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革命的圣地!
延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摇篮!
延安,既是生成毛泽东思想的策源地,也是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形成的地方!
延安,有着无数美丽、动人的传说,也有着惊心动魄的史诗般的画卷!战争的硝烟逝去了,激战的枪炮声凝聚在了历史长河中的瞬间一一逐渐化做永恒的诗篇!
我在幼小的童年,就知道有个延安,因为那里有毛泽东主席,还有朱德总司令!那时,我虽然不知道主席和总司令是什么,但一种莫名的向往永驻在我童年的心田!
解放战争打响了,我天天唱着《东方红》和《南泥湾》……那时不知这些歌曲是出自作曲家之手还是民间,但我知道这些歌曲都来自延安!因此,我下定决心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我相继在附中、作曲系攻读八年,就是想把延安谱成恢宏的交响史篇!
随着历史的变迁,谱写延安交响乐的梦想化为泡影,随即又萌生了用文学赞美延安的宏愿。
这就是我最初想写《延安颂》的萌动之念!
正当我在构思上百万字的史传文学《延安颂》的时候,我开始为庆祝周恩来百年诞辰写作长篇电视连续剧《周恩来在上海》。就在为建国五十周年赶写长篇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时候,逢先知、何静修、黄允升等领导、专家就希望我考虑写长篇电视连续剧《延安颂》;在为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写长篇电视连续剧《长征》之前,正式议定用《延安颂》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继宣扬长征精神之后再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
电视连续剧《长征》播出之后,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同志明确对我说:“下一部写《延安颂》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领导小组组长杨伟光、李准、仲呈祥等同志也鼓励我创作《延安颂》。接着,在北戴河会议上正式决定由我执笔写《延安颂》。
如何写好《延安颂》呢?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冯骥同志陪着我来到中央文献研究室,听取逄先知、金冲及、杨胜群、何静修、冯蕙、李捷、黄允升等领导、专家的意见,并进行论证。大家一致认为:电视连续剧《延安颂》,以毛泽东在延安窑洞的特殊视角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亲自指挥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毛泽东思想和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延安颂》是《长征》更为宏大的续篇,让覌众看后:这就是延安精神!
《延安颂》经过多次论证,我们确定了如下几个创作原则:首先,我们明确了以民族矛盾为主,以国共矛盾、党内矛盾为副的创作原則;其次,选取的中心事件则是以共产党为主、以延安为主并进而辐射到全国抗日战场的原則;再其次,以毛泽东及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成员为主,同时兼潁党政军民学等方方面面代表人物的原则。
《延安颂》是史,但它更是诗。
说到史,《延安颂》必须做到大事不虚,基本忠实于历史。由于这一段历史实在是太复杂、太丰富了,不可能面面俱到。再加上某些史实已经被有些影視作品所反映,就更需要认真剪裁。为此:
一、有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不写或不正面去写;
二、其他影视作品已经写过的同类历史事件不写或当做背景去处理,如新四军、皖南事变等。
《延安颂》,我们更希望是诗。那就是我们写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根据艺术创作规律进行艺术加工的。换言之,我们这部《延安颂》中的历史事件变成了典型环境,所写的历史人物是艺术典型。希望它具有艺术所独有的打动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对此,作者少说为佳。
需要说明的是,我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同志的帮助:
一、中央电视台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其中赵化勇、胡恩、张华山、高建民、汪国辉、冯骥等听我汇报,并多次来看望我。
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组长杨伟光等多次来看我,并就创作中的一些问題交換意见。
三、中央文献研究室上述领导、专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我写作中需要核对史实和掌握政治分寸,曾多次与逢先知、廖心文、黄允升等交换意见达深夜。
四、我的一位远在海南的老朋友洪寿祥同志也多次打长途电话,向我贡献了他的高见;我的老学长郑伯农同志也提了修改意见。
《延安颂》写出第一稿后,中央文献研究室九位领导、专家写出了审读意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接着,我综合了各方面的意见一一“重写全剧的开头,将前十五集压缩两集,结束增加两集,中间进行微调”等原则动笔修改。
换句话说,没有上迷领导、专家的帮助,我无论如何是写不出这部《延安颂》的。
最后要说的一句话:我接受《延安颂》的创作任务时,赵化勇同志对我说:“要超过《长征》简单的五个字,好生了得,搞得我寝食不安,还生了两场玻说句自吹的话:如果不是抱定以延安精神写《延安颂》的话,恐怕早就中途下马了!
四十集《延安颂》完稿了,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如果有什么错误和缺憾,那是我这个执笔人的责任!
二〇〇二年十月十七日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