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性改一改 人气百分百
3159700000005

第5章 宽以待人,心襟宽的人人缘广

一个人朋友的多少是由他的心胸决定的。要是你觉得身边的人这也不是、那也不妥,一直为别人的过错或缺憾而生气,这样,就不可能交到太多的朋友。所以,与人相处时不能斤斤计较,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

让仁爱宽容为你的形象加分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使一些人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爱计较,而他们自己似乎对此毫无所觉,于是他们成了别人眼里的“刻薄的人”。何必因为一些小事让人厌烦呢?如果你能在待人处世时更宽容仁爱一点,你就会赢得更多人的喜欢。

我们从不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人,只因为我们较之于飞禽走兽更侥幸,天生获得了一副像人的外表。206块骨头连成的骨架支撑着一个躯体。就因为这几点,在动物分类学上占尽了先机和优势,被归于哺乳类灵长目人科人属。

然而,是不是所有长着一付人模人样的动物绝对无误就是一个人呢?深究起来未必。衡量一种存在物是不是人至少有两种标准,一种是生物学的,另一种是文化和伦理学的。亚圣孟子曾经说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这几希差异便是生物人与文化人之间的根本区别。人与禽兽之间的区别本来就很小,加上有些人随意行之,失去道德,没有仁爱,没有良心,就难免变成似是而非的人,一言难尽。不过,古人倒给这种所谓的人一个专有名词,叫作衣冠禽兽——比“披着羊皮的狼”揭示的内涵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人如果沦为了衣冠禽兽,在事,在理,都让人扼腕。

要知道人性之美在于宽容、仁爱,这种内在的形象比外在的形象更为重要。

在一辆奔驰的长途公共汽车上,三、四、五号的乘客挤做一团。三号是一位三十出头的男士,五号是一位衣着时髦的都市女郎,而四号是一位小山似的中年妇女,她把三号、五号的座位各侵占了三分之一。在盛夏乘车摊上这样的芳邻,三号、五号真是不幸。

一会儿功夫,五号姑娘表情丰富的脸上清晰地写满了对四号邻居的厌恶。只见五号几乎愤然地急挥纸扇,把胖女人呛人的汗酸味扇到三号这边来。三号男士心中非常恼火,但又不便说她。

汽车在公路上飞驰。闷热的空气与发动机的“哼哼”声胜过催眠曲,车上的乘客有差不多半数在打盹。四号的眼皮也在合拢。小山似的身躯慢慢向五号倾斜,三号幸灾乐祸起来:胖女人灰衣服上那汗渍斑斑的“盐碱地”,可以从俏姑娘那里得到一点香水味了。

五号的表情由讨厌到怒气升腾,从“厌而远之”到奋起反击:她架起胳膊肘顶四号的胖脸。胖女人一定是在梦中喝醉了酒,任你五号怎样明顶暗碰,都撞不开她的梦门。最后五号愤中生智,猛然一闪身,把四号趴扣在座位上,车内一阵窃笑。

四号从突然破碎的梦中惊醒,艰难地支起身,很难为情地低下头玩起自己的胖指头来。

车行至某县城,那位五号姑娘也开始打盹,不由自主,她的秀发委屈地贴在四号的“盐碱地”上。渐渐地,五号的头滑到了四号的胳膊弯里。可胖女人并没有回敬那姑娘一个闪身,反倒尽量保持平稳,让姑娘舒服地依着她。四号的右臂一定是很累了,她开始用左手去托扶着右臂。

周围的人窃窃私语起来,一位乘客对四号低声说:“大嫂,弄醒她吧。你手也酸了!”

她答非所问:“俺家大妞也这般大,年轻人爱困。”

生活中的一些年轻人就像这位五号一样,对别人常抱有一种敌对情绪,不能谅解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他不知道,正是他没有留意的这一点细微之处,使他的整体形象变得丑陋起来。

其实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就是以“仁爱”为核心的。不过这个仁爱不是爱无差等,人人兼爱的,它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个人为基点,以家庭为中心,由内及外,层层推进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好比扔一块石头到水里,激起波纹层层向外推衍,越是向外,其推力越弱,也就是对于与自己关系越疏远的人,仁爱的程度就越小。这样一种伦理关系,十分适合我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状况,因此数千年来长存不衰。因为我们的生存是以家庭为背景,在一个家庭里,依照这种道德关系,亲父母甚于兄弟,亲兄弟甚于邻里,亲邻里又甚于老乡,这对于维护家庭的和睦,保证生活的正常运转,都是自然而且有好处的。

但是,令人感到无可奈何的是,自从进入商品时代,步入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范围程度上远较古代更广更深,因此我们也应当把宽容仁爱之心扩展开来,因为善良的人才能比较正确、客观地看待、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才能比较冷静,稳妥地处理各类事务,才能让人乐于亲近和来往,一句话,善良的人才是美丽的。

品悟人生

生活中,你应该注意检讨自己,不要总对别人满怀敌意,不要把它当作无关紧要的小节而忽略。待人处事表现得更宽容、仁爱一点,你将因此而广受欢迎。

人气伤不起:得理更要饶人

“得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这是有些人常犯的毛病。如果得理不饶人,把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复杂化,把人搞得下不了台,势必造成人际关系的恶化,更会给人留下固执己见、小肚鸡肠的不良印象。所以,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得理也不妨饶人,如此不仅可以化解矛盾,更可融洽人际关系。

一位年轻姑娘在候车时,被人群中的一位青年小伙子重重地踩了一脚。虽然姑娘当时觉得很疼,但她不仅没有生气,还主动地说:“没关系,没关系。”旁边有人对姑娘说:“你这人脾气真好,他踩了你,你却不怨他。”姑娘笑了笑说:“也许他不是有意的,我总不能还他一脚吧!”一句话说得在场的人频频点头,纷纷向她投来赞许的目光。

在交际中,谁能保证自己不会和别人发生一些磕磕碰碰?谁又能保证自己事事处处都占理?只要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即便自己占理,也应像那位姑娘一样大度地让别人三分。有道是,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空。有理让三分,得理也饶人,同事间就会和睦相处。

“得理不让人,无理搅三分。”这是普通人常犯的毛病。但假如我们一旦自己得了“理”,便绝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自认倒霉不可,这势必造成人际关系的恶化。

中午休息的时候,范伟和同事刘凯在办公室里追赶着,用茶杯向对方身上泼水打闹。范伟一不小心,一些水正好泼到同事小雅的头上,他见刘凯正向自己发动“反攻”,于是顾不得那么多了,掉头就跑。

小雅感到自己新做的发型被弄湿了,顿时火冒三丈,怒冲冲地向范伟追去,一把拉着范伟,说要他去看看他“干的好事”。一些同事也都说范伟和刘凯在办公室里打闹太不像话。

范伟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连忙放下茶杯向小雅道歉,小雅哪肯接受,依然火气冲天地说:“一开始你为什么不主动向我道歉?”“当时刘凯追我追得很紧,我……”“你什么你?我没兴趣知道你们的事,我只知道你当时没向我道歉!”小雅打断范伟的话说。被小雅这么一说,范伟窘得满脸通红,很小声地说:“那我现在再次向你道歉还不成吗?”“你的道歉话就那么值钱?你也不看看我的发型,被你糟蹋成什么样了?是我花1000块钱做的呀。”小雅指着自己的脑袋对范伟吼道。

看到小雅得理不饶人的架势,整个场面都僵住了,范伟愣在那一动不动。一旁围观的同事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控制不了场面,两个人大动干戈。这时,范伟掏出钱包说:“要不,我给你钱,再去重做一个发型吧。”

“谁要你的钱了,拿别人的钱我不习惯!你给钱,还要本小姐有时间!”小雅仍然不依不饶。

听小雅说罢,范伟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一旁的刘凯也出面主持公道:“小雅,范伟弄湿了你的发型没有及时向你道歉,是他不对,可人家现在不是向你赔不是了吗,而且他还拿钱让你重做发型,我看你都是同事,就算了吧。”这时旁观的同事也附和着。小雅还是觉得心理不平衡,于是又要拉范伟去办公室主任那说清楚。

无奈,两个人来到了办公室主任面前。那经过了解情况后,办公室主任按照不准在办公打闹的规则,给予范伟50元罚款。

事后,刘凯愤愤不平地说:“什么人!一点道理都不讲!”其他同事也觉得小雅太过份了。就连平时和小雅相处不错的同事都说小雅“太小心眼了”。

这件事让同事们看到了一个心胸狭隘、蛮不讲理的小雅,之后,很多同事便慢慢地跟她疏远了。

小雅一开始是有理在先,而且是“民心所向”,而后来同事们都倒向范伟那一边,就连好朋友也帮范伟讲话。更糟糕的是,这件事情还留下了“后遗症”,使得自己和同事们的关系越来越疏远。那么这件小事情为什么会导致“众叛亲离”的严重后果呢?问题的症结又在哪里呢?我们不难发现:小雅在与同事相处时,犯了交际大忌———得理不饶人。那么“得理不饶人”的人为什么这样不受欢迎呢?一个通情达理、善于理解的人在交际中往往更具魅力,人人都倾向于跟这类人打交道,而不愿与那种胡搅蛮缠、不可理喻的人交往。“得理不饶人”的人一开始是“得理”,正是因为“不饶人”,有理也变成了无理,才给人一种蛮不讲理的印象。

品悟人生

“得理不饶人”是引发公愤的“导火线”,这样不但会得罪当局者,而且会引起局外人的轻视。想一想,当同事们都把你当成“公敌”来看待,那将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啊!

使人畏不如使人愧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期间非常重视选择人才,先后得到伍参、苏从、孙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将的辅佐。在内政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赏罚分明,群臣和睦,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曾经大败晋军,使鲁、郑、陈、宋等中原国家先后归附并称霸中原。楚庄王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办事能力,他处理的最出色事情之一就是“庄王绝缨”的故事。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带兵消灭了叛党,回到郢都,开了一个庆功会。这个宴会名为“太平宴”。君臣兴致很高,从白天一直喝到晚上,还没尽兴。

这时,庄王最宠爱的许姬奉庄王之令为群臣斟酒。突然,一阵风刮到大厅上,吹灭了所有的蜡烛。许姬正为一人斟酒,那人趁着黑灯瞎火之际,拉住许姬的袖子,去捏她的手。许姬顺手牵羊把那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了下来,快步来到庄王前轻声地告状,要庄王快命人点蜡烛,看看是谁竟敢调戏她。

调戏君王的宠姬,无疑是对君王的羞侮。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啊!但庄王想了想,却高声喊道:“切莫点烛!寡人今日要与诸卿开怀畅饮,不用打扮得衣冠齐整的了,大家统统把帽子上的缨全摘下来吧!”

众人都把帽缨摘下后,庄王才叫点蜡烛。这样,庄王和许姬始终都不知道拉袖子的人是谁。散席后,许姬责怪起庄王来。庄王笑笑说:“今天是我请文武百官来喝庆功酒的,大家都很高兴,酒醉出现狂态,这又有什么奇怪呢?我如果按你说的把那个人查出来,显示了你的贞节,却让群臣不欢而散,就都会说我胸怀和度量太小,那以后谁还会为我拼死效劳呢?”许姬听了,十分佩服。

后来,楚国与郑国交战时,前部主帅的副将唐狡自告奋勇率百余人充当先锋,为大军开路。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使楚军进展顺利。庄王要厚赏唐狡,唐狡却红着脸说:“大王切莫厚赏,只要不治我的罪,末将已感激不尽了!”

庄王问:“为什么呢?”唐狡磕头答道:“上次‘绝缨会’上,去拉美人手的便是我呀!”庄王大喜,还是重赏了他。

楚庄王在宴会上放人一马,没有责罚酒醉无礼的下属,显出自己超人的宽宏大量,使下属信服的同时,也使其心中有愧,拼命杀敌以报答庄王的大恩。这就是充分利用了“使人畏不如使人愧”的道理。使人畏,往往带有强制的作用,强制措施不在了,对方也就不再约束自己;使人愧,是使对方的心理主动发生变化,以后的行为是自觉的、持久的、稳定的。我们在办事的时候不妨多从这一方面进行考虑。

品悟人生

待人通常有两种手段:一是使人心存畏惧,然后从之;另一种是使人惭愧,然后自觉行动。从获得人心看,使人畏不如使人愧。

人气等于饶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多发生于竞争情境。由于这种行为出现而使得矛盾化解,争斗平息;对手变朋友,仇人变伙伴。但这并不表明自己软弱,而是在有意无意间为自己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对自己是有一定价值的。因此,它往往也是避免争斗的极好方法。

如果你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是“不择手段”,这对你自己将造成伤害。这就好比将老鼠关在房间内,不让其逃出,老鼠为了求生,会咬坏你家中的器物。放它一条生路,让它逃命要紧,便不会对你的利益造成破坏。

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成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就因为这样,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装模作样、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誊。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一句也不辩解,并全都承认,这是何等的一种智慧呀!汲黯指责他“使诈以沽名钓誉”,无论他如何辩解,旁观者都已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也许在继续“使诈”。公孙弘深知这个指责的分量,采取了十分高明的一招,不作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这其实表明自己至少“现在没有使诈”。由于“现在没有使诈”被指责者及旁观者都认可了,也就减轻了罪名的分量。公孙弘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自己,认为自己是“忠心耿耿”。这样一来,便给皇帝及同僚们这样的印象: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既然众人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公孙弘就用不着去辩解是不是沽名钓誉了,因为自己的行为不是什么政治野心,对皇帝构不成威胁,对同僚构不成伤害,只是个人对清名的一种癖好,无伤大雅。

对方已经知道自己无理,心理上或内疚或担心,而你的“理”明显占过对方,但你并没有过多的追究,相反却放他一马,此时的他定会心存感激,来日也许还会报答你。就算不会回报于你,也不太可能再度与你为敌。这就是一般人性所在。

人世无常,却常“后会有期”。你今天放他一条生路,谁知他日你们两人会不会再相逢?如果到时候对方势力强过于你,那时你就可能会吃大亏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也是为自己以后做人留条后路。

清代康熙年间,当朝人称“张宰相”的张英与一个姓叶的侍郎,两家毗邻而居,叶家重建屋子,将两家公共的围墙拆去,并向前侵占三尺。张家自然不服,引起争端。张家立即发鸡毛信给京城的张英,要求他出面干预,张英却作诗一首:“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看见这封家书,立即命人退后三尺筑墙,而叶家深表敬意,也退后三尺。这样两家之间即由从前的三尺巷变成了六尺巷,被百姓传为佳话。

“得饶人处且饶人”,表面上看好像是自己吃亏,但事实上却是让对方感到内疚或感激,而觉得欠你一个人情,他日即使不回报你,也不会再为难你了,于人于己都是大有好处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谦让要恰到好处,并非一味地谦让,并要警畅那种“狗改不了吃屎”的少数人以免对方得寸进尺,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品悟人生

得理不饶人,伤害了对方,有时还会连带伤害对方的家人,甚至毁了对方,这有失厚道。得理让人,也是一种人情积蓄。因为人气等于饶人。

不要太伤人,宽容是最好的教化

宽容是一种美,因为有了宽容才使许多人有了浪子回头的决心。因为宽容才使那颗犯错的心有了安全的回旋余地。当你选择宽容时,你就给了这个世界无比的荣耀。而你将得到这世界最美的祝福。禅者说:“量大则福大。”就是在说因为你有一颗宽容的心。所以,能获得最大的福缘。

一天晚上,一位老禅师在寺院里散步,忽然发现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一看就知道有出家人违犯寺规翻墙溜出去了。

这位老禅师不动声色地走到墙角边,把椅子移开,就地蹲着。没过多久,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进来,他不知道下面是老禅师,于是在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落地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原来踩的不是椅子,而是老禅师。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木鸡般地呆立在那里,心想:“这下糟糕了,肯定要被杖责了。”但是,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老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平静而关切地对他说:“夜深天凉,快回去多穿点衣服吧。”

老禅师宽恕了小和尚的过错。因为他知道,此时此刻,小和尚已经知错了,那就没有必要再饶舌训斥了。之后,老禅师也没有再提及这件事,可是寺院里的所有弟子都知道了这件事,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夜里翻墙出去闲逛了。

这就是老禅师的度量,他给犯过错的弟子提供反省的空间,使其悔悟,自戒自律,所以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宽容是一剂良药,医治人心灵深处不可名状的跳动,滋生永恒的人性之美。我们不仅要宽容朋友、家人,还要宽容我们的敌人、对手。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以大局为重,你会体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化干戈为玉帛的喜悦;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喜悦。要知道你并非踯躅单行,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人们各自走着自己的生命之路,但是纷纷攘攘中难免有碰撞。如果冤冤相报,非但抚平不了心中的创伤,而且只能将伤害捆绑在无休止的争吵上。

一位妇人同邻居发生纠纷,邻居为了报复她,趁夜偷偷地放了一个骨灰盒在她家的门前。第二天清晨,当妇人打开房门的时候,她深深地震惊了。她并不是感到气愤,而是感到仇恨的可怕。是啊,多么可怕的仇恨,它竟然衍生出如此恶毒的诅咒!竟然想置人于死地而后快!妇人在深思之后,决定用宽恕去化解仇恨。

于是,她拿着家里种的一盆漂亮的花,也是趁夜放在了邻居家的门口。又一个清晨到来了,邻居刚打开房门,一缕清香扑面而来,妇人正站在自家门前向她善意地微笑着,邻居也笑了。

一场纠纷就这样烟消云散了,她们和好如初。

宽容敌手,除了不让他人的过错来折磨自己外,还处处显示着你的纯朴、你的坚实、你的大度、你的风采。那么,在这块土地上,你将永远是胜利者。只有宽容才能愈合不愉快的创伤,只有宽容才能消除一些人为的紧张。学会宽容,意味着你不会再心存芥蒂,从而拥有一分流畅、一分潇洒。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与人发生磨擦和矛盾,其实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常常不愿去化解它,而是让磨擦和矛盾越积越深,甚至不惜彼此伤害,使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用宽容的心去体谅他人,真诚地把微笑写在脸上,其实也是善待我们自己。当我们以平实真挚、清灵空洁的心去宽待对方时,对方当然不会没有感觉,这样心与心之间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这样我们也会获得宽待,获得快乐。

品悟人生

宽容地对待别人的过错,这是何等的胸怀。学会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气度,因为你能容得他人不能容,所以你也必将拥有了别人不能拥有的。

让步为高 宽人有福

为人处世能够做到忍让是很高明的方法,因为退让一步往往是进步的阶梯;对待他人宽容大度就是有福之人,因为在便利别人的同时,也为自己获得人气,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齐国相国田婴门下,有个食客叫齐貌辩,他生活不拘细节,我行我素,常常犯些小毛病。门客中有个士尉便劝田婴不要与这样的人打交道,田婴不听,那士尉便辞别田婴另投他处了。为这事门客们愤愤不平,田婴却不以为然。田婴的儿子孟尝君便私下里劝父亲说:“齐貌辩实在讨厌,你不赶他走,倒让士尉走了,大家对此都议论纷纷。”

田婴一听,大发雷霆,吼道:“我看我们家里没有谁比得上齐貌辩。”这一吼,吓得孟尝君和门客们再也不敢吱声了。而田婴对齐貌辩却更客气了,住处吃用都是上等的,并派长子伺奉他,给他以特别的款待。

过了几年,齐威王去世了,齐宣王继位。宣王喜欢事必躬亲,觉得田婴管得太多,权势太重,怕他对自己的王位有威胁,因而不喜欢他。田婴被迫离开国都,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薛。其他的门客见田婴没有了权势,都离开他,各自寻找自己的新主人去了,只有齐貌辨跟他一起回到了薛地。回来后没过多久,齐貌辨便要到国都去拜见宣王。田婴劝阻他说;“现在宣王很不喜欢我,你这一去,不是去找死吗?”

齐貌辨说:“我本来就没想要活着回来,您就让我去吧!”田婴无可奈何,只好由他去了。

宣王听说齐貌辨要见他,憋了一肚子怒气等着他。一见齐貌辨就说:“你不就是田婴很信从、很喜欢的齐貌辨吗?”

“我是齐貌辨。”齐貌辨回答说,“靖郭君(田婴)喜欢我倒是真的,说他信从我的话,可没这回事。当大王您还是太子的时候,我曾劝过靖郭君,说:‘太子的长相不好,脸颊那么长,眼睛又没有神采,不是什么尊贵高雅的面目。像这种脸相的人是不讲情义,不讲道理的,不如废掉太子,另外立卫姬的儿子郊师为太子。’可靖郭君听了,哭哭啼啼地说:‘这不行,我不忍心这做。’如果他当时听了我的话,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被赶出国都了。”

“还有,靖郭君回到薛地以后,楚国的相国昭阳要求用大几倍地的地盘来换薛这块地方。我劝靖郭君答应,而他却说:‘我接受了先王的封地,虽然现在大王对我不好,可我这样做对不起先王呀!更何况,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怎能为了多得些地方而把先王的宗庙给楚国呢?’他终于不肯听从我的劝告而拒绝了昭阳,至今守着那一小块地方。就凭这些,大王您看靖郭君是不是信从我呢?”

宣王听了这番话,很受感动,叹了口气说:“靖郭君待我如此忠诚,我年轻,丝毫不了解这些情况。你愿意替我去把他请来吗?我马上任命田婴为相国。

田婴待人宽和,终因此而复相位

为人处世,忍让为本。但律己宽人同样是种福修德的好根由。为人在世,谁也保证不了不犯错误,谁也难免得罪人,但能得到人家的宽容,你自然会感激无尽。当然,人家也会冲撞于你,冒犯于你,若你能宽容待之,人家就会认为你坦诚无私,胸襟广阔,人格高尚,于是你的身边会挚友云集,为你赴汤蹈火。

品悟人生

为人在世,谁也保证不了不犯错误,谁也难免得罪人,但能得到人家的宽容,你自然会感激无尽。

忠恕待人,养德远害

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不要责难别人轻微的过错,不要随便揭发个人生活中的隐私;更不可对他人过去的坏处耿耿于怀久久不肯忘掉。做到这三点,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也可能避免遭受意外灾祸。

西汉初年,天下已定,各位功臣翘首以待,总希望能有个好结果,有的已等待不及,早就在那儿争论功劳大小了。刘邦觉得,也该到了封赏之时了。

封赏结果,文臣优于武将。那些功臣多为武将,对此颇为不服,其中尤其对萧何封侯地位最高、食邑最多,最为不满。于是,他们不约而同,找到刘邦对此提出质疑:“臣等披坚执锐,亲临战场,多则百余战,少则数十战,九死一生,才得受赏赐。而萧何并无汗马功劳,徒弄文墨,安坐议论,为何还封赏最多?”

刘邦打了个形象的比喻,说:“诸位总知道打猎吧!追杀猎物,要靠猎狗,给狗下指示的是猎人。诸位攻城克敌,却与猎狗相似,萧何却能给猎狗发指示,正与猎人相当。更何况萧何是整个家族都跟我起兵,诸位跟从我的能有几个族人?所以我要重赏萧何,诸位不要再疑神疑鬼。”众功臣私下的议论当然免不了,但毕竟与萧何无仇,对此事再不满也就算了。

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边走边观望,只见一群人在宫内不远的水池边,有的坐着,有的站着,一个个看去都是武将打扮,在交头接耳,像是在议论着什么。刘邦好生奇怪,便把张良找来问道:“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张良毫不迟疑地答道:“这是要聚众谋反呢!”

刘邦一惊:“为何要谋反?”

张良却很平静:“陛下从一个布衣百姓起兵,与众将共取天下,现在所封的都是以前的老朋友和自家的亲族,所诛杀的是平生自己最恨的人,这怎么不令人望而生畏呢?今日不得受封,以后难免被杀,朝不保夕,患得患失,当然要头脑发热,聚众谋反了。”刘邦紧张起来:“那怎么办呢?”

张良想了半晌,才提出一个问题:“陛下平日在众将中有没有造成过对谁最恨的印象呢?”

刘邦说:“我最恨的就是雍齿。我起兵时,他无故降魏,以后又自魏降赵,再自赵降张耳。

张耳投我时,才收容了他。现在灭楚不久,我又不便无故杀他,想来实在可恨。”

张良一听,立即说:“好!立即把他封为侯,才可解除眼下的人心浮动。”

刘邦对张良是极端信任的,他对张良的话没有提出任何疑义,他相信张良的话是有道理的。

几天后,刘邦在南宫设酒宴招待群臣。在宴席快散时,传出诏令:“封雍齿为甚邡侯。”雍齿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他确信无疑真有其事后,才上前拜谢。雍齿封为侯,非同小可。那些未被封侯的将吏和雍齿一样高兴,一个个都喜出望外:“雍齿都能封侯,我们还有什么可顾虑的呢?”事情真被张良言中了,众人都拥护刘邦。从此,大汉天下稳固了。

不管你有多么起强大,要获得众人的拥护,就要放下矛盾,甚至放下仇恨。这样,你才能变得更加强大。做人应当宽宏大量,不要紧紧抓住别人的错误或缺点不放,那样,不但证明自己人品的卑劣,而且也体现了自己狭隘的胸襟。能宽容待人,能容许人家犯错误,同样能造福于自己和别人,从而避免祸害。

品悟人生

宽容是一种幸福。我们在饶恕别人的同时,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所以说,宽容是获得人气最好的方式。

宽广胸襟,无忧也无恼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身处低下,方能成为百谷之王。要想拥有百川的事业和辉煌,首先要拥有容得下百川的心胸和气量。

五代时,骁将王景有勇无谋,凭一身武艺为梁、晋、汉、周四朝效力,做到了节度使,宋初封太原郡王,死后追封岐王。他的几个儿子也和他一样,骑射之外别无所长。大儿子王迁义跟随宋太祖打天下,功不大,官不高,却自以为了不起,好夸海口,经常抬出他父亲的大名来炫耀,逢人便宣称“我是当代王景之子!”人们听着好笑,都称他为“王当代”。

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经常能看到。具有骄矜之气的人,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做事比别人强,看不起别人。由于骄傲,则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则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的人没有多少人对其有好感。

《战国策》记载:魏文侯太子击在路上遇到了文侯的老师田子方。击下车跪拜。子方不还礼。击大怒说:“真不知道是富贵者可以对人傲慢无礼,还是贫贱者可以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对人可以傲慢,富贵者怎敢对人骄傲无礼?国君对人傲慢会失去政权,大夫对人傲慢会失去领地,只有贫贱者计谋不被别人使用,行为又不合于当权者的意思,不就是穿起鞋子就走吗?到哪里不是贫贱,难道他还会怕贫贱?会怕失去什么吗?”太子见了魏文侯,就把遇到田子方的事说了,魏文侯感叹道:“没有田子方,我怎能听到贤人的言论?”

即使成名成家也要谦和礼让,一方面,名是相对的,知识是无止境的,满招损,谦受益;另一方面,如果你居功自傲,狂妄自大,别人也会不理你那一套。《王阳明全集》卷八中这样写道:“今人病痛,大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悌;为臣而傲必不能忠。”因此狷狂必忍,否则害人害己。

如何忍傲忍狂,王阳明认为:狷狂、傲慢的反面是谦逊,谦逊是对症之药,真正的谦虚不是表面的恭敬,外貌的卑逊,而是发自内心地认识到狷狂之害,发自内心的谦和。自我克制,审明进退,常常能发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指正,虚以处己,下礼以待人。不自是,不居功,择善而从,自反自省,忍狂制傲,方可成大事。

我们需要学会宽容,“容人须学海,十分满尚纳百川”,懂得宽容待人的好处。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我们要接受别人的长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

宽容代表着一个的美好心性,也是最需要加强的美德之一。俗语讲,眉间放一“宽”字,自己轻松自在,别人也舒服自然。宽容是一种豁达的风范,也许只有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面对自己的人生。

宽容就是在别人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也不要勉强。因为任何的想法都有其来由,任何的动机都有一定的诱因。了解了对方的想法,找到他们意见提出的基础,就能够设身处地地接受对方的心理。

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如果执著于过去的错误,就会不信任、耿耿于怀、放不开,并且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也限制了对方的发展。即使是背叛,也并非不可容忍。能够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也将以他坚强的心志在氛围中占据主动,以其威严更能够给人以信心、动力,因而更能够防止或减少背叛。

品悟人生

宽容更是一种财富。拥有宽容,就拥有了一颗善良而真诚的心。这是易于拥有的一笔财富,它在时间推移中升值,它会你的人脉。因此,只有用一种比大海还要宽广的胸怀去对待人生、对待他人,他的人气一定会变得很旺盛。

为人不要太计较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所以说为了我们自己,也不要太计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最怕的就是凡事斤斤计较。相反,如果能够做到宽容别人,那么就没有处理不好的人际关系,也没有化解不了的恩怨。

村子里有一对贫穷的老人,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唯一值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头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用马跟人换了一头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把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口袋烂苹果。

当老头扛着这口袋烂苹果来到一家小酒店休息时,遇到了两个英国人。闲聊中老头谈起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因为谁都知道一口袋烂苹果根本值不了一匹马。老头则说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于是三人一起回到了老头子家中。

老太婆见老头回来了,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听着老头讲赶集的经过。每听老头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她都对老头充满了钦佩。

老太婆一会说:“哦,我们有牛奶了!”一会又说:“羊奶也同样好喝。”当听说老头最后只换回一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仍然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

结果,英国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看过这个故事,你一定会很佩服老婆子,因为不管老头用马换了什么,即使最后只换得一袋烂苹果,她仍然没有生气,反而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是的,就算你只能得到烂苹果又有什么关系?斤斤计较不仅让自己生气,还让身边的人不高兴,这样做是最不值得的。

同样的道理,和同事相处,我们也应该有老太太那种豁达的心态,这样,你才会成为同事喜欢的人。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和同事相处时,吃不得半点亏,受不得半点气,别人对其稍有些冒犯,他们就会大发雷霆。其实,同事之间完全没有必要斤斤计较,因为你计较越多,别人对你的印象就越不好。

小张是一个比较挑剔的人。她对自己要求很高,对别人要求更高,常为小事苛责同事。

有一天,天还没亮,小张正在公司的单身宿舍睡觉,突然门铃一阵响,把她给吵醒了,小张起床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隔壁同事出差回来走错宿舍门了。按理说这么件小事对方说声“对不起”也就算了,但小张却不依不饶地把同事责怪了一通,其他同事见了,都觉得小张太计较了。其实,小张并不是个无理取闹的人,不过对一些小事她也确实太挑剔,比如有同事在楼梯间大声说话了,隔壁门口的垃圾没有及时倒等等,都会遭到她的指责。

小张不仅在宿舍里和同事斤斤计较,在办公室也是如此。有一次,隔壁的同事借用了她的靠椅,不小心弄了点墨水在上面,她回来后发现了,把隔壁的同事狠狠地埋怨了一通,搞得那个同事极其尴尬。

了解俞敏洪的人都说,俞敏洪不仅成人教育做得好,人缘也很好,同行们喜欢他,把他看成行业当之无愧的老大。

2004年4月,胡敏离开新东方自立门户,成立新航道学校,公开与新东方叫板。学校于9月底开始大规模招生,招收的学员和新东方一样。这对于新东方的市场来说,不能说不是一种冲击。胡敏公开宣称“新东方走到哪儿,新航道开到哪儿”,而且新航道的50多位教师绝大部分来自新东方。

即便“新航道”与“新东方”在生源上有竞争,俞敏洪对于胡敏仍然赞不绝口。俞敏洪认为新东方与新航道的竞争是一种良性竞争,就像麦当劳与肯德基、伊利与蒙牛那样。俞敏洪也十分感谢胡敏,他说从胡敏出走起,他就开始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胡敏所说的新东方的“草莽气”,新东方是到了告别个人英雄主义的时候了。可以说,正是胡敏的离开,加速了新东方的现代化、职业化、国际化步伐。

俞敏洪说:“其实新东方人出去了,我们根本不追究。我对他们还拼命鼓励。因为新东方只是给了你一个舞台,当你跳得不舒服了,完全可以自己再搭一个舞台,无论你的舞台多小,只要你跳得舒服,就还是我的朋友。”甚至原来一些跳出去的人成立了外语机构,俞敏洪还亲自到场祝贺,他说:“只要不做对新东方有害的事情,所有离开的朋友,都可以再回来。”

看到这些,我们不难明白为什么俞敏洪会有那么旺的人气,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崇拜了。

对人多一分宽容,少一些计较,有时候甚至还可以适当地吃点小亏,这样做不仅不会让人瞧不起你,相反,还会让更多的人喜欢你。

品悟人生

过于计较自己的得失,甚至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时间久了难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而这些东西未必能给你带来多少好处,有时候反而会弄得自己身心疲惫,到头来得失去良好的人际关系。

忍让是最好的人际沟通

忍让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要修炼的一个内容。它是一种胸襟、气度的显示,是一个人文明与宽容的具体体现。

人们常常由于主观的、客观的或者其他偶发因素的影响而被人误解、错怪,以致做出出人意料,甚至有伤你尊严的不快之事,不恭之举。这时的你应该加以自制,克制被误解后那种委屈、愤懑心理,做出适当的忍让。你应知道,你的忍让不是怯懦,而是一种高尚的姿态。这是最好的辩解方式。

在忍让方面,香港影视界巨子邵逸夫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上个世纪60年代初,邵氏公司举行盛大酒会,当时文化界、工商界的名流们以及走红的影视明星们欢聚一堂。邵氏公司的当家花旦、电影红星林黛的母亲在席上向邵逸夫劝酒,但是邵逸夫并没有注意到她。林黛的母亲一怒之下,将杯里的酒全泼到邵逸夫脸上,顿时,全场宾客大惊失色,紧张地望着邵逸夫。然而邵逸夫却若无其事地说了一声:“老太太醉了。”这一令人难以做到的大家风范的高妙之处在于,他不仅顾及了公司明星林黛的面子,又对这一突发事件打了一个很好的圆场,同时也不至于使自己精心操办的酒会不欢而散,真可谓一箭三雕,一石三鸟,林黛深深感念邵逸夫对自己的厚爱,自觉欠下笔难以偿还的人情账,一直忠心耿耿地为邵氏公司效力。

以德报怨,不仅在心理上也会减少仇恨和不健康的情感,往往还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魏国边境靠近楚国的地方有一个小县,一个叫宋就的大夫被派往这个小县去做县令。

两国交界的地方住着两国的村民,村民们都喜欢种瓜。这一年春天,两国的边民又都种下了瓜种。

不巧这年春天,天气比较干旱,由于缺水,瓜苗长得很慢。魏国的一些村民担心这样旱下去会影响收成,就组织一些人,每天晚上到地里挑水浇瓜。

连续浇了几天,魏国村民的瓜地里,瓜苗长势明显好起来,比楚国村民种的瓜苗要高不少。

楚国的村民一看到魏国村民种的瓜长得又快又好,非常嫉妒,有些人晚间便偷偷潜到魏国村民的瓜地里去踩瓜秧。魏国的村民很生气,也想把楚国村民的瓜地也踩掉。

宋县令知道了,请村民们消消气,让他们都坐下,然后对他们说:“我看,你们最好不要去踩他们的瓜地。”

村民们气愤已极,哪里听得进去,纷纷嚷道:“难道我们怕他们不成,为什么让他们如此欺负我们?”

宋就摇摇头,耐心地说:“如果你们一定要去报复,最多解解心头之恨,可是,以后呢?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如此下去,双方互相破坏,谁都不会得到的一个瓜的收获。”

村民们皱紧眉头问:“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宋就说:“你们每天晚上去帮他们浇地,结果怎样,你们自己就会看到。”

村民们只好按宋县令的意思去做,楚国的村民发现魏国村民不但不记恨,反倒天天帮他们浇瓜,惭愧得无地自容。

这件事后来被楚国边境的县令知道了,便将此事上报楚王。楚王原本对魏国虎视眈眈,听了此事,深受触动,甚觉不安,于是,主动与魏国和好,并送去很多礼物,对魏国有如此好的官员和国民表示赞赏。

魏王见宋就为两国的友好往来立了功,也下令重重地赏赐宋就和他的百姓。

忍让不是怯懦,而是胸襟大度的表示;这时的妥协也不是失败,而是人脉的积蓄。从这个角度来说,顽强执著是一种人生智慧,而忍让妥协则是另外一种智慧。一位美国作家曾说:“没有豁达就没有宽容。”一个人只有豁达、开朗、宽容才能接受别人,善于与他人相处,能承认他人存在的意义和作用,他也就能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为集体所接纳,就能与别人心无芥蒂地沟通和交流。

品悟人生

据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的本性中有一种替别人着想的倾向。处处替别人着想,就没有沟通不了的感情,就不会出现不和谐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