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会读书,才能爱读书。举个例子,踢球好的人大多爱踢球,跳舞好的人大多爱跳舞,讲演好的人大多爱讲演,学习好的人大多爱学习。同样,会阅读的人大多爱阅读。
对于一个已经成长起来的人,小学了,初中了,高中了,大学了,他只有越来越会读书,才爱读书,因为没有那么多空闲时间去看所有的闲书。只有会读书,才爱读书。
一样东西你一点都不会,一做出来就比旁人差,你确实与众不同,就是比众人都差。你还爱这东西吗?不爱吧?你的与众不同——比别人强你才爱做,你与众不同比别人都差,这个与众不同好吗?要从小鼓励孩子会看书,欣赏、夸奖孩子会读书的一切表现。这是我们要特别强调的一点。
1.爱读书,为何不看书
一些家长在家督促孩子看书,往往只局限于孩子学习的语、数、外这些教科书。你想,孩子在学校里捧的是这些书,回家又要看这些书,心里能不厌倦吗?在家长心目中有着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学习无非是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只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就能考高分,这种为考试而学习的意识,抹杀了孩子看书的积极性。
(1)扩大读书范围。
俗话说的好“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就是要求孩子能将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在课外得以实践,而在实践中又能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固然,一心钻研课本是能考出好的成绩来,但这只是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习的。实践不断地证明课外书读得多的孩子,他的理解能力强,语言表达能力强,成绩当然是水涨船高了。
(2)选择有质量的图书。
孩子看课外书,应该看哪些书呢?有的家长为孩子买课外书,往往又是一些语、数、外的课外辅导,根本不考虑孩子喜欢看或需要哪一些书。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是非常紧张的,必须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他们很想在课外能放松心情。然而家长们又无情地把孩子圈在书桌旁做练习。你说,如此身心疲惫,怎能提高学习效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然而在这种强压下的学习无疑会在小学阶段就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带着孩子在知识的某个领域研究、探索。
(3)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一个看书的好氛围。首先,要改变读书急功近利的错误,减轻孩子读书的压力,让孩子真正地感受到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一些家长给孩子买文学作品,买作文选等,目的是要求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了解很多的文学精品,懂得更多的知识,结果导致孩子对读书失去了兴趣,适得其反。其次,创设一个安静和谐的读书环境。看书是一个大脑活动的过程,尤其是看到精彩的片段时,人更是沉醉于其中。这时旁边的人千万不能去打扰,如果时不时地打断了孩子的思路,会使孩子产生烦躁的心理,导致一个开头还没有看完,就把书扔掉的情况。
2.爱读书更要会读书
有的人问:“我的孩子读了许多书,但语文成绩还是很差,为什么?”这就是方法问题了。
(1)读书要动脑。
一种人读书只是看情节、看故事,甚至上课时也抱着一本小说看,当作消遣,虽然看了许多书,收效甚微。读书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是发现的过程,有的作家看书时,一边读,一边涂涂画画,做记号、写眉批、抄笔记,一有体会,立即动笔,这样读书,大有裨益。实际上,人的一生都是学习的过程,只是有的人意识到了,有的人没有意识到罢了。
因此,读书时一定要动笔、动脑,古人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想一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有的是文笔优美,让人陶醉,不妨读一读,把一些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日积月累,自己的文字就生动了;有的是富于哲理,陶冶情操,感慨人生,读之,思想升华,大彻大悟;有的充满智慧、增加知识、广见博闻,一生受用。读这样的书,不妨细读慢品,一旦收获,就变为自己的学识了,别人偷都偷不去。
(2)读书要精。
读书不一定要多,但要精。课本、课外阅读教材,是范文,老师的讲解,是范例,如能按此举一反三,语文就学活了。中国人学习现代汉语,其实不要老师教都可以,没有什么难的,许多好文章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靠自己揣摩、体会。好文章就是最好的老师,读文词、读结构、读思想,悟到深处,就学会了。
当然,读书要变为自己的东西,就要多写。好书是范例,按范文写,有如素描、速写,然后才是创作。常动笔,不仅锻炼文笔,下笔有神,更是磨砺思想,让思维活跃,充满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