。

现在客户的选择很多,因为到处都是商家,产品供不应求。在这种买方市场的情况下,话语权永远都掌握在客户的手中,你的态度不好,产品质量不高,他转身就去另一家公司,可以说,客户就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因此,你必须把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只有赢得客户的青睐和信任,你才能立住脚,把产品和服务卖出去,获得应有的回报。

有一家企业的总经理助理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一次,我和老板去拜访一位很有名的企业家,当时我的老板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姿态十分谦卑,仿佛同行的我才是老板,而他是我的秘书。直到拜访结束时,我才如梦初醒,意识到我们面对的是客户,是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人物,这时候哪怕是老板,也要收起一贯的派头,甚至放弃尊严。”

所以,我们要始终盯紧客户的需求,而不是把赚钱列为最重要的目标——这是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关键,谁抓住了客户的需求,谁就在市场争夺中占据了优势。当你在市场中打开了销路,供不应求时,计划中的盈利自己就会找上门来了。

也就是说,我们经营企业的目的还是赚钱,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先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自然就会满足我们。因此,盯紧客户的需求最终也是为了提升企业效益。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钱固然重要,但钱绝不是最主要的。许多成功者创业的动机很简单,并不是追逐财富,而是要实现一些“为社会服务”的目标,比如乔布斯,他的理想是和技术有关,因为发明创造才是他的爱好,至于财富,他其实并不在乎。

实际上,很多白手起家的人,他们在成功后仍然过着十分普通的生活,勤俭节约,从不铺张浪费。有些身家几十亿的老板,在出差时仍然会住在几十元钱一晚的普通旅馆,而不是去享受豪华酒店,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所以,为客户服务说来容易,做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许多创业者无法在赚钱和提供服务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致于成为金钱的奴隶。他们创业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赚更多的钱,结果就把客户的需求抛在了脑后,最后也自然就被客户集体抛弃了。

62.敢于打破旧的规则

为什么你至今仍是打工一族,别人却是你的老板?为什么你长期在温饱线上挣扎,别人年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为什么拥有同样的条件,你们之间的差距却有天壤之别,而你却自感无能为力呢?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面对的环境、政策等外部环境都是一样的,那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这样的两极分化呢?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脑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一些人之所以口袋空空,是因为脑袋空空。而那些口袋满满的人,他们的脑袋也时刻在运转。智慧决定人生的成败,当然也决定了创业的结果。

成功的秘密在于规则: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在一开始他们就没有变富的野心,也缺乏打破规则的勇气。比如小时候,他们就努力当一个老师和父母眼中的听话小孩;读书期间,每天就是三点一线,活在成人设定好的框框中;参加工作以后,他们仍然是规则的服从者,从不想着怎样突破旧规,创造自己的世界,寻找向上攀升的新机会。

对不想打破规则的人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给他们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从来没有想过去改变,也从来没有想过去突破。这样的人无法主导自己的命运,他们的一生更多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位置,这是他们和富人、成功者最大的不同。后者敢于突破旧规,创建属于自己的新规则,因此他们虽然智商和情商与普通人差不多,但他们具备超凡的胆量,敢想敢做,创立了新规则,很自然就取得了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有一家公司招聘新人,其中有十个人通过层层选拔顺利入职。在上班的第一天,老总和这十名新人简单沟通了一下,最后嘱咐道,休息时间可以在公司内随意走动,但位于走廊尽头的那间办公室绝对不能进去,违者将会受到重罚。这位老总说完以后就走了,大部分员工都想,既然老总有这样的规定,就一定有他的道理,公司的规定谁敢不遵守呢?说不定这就是一次严厉的考验,敢进去的人马上被开除也有可能。这些人越想越害怕,更加不敢去,都老老实实地呆在老总规定的范围内。

不过,其中有一名年轻人却不这么想。他非常好奇,为什么别的地方都可以去,却唯独那间办公室不能进呢?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

这名年轻人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不顾一切地朝那间办公室走去。他推开了办公室的门,发现里面也没什么,只有有一张桌子而已。但桌子上立着一个标牌,年轻人拿起标牌,只见上面写着:恭喜你,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公司的经理了!

现如今的市场形势千变万化,敢于打破常规的人才能不为旧有的观念所束缚,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案例中的这位老总做得就非常好,他通过这种测试,发现了敢于打破常规的人才。同时,这名年轻人也抓住了难得的机会。成功的创业者无一不是敢于打破旧有规则的人,因为创业的本身就是在不停地打破旧规则,建立新规则,甚至是由自己主导的规则。就像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和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唯有如此才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市场中以独一无二的身份立于不败之地。

63.不断地向别人学习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他们经商的成功秘诀只有很简单的两个字:学习。他们是这样形容知识的重要性的:知识是最可靠的财富,是唯一可以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的财产。

知识是富人随身携带的一笔巨大财富。钢铁大王卡耐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巨富们已经具备了赚大钱的能力,所以他们不惧怕失去财富,因为即便失去财富,依靠他们所具备的赚钱能力,很快又会使自己成为亿万富翁。因此,钢铁大王卡耐基说:“你可以把我的资金、厂房、设备全拿走,只要人不动,十年后我还是世界第一。”

可见,学习可以让自己具备挣钱的能力,这是致富的关键环节。巴菲特有一句投资名言:“如果你不懂它,那么就别做它。”可见,努力学习直到你“懂”为止才是投资致富成功的保证。在当今社会,贫富悬殊之所以越来越大,说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赚钱能力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学习的途径无非有两条:一是向书本学习;二是向人(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学习。

向书本学习,是初涉投资理财的人必做的事。因为许多初级的赚钱知识和能力,书本里都可以提供给你。而且通过读书学习,你可以很快地掌握一些赚钱的知识,避免走太多弯路,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赚钱时间,为提高投资成功率即赚钱的几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一项对全世界富人的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富人是通过学习获得了致富的知识和技巧后才过上富裕生活的。近些年,韩国产生了一大批年纪很轻的新生代富豪,他们中的半数人都是读书狂,他们通过读书获取到了财富知识,也提高了赚钱能力。

“懂得运用知识的人最富有。”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莱斯特·梭罗的一句名言。言下之意,就是说能否运用知识及掌握技术,是决定21世纪贫富差距的关键,而运用知识及掌握技术靠的就是学习。

只有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才能自主地、辩证地、正确地对待创业及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只有自己掌握了相关知识,你才能甄别投资过程中出现的假象,才具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自行决策的能力,才不会随大流地盲从于他人去做投资,从而能较为准确地判断这是投资机遇还是投资陷阱,最终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投资风险。古语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具备能力的重要性。

我曾经在一次理财讲座中做了一个模拟实验。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爆发了,有一家银行因无法渡过这一难关而面临倒闭,于是银行发生了挤兑。假设所有听讲座的人都有钱存在这家银行,我问:“你们会不会参与挤兑?请会参与挤兑的人原位不动,不会参与挤兑的人站起来。结果,只有两个人站起来。”

他们是这样解释自己为什么不参与挤兑的:他们事先学习过保险法,保险法规定,一旦银行发生倒闭,每户最高只有100万元的保障。因此他们在存款的时候就了解过,这家银行已经参与了存款保险,而且在存款之前,他们已经将巨额的存款分至几家银行存入,所以在这家银行的存款没有超过100万元。这样,这家银行倒闭后,他们还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所以没有必要去挤兑。

从这个小案例中就可看出学习与不学习的差别。万一哪个富翁因没有学习保险法,将几千万的存款都存在这家即将倒闭的银行,那他就惨了,因为他最多只能获得100万元的赔偿,其余的钱财将化为泡影。在如今这个经济社会中,“脑袋决定钱袋”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亿万财富买不到一个好的想法,一个好的想法却可以赚来亿万家财。这就是“脑袋决定钱袋”的形象说明。

要想在当今这个复杂多变的投资环境中获得成功,你必须得有一个好脑袋。赚钱的好脑袋不是天生的,它是后天学习培养的。要想拥有一个好脑袋,你就得学习。而学习,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最大、最好的投资。这笔投资所创造的财富,可能会让你自己都无法预想:学习的回报怎么会有这么大!

但是,投资自己也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一是时间,二是金钱。许多时候,你想将书本中涉及的信息、介绍的方法和智慧完全吸收,就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重复多遍研读。股神巴菲特就曾下定决心,不把格雷厄姆的书读上12遍就决不开始投资。

韩国有一位经营服装卖场的年轻富豪也说:“凡是与服饰和时尚有关的杂志,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全都不放过。在时尚界我算不上专家,因此,我要比别人多花10倍乃至20倍的精力去学习。”

而那些失败者,他们中的多数人从来舍不得投资时间在学习上。他们在创业或理财时总是显得很急躁,舍不得花时间学习投资对象的特点,也不肯花精力去研究投资领域的门道,结果当然是由于“不了解、不熟悉”而导致失败。

其实,在投资之前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足功课,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64.一定要让自己品牌化

如今,新公司越来越多,大家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在这种赢家为王的大环境下,连很多大企业都在一夜之间倒闭了,中小企业的前景当然也更加不容乐观。这些失败的小企业最缺乏的就是品牌意识。如果不能为自己创造知名品牌,形成核心产品,企业的凝聚力就会逐渐涣散,最终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所以,想要立足市场,不断向前发展,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天津的知名小吃“小宝栗子”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就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以品牌建设为先导,成功地杀出了一条血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小宝栗子”的经营者在1996年完成了商标注册,开始了品牌建设。两年后,“小宝栗子食品商店”在黄家花园西安道口成立,现炒现卖的栗子吸引了很多顾客。没过多久,它就开始了公司化经营。除了栗子以外,公司还兼营各种烟酒食品。到1999年,“小宝栗子”在天津市河西区大沽南路开设了分店。从默默无闻的个体经营到连锁经营,短短三年“小宝栗子”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因就是它的经营者始终致力于品牌建设,品牌打造出来了,公司的发展基础自然也就打好了。

“小宝栗子”这样的成功并非个案。比如另一家食品公司——天津市的“大桥道”,它创建于1980年,主要售卖糕点和汤圆,自成立之日起,它就将品牌化建设放在了第一位,努力打造自己的核心优势,经过近30多年的经营,现在它已经成为同行业中的知名品牌,它的产品遍布全国,销量稳居同行业前列,成为食品超市进货的优先选择厂家。

其实,品牌与生意的大小无关,哪怕我们最初只是在街边支一个小摊做生意,也能打出响当当的品牌来。只要你用心经营,努力让自己的商品品牌化,让大家在第一时间记住你,你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品牌化就是知名度,也代表着顾客的认同度。

最后我们要知道,品牌的建设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看看苹果公司的发家史,拥有乔布斯这样的天才经营者,苹果也用了近二十年,才完成了一个世界级品牌的塑造。所以,经营者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在打造自己的独特品牌时,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急功近利。

65.好的形象与口碑

一家好的公司想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大家都在思考怎么才能站在最前面,引领潮流。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好的形象和口碑就成了最重要的环节。

好的形象是什么呢?它是指公众公司的内部人员对于你这家公司的评价和总体印象。如果这个评价是正面的、良性的,就说明消费者对于你的公司和产品是信赖和认可的,并最终形成了对于品牌的忠诚度。这就是好的形象会为企业带来效益,帮助创业者取得成功。如果这个评价是负面的,说明企业的品牌难以深入人心,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1985年,张瑞敏收到了一封客户的投诉信,来信称海尔的冰箱质量有问题。张瑞敏立即到库房,让人把400多台冰箱全部排查了一遍,结果是惊人的,竟然有76台冰箱存在质量问题。

张瑞敏十分生气,他当即将全体员工叫到车间,征求大家的意见。许多员工提议说,把这些产品以内部价格卖给职工,只要不对外出售,应该没什么问题。

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你们把这76台冰箱卖掉了,不管卖给谁,都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义正言辞地表示这些冰箱必须全部销毁,说完,他抡起大锤就向冰箱砸去。

在那个年代,一台冰箱的价格相当于一个员工20个月的工资。看着眼前的76台冰箱全部被销毁,现很多员工都流下了痛惜的眼泪。在“砸冰箱事件”之后,张瑞敏多次针对产品的质量情况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展开深入探讨。当时的很多厂商都将产品划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以及等外品。但张瑞敏对员工说:“我们的产品只有两种,一种是合格品,一种是非合格品。”

虽然这件事使海尔公司在当时损失惨重,却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形象,“海尔”也因此成了优质产品的代名词。

在今天,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从物质消费转向商誉消费,人们在购买产品时不仅讲求产品的质量,也会考虑商家的信誉,以及它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和知名度。也就是说,谁的知名度高,哪一家的产品口碑和企业形象好,它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所以,对企业来说,必须创建良好的口碑和形象,才能取得长赢;否则就算赢得一时,也早晚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很多企业都已认识到这一点,开始注重自己的企业形象。但企业形象绝非“面子工程”,不是只做做表面功夫就可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的。必须在经营管理中严守质量关,不允许一丝一毫的疏忽和纰漏出现,并且建立严格的事后追诉调查制度,才能最终实现企业形象的升级。

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中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由内而外塑造出独特的企业文化,使你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6.对“不负责任”零容忍

员工如果不负责任,企业就会生产出劣质产品。这样的产品流入市场,不管你投入多少资金,也无法挽回损失。所以,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做到极致,杜绝劣质产品的出现。

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要求员工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把好每一关。对不负责任的现象要实行零容忍的原则,发现一例处罚一例,并且加强员工的责任意识,才能使得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得很好。

现代企业已经在普遍执行这一项标准:零缺陷。这是对于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即所生产的产品必须达到100%的合格率。因为只要有一件次品流向市场,就会令企业形象受损。因为消费者关注的不是你还有99件产品合格,他们会始终盯着这一件次品,并在心中形成一个深刻的记忆点。无数的案例表明,不合格的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比如现在的中国奶粉企业,由于不良奶粉的出现,已经让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不感兴趣,转而通过各种渠道购买进口奶粉,哪怕价格昂贵,也要绞尽脑汁地从国外代购。便宜的国产奶粉变得无人问津。假如当初国产奶粉商在生产中严格管理,还会出现这样的后果吗?我想肯定不会的。

我们只有让消费者对自己的产品100%信任,才能给他们一个掏钱购买的理由。因此,如果你经营一家企业,那么你所生产的产品必须是消费者信得过的,能够让人放心购买才可以。

好的企业和好的产品,都来源于经营者对质量“零缺陷“的追求;同时,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也来源于这一原则。想达到这个目标,你和全体员工就必须同时具备高度的认真负责的精神,要把这种精神作为一种经营理念写入企业文化,并且以身作则,然后才能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员工。

要实现“零缺陷”,就必须对劣质产品“零容忍”,对于员工不负责任的行为绝不宽恕。坏的产品和坏的习惯就像情绪,它会迅速传染。比如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如果有些人时常在工作中“开小差”,做事三心二意,一旦上司不在身边,就马马虎虎应付了事。长此以往,不仅这个员工工作效率下降,产品质量会出现问题,更严重的是,他的所作所为会立刻影响到他的同事对待工作的态度。当这种现象刚出现时,如果没有被制止,反而被管理者纵容,时间久了,公司就会形成一种集体不负责任的坏风气。

这样下去,你的企业又怎么能够生产出让消费者放心和信得过的产品呢?即便规模再大,资金再多,也不可能赢得顾客的认可。你必须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精神,像乔布斯那样,努力使自己的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极致的体验,这样你的企业才能获得更多消费者认可,占领更大的市场,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你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67.确认自己是一个诚信的人

投资理财做生意,诚信是根本,也是决定性的因素。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你这个人一贯很讲诚信,名声在外,在行业内有着良好的口碑,那么当你想求购一批货物时,就算你的资金暂时遇到了困难,对方也可能先让你把货物拉走,卖出之后再结款。这就是对于你的诚信品质的信任。反之,如果你是一个信用度不太高的人,对方一定不会答应,而且会要求你先付款再拿货。

这便是诚信的价值,诚信度高的人,没钱也可以办事;诚信度低的人,有钱也办不成事。这种强烈的对比,充分说明了诚信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

现实中,许多中国人普遍缺失诚信,自己不讲信用,却要求别人必须有诚信。不仅生意场上如此,管理中有些领导也表现出了这样的一面。比如一些公司的管理者,他们经常向员工随口许诺,却迟迟不兑现,这种许诺虽然能带来一时的激励效果,但由于没有兑现,反而带来了很坏的影响,在以后的工作中使员工对领导和公司产生意见和隔阂,而且以后不管他承诺什么,员工都不会再相信了。

还有一些人,他们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不但让他自身的权威性大打折扣,也会使自己的员工无所适从。只有那些说一不二、重诺守信的领导才能让员工敬重和佩服,并乐于去追随他,跟着他打拼事业,共同把公司经营好。

不讲诚信是要付出代价的。我在经营者论坛上遇到过一位公司的负责人,他对我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我有一位同事,负责行政部门的工作,他经常在考核前员工许诺,只要你完成了考核指标,我就给你增加福利,员工听了很高兴,工作时充满干劲,提前把指标兑现了,结果在考核时,这位负责行政部门的工作的同事却对增加福利的事情只字不提。结果他几乎每个月都会遭到员工的举报投诉,后来老板没办法,虽然他的资历很老,也只能让他走人了。”

你看,一个当领导的如果不讲诚信,失去的是人心;一家公司如果不讲诚信,失去的就不只是员工了,还包括整个市场。

如今,人们在智商等先天方面的差距已经在日益缩小。这就表明,在竞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已经不再是智商,而是情商。情商里面就包括了诚信,我们说到就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干脆别说。员工不应随便吹牛欺骗公司,管理者也不应向员工随口许诺,作为企业,也千万不可给客户和合作伙伴开出一张又一张的“空头支票”,这些都会极大地损害彼此之间的互信关系,后果严重。

68.始终追求突破自我

一个人如果每天都朝九晚王,像大多数上班族,一天24小时,奔走在单位、公交车和家的三点一线上,像流水线一样过着自己的生活,时间久了,这样的境况对于他们来说既有利也有弊。利的一面是,他们在单位的业务能力会越来越强,工作逐渐得心应手;但弊的一面显然更值得担忧,因为他们经常采用同一种方式处理问题,习惯了当前的状态,思维模式就会渐渐僵化,始终停留在当前的水平上。

他们已经形成了惰性,也不再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于员工本人,还是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但最怕的就是人为地给自己设限。一旦你满足于当前的状态,习惯了现在的生活节奏和收入水平,你的人生就很难再有所突破。

有一个关于跳蚤的实验,人们把跳蚤关到一个透明的柱形容器内,在容器上方加上盖子。这样一来,跳蚤每次跳起来的时候,都会撞到盖子上,被狠狠地撞下去。反复多次之后,跳蚤吃够了教训,也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高度,它会使自己跳起来时不会撞到盖子上。

这时候,实验人员拿开了盖子,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人伤心的现象: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跳蚤不停地还是向上跳着,但它始终也没能跳出这个容器,每次都跳到自己设定好的高度就落下去,即便盖子拿掉了,它也不敢再增加高度。

跳蚤的悲哀就在于,习惯使它轻易地为自己设了一个最高限,它以为自己只能跳那么高了,无法再向上跳,因为那个惩罚将会十分痛苦——它会狠狠地撞到盖子上。而一旦形成了这样的心理定式,当障碍物消失时,它也仍然会被困在容器内无法脱身,而此时困住它的其实不是盖子,而是它自己。

在生活当中,很多人就像这只跳蚤一样,不管是创业还是理财,抑或是在单位工作上班,他们都觉得自己在某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我就这样了,再努力也不会有成果的。”他们为什么无法突破自己?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因为惰性,满足点比较低,即目前的状况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期望值,所以不想再努力了;另一方面是因为不自信,觉得自己最多也只能做到这样了,由于过去遭受过教训,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也就放弃了继续突破自己。

投资理财也是这样,有的人开店,每月能赚两三万元他就满足了,觉得很好。于是五年过去了,他的店还是这个水平;十年过去了,仍然是月入几万元的样子。同样的条件,换作一个进取心较强的人,可能只用了四年,就开起了自己的连锁店,成为月入几十万元的民营企业家了。

想成功,就得突破。既突破自己的过去,也要升华自己的内在,释放潜能。一个人想要突破自己,就必须克服这两种状态,利用外界的压力逼迫自己从懈怠、松散的工作状态中走出来。我们需要不停地给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而且要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只要努力,就可以不断地解决新的问题,跨上新的高度。

69.不要回避任何缺点和问题

一个人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从不逃避问题。在管理学和投资学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判断人才和庸才的一个重要标准。能够解决问题的人,他们可以被称为人才;不能解决问题的人,他们只能是庸才。而且,庸才经常逃避问题,拖累团队,乃至毁掉企业的业绩。

现实中,许多人并不是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缺乏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也缺乏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更有甚者,他们回避自己的缺点,明明是自己的不对,他们还觉得是别人的错,而他自己很完美。

比如一遇到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怎么去解决,而是怎样去回避:这不是我的责任,应该由别人去完成。或者:这事跟我没关系,而且我也不敢去做,做也做不好。诸如此类的念头,都是不敢面对缺点和问题的表现。

如果你回避问题,那么你永远也无法解决问题。我们可以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一定不要把头埋进沙子,充当鸵鸟。在很多时候,问题无法解决并非我们能力不够,而是由于你早就习惯了不去面对,因此才使情况越来越糟,直到失去纠正的机会。从现在开始,你就要树立一个原则:不管遇到了什么问题,我只有积极地去面对,才有把它解决的可能性。

怎样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想想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有些人一天到晚忙得焦头烂额,工作却没有多大成效,就是因为他的目标分散,没有抓住主要问题,也没有针对目标做出正确的计划。不管做任何事,只有抓住问题的关键点,结合实际需要,我们才能集中全力去攻破它。

第二,做事之前要有规划,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切记不要在问题发生时才临阵磨枪,急匆匆上阵,结果到处漏雨,不仅什么都解决不了,反而自乱阵脚。美国的巴顿将军经常教导士兵说:“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为进攻做准备。一个步兵营进行一次配合很好的进攻,至少需要花两个小时来准备,匆忙上阵只会造成无谓的伤亡。在战争中,没有什么不是通过计算实现的,任何缺乏细致、合理计划的行动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第三,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可以帮助你提前解决问题。我们经常跟人打交道,几乎所有问题都离不开与别人的沟通。而很多时候,问题的产生就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平时沟通好了,问题就可以被掐死在萌芽状态,也就不会暴露我们的缺点了。

第四,想要使实际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还要让自己具备极强的执行能力。

可是光有目标和决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说不做,就算胸中有一万套方案,却迟迟不见有实质性的行动。最后,问题仍然还是问题,还被放在那儿纹丝不动,最后甚至有可能转变成更严重的问题。

当然,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预知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使自己具备很好的预见能力,要做到未雨绸缪,在还没下雨时,就提前准备好雨伞,设想企业的未来发展,预知可能遇到的风险。这表明,如果我们不能将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就要对此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事先准备好几套可行的解决方案,当问题发生时,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

在投资理财和创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因为没有问题才不正常。所以,在遇到问题时,不要回避自己的缺点,而是应该迎难而上,积极面对。只有这样,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70.与其打倒对手,不如与他合作

做生意就会遇到对手,你对竞争对手会采取什么策略呢?我曾经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200名企业家,有87名认为“应把对手击败”,只有12家认为“应该合作双赢”,另外竟然有101家觉得“最好把对手置于死地”,不要给它任何机会。

有位经理说:“毕竟是竞争对手,如果你不彻底打倒它,吞并它,等它缓过神来,它一定会吞并你,不会给你机会的。”

出于这种担忧,许多企业家都认同“打倒对手”的理论。但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一种极端的和不可取的方式。聪明的企业会选择一种更为友好和温和的解决方法——将对手变成朋友,寻找一切机会实现双赢,共同协作去占领市场。

将敌人变成朋友其实是消灭敌人的最好方法,因为当对手的实力跟你不相上下时,即便你成功地消灭了它,你付出的代价和损失也是相当惊人的,结果很可能两败俱伤。可如果化敌为友呢?你们不但都能避免争斗会带来的损失,还可以实现强强联合,互利共赢。

在1957年,约翰·列侬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歌手。在一次小型演出中,约翰认识了年轻的保罗·麦卡特尼。保罗对约翰的唱功提出了很多批评建议,并指出约翰的吉他弹得也很差。约翰非常不服气,直到保罗用左手弹奏了一曲之后他才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约翰听了保罗的演奏,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心想这家伙将来一定会成为自己的对手,与其如此(与他争个你死我活),还不如现在就和他成为搭档,这样才有了后来风靡全球的“披头士”乐队。

由此可见,与着名的比尔·盖茨和苹果公司乔布斯的合作案例相比,约翰可谓更有远见卓识,在对方还没有成为对手之前,就把他拉了过来,两个人不仅没有成为竞争对手,反而成了合作伙伴,共同取得了辉煌的音乐成就。

在这个市场环境中处处存在着竞争,竞争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竞争能使我们的个人能力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也能使我们的企业不断地发展和壮大。因此,能够成为竞争对手的人,他们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至少实力与我们旗鼓相当,甚至比我们更加强大。

面对一个这样的对手,理智的做法就是避免鱼死网破,被第三方得利。更明智的方法是将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互通有无,进行资源合作,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市场。但做出这样选择的前提是,我们要了解对手的实际情况,然后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考量,最终制定出解决方案。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究竟什么时候适宜与对手合作,什么时候应该将对手打倒,对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比如微软公司之所以与乔布斯的苹果公司进行合作,是因为两个企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共同点,有着广泛的利益交集,可以共同发展。约翰与保罗的组合能够成功,也是因为两人之间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假如一家公司和你的公司不仅不具备利益共同点,反而处处都存在着竞争,利益冲突又不可调和,这样就没有合作共赢的必要了,只能去积极面对这种对立关系了。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你的企业在选择可以合作的竞争对手时,有一点需要特别慎重,那就是对手的经营管理者的为人处事方式——他的行事风格、战略目标是什么?人品如何?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后,再判断是否值得合作。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你务必要清楚这一点,以免跟对手合作不成,反而被利用。

71.可以胆子大,但不要闭上眼

勇气是需要建立在对一件事情有把握、看得见的基础上。如果在对一件事没有把握,缺乏理性分析和判断时就冲上去,勇气就变成了鲁莽,也变成了一种无知。

创业成功的人大多都是敢想和敢拼之人,从来都不缺乏勇气。他们创业的结局也无非有两种:一种是成功,一种是失败。成功者富有勇气,失败者也不缺乏胆量。因此,如果我们对投资创业下一个定义,可以说它是一件风险很高和压力很大的事情。

因此,创业首先一定要富有胆量,敢想别人之不敢想,做别人之不敢做,争取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有这样你才能抓住最大的商机,赶在别人前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利。“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也并不是胆子大就一定能成功,否则成功的门槛也太低了,全世界到处都会是亿万富翁了。勇气只是成功的一个必要前提,在勇气的背后,则是一些更重要的品质——细心和专业。在大胆前进的同时,你还需冷静分析,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事事都要做好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才可笑到最后,不给别人当炮灰。

我们知道,“亚马逊商城”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可在当时,在网上销售图书算得上是一种大胆疯狂的举动,所以说贝索斯是一个具有超凡胆识的人。但实际上,贝索斯也并不是一味地蛮干。通过对市场和产品周密的分析和研究,贝索斯准确地发现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以及以图书为主营项目的利润空间,然后才开始了冒险之路。

第一步,是确立目标;第二步,就是必须在拥有了十足的把握之后放手一搏,这样最后成功的几率就会非常高了。

所以,在商场上可以胆子大,但切记不要乱打乱撞,胡乱冲锋。否则你就不是在创业,而是在过家家了。单凭运气是很难成功的,在创业之前,一定要做市场调研,对将要进入的项目做好足够的研究和分析,再去激励自己的勇气,才有最大的胜算。

72.冒险的前提是你能承受失败的代价

投资创业之路上,充满了我们难以预期的风险,即便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我们的创业也未必一定成功,有句话叫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说的就是一旦某个环节失误,就可能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也就是说,即便你已经拥有了冒险的资本和勇气,也要事先考虑好失败的代价是什么,以及自己能否从容地承受。

我经常对一些准备创业的人说:“你先不要想着如何成功,还是先想想假如输光了该怎么办吧!”许多年轻人对此不解,他们辩解说:“苏老师,我早就分析好几百遍了,这事一定成!怎么会失败呢?”

你看,越是这种心态,他的创业之旅就越充满了风险,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做好接受失败的心理准备。我们在决定创业或者做一项重要决策前,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成功了会怎样,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回报,一定要先想清楚:一旦失败了我会损失多少?这些损失是否在我的能力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

把可能的损失计算清楚,再想想是否划算,你才就此具备了挑战未知风险的资格。有些东西是我们永远都输不起的。比如健康,如果创业需要付出健康,你干不干?有一个上海的年轻人,他花了6年的时间建立了一家网站,等到终于高价卖出套利后,年仅37岁的他也患了癌症。这种透支身体造成的后果,在许多年轻创业者的身上都出现过。有一句话“很多人在三十岁之前用健康换一切,三十岁之后则用一切换健康。”那么这样的创业代价,对你而言就是很不划算的。

有一个人创业失败了,他不仅赔光了所有的本钱,还欠下了大量的外债,这个人觉得自己没必要再活下去,于是,他决定投河自尽。

这时一个智者走来,问年轻人为什么要轻生,年轻人说:“因为创业失败,已经输得一无所有。”

智者说:“你怎么会一无所有呢?你全身拥有着数不清的财富。”年轻人不解,智者说:“这样吧,我用50万买你一只胳膊,你看怎么样?”年轻人摇了摇头。

智者说:“我出150万,买你一双腿。”年轻人连连摆手。最后,智者又表示,愿意出一个天价,把年轻人的脑袋买走。

这时,年轻人彻底醒悟,原来自己是如此在乎生命,于是他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假如一件事情或者一份工作需要你花费很大的心血,甚至以健康为代价去完成,那你就要慎重考虑一下是否要去做了。另外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行业的市场都充满了不确定因素,没有哪一个项目是在一开始就能确定是稳赚不赔的,你在做投资和采取行动之前,必须考虑到其中的风险。仔细想想,一旦失败,自己是否能够承受?如果有足够的资本接受失败,再行动也不迟。

因此,我总是建议创业者先对手中这个项目的创业风险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估,参考专业人士的意见,用一段时间冷静地思考一下都有哪些预期的风险,再对自己的总资产进行一下评估,固定资产有多少,流动资产有多少,手里有多少的周转资金等等,这些都是创业前要充分考虑在内的。

之所以要这么做目的很简单,一旦创业失败,我们可以有一个心理准备从容地接受,然后总结教训、东山再起,而不是像这个年轻人一样选择自尽。另外,我们也要留出足够的家庭预算和存款——这笔钱是千万不能动的——它是维持家人生活的基本资金。要知道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是拖家带口,上有父母,下有儿女,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必须优先考虑自己的家庭责任,再去为创业做准备。

73.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我们知道有一个叫奥卡姆的人提出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主张,他的这个主张被人们称为奥卡姆剃刀定律。在《箴言书注》中奥卡姆又提出: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简而言之,我们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现在,奥卡姆的主张已经被很多企业和有志于做一番事业的人所推崇。其实原因很简单,复杂的问题让人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不管做什么事情,越简单当然就越容易被人理解,也就越容易执行,解决起来也容易。

我们也可以发现,许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