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食疗
3150200000007

第7章 食疗故事

(一)慈禧与八珍糕的故事

清光绪六年九月的一天,慈禧太后因食油腻肥甘病倒宫中。她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稀溏、闷闷不乐。太医李德生心急如焚,率众太医去为“老佛爷”会诊,众太医一致认为其病是脾胃虚弱所致。经过一番研究认为应该给“老佛爷”补脾益胃,开了八味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处方:茯苓、芡实、莲子、薏苡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各二两,共研细粉,加白糖七两,用水调和后做成糕点,并取名“健脾糕”。吃了此糕几天后,“老佛爷”的病状竟完全消失了,食量大增,周身亦有力了。“老佛爷”一高兴便将“健脾糕”改称“八珍糕”。从此,“八珍糕”竟成了慈禧最喜食的食品。不管有病无病,总要让御膳房为她做“八珍糕”食用。

这“八珍糕”为何会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主要是其中那八种药食兼用的中药的功劳。方中茯苓能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利水渗湿,是四君子汤的主要成分之一。芡实能补脾止泻、养心益肾、补中益气、滋补强壮、和胃理气、开胃进食。薏苡仁能健脾开胃、补中去湿。山药能健脾胃、益肺肾、补虚劳、祛风湿。扁豆能理中益气、补肾健胃。莲子能健脾补心、益气强志、强筋骨、补虚损、益肠胃。麦芽能消食和中、去积除胀。藕粉能养胃滋阴、祛淤生新、消食健脾、凉血除烦、止呕渴、止泻痢。

(二)王怀隐对枸杞情有独钟

王怀隐是北宋著名的医学家,专为赵氏皇族看病治病。著有《太平圣惠方》传于后世。他反复研读《神农本草经》,对书中所载枸杞能“坚筋骨、耐老、除风去虚劳、补精气”深信不疑,研究出枸杞食疗方。有趣的是,他在《太平圣惠方》一书中,写下一则有关枸杞的故事,耐人寻味。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使臣去西河办事,正在赶路,遇上一桩怪事,只见一年轻妇女正在责打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使臣深感不平,愤然问那女子:“这老者是你何人?”女子答曰:“是我孙子。”使臣略惊,又问:“为何责打于他?”女子说:“我家有良药,他不肯服用,老得如此,故而责打。”使臣再问:“你家的药有几种,能否告诉于我?”女子道:“药有一种,春名天精、夏名长生草、秋名枸杞子、冬名地骨。按四时采服之,可与天地同寿。”据记载,王怀隐除广为传播枸杞作用外,还广植枸杞于山野,任由百姓采摘,济世救民。

枸杞子有滋补肝肾,明目,益面色,长肌肉,坚筋骨之功效。久服有延年益寿、延缓衰老之效果。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等。现代研究证明枸杞子有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延缓衰老、抗疲劳等作用。

(三)苏东坡钟情芡实

苏东坡是宋代大文豪,又是美食家兼食疗专家,官至尚书右丞,直到晚年仍身体康健、才思敏捷。他对食疗养生颇有研究,著有《东坡养生集》传世。他钟情芡实,称之为食疗佳品。芡实,为睡莲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的成熟种仁,味甘性平,归脾肾经,具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益精等作用。《神农本草经》载,芡实“补中,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苏东坡极喜欢吃芡实粥(又称鸡头粥),常下厨自煮之,经常服食,并称芡实粥“粥既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另外,苏东坡吃芡实别出心裁,尚有一法,即取熟的芡实一粒,剥去外壳,放入口中,缓缓含嚼,直至津液满口,再鼓漱几遍,徐徐下咽,每天用此法吃芡实10—30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四)苏辙爱茯苓

苏辙在文坛上素有盛誉,在食疗方面也颇有造诣。苏辙少时多病,夏则脾不胜食,秋则肺不胜寒;延医而治,治肺则病脾,治脾则病肺,服药而不能愈。32岁那年,经名医指点,以食疗病,始食茯苓,一年诸疾皆痊。此后,苏辙对食疗情有独钟,对茯苓的食疗作用赞以诗曰:“解急难于俄顷,破奇邪于邂逅。”他还作《服茯苓赋并引》,其中说:“松脂流地下为茯苓,茯苓千岁,举则为琥珀。……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性味甘平,心脾肾经。约在2世纪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指出“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以茯苓制成的食疗佳品甚多,到如今更是数不胜数,有茯苓膏、茯苓糕、茯苓饼、茯苓馄饨、茯苓汤、茯苓粉、茯苓面条、茯苓包子、茯苓蒸鱼、茯苓蒸鸡、茯苓酒等。

(五)胡萝卜烩木耳的故事

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长期在民间云游,遍访名家。有一天,李时珍去深山采药,巧遇一位鹤发童颜的采药老人,便与其攀谈,感到很是投缘,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原来这位老人是隐居深山的隐士,年纪已超过120岁,眼不花、耳不聋、腰不弯、腿不软,身体非常健康,走路步履轻盈,飘然若仙。当李时珍问他有何延年之道时,老隐士指着竹背篓里的木耳和胡萝卜说:“山野之人能吃什么?我是常吃这胡萝卜烩木耳。”拜别老隐士,李时珍一路上琢磨,回到家后,便立即烹制胡萝卜木耳菜,此菜色泽艳丽,鲜香诱人。此后,他反复试验、应用,证实了常食胡萝卜烩木耳特别有益于人的肝脏、心脏的健康。此法简便易行,常食可延年益寿。

(六)乾隆大帝补肾有方

乾隆当了60年的皇帝,活到89岁,在中国历史上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这与他注重养生是分不开的,而饮用各种长寿药酒则是他养生的主要方法之一。据《乾隆医案》记载,乾隆帝最爱喝的养生药酒为龟龄酒和松龄太平春酒,前者可祛病、壮阳补肾、养气、健身,而后者则是活血行气健脾安神的良药。虽说两者药用似不同,但巧的是这两种药酒所含的几十种中药成分中,都出现了熟地和当归。那么,熟地和当归的搭配是否有什么讲究呢?熟地,性甘、微温,可养阴补肾、填精,主治血虚所致面色萎黄、头昏心悸;肾精不足之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肝阴不足之双目干涩、视物昏花。而当归药用其根,功在补血、和血,主治月经不调、血虚眩晕、疮疡肿等症。当归分归头、归身和归尾三部分。各部分所含化学成分不同,故药理作用也不一样,归头能止血、归身能养血、归尾能行血。既可分部位使用,也可全用。

之所以在乾隆爱喝的两种药酒中,都含有熟地和当归这两种药材,是因为中医认为阴血同源,养血、滋阴要同步进行,将当归与熟地搭配,有两大好处,一是通过补血达到养阴的目的,滋阴又是补血的有效方法之一。二是当归本身具有非常好的活血功能,补而不滞,熟地和当归结合在一块用远胜于一药单用。虽说当归因其补血功效也被称作女人要药,但活血补血对男人同样重要。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阴、肾精匮乏,气血、精液暗耗,应适时补充。

这里向大家推荐一款药膳“熟地当归羊肉汤”,需要准备的原料有:羊肉700克,熟地黄30克,当归15克,黄芪30克,大枣数枚,生姜3片。在原料都准备好后,将洗净的羊肉切成小块,用开水焯一下,除去血沫。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好的羊肉块放入盛有适量清水的锅内,然后放入生姜、熟地黄、当归、黄芪,用文火煲3个小时,这是为了让中药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解在汤中,3个小时后放入大枣,再加入适量的糖、盐、味精等,再用文火煮15分钟即可。秋冬季节吃熟地当归羊肉汤不仅可以润燥,更可以升发阳气。

(七)曹雪芹的怀山药情结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博古通今、多才多艺,在许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红楼梦》中两次出现“怀山药”及有关“山药糕”的章节,其对于“怀山药”的偏爱之情跃然纸上。说明作者对“怀山药”情有独钟,也说明了作者对用“怀山药”治好秦可卿的病信心十足,堪称一位精通中医药学的小说大师。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还记述了“怀山药”是药食兼用的一味食疗佳品。

据明代《宋氏养生部》记载,枣泥馅的山药糕,其配料大抵为大枣、山药、糯米、白糖、蜜水等。《红楼梦》中老太太赏的山药糕,含健脾养胃、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大枣和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山药,二者配伍共奏健脾、和胃、益气、生津、养血、固肾之功,加之药性平和,营养丰富,容易消化,与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相得益彰,很适合病中的秦可卿食用,所以秦氏吃了之后,就感觉很舒服。

(八)蹄筋的故事

朱德元帅,除了爱吃新鲜蔬菜,一般人弃之不食的蹄筋也是他爱吃的。

在长征过草地时,红军的粮食快吃光了,朱德总司令也和战士们一样,吃野菜、嚼草根。有一天下午,到达宿营地之后,朱德仍顾不得休息,去检查战士的吃住情况,路上发现了一些牛蹄、马蹄,他便蹲下身子,对这些蹄子仔细查看,然后对身边的警卫员说:“看样子是不久前通过的先头部队扔掉的。好东西,带回去,把里面的蹄筋抽出来,加工一下,就是一顿美餐,足可以给战士们改善一次生活了。”接着,他又手把手地教警卫员怎样加工。

这意外的发现和加工技术,让警卫员感到十分惊喜。他们收拾起那些牛蹄、马蹄,找到炊事员,按照刚才学会的方法进行加工。先把蹄子放到火上烤,再放到水里煮,然后把蹄子剖开,再把里面的蹄筋抽出来。蹄筋加工好了,按照警卫员的意见,炊事员拿出一部分放到大家吃的汤锅里调味,留下一点给朱总司令熬上一碗野菜蹄筋汤。

开饭时,炊事员刚把这碗“高汤”端上餐桌,朱德就闻到了蹄筋诱人的香味,乐呵呵地说:“好香啊!”说着,拿起筷子就准备吃,可他看到这碗里有那么多蹄筋时,关切地向炊事员询问:“大伙儿都吃了没有?”

炊事员见朱德将拿起的筷子又放下,一脸疑惑之色,便猜到了他的心事,连忙解释说:“大家都尝过了,这是您的那份,您快趁热吃了吧!”警卫员也在一旁催促:“总司令,您就快趁热吃吧。”“小鬼,蹄筋本来不多,给我一人这么多,我怎么能吃得下嘛!来,把这碗蹄筋给运输员老马送去。运输员比我们更辛苦,更劳累,应该多照顾他们。”没等警卫员反应过来,蹄筋已经放到他手上了。“那您……”警卫员还想说什么。“我?你们回来时,到大锅里给我打一碗菜汤,我不就品尝到蹄筋了吗?”

蹄筋,非皮非肉,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经油或水发制后,可烹制成高档菜肴。蹄筋可单用,也可与其他原料配用。经发制后的蹄筋,柔而不腻,上口润滑、滋味鲜美,可制作多款名菜。民间常以蹄筋作为补品。中医处方:蹄筋与核桃仁、冰糖同炖,有健腰膝、长足力的功效。美容师认为,蹄筋还具有美容养肤的妙用。

(九)何首乌的传说两则

中药里有一种名为何首乌的药材,自古闻名,文献记载也不少,因它的块根入药,可以治白发(即有乌发的作用)又补肝肾,故受到广泛关注。

四川的长寿县原名乐温县。传说唐代戴宰相是皇帝的太师。一次他到乐温县城走走,看见一个年约百岁的老人手持瓶子去店里买油,这时天忽下大雨,戴宰相和那老人一同进店躲雨,交谈后知老人家里还有位更老的人,要过150岁生日,戴宰相出于好奇,决定次日去老人家里看热闹。第二日去拜访时,但见那150岁的老人端坐堂上,全家七代87个孩子欢聚在他身旁,而来祝寿的外人也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大家见戴宰相文质彬彬,就请他题诗。戴宰相高兴地写了首五言诗,曰:“花甲两轮半,眼观七代孙。偶遇风雨阻,文星拜寿星。”戴宰相问老人怎么能这么长寿?主人便答道:“我们主要是勤劳动,粗茶淡饭、烟酒不沾,但常食何首乌,所以年岁高身体健。”戴宰相闻之高兴,就决定将“乐温县”改名为“长寿县”。

传说唐代时,在山东泰安城南有个何家村,那里有一老人名叫何松,以采药为生。一天,他领子孙们上泰山采药时,发现一种藤子,他认为可入药,就叫子孙们挖掘,挖出了块状根,何老就自己吃了一部分试试药味。这时忽下大雨,何老等人进一山洞避雨,洞内漆黑一片,等雨停了,子孙们出了山洞,却不见何老,大家呼唤老人。一会儿,何老出来了,说:“我在这里啊!”子孙们一看不是何老,而是一个乌发的年轻人,正纳闷之时,“年轻人”说:“我就是你们的爹啊!”大家仔细一看,还真是老爹。可他头上的白发怎么一下子变黑了呢?老爹说是吃了刚才挖出的这块根造成的,它是治白发的好药啊!后来何老活到130多岁,头发仍是黑乌乌的,人们就将这种植物叫“何首乌”。

现代医药学家通过研究证实,何首乌的块根含卵磷脂及蒽醌衍生物,以大黄酚、大黄素为多,另含有淀粉和脂肪。卵磷脂为构成神经组织,特别是脑脊髓的主要成分,也是血球及其他细胞膜的重要原料,并能促进血细胞的新生及发育。有阻止胆固醇在肝脏内沉积、减轻动脉硬化的作用。可治神经衰弱、贫血、须发早白、头晕、失眠、盗汗、血胆固醇过高、腰膝酸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