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躬亲是"古之能为君者"之法,它"系于论人,而佚于官事",是"得其经也";事必躬亲是"不能为君者"之法,它"伤形费神愁心劳耳目",是"不知要故也"。前者是使用人才,任人而治;后者是使用力气,任力而治。前者是使用人才,当然可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使用力气则不然,敝生事端,劳手足,烦教诏,必然辛苦。
前人的这套说法今天仍有意义,其道理仍没过时,领导的任务就应当是统领全局,抓紧大事,而不应将精力耗在细枝末节之上。细微之事可以交由下属去处理。如果所有的人都去处理细节,那么领导的作用又体现在何处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军统帅蒙哥马利提出:身为高级指挥官的人,切不可参加细节问题的制定工作。他自己的作风是在静悄悄的气氛中"踱方步",消磨很长时间于重大问题的深思熟虑方面。他感到,在激战进行中的指挥官,一定要随时冷静思考怎样才能击败敌人。对于真正有关战局的要务视而不见,对于影响战局不大的末节琐事,反倒事必躬亲。这种本末倒置的作风,必将一事无成。
诸葛亮治理蜀国时,朝廷内外大小事务都要一一过问,以履行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久而久之,诸葛亮累得筋疲力尽,杨容为此经常劝谏他要适当下放一些权力,一来,可以让下面的官员得到锻炼,二来自己的健康状况能得到改善。可是诸葛亮不肯听从劝告。几年后,蜀国在国力方面有所增强,国内治安也稳定了不少,可是诸葛亮因为过度劳累而过早离开了人世。从表面上来说,领导尽心尽力地做事是一种美德,可是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局也是得不偿失。作为领导来说,只需要掌握大方向,具体的事情应由各级人才去处理,不必每件事都过问。过问就是掣肘,不能达到领导所应达到的效果。
天玄子说:"治理天下而不能控制天下,就会使纷乱变得更加纷乱。"作为领导,应按官职去定位,依法度去办事。领导有智而不逞智,则人尽其智;领导有能而不逞能,则人尽其能;领导有勇而不逞勇,则人尽其勇;领导有才而不逞才,则人尽其才。我管理人,而不是我被管理,这就是领导的方法。
《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四年,唐太宗问萧瑀说:"隋文帝是什么样的君主?"萧踽回答说:"约束自己,符合礼仪,勤勤恳恳、不怕辛劳地思考治国,每次坐朝理事都很认真,有时到太阳西斜还不休息,凡五品以上官员,他都召见赐座,与他们一起共商国是,忘记吃饭时间,侍卫未得下牙,只好立驻传餐而食。虽然他的品性不算仁慈明智,也称得上是个奋发有为,想把国家治理好的国君。"
太宗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隋文帝这个人性格过于审细,而且不明事理。内心不明就察觉不出自己的过失,过于审细就会对人疑虑多端。他是欺负孤儿寡母而得天下的,所以不会有心虚之意,而对臣子的意见特别敏感,使得他整日疑虑重重,不肯轻易信任文武百官,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决策处理,虽然劳费精神、辛苦形体,终不能把所有的事处理得合情合理。朝中大臣既知他的心意,也就不敢直言劝谏。宰相以下官员,只是奉承顺旨罢了。我的看法就不是这样。天下这么大,举国之内人口这么多,每天发生的事千头万绪,须要不拘一法,灵活处理,凡事应文武百官商议,宰相认真筹划,对于所要处理的事,能做到稳妥、便利,才可以呈奏施行。怎么把一天中需要处理的许许多多事情,让一个人思考决断呢!况且一天处理10件事,有5件出偏差,处理对的当然好,处理不对的怎么办呢?如此夜以继日,乃至连年,错误既然很多,不灭亡还等什么?哪能比得上广泛任用贤士良才,身居高位而详察下情,法令严肃,这样谁敢为非作歹呢?"于是命令所有官署,如果诏敕颁发下去有不稳妥或不便施行的,必须坚持己见上报,不能顺从旨意,随即施行。一定要尽到臣子的责任。
唐太宗这番话,体现了显著的领导原理,无为的用人原理。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煎炸小鱼,需小心翼翼,不能急躁,不能经常搅动,一搅动就不能保全,小鱼就会碎得不成形状。
表了凡在他编辑的《通鉴》一书中阐述了领导工作的诀窍:"把紧急的事当成眼前的大事来解决,不将精力放在那些琐事上,这就是所谓的无为而治。"领导用人要明白:什么该获取就毫不犹豫地去获取,什么该舍弃就毫不犹豫地舍弃。
青少年朋友在带领自己的小团队做事时,也要走出"事必躬亲"的误区。你的身边有许多的组织成员,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强项,而你并非全知全能,为什么不把工作交给最合适的人去做呢?这样既发挥了组织成员的长处,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又能更出色地完成任务,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名人名言:
采玉者破石拔玉,选士者弃恶取善。
--[中国]王充
当个小干部,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上面讲了许多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和为人处世的方法。人微言轻,对青少年来说,为了给日后步入社会、担当社会领导角色做准备,现在就应该加强锻炼。而学校的学生会、班委会、校社团组织、团委等校园组织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广阔的平台。青少年朋友应该抓住这些机会,登上学校为你提供的小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同时积极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这个大舞台打好坚实的基础。
已经开始找工作的朋友一定有这样的体会:用人单位现在选聘员工主要不是看学历,而是看你的组织协调能力。在一个公司中,由你负责的一件事务也许要涉及上上下下许多部门和人员。为了能够顺利地办好事,就需要你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要让公司的其他人听懂你的行动方案,明了你究竟要做什么,并且调动所有能够利用的资源为你所用。这其中上下之间需要协调,员工之间也需要协调。如果你的组织协调能力极佳,任何事到你这里都能很快很好地完成,你的上司会越来越器重你,委你以重任。
然而,组织协调能力并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后天培养锻炼的。青少年朋友在走向社会工作岗位之前,最大的生活空间就是学校。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设置了许多实用便利的资源。那么,你为何不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一个档次呢?做个学生干部吧,你会从中得到许多之前体会不到的乐趣和以后终生受益的能力。
刘曼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过去的刘曼是一个胆小、腼腆,和陌生人说两句话就会脸红的小男孩,现在的刘曼已经俨然一个男子汉,在大家面前大方得体、谈吐自如,而且他的许多观点很有见地。刘曼简直换了一个人。问及原因,刘曼淡淡地说:"是当学生干部改变了我,也帮助了我。"原来,刘曼的妈妈看到儿子读了初中还是那么"窝囊",很是着急,于是她找到刘曼的班主任,和老师商量能不能让刘曼当个小干部,也许可以锻炼一下。老师同意了,让刘曼做了学习委员。
从此,刘曼走出了自己的那个小圈子。因为学习委员要负责班级学习方面的所有事务,还要做好任课教师与同学之间的联系工作,有时要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通知一些事情。刘曼开始慢慢地与同学接触、交往,他发现其实同学都是很友善的,有好几个同学每天还主动帮他分发作业本;刘曼还发现原来老师都很和蔼,向他交代事情总是笑眯眯的,还总夸奖他工作认真、学习努力。
刘曼喜欢上了做学习委员,工作越干越带劲,还自己组织了几次班级学习竞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老师和同学都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在新学期初换届选举时,刘曼凭借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办事能力和一个好人缘被同学推举当了班长。班长的权限更大了,责任也更重了,对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
刘曼开始组织一些较大型的班级活动。比如春游。春游之前的准备工作是烦琐且不能大意的。出发之前要考察线路,选择既安全又经济的线路和交通工具还要考察目的地的票价、项目,有哪些特色,等等,之后要统计参加春游的同学人数,需要备好的水、食物、药品等必需品,做预算。这些工作都是刘曼组织各位班委成员和一些热心同学一起完成的。去之前,刘曼还和体育委员一起去目的地踩了点,这样既可以在春游时给同学当个免费导游,还可以提醒同学哪里需要小心,以防出现危险。每次刘曼组织的活动同学们都踊跃参加,并且都十分开心。大家都很喜欢这个自己推选出来的班长。
刘曼现在是校学生会主席了,每天的工作更加繁忙。但他说并没有感觉到累,反而很快乐。现在需要面对的不只是一个班的同学了,有时要在全校师生面前讲话,他已经没有了以前的胆怯与不安。刘曼说自己开始健谈了,"甚至有些贫嘴了呢",刘曼自嘲地说。
接下来,刘曼要到校外与一家饮料生产公司商量赞助事宜,因为要举办一场学校联欢会,但学生会的活动资金比较紧张,所以他正和外联部一起联系企业进行赞助,已经成功联系到两个企业了。
现在,通过做学生干部,刘曼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很大的提升。相信,刘曼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开阔,越走越顺利。
看,做个小小的学生干部就会给你的组织协调能力带来这样的提升和帮助,而自己只是付出课余的一点点时间,在帮助同学、服务同学的同时,自己也会感到快乐和成就,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你还会因此结交更多的好朋友呢!
名人名言:
博求人才,广充士类。
--[中国]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