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3199300000005

第5章 勤奋敬业奉献的工作形象

这一章,谈谈共产党员勤奋敬业奉献的工作形象问题。

前面谈到的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善于学习和创新,这些都为树立党员良好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塑造党员形象的必要前提条件。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共产党员形象不是理论上的自我标榜,也不是口头上的自我宣扬,而是行动上的真实展现。也就是说,党员形象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实际行动“干”出来的。因而,勤奋、敬业、奉献,就成为党员塑造工作形象的基本要求。

党员形象是党员的所作所为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主观印象和真切感受,实际上它主要是一个实践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应该说主要体现在战场上的英勇对敌斗争上,一句“同志们,跟我冲啊!”就充分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的崇高形象;而在和平建设年代,没有了枪林弹雨,也少了生死考验,党员的良好形象主要地、经常地应该体现在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勇挑重担、乐于奉献上。新时期涌现出来的许多优秀党员之所以在人民群众中有感染力、号召力,人民群众之所以由衷地肯定、赞扬他们的好形象,学习他们的好榜样,关键就是因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体现了勤奋、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不同时期对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时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中心任务,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民主革命的先锋、民族解放的先锋、联系群众的先锋,在顽强斗争、浴血奋战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解放思想的模范、落实第一要务的模范、求真务实的模范、开拓创新的模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从此也可以看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与时俱进的。因此谈到党员形象建设问题时,也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每个党员的具体实践。从普遍的要求来看,概括地讲,新时期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工作形象就是:勤奋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一、勤奋敬业奉献形象的基本内涵

对于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来讲,工作岗位既是为人民服务的主要舞台,也是展现自身形象的最重要的平台。因为,在和平建设年代,人民的最根本利益要求体现在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上。既然如此,那么,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政党,必然要求自己的每一个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用脚踏实地的业绩促进、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的利益。也就是说,共产党员必须努力工作,而且要在工作表现上不同于一般群众,展现出更加勤奋、更加敬业和无私奉献的好形象。

共产党员必须树立勤奋工作的好形象。所谓勤奋,简单地讲,就是要多出一把力,多流一些汗,始终保持一种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党员无论在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都应为党的事业开拓进取、勤奋工作。共产党人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社会发展的历程总是充满了坎坷和曲折,人生的旅途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作为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应做到困难面前不低头,压力面前不弯腰,始终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勤奋的心态,努力为党和人民工作。20世纪60年代,“铁人”王进喜曾用诗歌抒发了中国石油工人的豪情壮志:“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党员队伍中又涌现出像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王瑛、杨善洲、沈浩、李林森等先进典型。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里仍然想着党的事业,想着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一个党员的作用,对于党的事业来说,就像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螺丝钉虽小,作用却不可低估。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共产党员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勤奋工作,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例如,被誉为“晚上19点钟的太阳”的徐虎、受到群众广泛赞誉的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吴仁宝、向四面八方农民兄弟无私传授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王乐义等。可以说,他们的工作岗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但他们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我们应该想一想,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能否像他们那样做?实际上,关键还是一个勤奋工作的态度问题,是共产党人应有的一种责任感问题。每一个党员,都应该向这些优秀党员学习,努力向他们看齐,始终保持勤勉的工作态度,把全部心思用在事业上,把主要精力投入工作中,在各自岗位上展现当代共产党员应有的模范形象。

共产党员必须树立爱岗敬业的好形象。敬业,就是对工作满腔热情和全心投入,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所处岗位的一种热爱,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从本质上来讲,在社会主义中国,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本身并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往往有高低之别。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当成一种责任和义务,其具体表现为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等,这既是一种最基本的做人之道,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最大努力,求得不断进步。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要把敬业作为一种人生态度来对待。党员有责任、有义务去做好自己所担负的工作,应该在自己所处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尽智尽力,因为这是共产党员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应该具有的起码的追求。要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就要在党和人民安排的工作岗位上,多做一些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事,多做一些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事。爱岗敬业能促进人们热爱本职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励人们积极钻研本职的业务和技术,约束人们服从本职的领导和遵守工作秩序,鼓舞人们团结协作和争取集体荣誉,从而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只要热爱本职工作,把自己的事业当作为人民服务的神圣事业,就能逐步提升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境界,就能使自己的所作所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成为一个思想道德高尚的人,而不论其能力的大小。因此,共产党员不论工作在哪一个行业中,战斗在哪一个岗位上,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刻苦磨炼自己,努力提高自己,自觉地成为爱岗敬业的模范。徐虎说得好:“人的岗位可以很平凡,但人的一生决不能碌碌无为,虚度年华;我的人生追求其实挺简单的,就是把平凡的工作做好;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让居民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被誉为“大棚蔬菜之父”的王乐义说:“我这个人没有别的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干活。作为一名村干部,只有和乡亲们在一起,心里才踏实。”在这些朴实的话语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共产党员要树立爱岗敬业奉献的好形象,必须忠于职守,出色地完成自己所担负的具体工作。实际上,这也是对党忠诚的一种现实表现。忠诚应该体现为工作主动、责任心强,还有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作为共产党员,要养成自觉主动的工作习惯,时时处处以主人翁的姿态,将身心彻底融入到工作中去,处处为工作着想,事事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更加勤奋、更加努力、更加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共产党员必须树立无私奉献的好形象。“无私奉献”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人们一般认为奉献必须是无条件的、不允许有任何私心杂念,无私地给予才能成为奉献。《现代汉语词典》对奉献的解释是:“恭敬地交付;呈献。”这里,“恭敬”是表示一种态度;“交付”是一种行为。通俗地讲,奉献就是“恭敬地给予”。有些人认为,无私奉献是英雄和模范们的事,不是普通党员所能做到的;奉献就是只讲牺牲,高不可攀,可敬不可为,可羡不可行。其实,这都是对奉献的一种误解。奉献既是一种崇高的情操,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既包含着崇高的境界,也蕴含着不同层次的要求。奉献既表现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也体现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态度。奉献精神的实质,是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指从事任何劳动都不要报酬。在这里,“无私”与“无酬”两个概念的内涵是不一样的,“无私”指的是没有自私自利之心,“无酬”则是指没有任何报酬。共产党员,作为道德高尚的人可以做到不带任何自私自利之心进行工作,但不可能也没必要做到任何工作都不要报酬。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仍然是大家谋生的手段。共产党员也是有血有肉、知饥知冷的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共产党员也有起码的生活需求,也需要吃穿住行的基本保障。如果把无私奉献精神理解成从事任何劳动都不要报酬,那么,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就根本无法生活,这实际上就等于从根本上否定了无私奉献精神存在的理由和价值。邓小平同志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为。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因此,我们提倡奉献精神,并不是否定党员正当的个人利益,按劳分配政策对一般群众适用,对共产党员同样也适用。在通常情况下,党员的正当利益是能够得到保证的,只是由于党员不同于一般群众,要求的标准应该更高、更严一些,那就是:要求党员在做奉献时,不以获取个人利益为前提;如果需要为维护人民的利益而作出牺牲时,共产党员应该自觉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是宝贵的生命。

树立勤奋敬业奉献的良好形象,关键是要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是最讲认真的。“认真”是什么?实际上就是一种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肩负着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要有高于一般群众的责任意识和思想境界。在革命时期是这样,在执政的条件下更要这样。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执政党也不是很容易当的。执了政,党的责任就加重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就加重了,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就加重了。”可以说,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往往能真正反映一个党员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因为,只有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强,才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敬业奉献,才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勤奋的前提,是敬业的指引,是奉献的基石。广大共产党员只有真正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立足各自岗位,勤奋工作,勇挑重担,乐于奉献,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2009年初,胡锦涛同志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提出,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这其实也包含了勤奋敬业奉献的要求。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是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内在源泉,能不断激发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不断推动工作上水平。这“三观”直接影响着党员的形象。事业观是工作观和政绩观的先导,引领着工作的方向和政绩的导向。事业观的核心,在于明确“何为事业,为谁干事”。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塑造共产党人的先进形象。工作观是事业观和政绩观的基础,离开了正确的工作观,事业、政绩就流于空谈。工作观的核心,在于明确“何为工作,如何工作”。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就是要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以为民的工作态度、亲民的工作作风、靠民的工作方法,在为群众谋利益中展现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政绩观是事业观和工作观的保障,决定着事业和工作的兴衰成败。政绩观的核心,在于明确“何为政绩,政绩何用”。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大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二、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胡锦涛同志指出:“每一名党员都应该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党员,我应该为党、为人民做点什么?共产党员应该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和奋斗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同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这就为共产党员如何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前进目标。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共产党员的形象好不好,不仅要经常地、大量地反映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而且要体现在工作的质量和成效上。早在1961年,周恩来同志就曾讲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专心致志为社会主义服务,政治上懂得少一些,但是两年把导弹搞出来了,对国家很有贡献;另外一个人,天天谈政治,搞了五年也没把导弹搞出来。你投票赞成哪一个人?我投票赞成第一个人。”我国著名核物理专家邓稼先曾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青岛港前湾集装箱公司桥吊队队长、党支部书记许振超说:“有记者问我,你是怎样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我的回答是:把自己一头交给组织,一头交给工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牺牲。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党员,保持先进性就是要勤奋工作,带头奉献,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业绩,全身心地回报国家和社会。现在,‘振超效率’不断被刷新,说明了纪录是暂时的,奋进是永恒的。只有始终瞄准更高的目标,才能永远前进,永创第一,永葆党员先进性本色。”这些都告诉我们,共产党员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必须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

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必须树立主人翁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就是要增强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和奉献意识,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要热爱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实际工作中应充分调动和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己所能,真正为所从事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尽义务。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和敬业精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以主人翁态度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创造一流的业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流工作业绩必须要有创新,必须要有创造性。工作没有创造性,往往容易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往往习惯于做表面文章、沉湎于文山会海;往往爱说空话套话,不干实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富有挑战性,是在新的观念支配下,运用新的方法,开启新的途径,实现新的目标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没有事先对实际情况的深入调查,没有对具体问题的细心探讨,创造性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没有生存的“环境”。因此,共产党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善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善于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新的工作思路,把他人的成功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工作方法;要善于在深知上情、熟知下情、真知行情的结合点上作文章。

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必须坚持勤奋劳动。一流的工作业绩绝不是凭空捏造,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扎实勤奋的劳动。勤奋劳动是共产党人的本色。共产党员不仅要在政治思想、品德、作风等方面成为先进分子,而且要在工作中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勤奋工作。正如列宁指出的,共产党员应该是愿意“肩负为共产主义忘我工作的重担的人”。周恩来同志就是一个忘我工作的典范,他每天只睡四个多小时,其余时间全部是坚持工作。爱迪生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机遇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做工作,只注重抓那些易出成果的“显绩”,不愿啃“硬骨头”;只喜欢做“保险”的事,不敢承担风险,不会闯新路子;只图轻松自在,不想去艰苦地方工作,怎么能够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共产党员一定要坚决消除一切贪图安逸、消极怠工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坚持勤奋劳动,真正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

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必须矢志追求卓越。共产党员要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必须具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争创一流业绩才会有动力,才能克服各种困难、经受各种挫折,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豫剧大师、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常香玉,一生恪守“戏比天大、艺无止境”的人生格言,执著追求,刻苦磨炼,博采众长,锐意创新,精益求精,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常派艺术,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宝贵的艺术奇葩。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光电子技术专家马祖光,高瞻远瞩,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白手起家、苦干实干,创办了我国大学的第一个激光专业和目前我国唯一的激光介质研究实验室。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在总医院各方面条件并没有什么优势的情况下,胸怀“填补国际医学技术空白”的雄心壮志,矢志追求卓越,创造一流,扎根西藏28年,攻克了有效防治高原病的医学难题,成功实施了西藏高原首例人体低温不停跳心脏手术、高原地区首例肾移植手术等高难手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上述这些奋斗在各行各业、取得卓越成绩的优秀共产党员,都为我们作出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争创一流业绩的表率,每个党员都应该向他们学习。

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必须突出行业特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党员的工作特点不同,承担的职责任务不同,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要求也就不一样。如:机关党员要重点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等方面作表率;国有企业党员要重点在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开展技术创新、支持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作文章;农村党员要重点在执行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下功夫;街道社区党员要重点在联系组织群众搞好社区服务,和睦邻里关系,帮助社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带动居民维护社区秩序等方面来努力,等等。这些要求,都有很强的针对性,体现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求与各条战线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切实可行,是每个党员应该做到而且能够做到的。

三、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共产党员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树立勤奋敬业奉献的好形象,必须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当前,对于广大共产党员来说,要注重不断提高以下几种工作能力:

第一,作为执政党的成员,要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强调,要“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善于领导科学发展”。这是对执政党的每一个党员的要求。党和人民的事业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推动的,党的执政能力的增强也离不开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工作能力的提高。作为执政党的党员,必须不断提高执政能力,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坚持科学执政,就是要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开展各项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坚持民主执政,就是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举措,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扩大基层民主,丰富民主的实现形式,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项权利。坚持依法执政,要求广大党员必须树立并强化法治理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做到在具体工作上坚持法治原则,考虑法律效果,牢记依法办事,把依法行政贯穿于为人民服务的全过程,把依法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放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上,放在发展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上。

第二,要牢记“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是指人们运用经济理论,观察、分析、判断、决定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求共产党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努力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在思想上不断有新突破,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不断研究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因此,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主要是指提高敏锐观察经济形势和趋势的能力,综合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准确判断经济问题的能力,科学地从事经济活动的能力,果断解决经济问题和经济风险的能力等。具体来说,一是要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树立并强化市场经济观念。善于学习和把握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坚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自觉运用市场经济规则和要求规范经济行为,确保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发展;二是要全面了解市场状况,辩证地看待市场变化;三是要准确把握市场经济的特性,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四是要高度重视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五是要实现科学化,坚决克服非理性的经济活动;六是要善于总结经验。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再以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能力。

第三,要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致力发展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共产党员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首先必须明确它的本质特征,牢记我们的文化属于人民。把握方向,又是以明确的目标为前提的。先进文化的发展有两个目标必须始终明确:一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目标,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二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文化产品与服务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国内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远大计,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无论从满足国内对文化产品和精神服务的需要来说,还是从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来说,关键都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一个全面、整体的概念,就其基本内容来说,应当包括思想理论建设、组织队伍建设、法规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业务建设等五个主要方面。从总体上来说,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一是要提高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绵延数千年而不断。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世界文化家园的一朵奇葩。这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纽带。二是要提高借鉴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的能力。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不能以“左”的一套来对待人类文明成果,而应善于学习借鉴,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添新的内涵。

第四,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他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要求为共产党员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指明了努力方向。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当前,人民群众强烈期盼社会稳定、社会和谐。中国共产党人只有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符合人民的要求,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在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是摆在全体共产党员面前的现实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很长的历史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说,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一是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摆在突出的位置。切实深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二是要增强政策观念,注重学习党的各项政策,掌握精神实质,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要从党性原则的高度,认识和对待政策问题,提高执行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维护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带头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善于运用政策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开展工作、处理问题、调解矛盾时,努力找出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严格按政策办事;三是特别要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出来,而且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以致错综复杂,有的甚至表现得比较尖锐。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势必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影响经济发展。检验执政能力的高低,不仅要看一般性的工作,而且要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善于化解矛盾,积极疏导,有效防范,从科学方法上调处矛盾;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排查机制和稳定工作责任制,从完善机制上解决矛盾,从而确保社会稳定。对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回避、不掩盖,敢于正视问题,勇于战胜困难。总之,作为共产党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扎扎实实地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具体工作,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四、正确把握提高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明确需要提高哪些工作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把握提高这些工作能力的途径。这也是创造一流工作业绩、树立勤奋敬业奉献良好形象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从总体上看,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从事关党的执政使命的高度来认识提高工作能力问题,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可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主要执政任务和执政目标。检验一个政党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高低,既要看它的纲领、方针和政策,更要看它的党员、特别是各级干部的执政能力。我们从事的工作,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工作中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内容,没有扎实的工作能力,即使党的政策再好,即使个人有再好的愿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要从关系党的执政使命的高度来认识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问题,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不断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和能力,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

其次,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提高工作能力。共产党员的工作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实践,来自于学习和锻炼。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不懂得、不熟悉和不精通的东西实在很多,即便是过去懂得和熟悉的知识也有一个不断充实和更新的问题。因此,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提高工作能力,必须自觉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既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要学习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秀带头人。同时,还应该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比如,共产党员是农民的,就要学习吴仁宝、史来贺、王乐义,带头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产业工人的,就要学习许振超,练就一身“绝活”硬本领,推动企业超速发展;是知识分子的,就要学习钱学森、吴大观,为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建立功勋;是领导干部的,就要学习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杨善洲、沈浩、李林森,甘当为人民服务的“老黄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等等。

最后,要通过勤于实践和勇于创新来提高综合能力。实践是获得真知、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要深入实际,全面了解国情、省情、市情、县情、乡情、村情和民情,把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本领,运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丰富生动的实践相结合,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抓住关键,找准突破口,拿出新办法,落实新措施,在应对变化中实现创新,以善于创新的精神状态和最佳境界,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提高,真正做到始终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要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增长才干。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要切实提高自身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实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不断把自己承担的工作做得更好,从而彰显共产党人爱岗敬业、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