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生存本领
321700000005

第5章 本领二:终身学习—每天学习一点点(1)

知识是登上成功顶峰的垫脚石,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在强调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信息与社会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只有通过不间断地学习,为头脑"充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时代的领头人。知识是登上成功顶峰的基石

在这个世界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越发显得主要,通过终身学习来获取知识成为人们讨论得越来越多的话题。

不管你承认与否,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注定要扮演各行各业的"主角"。他们把握时代脉搏,领导时代潮流,站在时代前列,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超凡的能力是他们获取成功的资本。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他写道:"任何人有了科学知识,才可能驾驭自然、改造自然,没有知识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作用愈加重要,特别是知识经济已经来临的今天,可以说,知识不仅是力量,而且是最核心的力量,是终极力量。

对此,李嘉诚先生曾深有体会地说过,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新的信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都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获得成功。

所以说,人没有钱财不算贫穷,没有学问才是真正的贫穷。因为钱财的价值有限,而知识的价值无限。

一次,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里一台大型电机发生故障,几位工程师找不出毛病到底在哪儿,只得请来权威克莱姆·道尔顿。这位权威人士在现场看了一会儿,随手用粉笔在机器的一个部位画了个圆圈,表示问题就出在这里。一试,果然如此。在付报酬时,克莱姆·道尔顿开出的账单是一万美元。人们都认为要价太高了,因为他只画了一个圆圈呀。但是克莱姆·道尔顿在付款单上写道:"画一个圆圈一美元,知道在哪里画圆圈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

多么巧妙的回答。画一个圆圈是每个人都会的,然而并不是谁都知道该画在什么地方。这正显示了知识的价值和力量。

有了知识积累,命运便会为你开启一扇幸运之门,使你一步步走向成功。

当年,华罗庚虽然辍学,但凭借对数学的热爱,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积累了许多数学知识,为他以后的发展和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次华罗庚在一本名叫《学艺》的杂志上读到一篇《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的文章,惊讶得差点叫出声来:"这篇文章写错了!"于是,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19岁青年,居然写出了批评大学教授的文章:《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投寄给上海《科学》杂志。

华罗庚的论文发表后,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这位数学前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认为:华罗庚将是中国数学领域的一颗希望之星!

当得知华罗庚竟是小镇上一名失学青年时,熊庆来教授大为震惊!熊庆来教授爱才心切,想方设法把华罗庚调到了清华大学当助理员。进入这所蜚声海内外的高等学府,华罗庚如鱼得水。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旁听,熊庆来教授还亲自指导他学习数学。

命运再一次对这位努力不懈怠者展现了应有的青睐。到清华大学的4年中,华罗庚接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最后被清华大学破格提升为讲师、教授。

华罗庚的事例说明了,获取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是明天最富革命性、创造性的生产力。新世纪的最大能量来自学习,最大竞争也在于学习。学习已经越来越具有主动创造、超前领导、生产财富和社会整合的功能。面对信息的裂变、知识的浪潮,"终身学习"是每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终身学习,即离开学校以后靠自己的努力继续学习。这对青少年朋友的自学能力提出了挑战。"未来的文盲将不是那些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绝非危言耸听之语。"自行学习、自我教育、自己管理自己",这是现代人汲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

自学能力的核心是想像力、创造力。这是一种能改天换地、塑造全新的自我的伟力。培养和训练创新的能力,要从青少年时代起步,养成质疑多思的习惯。在接受教育(包括课堂教学)时,不能只是个带着耳朵的听众,而要开动大脑这台机器,打破常规地思考、讨论、比较、鉴别,要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开掘创新思路。平时,在独立治学时,也要经常问几个为什么,启发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名人名言:

一个人知道得越多,他就越有力量。

--[前苏联]高尔基

学习知识也要有所甄选

青少年朋友每天接触的知识千千万万,既有有益的,也有有害的;有需要的,也有不需要的;有全新的知识,也有过时的知识。青少年朋友在学习过程中要懂得甄选,等待有益于自己身心发展的知识。

试想,一个经常在阅读沉思中与哲人文豪倾心对语的人,与一个只喜爱读凶杀言情故事和明星花边轶闻的人,他们的精神空间是多么不同,他们显然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

在茫茫知识海洋中,青少年朋友要力求寻觅上乘之作、经典之作,要多读名著,多读"大书"。所谓经典名著、"大书",都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筛选。一些社会学家曾作过统计,其结论是:至少要横穿20年的阅读检验而未曾沉没,这样的著作方有资格称为经典、名著。

美国学者,《大英百科全书》董事会主席莫蒂然·J·阿德勒认为:所谓名著,必须具备6条标准:

1读者众多。名著不是一两年的畅销书,而是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2通俗易懂。名著面向大众,而不是面向专家教授。

3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名著绝不会因政治风云的改变而失去其价值。

4隽永耐读。名著,一页上的内容多于书籍的整个思想内容。

5最有影响力。名著最有启发教益,含有独特见解,言前人所未言,道古人所未道。

6探讨的是人生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在某个领域里有突破性意义的进展。

读书各有妙法,许多学有专攻的人士,能读出个中滋味,读出门道。作家韩少功读书择优而读,择要而读,将自己有限的时间投于特定的求知方向,尽可能增加读书成效,给人以启示:他将书分为可读之书、可翻之书、可备之书、可扔之书4种。认为"勃发出思维和感觉的原创力,常常刷新着文化的纪录乃至标示出一个时代的高峰","作为人类心智的动力和光源",对于每个人精神不可或缺的书,是可读的。这些书"透出实践的血质和生动性,不会用套话和废话来躲躲闪闪,不会对读者进行大言欺世的概念轰炸和术语倾销",因而是值得读、值得细细品味的。大量的书则是不需细看、翻翻而已的,也有些书是备查的工具读物、参考资料。而对于那些被他看做是文化糟粕、一些丑陋心态和低智商的喋喋不休、信息污染的书,则均属可扔之列。

可读之书也要根据其对青少年朋友的价值大小分出层次,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读。至于采用何种方法,则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

读书大致分为4个层次:

1浏览

即以"一目十行"的速度翻阅大量书籍,了解概貌,是读书的初级层次。它能扩大阅读者的知识的横向接触面,可掌握新近的信息。通过浏览,可筛选知识,捕捉自己所需的资料信息,也可通过随便翻翻式的阅读,调节脑力、增益情趣。

2通读

为读书的第二层次。通读,是对全书的概览,以较少的时间,进行扫描式的阅读,以对全书的框架、主要观点、重点章节有个总体了解。一般读小说,是采取通读的方式。

3精读

这是读书的第三层次。即对自己需要加深了解的章节精研细读。对精读的部分有时要反复阅读,认真思考,并做笔记,力求将它变成自己的血肉。

4研读

是读书的第四层次,也是最高层次。在这一阶段,将精读部分与以往获得的知识,或同类书籍进行比较研究,带着质疑的眼光品味书籍,进行评论,提出新的见解。这种阅读更具创造性。能达到这一层次,就算读出味道、取到真经了。

现在,青少年可以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只读书一项,网络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与知识。但是,由于网络的管理比较薄弱,里面的内容鱼龙混杂,有可用的,有不可用的,还有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又披着科学的外衣,青少年只要一接触它,它就会像瘟疫一样对青少年的头脑进行侵蚀。所以,青少年朋友更应该加以注意,懂得保护自己。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不参与不健康的讨论,让网络成为获取有用资源的净土。

名人名言:

任何一种容器都装得满,唯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

--[中国]徐特立

学习要选用适合自己的方法

有许多青少年朋友常常抱怨:"我读的书并不比××少,而且我回家还要继续学习到夜里十一点才休息,可为什么我的收获没有他大呢?"实际上,如果你和他在其他方面的条件均相同或相近的话,那么只能说你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致浪费了很多时间,收益却不大。选择了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方能立竿见影、事半功倍。

许多成功者创造的方法,青少年朋友或可直接"拿来",或可结合自己的实际,加以改进和创造。如数学家华罗庚将书由厚变薄看作阅读能力提高标志的"厚薄法";理学家朱熹读书的心到、眼到、口到的"三到法";儒学家子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五步法";学者陈善的"既能钻得进去,又能跳得出来"的"出入法";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法";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独立思考法;韩愈的"提要钩立法";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循序渐进法";哲学家狄慈根的"重复法",等等。

史学家陈垣谈读书时,提倡读几本烂熟于心的"拿手书",好似建立了几块治学的"根据地"。他自己就有一些经常翻阅的"拿手书",对这些书他都熟读,有的内容还能背下来。

作家秦牧提倡读书将牛嚼和鲸吞结合起来,即每天吞食几万字的文章、书籍,再像牛的"反刍",反复多次、细嚼慢咽。王汶石创造了对代表作要三遍读的读书法。即第一遍通读,尽享作品之美,让自己沉醉其间;第二遍是"大拆卸",仔细考查每一部分的特色、优劣及写作技巧;第三遍又是通读,获得对写作技巧的完整印象。

著名学者朱光潜实践的边读书边写作法,夏丏尊认为"由精读一篇向四面八方发展"的读书法,李平心的随时"聚宝"勤作研究的方法,都是一种创造。

大凡成功者读书的方式都与众不同,青少年朋友可以学习一些他们积累知识的方法。

第一种:"善诵精通"

郑板桥不但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还是中国清代著名画派"扬州八怪"的领袖人物。

郑板桥有三绝、三真。三绝分别是画、诗、书,三真分别是真气、真意、真趣。

郑板桥在读书的学以致用之中总结出了"善诵精通"的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必须有方法,必须要记诵。他曾这样描述过他读书时的情景:"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非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郑板桥不仅主张善诵,而且推崇"学贵专一",即读书不能泛泛而读、毫无目的,而应该有选择、有针对性。

因此,青少年朋友可以从郑板桥的读书方法中得出这一宝贵经验:在记诵时讲究"善"与"精"两个字。

第二种:追本求源

著名的作家、学者钱钟书先生也是一位爱书之人,他从小就酷爱读书,被世人称为"书痴"。

钱钟书的读书方法是"追本求源读书法"。"追本求源读书法"就是在读书时发现问题后,与多种读物相联系,经过详细的分析、比较、求证之后,求得一个能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

下面的这个例子向我们展示了钱先生是怎样"追求本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