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冯仑内部讲话
3197800000001

第1章 有理想者有未来

个人事业的开始,往往是源自想要实现内心愿景的冲动,也就是理想。

主持人:说到万通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很多人也会把它当作一个创业家企业家精神和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比如说回顾这一段历史,很多人都会提到当年万通六君子的风华,我在您的书《野蛮生长》当中看到了很多对于这个的描写。

冯仑:因为我也见功权,也见小潘,我们最近见面还挺多,我总在讲其实最后都变成创业者的童话,它也不是神化,它是童话。为什么成童话了呢?第一,当时他们都23、24岁,就抛掉了所有,跑到那么乱的一个环境里,最后6个人认识了,开始折腾,折腾到今天,20年毫发未损,每个人都很健康,没有一个人得慢性病、得癌症、做手术,没有,毫发无损,我觉得身体都很好。第二个,企业都在,每个人还都真挣到钱了。第三,还没有卷入任何官司。更重要的是我们几次重组,大家没有伤感情,有事情我们还经常在一块儿商量,包括功权出走回来,我们也常见面,讨论下一步怎么发展。前两天刘军还发一首诗给我。过去总说做生意很难有朋友,我觉得我们都是朋友。这背后的原因我很清楚,就是我们坚持理想、追求理想,顺便赚钱。如果我们是追求金钱顺便谈理想,早就掰了。我们每次分钱都没花很多时间,总是大概算一下就完了,反正最后万通所有的历史问题都由我扛。如果当时因为钱撕破脸,今天还会见面吗?

——冯仑接受新浪财经的采访

背景分析

万通公司的成立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过程,当时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年轻人,本来互不相识,后来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成了朋友,最终大家聚到一起,干了一番事业。虽然,最后这6个人各自独立去闯自己的事业了,但万通还在,他们的朋友关系也还在。

关于朋友共同创业的情况很多,不过少有能够修成正果的,不是因为事业没做成或做得不够大,就是最后彼此分道扬镳互不往来,有的甚至成了仇人。之所以这样,大多是因为朋友间虽然性格相近,目标却不一致。有的是为了这个目的参与创业的,有的是为了那个目的参与创业的,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就是没事做,或者突然想做一件事了,因此才拉上几个朋友一起干一番事业。这样的创业组合,是没有太多理想的成分在里面的。一群没有理想的人一起做事,当事业做成了,彼此有了成就理想的基础时,必然会发生分歧。冯仑他们没有发生分歧,不仅有了各自的事业,还保有彼此的情谊,靠的就是理想。万通,是几个理想青年共同创建的。

关于这点,冯仑曾经在他的书中提及,他说有一次跟王石聊天,谈到了类似的话题,后来他想了想,觉得他和几个合伙人确实是因为理想才走到一起的。

正因为都有理想,且有着相近的理想,所以万通的几个创始人虽然经常发生分歧,也有争吵,但从来没有出现过不可调和的矛盾。尤其是在利益上,从来没有人抱怨过自己拿得少、干得多。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不仅在为万通付出,更是在为自己的理想付出。有了这一层理想的意味,他们才拥有一种甘愿付出和让步的精神。几个愿意让步的人在一起做事,当然不会出现矛盾。

也正是因为有理想,他们才把事业做得那么大、那么好。不管是在初期的万通,还是几个人分开后各自的事业,都是风生水起,因为他们有一股劲头在。

冯仑本身也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作过很多演讲,提到最多的估计就是理想了,而且他还专门出了一本书,叫作《理想丰满》,教导年轻人该如何确立自己的理想、如何看待自己的理想,以及如何去完成自己的理想。

可以说,冯仑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创立公司是因为理想,而获得成就,取得商业上的成绩以及出书立传,同样是因为理想。

理想,不仅是一个人的愿景,更是一个人的目标。它就像是一根鞭子,可以催人奋进,提醒人不断向前。一个有理想的人未必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但一个没有理想的人绝对无法成就一番事业。

每一个创业的人最初都有一个想法,有过些许幻想,但那是不是理想,能否引导自己走向辉煌,就需要斟酌了。重要的是,要看它是否能够给自己提供动力,如果不是,就该重新审视自己,给自己确定一个理想,让自己更好地向前发展。

拓展透析

有些管理者觉得,理想是宏大的,是空泛的,能给人提供的只是坚持的毅力和前进的勇气。其实不然,理想不仅能够给人精神上的鼓舞,更能够让人在现实层面受益。在这点上,小米的创始人雷军是一个典型。

雷军可以说是互联网业的元老了,他做过金山词霸、卓越网等,虽然都有不俗的成绩,却都没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最终,在金山成就辉煌的时候,雷军选择了离开。他要休整自己。

在沉寂的那段时间里,雷军一直在思考将来自己要做什么事,也在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做出什么成就。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雷军终于找到了方向。他认识到,自己以前也在做事业,也有不错的成绩,可是始终没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不是能力不行,也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方向错了。以前他只求事业更大,却没有沿着自己理想的路走,因此,才会有很多不如意。想明白这点之后,雷军决定做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公司,于是有了后来的小米。

雷军心中理想的公司其实很简单,就是做一个好产品,一个被客户真心认可、可以给他们提供方便、让他们满意的产品,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产品。他自己就喜欢用这样的产品,也觉得只有做出一个这样的产品,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满足感。

经过仔细的观察,雷军认为未来一定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而公司一定要是全能型的,不仅是智能终端(手机硬件),还有操作系统、手机应用。确定这一原则之后,雷军专程走访了国内的许多厂家,并调整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他一开始的设想是采取投资或者收购一家手机公司的方式来做,但考察之后,他认为:“没有合适的企业,对方想做的和我要做的很不一样,改变观念是最难的事,一张白纸最好画。”因此,他决定从零开始,做一家自己想要的公司,而不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去改,否则必然或多或少会有自己不如意也不愿意的地方。

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雷军成立了小米,他花费很大的精力寻找有能力的合伙人,一一说服他们,按照自己的理想创建了一番事业。

管理者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要让这精力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定要将之用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依照自己的理想去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最好的成绩。就像雷军,他这个人没变,能力也跟之前一样,不过是重新调整了方向,用自己的理想指导自己的行动,最后他就成功了。这就是理想的作用,不仅可以给人精神上的支撑,更能够指引人行动的方向。

要知道,人虽然形形色色,但大家所喜欢的东西其实都差不多。很多时候,你的理想也是大家的理想。所以,顺着自己的理想去做事,如果做到自己满意了,那么其他人也基本都会满意,那个时候,就是成功的时候。就像雷军,按照自己的满意标准来打造自己的产品,最后,用户也非常喜欢。

理想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它给了我们一个目标,更在于它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方向,很多时候,甚至给了我们一个标准。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去做,那么一定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是这个意思。一件事如果做到自己完全满意了,达到了理想的效果,那么客户也一定会满意。在管理上,如果按照自己想要的标准去营造团队氛围,那么员工们也一定会满意这个氛围,从而让整个团队更加有效率。

一个真正成功的管理者,不仅是一个梦想构建者,更是一个梦想实践者,更是用实现自己梦想的方式为别人带来益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