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分公司经理去旅游,我们经理都拍照,我不爱拍照,为什么拍照,是为了给将来回忆过去提供依据,我也拍,我是看哪个建筑好拍这个建筑,或者是什么景色好拍这个景。
我不太喜欢回忆过去这些事。我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是想明天的事,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除了脑袋只能想十几个小时,多想明天多好。
——摘自《史玉柱:2009年回应外界风传巨人大厦重启讲话》
背景分析
史玉柱不喜欢回忆过去,在记者的追问下,偶尔回想很大程度是一种礼貌性的回答策略。人们却也从中看出史玉柱精神世界中的一面:永远向前看。
早在2002年复出时,史玉柱的惊人之举就是借债还钱,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他确信自己和团队将来还是要做大事的。
那时候史玉柱面对媒体的好奇,总是耐心地解释:“这些年很多人问我将来的目标是什么。我说将来的目标谈不上,现在的目标很清楚,就是合法经营,获取利润。获取利润干什么?把老百姓的钱还上,然后才能谈我的发展。”
即便很多人攻击史玉柱这么做是在“作秀”或者给自己的复出打广告,但是在史玉柱看来,他需要恢复自己的企业家形象:“我认为人应该有个社会责任,这一次创业比第一次要难得多。第一次创业从4000块钱起家,就是说从零开始吧。我这一次可不是从零开始,我要从负数开始,从这个负数开始,尤其开头是最难的,当然在开始的时候,我就给自己定(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老百姓这部分钱就是由我个人来还,我努力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先挣钱,通过做实业、做产品,先挣钱。挣了钱,先把这部分钱还掉,然后再发展自己的事业。老百姓的钱一定要还,有一句话‘得人心者,得天下’,假如你要把人心失掉的话,你将来再也不(可)能重新辉煌起来。”
在媒体的每一次追问中,通常听到史玉柱的回答是:
“因为我们坚信我们将来还是要做大事的。背着污点做不了大事,谁都会说:‘这个人把公司搞得一塌糊涂,欠老百姓的钱也不还。’这样的话你将来什么事都干不了。
“实际上,我们还是想将来做一些大事的。如果你曾经搞成一个烂摊子,而且这个烂摊子最后还是以非常不好的方式——破产来结束,我将来再做大的话,比如说到银行贷款,就会带来很多(的)不方便。
“假如不还,我想将来企业做大了,合作上可能就会出现问题。因为你亏了钱不还钱,人家对你就有畏惧心理,还了之后,本来是个污点,现在可能就变成对你有好处了,(能)更轻易(地)找到合作伙伴。现在我们到银行贷款,银行也不用我们抵押,他们说只要史玉柱在,只要史玉柱签字,就可以贷款给我们。”
四通集团董事长段永基当时十分高兴:“史玉柱还钱表明他企业的诚信,表明了他做人的诚信。这对他未来的商业前途是一个非常高的回报投资。”
作为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和公司领袖,史玉柱的向前看,时常体现在他身上菜发的某种正能量。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团队成员们习惯于抱团取暖,其中鼓励大家,鼓起团队成员创业的乐观精神和振奋精神的,常常是一贯沉默的史玉柱。正如不少核心团队成员所看到的那样,史玉柱会在公司前景大好时,因为高管的小错大发雷霆;但当团队中某个人情绪低落时,他又是最能鼓励别人的。
在选择战略合作伙伴的时候,史玉柱同样高瞻远瞩。脑白金最后的归属其实是四通,史玉柱之所以选择四通,原因更是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后,史玉柱在资本市场选择了民生银行作为自己的战略投资对象。这不能不说是史玉柱的战略眼光超越常人的地方。有位女记者,按照史玉柱的建议,持股民生银行,从民生银行股票上涨获得回报率已经达到数倍。
拓展分析
与德鲁克不同,明茨伯格在《管理者而非MBA》中说:“管理是对科学的应用,管理者们要利用他们各门学科得到的知识。但管理更是艺术,其基础是洞见、远见、直觉。更重要的是,管理是手艺,意味着实践经验——即从干中学的重要性。”
史玉柱的远见,其实是失败的产物。正因为是失败的,所以才符合“非主流”的管理大师明茨伯格的观察。对于管理者和学习者来说,有一个明显的事实经常被忽略,那就是所有的远见和直觉都来自最简单的管理生活。
有些人买来不同大师的书籍,企图按图索骥,获得优秀的管理经验,可他们却不愿意花时间对自己的失败经验进行起码的梳理——大多数人在管理上的盲目和脱离实践,是一种普遍现象。
不用学习大师或者成功者的经验,每个人也都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持续不断地获得经验、远见和直觉:
有选择暴露自己的弱点。目的是取得管理上的主动及员工和团队的信任。
诉诸情感,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刺激。提供给人们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
将自己的特色转化为资本。利用自己的不同之处,同别人保持一定的社会距离。
学会见风使舵的同时,只做另外一件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