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如果医生得了糖尿病
3173400000008

第8章 诊断糖尿病早发现 早控制,停住病情发展的脚步(3)

我们大家根据常识可以判断出,吃了东西,血糖一定会升高一些。的确,我们每一个正常健康的人,体内血糖水平都是相对稳定的。当一个人进食后,血糖就会随之升高,正常人餐后血糖最高峰的时间是餐后45~60分钟,而在餐后120分钟就要恢复到基础水平。当然,这是针对健康人而言的。可是假如我们的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有问题,那么餐后2小时的血糖会有明显升高。检查这项血糖,可以帮我们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现象。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高,但是餐后血糖很高,如果只检查空腹血糖,往往会让部分患者漏诊。

值得注意的是,餐后2小时血糖能比较好地反映出进食以及使用的降糖药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所不能反映的。

另外,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查不影响正常服药或打针,也不影响正常进食,不会引起血糖特别大的波动。所以,它的检查也是相当有必要而且常见的。

这里想要格外提醒大家:

进餐的多少也会影响血糖的高低,大家如果要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按平时的饮食习惯吃饭,餐前降糖药照常服用,抽血时间从吃第一口饭算起整2个小时。它的正常值是4.6~7.8mmol/L。

●睡前血糖

查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了解睡前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夜间是否需要加餐或使用胰岛素。它主要是让医生帮糖尿病患者确定用药情况,所以主要在治疗期间测量,诊断时是不需要的。

●随机血糖

既然是随机的,当然是指一天中任何时候查得的血糖。正常人的随机血糖一般不超过11.1mmol/L,如果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并且有明显的糖尿病典型症状,就可以诊断是糖尿病了。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我们怀疑自己多吃、少吃、吃了特殊食品、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有低血糖发生时,就要及时测量随机血糖,以随时掌握病情变化。

最后想要告诉大家的一点是:血糖高未必就是糖尿病。大家已经知道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就不要一看到自己血糖有点高就恐慌,因为过度兴奋、过度体力活动、发热、感染、大出血、创伤、手术、麻醉、昏迷等等,都有可能让血糖出现暂时性的飙升。但是,这也不代表我们可以对偏高的血糖无动于衷。当血糖较高时,我们还是要以一种对自己身体负责任的态度进行密切注意与观察。

“尿里有糖”不代表一定是糖尿病,尿糖没有血糖准

跟医院打交道比较多的人,一看到“阳性”就开始心里嘀咕,因为阳性往往代表着不太好的检查结果。那么,尿糖阳性呢?是不是尿糖阳性就表示我们有糖尿病了?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我会接诊到不少从老家千里迢迢赶来的患者。他们往往在体检时发现尿糖阳性,这时候医生往往会怀疑他们有糖尿病。不过大家已经知道了,血糖才是判断糖尿病的根本标准。于是,医生会让他们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各项检查。可是查了之后,这些指标又都在正常范围内,所以医生会告诉他们没得糖尿病。可是,他们因为尿糖阳性而忐忑不安,既不放心又纳闷,也不再信任老家医生的诊断,而是来“大地方”找医生看。

在这种情况下,我给他们做完各项检查,结果往往也一样,尿糖还是出现“+”,有的甚至是三个“+”,可是别的指标,尤其是血糖指标是正常的。也就是说,他们没有糖尿病。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其实,大家对“尿糖”和“糖尿病”的关系往往存在一个误解。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因为尿里有糖,所以尿糖会呈现阳性。其实不是这样的,尿糖之所以会呈现阳性,是因为当血糖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肾小管不能将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让尿糖增高,也就呈现出阳性了。一般情况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况,但尿糖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与血糖并不完全一致。所以,临床上,我们才会不把尿糖阳性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它一般是用来帮助我们观察糖尿病治疗效果的。

尿糖阳性,说明尿液里面的葡萄糖浓度比较高,这种尿液我们称为糖尿。糖尿是可以分成两大类的,一种是生理性糖尿,一种是病理性糖尿。

既然是生理性糖尿而不是病理性的,说明它是我们身体的一种自然反应,所以是一过性的、暂时性的,主要由三种原因导致:第一种是饮食性糖尿,即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糖类,而引起血糖浓度增高;第二种是应激性糖尿,在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和周期性四肢麻痹等情况下,延脑糖中枢受到刺激,让内分泌出现异常,从而导致暂时性糖尿;第三种是妊娠中后期出现的妊娠性糖尿。

生理性糖尿自然跟糖尿病没有太大关系,那么病理性糖尿呢?病理性糖尿出现的原因也有很多,它至少可以分为真性糖尿、肾性糖尿,以及由肥胖病、高血压等原因引起的其他糖尿。只有“真性糖尿”,才能指示出糖尿病。

对于刚刚我提起的这些患者,他们多种检查的结果都正常,说明出现糖尿是由生理原因引起的。他们只需要针对导致生理性糖尿的原因注意饮食和进行其他相关方面的调整,糖尿会很快或者逐渐消失,不必过度紧张,千万不要把自己饿得头晕眼花或者擅自服药。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了,尿糖出现“+”,并不代表你就一定得了糖尿病。即便是正常人,尿糖也会呈现阳性。但是,既然尿糖呈现阳性,大家还是要引起警惕,它至少表明此时此刻你的身体不是非常健康。为了谨慎起见,大家最好还是检查一下血糖,以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维生素C会误导血糖检查结果,最好停服三天

大家对维生素C一定不陌生,它是我们必需的营养素。很早以前,人们要是长期缺了它,就会像早期长途航海的海员一样因为坏血病而死掉。作为一种抗氧化剂,维生素C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自由基的威胁,作用相当重要。除了在生病时人们会大剂量使用以发挥治疗作用外,许多人还常年口服维生素C,用来美白或者提供营养素的额外补充。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维生素C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小麻烦,因为它会影响一些检查的结果。可是,它跟血糖尿糖有什么关系呢?

问题就在于“抗氧化剂”。维生素C既然是一种抗氧化剂,那么它的作用类似于化学反应中的“还原剂”。所以,任何检查,只要其中有“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维生素C都有可能参与其中,进而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其中最常见的是对尿液分析的影响。如果大量摄入维生素C,可以让尿潜血、尿糖、尿酮体以及亚硝酸盐等检查项目出现假阴性的结果。也就是说,本来人的身体是有问题的,但没能检查出来。它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让医生对疾病出现错误的判断。

不仅仅是尿糖,血糖也一样。因为维生素C是很强的还原剂,可以与检查血糖和尿糖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让检查出来的血糖、尿糖含量偏低。假如一个糖尿病患者尿糖是两个“+”,头天吃了0.9克维生素C,第二天再查尿糖,就可能是一个“+”,也可能出现假阴性。如果糖尿病患者正在静脉点滴维生素C,这时检查血糖、尿糖,结果会更不准确。因为静脉给药时一般剂量比较大,多为2~3克,药物又是直接进入血管,经过肾脏排泄进入尿液。所以,对血糖和尿糖的检查结果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有位病人原本不是我的患者,他岁数比较大了,病情也比较严重,治疗了一段时间之后,自己感觉症状没有明显减轻。但是,他的尿糖检查结果却大有好转,原来的3个“+”变成了1个。而且,他的血糖检查结果也有所降低。显然,这跟他的病情不符,这让患者本人和化验员都感到奇怪。由于怀疑检查结果,他们又复查了一次,但结果还是一样,检查结果看起来是相当可喜的。

幸好,这位患者并没有为这个检查结果沾沾自喜,他很清楚自己身体的感受,就换了家医院,拿着检查结果来找我了。原来,他不仅有糖尿病,而且还患有脑血管硬化等疾病,不但要服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医生还让他常规加服维生素C。正是这维生素C影响了检查结果。真相大白,我让他把自己目前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根据他的具体情况调整了用药。

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检查血糖、尿糖是常事,只有准确检查出血糖、尿糖含量,才能知道自己的病情变化,才能制订出正确的服药治疗方案。所以,为了不影响正常治疗,在检查血糖、尿糖前2~3天停用常规治疗剂量的维生素C,就可以消除它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同样的道理,在检查前1~2天,最好也不要吃太多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等到检查做过以后,维生素C和各种蔬菜、水果就可以正常食用了。对于要诊断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也一样,为了让自己拿到一个更加客观准确的诊断结果,大家一定要注意避免让检查结果受维生素C的影响。

无症状糖尿病更可怕,定期体检是关键

前面我已经跟大家讲了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糖尿病是否已经萌芽的一些早期症状,大家应该有感受,除了“三多一少”之外,其他早期症状都不算明显,也都不典型。不管是皮肤病还是牙周炎,都有可能真的是该处组织本身的毛病,所以这些早期症状很有可能被我们忽略。如果说这些不够典型的症状被忽视,还有我们自身粗心大意的责任在内,那么,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就更隐形更可怕了。

虽然理论上来说,按照糖尿病的病理发展变化,一般都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可是我们临床研究观察发现,由于老年人饭后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先弱后强,分泌量先少后多,体内的血糖被组织和器官充分利用,所以饥饿感不明显,而且老年人一般胃口比较差,食欲不太旺盛,因此不会吃得太多,这是其一。

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腰围往往是比较粗的,他们的体型比较肥胖,所以大脑皮层导致口渴的中枢神经对口渴反应灵敏度较差,所以也不会喝得多。

另外,由于很多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肾功能下降,经过肾脏的血流量减少,所以也不会尿得多。就这样,他们“三多一少”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出来,成为无症状糖尿病患者。

大家不要以为无症状糖尿病患者是少数,实际上,根据我的临床经验,糖尿病患者中,没有症状的占到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大约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早期根本没有任何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这是相当危险的,值得我们特别提高警惕。

唯一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定期体检,用具体数值来描述我们身体的真实状况,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必须定期查血糖。这里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尤其要注意查饭后血糖,或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功能检查。

为什么呢?因为一方面,血糖高不一定就是患有糖尿病;另一方面,空腹血糖正常就未必没有患糖尿病。虽然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如果患者的空腹血糖正常,却没进行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查,就不能排除糖尿病。因为很多糖尿病患者早期的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小时的血糖却较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查,避免因为漏诊而耽误病情。

假如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处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那么基本上我们会认为这种情况属于糖尿病前期。它一共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空腹血糖处于糖尿病前期范围内,而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即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小时血糖处于糖尿病前期范围内,即餐后血糖升高或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都处于糖尿病前期范围内。

不管是哪种情况,只要出现在我们身上,我们就是糖尿病前期者。在这些高危人群中,每年有7%~11%的人会转变为糖尿病患者。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尽早发现,尽早干预,才能有效避免从糖尿病前期者变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