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民航天地(世界科技百科)
3161800000004

第4章 民航的发展(3)

洛克希德公司设计的“空中快车”单翼机,“维加”上单翼机以及“奥里翁”单发下单翼机均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其中一些“奥里翁”被航空公司作为班机使用——美国的瓦尼公司和欧洲的瑞士航空公司均使用这种飞机。这时,洛克希德公司决定制造一种双发、全金属结构的流线形下单翼飞机L10“伊莱克特拉”。该机于1934年2月首次飞行,同年8月开始在西北航空公司使用。“伊莱克特拉”与波音247和道格拉斯1)(2-2大致相似,但尺寸要小得多,所不同的是装有两个垂尾和方向舵;该机只能载10名乘客,但飞行速度要大于早期的波音247和DC-2。“伊莱克特拉”共生产148架,大部分装有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小黄蜂”发动机,许多国家的航空公司都曾使用过这种飞机。

洛克希德14型,又称“超伊莱克特拉”,是“伊莱克特拉”的后继机。这种“伊莱克特拉”的改进型尺寸较大,并具有几个重要的新特点,其中包括用于增加翼面积的富勒襟翼(使飞机的失速速度保持适当值时,机翼可承受更大的载荷),双速增压器和地板下货舱。1937年7月29日,洛克希德14型首次飞行,并为航空公司所大量采用。英国航空公司拥有一批洛克希德14型,世界上其他几个国家的航空公司也使用了这种飞机。

1939年9月21日,洛克希德14型的发展型L18“北极星”首次飞行。该机载客14人,装有两台莱特公司生产的149千瓦R-820发动机。1940年3月,内陆航空公司开始使用这种飞机。“北极星”共生产600余架,被广泛用于民航和军事运输。

以上几种洛克希德飞机的总产量约达1000架,它们为后来的4发“星座”和“超星座”系列飞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波音247和道格拉斯“商用飞机,”加上洛克希德“伊莱克特拉”系列飞机,为现代运输机奠定了基础,它们首先采用了光滑的承力金属蒙皮的悬臂式下单翼设计,可收放式起落架、襟翼、变距螺旋桨、机体除冰设备、自动驾驶仪、双套操纵系统和飞行仪表。后来的型号众多的4发单翼机,包括当今涡轮喷气式飞机的出现,都应归功于波音247和道格拉斯公司的双发飞机,这两种飞机在35~40年前就为航空运输机树立了新的标准。

民航机的舒适要求

最早期的许多飞机乘客都是坐在敞开的座舱内飞行的,由航空公司借给他们飞行服。因此,确实可以说,航空公司历来都在关心乘客的舒适问题。

如何保暖和减小噪音是早期飞行的主要问题。不久,人们开始利用发动机排气为座舱提供暖气,但研制低噪音座舱却用了许多年的时间。早期的飞机用蒙布作为舱壁,飞机内部的噪音几乎同外部一样大。在三发飞机中,造成噪音大、振动大的主要原因是中央发动机。随着飞机效能的提高,可以为隔音增加一些重量了;同时,隔音材料本身也在不断改进。

在最初的飞行中,通风并不成为问题,因为大部分飞机的机窗都可以拉开,一些容克斯公司的单翼机竟像火车一样,舷窗可用拉带拉开。速度提高后,不可能再用敞开式舷窗,飞机上出现了通风孔,这又提高了安全性;因为在一种英国飞机上,人们竟可以拉开舷窗,将手伸出撞上螺旋桨;至少有一种法国飞机在座舱内贴有注意事项:“严禁向窗外扔东西”,以防给地面人员带来危险。由此看来,使用通风孔确实有不少好处。

在20~30年代,大多数飞机的座舱实际上是长方形的,舷窗在机身两侧,两排座位,有一个装小件行李的行李架,舱壁上一般有一幅地图,备有一两样器具,座舱下有呕吐盆。在座舱后部通常设有一个卫生间。

座椅的设计水平不高,当时主要考虑如何减轻重量。几乎所有的飞机上都没有地毯。多年来,容克斯公司的飞机是备有座椅安全带的唯一客机。

1931年,帝国航空公司开始使用汉德利·佩奇公司的四发“大力神”和“汉尼拔”双翼机。飞机的舒适程度有很大改善。这两种飞机的座舱都装饰得很好,座椅柔软舒适,两对面对面的座椅中间有固定的桌子(它们可能是第一批通道两旁有并排座位的飞机)。前后座舱之间有两个卫生间和一个配餐室。欧洲航线的班机还有两位服务员,途中为乘客供餐。其四台发动机都装在机翼上,从而减少了噪音和震动。当然,用现在的际准来衡量,这种噪音和震动还是很大的。另外,座舱内还供有充足的暖气。

这些汉德利·佩奇飞机的标准,大大高于以前的飞机,但飞机配备服务员并非他们首创。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一些德国的齐柏林飞艇就供应膳食;1922年,戴姆勒航空公司的飞机就配有座舱服务员(不供膳食);1927年5月以后,帝国航空公司为飞伦敦至巴黎航线的“商船银翼”配了服务员;1928年或1929年,航空联合公司在飞机上开设了餐厅。

在空运中最先雇用女服务员的国家是美国。1930年5月15日,一些女服务员开始随波音航空运输公司的飞机飞行。她们都是护士出身,首先在三发的波音80双翼机上服务,飞旧金山至盐湖城至芝加哥航线。在欧洲,瑞士航空公司至少雇佣了一名女服务员;荷兰皇家航空公司也雇佣了一些;有事实证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在某些航线上也雇佣了一些姑娘,她们的任条之一是为乘客作秘书工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机内一般不允许吸烟。但1936年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亨克尔HeⅢ飞机上设有一个四座位的吸烟舱;1938年福克——沃尔夫公司的“秃鹰”飞机设有9座位的吸烟舱;帝国航空公司的“军旗”,陆基飞机(阿姆斯特朗一惠特沃斯公司制造)和肖特“C”级水上飞机的前舱内允许吸烟。

“C”级水上飞机体现了另外一大飞跃。它有4个隔舱,其中一个舱设有散步地板,乘客可在该舱逗留,观赏风景。诙帆很注意隔音,地毯的铺设和灯光照明也很讲究,座椅可分几个角度后仰。虽然这些水上飞机并非卧铺水上飞机,但它们通常都备有两个卧铺。

美国使用了一些卧铺飞机。在横越美国大陆的航线上使用了柯蒂斯公司的“秃鹰”双翼卧铺机;根据美国航空公司的要求,道格拉斯公司生产了著名的DC-3,第一架DC-3命名为DST,即“道格拉斯卧铺客机”。

英国、法国、德国,可能还有意大利都曾在飞机上安装卧铺,计划开展卧铺客运业务。但据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些国家的航空公司没有进行过为时较长的卧铺客运。

如何在航空干线上保证乘客的舒适,大概是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干线飞行一般长达一个星期或十天,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励口上当时的飞机巡航速度低,航程和续航力极为有限,又缺乏夜航设备,困难就更大了。

我们从帝国航空公司在非洲和印度航线上遇到的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的情况。当时用的飞机,如德哈维兰公司的“大力士”陆基双翼机和肖特公司的“加尔各答”双翼飞船,每飞行320-480千米就需着陆加油一次。巡航速度只有145~160千米/时。在20~30年代初,乘客每天只能飞1125~1600千米,即使这样短的距离,也意味着每天要在空中飞7~10,小时,途中降落加油3到4次,又增加了三四个小时。因此,飞机很早便启程,往往要到日落才能结束一天的飞行。

由于航程有限,在很多情况下只得在偏远的地方停宿。这就需要建造客栈,内设卧室、浴室和餐厅。鉴于当时的世界局势,在有些地方只得将客栈设在有卫兵把守的堡垒内,例如在鲁特巴威尔、大马士革与巴格达之间的沙漠,以及阿曼半岛的沙迦便是这样的情况。

在沙漠上空,由于飞机不能达到空气凉爽、气流平稳的高度,因此,飞行格外艰难。遇到气候恶劣的地区自然也只得穿过,无法回避,因为飞机的续航力和巡航高度有限。

在这种航路上,旅途所带来的不便只能随着飞机速度、航程、升限和载荷的提高而逐步得以克服。

密封座舱是改善飞机舒适条件的最主要的手段。运输机采用密封座舱,可以提高飞行高度,避开沙漠湍流和许多气候恶劣的空域。当然,人们长期幻想的云上飞行,并没有像早期航空公司广告所说的那样完全得以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许多密封运输机已处于设计和研制阶段,但唯一的一种“战前”密封客机是波音307“同温层客机”。环球航空公司和泛美航空公司订购了这种飞机,并于40年代中期投入航线使用。

战争使空运又恢复了简朴的面貌。虽然装活塞式发动机的飞机也有尸些改进,如普遍采用密封舱,提高巡航速度和航程等,但重大的飞跃,还是要待到50年代涡轮螺桨和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民航班机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航线班机恢复了和平时期的正常业务及航线网,提供了必要的通讯联络,并着手发展商业航空,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大型公共运输形式。

最初,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被禁止参加此类活动,但后来这些国家的民航公司的发展数目却几乎都达到了最高纪录。

在战争刚刚结束的阶段,使用最广泛的运输机是道格拉斯DC-3,投入使用的DC-3运输机中,很多是原军用型经过不同程度的改装而改制成的民用型。不久,在交通繁忙的较长航线上,又出现了两种杰出的飞机——道格拉斯DC-4和洛克希德“星座”。

DC-4的起源,可追溯至1935年中期五家美国民航公司提出研制的一种用于主干航线的四发动机飞机的要求。1938年6月曾研制出一架DC-4E原型机;但它很不成功,因此全盘设计又重新开始。重新设计的DC-4于1942年2月首乙但由于战争,它被作为军用运输机投入使用,代号为C-54“空中霸王”。C-54共制造了1163架,战后又生产了79架纯民用型DC4。1945年10月美国海外航空公司首先使用此种飞机飞越北大西洋,DC-4飞机以及“空中霸王”的改装飞机便在世界范围内开始飞民航业务,DC-4是一种全金属下单翼飞机,装有单垂尾和方向舵、前三点式起落架和四台108025千瓦普拉特·惠特尼R-2000发动机。最初载客量为44人,但后来采用高密度布局后,载客量几乎翻了二番。巡航速度约为354千米/时,最大航程在6440千米以上。这种飞机虽然在发展航空运输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它有一严重缺陷:不是密封舱式。

“星座”飞机虽然是根据1939年的规格要求设计并在1943年1月首飞的,但它不仅是密封舱式,而且速度比DC-4快100英里/小时(160千米/时)。正是由于“星座”飞机的这两点长处,使道格拉斯公司决定将DC-4发展为DC-6和DC-7系列。

“星座”飞机具有一种长3749米的高效能机翼、优美的流线型机体和三垂尾及方向舵。与DC-4相同的是,它最初也是作为一种军用飞机(代号(2-69)投入使用的;投人民用是从1946年2月泛美航空公司将“星座”用于纽约一百幕大航线时开始的。很快这种飞机就准备承担航运业务。这种“康妮”(“星座”的呢称)飞机有许多型号,总共生产了233架;载客量从44座至81座不等。

为了与早期型“星座”飞机竞争,道格拉斯公司制造出装有1788千瓦马力的普拉特·惠特尼R-2800发动机的DC-6飞机。它最初装有50名乘客座椅,1946年4月在美国航空公可和联合航空公司投入使用。该机共生产了170架以上;发展型有机身加长的DC-6A货运飞机和DC-6B客运飞机。

DC-6B属于DC-3系列飞机,是世界上真正的大型运输机之一。它既安全、舒适又经济,于1951年4月被美国航空公司用于美国横跨大陆航线,原设计为54座式。道格拉斯总共生产了288架DC-6B,其生产一直持续到1958年。

与此同时,洛克希德已将“星座”发展成“超星座”,这种新型飞机于1951年底在东方航空公司投入使用,被称作L-1049。该机机身加长了549米,装用的是20115千瓦的“旋风”发动机。“超星座”飞机自其改进型L-1049C开始,采用2533千瓦的莱特“涡轮混合”式发动机;安装这种发动机的“超星座”生产总数为600架,最后两种型号是L-1049G客运型和L-1049H客运/货运型。’此种飞机最初设有66个一等座位(当时为标准座位),而后来采用高密度布局,载客量竟达102人。

道格拉斯公司与“超星座”相应的飞机是DC-7。这种飞机装有“涡轮混合”式发动机,具有60/95个座位,具备飞越美国大陆的直达运输业务能力。1953年11月由美国航空公司采用,用于纽约一洛杉矶航线。在这条航线上,DC-7由西向东飞行需8小时,由东向西飞行需8小时45分钟。DC-7B的航程更长,而后来出现的DC-7C“七海”飞机,又加大了翼展,能够直接飞越北大西洋,是一种可载印-105名乘客的特远航程飞机。DC-7C飞机于1956年6月1日被泛美航空公司用于北大西洋直达运输航线。道格拉斯共生产了343架DC-7系列飞机,此系列飞机是该公司最后一种活塞发动机航班飞机。

洛克希德公司的最后一种活塞发动机飞机是L-1649A“班机明星”。这是一种进一步发展的“超星座”飞机,它装有一种4572米长的全新的整体结构机翼。“班机明星”可载99名旅客,最大油量航程在9660千米以上。环球航空公司将其用于纽约一伦敦直达航线,投入使用的时间正好是DC-7C飞机投入使用的周年。虽然“班机明星”是一种性能极好的飞机,但由于它出现太晚,仅售出43架。

道格拉斯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的各种四发动机航班飞机包揽了世界大部分中、远程航运业务,一直到1958-1960年间大规模使用喷气式运输机时为止。英国海外航空公司和加拿大几家主要公司使用的加拿大飞机制造公司“四发”式飞机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飞机与密封舱式的DC-4基本相同,动力装置为罗尔斯至罗伊斯公司的“默林”液冷式发动机。

述应提到的是波音公司的四发“同温层巡航机”。该机是由“超级堡垒”轰炸机发展而来,是一种大型飞机(载客55~100名),下层机舱设有休息室。该机于1949年首先由泛美航空公司用于北大西洋航线,生产总数为55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