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生存本领
321700000071

第71章 本领二十三:用良好的心态去生活—无论生活让我们经历了什么,都选择微笑面对(2)

曾有一个挑水工,他有两个水罐,一个水罐有一条裂缝,而另一个水罐完好无损。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从远远的小溪运到主人的家,而那个破损的水罐到达目的地时里面只剩下半罐水了。因此,挑水人每次回到主人家时,只有一罐半水。那个完好的水罐不仅为自己的成就,更为自己的完美感到骄傲。但那只可怜的有裂缝的水罐因自己天生的裂痕而感到十分惭愧,心里一直很难过。

两年后的一天,有裂缝的水罐在小溪边对挑水人说:"我为自己感到惭愧,我想向你道歉。"挑水人问:"你为什么要感到惭愧?"水罐答道:"过去的两年中,在你到主人家的路上,水从我的裂缝中漏出,我只能运半罐水。你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将两罐水完整地运到过主人家。"

挑水工听后哈哈大笑道:"我是故意让你保持有裂缝的。你没看到路边长满了野花吗?从你的缝隙中漏出的水刚好用来浇灌它们,你看它们开得多鲜艳、多漂亮!每天挑水有这些花香陪伴,会使我感觉神清气爽的。"

水罐的裂缝让它感到自卑,可是它不知道,这裂缝给挑水工带来了一路的香气和一天的好心情。

每个人都会有感到自卑的时候,然而有的人因自卑而成功,有的人却因自卑而一败涂地。归其原因,就看自卑在你前进的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动力还是阻力。

从超越自卑走向成功的例子,在世界知名人物中比比皆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曾为自己出身孤儿,从小流落街头而自卑。存在主义大师、作家萨特,两岁失父,一眼斜视,一眼失明,失去亲情与身体的残疾使他产生极重的自卑。法国第一帝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年轻时曾为自己的矮小和家庭贫困而自卑。美国英雄总统林肯出身农庄,9岁失母,只受一年学校教育就下田劳动,林肯曾深深为自己的身世而自卑。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4岁家败,9岁辍学谋生,11岁亡父,自卑一直是他奋进的动力。

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法国科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却是从另一种自卑走向成功的。格林尼亚出生于一个百万富翁之家,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养成了游手好闲,摆阔逞强,盛气凌人的浪荡公子恶习。直到一次重大的打击改变了他的习性。

一次午宴上,他对一位从巴黎来的美貌女伯爵一见倾心,像见了其他漂亮女人一样追上前去。此时,他只听到一句冷冰冰的话:"……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被花花公子挡住视线!"女伯爵的冷漠和讥讽,第一次使他在众人面前羞愧难当。突然间,他发现自己是那样渺小,那样被人厌弃,一种油然而生的自卑感使他感到无地自容。

他满含耻辱地离开了家,只身一人来到里昂,在那里他隐姓埋名,发愤求学,进入里昂大学插班就读,并断绝一切社交活动,整天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这样的钻研精神赢得了有机化学权威菲利普·巴尔教授的器重。在名师的指点和他自己长期努力下,他发明了"格式试剂",发表了二百多篇学术论文,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19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如果自卑是前进途中的一块巨石,你不能一步将其跨越,那么就尝试着慢慢将它消融,在内心里建立起自信心。

青少年朋友的成长需要过程,在扫除自卑障碍的同时,你不妨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专长全部列在纸上,这样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另外,你也可以将做过的事制成一览表。譬如,你会写文章,记下来;你善于谈判,记下来;另外,你会打字、你会弹奏几种乐器、你会修理机器等,你都可以记下来,知道自己会做哪些事,再去和同年龄其他人的经验作比较,你便能了解自己的能力程度。

要塑造全新的自我,便要拒绝从你的"心理银行"中提取不愉快的思想。当你在回想任何情形时,集中精力想好的方面,忘却不愉快的事。如果发现你在想某些不好的事情,要赶快全面转移你的思想。

总会有一些重大而又令人振奋的事情的。你的大脑渴望摆脱噩梦。如果你愿意振作,你的令人不愉快的记忆将渐渐枯萎,最终你"记忆银行"的"出纳"会把它们删除。

为了战胜自卑,重新树立自信心,青少年朋友还可以在生活中经常地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肯定的语言可以使我们精神振奋,干劲十足。相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人难免遇到失败,可是多数人一遇到失败,就会变得心灰意冷,人们常常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是挫折感在作祟。每天给自己一个笑脸,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这将是开心、快乐、充足的一天。

名人名言:

唯独具有最高尚和最快乐性格的人才会感染周围的人也快乐。

--[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

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一位禅师说:心态就像对待握在我们手中的小鸟,如果它是积极、温和的,就可以放飞它,任它在天际飞翔;如果它是消极、冷酷的,就可以掐紧它,将它捏死在手中,就看你怎样选择。

可以选择积极、乐观、愉快地过每一天,也可以选择消极、悲观和闷闷不乐;

可以选择堂堂正正,踏踏实实,也可以选择违法犯纪,偷奸耍滑;

可以选择积极上进的朋友,也可以选择自甘堕落的朋友。

凡此种种,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

不管你是选择积极,还是选择消极,下决心时所费的力气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结果有天壤之别。

选择积极,你将跨入成功的快车道;

选择消极,你将陷入失败的污泥潭。

在美国,一个叫塞尔玛的女士内心愁云密布,生活对于她已是一种煎熬。

为什么呢?

因为她随丈夫从军。没想到,部队驻扎在沙漠地带,住的是铁皮房,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语言不通。当地气温很高,在仙人掌的阴影下都高达华氏125度。更糟的是,后来她丈夫奉命远征,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因此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

怎么办呢?无奈中,她只好写信给父母,希望回家。

久盼的回信终于到了,但拆开一看,却使她大失所望。父母既没有安慰她几句,也没有说叫她赶快回去。那封信只是一张薄薄的信纸,上面也只有短短几行字。

这几行字写的是什么呢?

"两个人从监狱的换气窗往外看,

一个看到的是黑暗的天空,

另一个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

她反复看,反复琢磨,想弄明白父母的这两句话究竟意味着什么,终于有一天,一道耀眼的光芒从她脑海里掠过。这道光芒仿佛把眼前的黑暗完全照亮了,她惊喜异常,每天紧皱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

原来从这短短的几行字里,她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她过去习惯性地低头看,结果只看到地上的泥土。但自己为什么不抬头看?抬头看,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而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不只是泥土,一定会有星星!自己为什么不抬头去寻找星星,去欣赏星星,去享受星光灿烂的美好世界呢?

她这么想,也真开始这么做了。

她开始主动和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结果使她十分惊喜,因为她发现他们都十分好客、热情,慢慢都成了朋友。他们还送给她许多珍贵的陶器和纺织品作礼物。她研究沙漠的仙人掌,一边研究,一边做笔记,没想到仙人掌是那样的千姿百态,那样的使人沉醉着迷;她欣赏沙漠的日落日出,她感受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她享受着新生活给她带来的一切。没想到,她慢慢真的找到了星星,真的感受到了星空的灿烂。她发现生活中的一切都变了,变得使她每天都仿佛沐浴在春光之中,每天都仿佛置身于欢笑之间。后来她回美国后根据自己这一段真实的内心历程写了一本书,叫《快乐的城堡》,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父母的话点亮了塞尔玛的心灯,让她努力去寻找生活中积极的一面,生活也给予了她积极的回报,使她重新拾起了快乐与欢乐,使她透过窗能够看到天空中耀眼的繁星。

心态,影响着青少年朋友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有怎样的心态,生活就会对你有怎样的回馈。不信吗?来看看下面这个实验:

罗伯特博士在哈佛大学主持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实验对象是三群学生与三组老鼠。

他对第一组学生说:"它们很幸运。你们将和天才小白鼠在一起。这些小白鼠相当聪明,它们会到达迷宫的终点,并且吃许多干酪,所以要多买一些喂它们。"

他告诉第二组学生说:"你们的小白鼠只是普通的小白鼠,不太聪明。它们最后还是会到达迷宫的终点的,并且吃一些干酪,但是不要对它们期望太大,它们的能力与智能都很普通。"

他告诉第三组学生说:"这些小白鼠是真正的笨蛋。如果它们能找到迷宫的终点,那真是意外。它们的表现自然很差,我想你们甚至不必买干酪,只要在迷宫终点画上干酪就行了。"

以后6个星期,学生们都在精确的科学情况下从事实验。天才小白鼠就像天才人物一样行事。它们在短期间内很快就到达了迷宫的终点。你期望从一群"普通小白鼠"那里得到什么结果呢?它们也会到达终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写下任何速度记录。至于那些愚蠢的老鼠呢?那更不用说了。它们都有真正的困难,只有一只最后找到迷宫的终点,可以说是一个明显的意外。

有趣的事情是,根本没有所谓的天才小白鼠和愚蠢小白鼠之分,它们都是同一窝小白鼠中的普通小白鼠。这些小白鼠的成绩之所以不同,是参加实验的学生心态不同而产生的直接结果。简而言之,学生们因为听说小白鼠不同才采取了不同的心态,而不同的处理导致不同的结果。

用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可以引导问题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最后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学生的积极心态如何决定了他们采取的措施和投入的精力,而最后的结果可以从他们训练出的小鼠的能力上体现出来。

学习和工作也是如此,将学习与工作看做是任务,是负担,那么它会越来越重,直到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如果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主动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和工作,在学习与工作中快乐着,那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有很好的成效。

名人名言:

希望中的快乐不亚于实际享受的快乐。

--[英国]莎士比亚

知足方能常乐

每一个人对生活都有所期望。希望学习能学有所成,工作能一切顺利,生活能幸福美满,身体能强壮康健……

但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期望不能过高。虽然谁都会有些需求与欲望,但这要与本人的能力及社会条件相符合。每个人的生活有欢乐,也有失缺,不能搞攀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常乐"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有许多时候,人们不知道满足,甚至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对生前身后的功名也期待颇多。对于前世,又会埋怨父母没有把自己生养在富贵之家,但更多的不满足还是来自于自身。

你为什么会这样不知足呢?这其实是欲望的驱使,是幻想的冲动,是不切合实际的索取。如果把不知足归结为人类后天的变异,这又有失公允。其实,不知足是一种最原始的心理需求,知足则是一种理性思维后的达观与开脱。

列夫·托尔斯泰说:"俄罗斯人对于自己的财产从不满足,而对于自己的智慧却相当自信。"这就说明了知足的两重性。人们对于物欲的追求总会优越于精神的追求。在精神上的知足往往不能满足物质的需求,这与人类的第一层次的需求--生存需求有关。

老子说过:"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换句话说,能知足才知不足。比如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会满足于一日三餐的粗茶淡饭,但人们深知,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远不只这些,只要条件许可,便会要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满足了物质需求,进而想要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