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3167300000003

第3章 赤脚记

文/吴建华

有一年回家乡,朋友带我去看山景。久居闹市,对山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亲切。

当我们沿着一条小径行进时,蓦地,半山腰有几条人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挑着沉重的担子,在羊肠小道上艰难地跋涉着。原来,是一群砍柴的农民。按理说,上山砍柴应穿草鞋,而他们却光着脚板。朋友告诉我,上山砍柴时,为防止尖利的树枝、茅草根扎伤脚板,他们是穿着草鞋的,而下山时,他们都习惯光着脚板。我仔细一瞧,果然每副柴担上,都绑着一双草鞋。

看他们光着脚板,健步如飞的姿态,我的脚底不禁也痒了起来。我提议,不妨也赤脚爬山。朋友原先担心我的脚板受不了,最后还是应允了。

我们光着脚丫,在崎岖的山路上踽踽而行。不时踩到一些粗砂粒、小石子,疼得我直龇牙。朋友劝我穿上旅游鞋,我执意不肯,坚持和他一起登上山巅。到了山上,才发现双脚已挂彩多处,脚面不知是被芦苇还是什么利草刈破,留下殷红的伤痕;脚底被沙石磨起了好几个泡泡。朋友利索地帮我挑了水泡,顿觉舒坦多了。我不禁想起念初中、高中时的情景。

当时家住乡下,念初中的学校,离家有十几公里远。念高中虽在县城,但离家只有六公里左右。由于路远,只好在学校寄宿,但每星期还是要跑两趟,一趟是星期六下午,一趟是星期天下午。星期六下午回家,星期天下午从家里赶回学校。

那个年代,学生是比较清苦的,穿补丁衣服习以为常,没有手表,更遑论自行车了。所以,我们这些住在乡下的寄宿生,只好步行了。步行时没有鞋穿,一律光着脚丫。大概是长期步行的结果,人人练就了一副铁脚板。不管什么小砂子,或是小石子,全然不惧;哪怕什么小河、小溪,一蹚而过。

我们喜欢星期六下午的步行,因为回去时没有负担,一身轻松。而星期天下午回学校,就艰难得多。因为要带着一个星期的粮草。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我们这些乡下学生,兵马和粮草是同行的。这些粮草,如果都是大米还好办一些,难办的是还带上不少地瓜,这就大大增加了粮草的分量。除了大米、地瓜外,还有够一星期吃的菜。这些菜,有时是咸豆渣,有时是一大瓶的酱,比较好的,就是肥肉和盐一起炒的肉盐了。庆幸的是,那时书包的分量并不太重,如果加上现在学生十几斤重的书包,那非把我们压扁不可。

星期天下午回学校时,我们一般都结伴同行。每人用一根竹扁担,挑起一副担子。担子是沉重的,仿佛学生们艰难而充实的生活;担子是神圣的,犹如父母的叮咛和祖国的期待。大家挑着这副不平凡的担子,勇敢地前行,无所畏惧。油光发亮的竹扁担,挑走了明媚的春天,挑走了炎热的夏日,挑走了萧瑟的秋风,挑走了冰冷的冬霜。年小的学生挑不动了,大哥大姐们便默默地取下他们的布袋,压在自己已经不轻的担子上。

我庆幸,我曾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这些事情,虽然过去了三十多年了,但在我的脑子里,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并时时给予我上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