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下手,采取主动措施制服对方。
此典出自汉·班固《汉书·项籍传》。
秦朝末年,百姓因不堪忍受秦王朝的残暴统治,纷纷揭竿而起,其中陈胜吴广起义军声势最大。会稽郡守殷通接见项梁,想听听项梁对起义军的看法。
项梁大声地说:“现在大江两岸的人都起来反对暴秦统治了,这表明秦朝气数已尽了。这时候,先动手可以控制别人(先发制人),后动手会被别人控制。”
殷通说:“听说你家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将军,看来,起事只有靠你了!”
项梁一直就想取殷通而代之,所以他走出门外小声地叮嘱侄儿项羽几句,又回来对郡守说:“请你召见项羽。”
殷通刚叫完项羽的名字,就见门外走进来一位健壮勇猛的青年,手里拿着一把寒光逼人的长剑。殷通一边打量着,一边不停地称赞:“一位勇士,真是将门虎子啊!”项羽走到他身边停住了,这时项梁对他使了个眼色,项羽马上一剑杀了殷通。项梁、项羽提着殷通的头,带着官印绶带,来到郡府,又杀了百来个大小官吏,其他的人都吓得趴在地上,不敢起身。
接着,项梁四处派人召集自己的旧友和相识的豪强、官员,告诉他们已杀掉了郡守,最后说:“现在我们必须要发动吴中的军队,迅速攻打周围各县,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对各县实施直接的统治。先割据吴中一带,争取主动。”
大相径庭
径:门外小路。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也作“大有径庭”。
此典出自战国·庄周《庄子·逍遥游》。
接舆是战国时楚国人,他长袍不整,头发蓬乱,腰上斜挎宝剑,干瘦的手常拎一个酒葫芦,高兴时就会手舞足蹈,一饮而尽,狂唱不止。
接舆行踪不定,放浪形骸,狂妄已极。一次,他在路途中见到肩吾(人名),便一把拉住肩吾的袍袖,眯着醉意迷蒙的双眼,神秘地说:“哈,你知道吗?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位神仙,这神仙可厉害啦!她不吃五谷杂粮,只吸清风,喝露水,整天乘龙驾雾,在四海之外遨游。”接舆越说越高兴,满面红光,胡子一翘一翘的,像他亲眼所见一样。“真的,这位神仙还能使宇宙万物按规律正常发展,使农田大获丰收……”
肩吾越听越奇,就回来找到他的朋友连叔,说:“这个接舆可真是狂妄,他说的话令人简直不敢相信,就像天上的银河一样,连个边际都没有,与人之常情‘大有径庭’,不知道是不是他的脑子出了问题。”
安国之道,先戒为宝
保障国家的安全,首先应作足够的戒备。
此典出自佚名《吴子·料敌》。
吴起是春秋时魏国大将,因其战功卓越,被任命为西河守。
有一次,魏文侯的儿子魏击与吴起讨论治国安邦的事情,魏击说:“眼下的形势对魏国不利啊,你看,秦国威胁我们西边,楚国挨着我们南边,赵国冲着我们北边,齐国邻着我们东边,燕国阻绝我们后边,韩国又盘踞在我们大门口。这六个国家的军队从四边包围我们,我真担心魏国的前途呀!”
吴起毫不悲观地说:“保障一个国家的安全,最有效力的法宝就是戒备和警惕。如今您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了,战争的灾祸离我们魏国就远了。”
接下去,吴起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说:“您别只看六国包围我们,其实六国的情形很不相同呢!齐国阵势虽然强大,但不坚固;秦国阵势分散但能各自为战;楚国阵势严整,但不持久;燕国阵势能守,但不能机动进攻;韩、赵两国的阵势虽然治理得法,可是军士打仗不用力气,贪生怕死。我们了解了敌国的弱点,就可以设法战胜它。比如齐国,因为国家富足,君臣骄奢,百姓土卒待遇不均,作战三心二意,阵势就不能坚固。我们可以兵分三路,袭击它的左右,就能破坏它的阵势;秦国的军令十分严厉,赏罚也分明,士卒都拚命作战。对付秦兵要用钱财去吸引他,土卒贪财就会离开将官,然后我们设下伏兵,可以取胜;楚国地广政乱,百姓愁苦不堪。它的阵势不会持久,只用轻兵去袭击它的营房,使他们疲累。失去战斗力,就不战自败了;燕国士卒勇敢但没有智慧,只能防守而不能攻战。我们可以用兵去诱惑他,然后俘虏他的将领;韩,赵的军队都讨厌战争,缺乏拚命的精神,只要他打来我们就抵挡他,他退却我们就追击他,让他们疲不能战,我们就能取胜。
此外,我们对自己军队中的能人,例如疾走如飞的,力气大得可以举鼎的,战场上能扛旗跑在前面的,都要给予优待,封官加爵,对他们的父母妻子也要给予奖赏。这些都是加强我们军队战斗力的有效措施呀,如果能做到这些,魏国就能够击退成倍的敌人!”
魏击听了吴起对形式的见解后,非常高兴,认为吴起的见解言之有理,自己的担忧是不必的,是杞人忧天。
兴师动众
兴:发动之意。原指发动大批兵马,后借以形容动用很多人力来办一件事。
此典出自佚名《吴子·励士》。
战国时魏国的名将吴起,曾任西河太守,把西河治理得井井有条,魏武侯非常欣赏他。
有一次魏武侯向他请教说:“一个国家是否刑法严厉、赏罚分明就可以战无不胜呢?”
吴起回答说:“关于这点,我从用兵作战这方面来谈谈看法。将军在战场上发号施令,军士愿意听从;将军兴师动众采取作战行动,士卒愿意出征;到了战场上与敌人交战,士兵不怕死。这三条是君王所倚仗的,有了这三条国家就不会受人侵犯。”
魏武侯又问:“君王如何才能实现这三条呢?”
吴起说:“说起来也并不难做到,你举拔有功劳的人然后奖赏他,对于无功劳的人你设法激励他、鼓励他,他们就会争着去立功。”
魏武侯按照吴起的意见,在朝廷上摆上三排座席,请有大功的士大夫、将领坐在前排;有中等功劳的人坐在第二排;无功的人坐在后排,菜肴也分成三等。酒宴散席以后,魏武侯又把有功劳人的父母、妻子请到太庙门外,也给予奖赏。这样一来,人们都以立功为荣耀,以无功为耻辱,纷纷寻找立功的机会。
三年以后,秦国的军队侵扰魏国,魏军军吏和士卒不等上级部署,就主动抵抗秦兵,魏武侯见到这种情景,高兴地对吴起说:“士兵能有这样的素质,国家能有这样的形势,多亏了你啊!”
兴利除弊
兴办有利的事业,革除弊端。
此典出自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受宋神宗之命改变国力衰弱的局面,为此他设立“三司”条例司,来整军理财,由于新法得到宋神宗的认可才推行下去,王安石也由参知政事迁到宰相一职。
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起了抑制大官僚、大地主的作用,国家财政也有所改善。于是,大地主的政治代表纷纷反对,其中反对得最激烈的是右谏议大夫司马光。
司马光原与王安石是很好的朋友,但是新法推行上产生了分歧,司马光不同意新法的推行,认为新法是无端生事,会招天下人的怨恨。为此,司马光一连写了几封信给王安石,劝他废除新法。
王安石在收到司马光第二封来信后,再也无法沉默,便复了一封信。这就是著名的《答司马谏议书》。信中有一段的大意是:
“我认为,从皇上那里接受了命令,在朝廷上议订并修正法令制度,并把它交给有关负责官员去执行,这不算是侵犯原来官员的职权;施行先王的政治主张,兴利除弊,这不算是生事扰民;为国家整顿财政,使国家富强起来,这不算是与民争利;抨击错误的言论,驳斥巧辩的坏人,这不算是拒绝接受别人的批评。”
司马光见没有劝动王安石,就加紧抨击新法的弊端,宋神宗见其执迷不悟,就调他到河南洛阳编修《资治通鉴》。但是新法也没有进行下去,宋神宗死后,政权由神宗的母亲高太皇太后所得,反对新法,便启用了司马光,新法自然就没有推行下去。
米珠薪桂
米贵如珍珠,柴贵如桂枝。用以比喻物品价格昂贵。
此典出自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
苏秦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一次,他来到楚国,以为楚王也会像别国国君一样马上接见他,但三天过去了,一点消息都没有。
第四天,终于有人来请苏秦进宫。苏秦进宫后,刚刚坐下,寒暄了几句,便站起身子,躬躬身,客气地说:“大王,苏秦这就告辞了……”
“什么?你开什么玩笑?我仰慕你的名声像仰慕古代的圣贤,很想聆听你的宏论卓见。你从千里之外来到楚国,多么难得的机会呀,怎么可以说告辞呢?”
“我毫无办法呀!”苏秦为难地摊开双手。
“你有何难处尽管对我说好啦……”
苏秦重新坐下,煞有介事地说:“贵国米珠薪桂,我去见你的礼宾官,像去见鬼一样难以见到,至于大王您嘛,也像天帝一样,更难以拜见了。您看,我怎么好再住下去呢?难道您让我在贵国吃白玉、煮肉桂,等候小鬼来找我拜见天帝吗?”
楚王这才明白苏秦原来在说理,怪自己没有及时接见他,便急忙向苏秦道歉,苏秦见楚王态度诚恳,也就答应留下了。
讳疾忌医
隐瞒自己的疾病,怕医生诊断出来。后泛指隐藏自己的错误,怕别人指出来。
此典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喻老》。
秦越人是齐桓公在位时一位著名的医生。因为他同情民间疾苦,而且还有高超的医术,多次治好了濒临死亡的病人,所以,人们都拿古时候的神医扁鹊来称呼他。久而久之,各国百姓就习惯地把他称作“扁鹊”,而对他的真实姓名,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公元前39年,扁鹊到齐国为都城临淄百姓治病,周围的百姓听说扁鹊来了,都蜂拥而至,请他给自己治病。齐桓公也听说了,就派人去请扁鹊来宫中叙谈,以显示自己礼贤下士。
宫廷里的文武大臣听说桓公要召见扁鹊,一个个都没有吃早饭就上朝等候,想看看这位驰名天下的神医。可是待差官领着扁鹊走进王宫时,两旁的大臣都愣住了,进来的竟是一个矮小的老头,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扁鹊走到齐桓公跟前,双手一拱,说:“民间小医秦越人奉命晋见主公大人。”
“请坐。”齐桓公说。接着就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谈话中扁鹊听出齐桓公说话的声音与健康人不同,他又仔细观察了一下齐桓公的气色,就关切地问:“主公近来身体可好?”
齐桓公一听扁鹊问他的身体情况,自信地说:“我的身体一向很好,没有什么问题。”
“不,主公,您已经开始生病了,由于刚刚开始,你还没有发觉罢了。您这病现在只是在皮肤里,还容易治。”齐桓公听后,笑着说:“我一天到晚吃得饱,睡得足,哪儿来的病呢?请您不要开玩笑吧!”
扁鹊看到齐桓公满不在乎的样子,觉得不好再谈了,便起身告辞了。
过了几天,齐桓公又打发人来请扁鹊入宫。齐桓公一见扁鹊,就说:“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你看我哪像有病的样子?”
说完,很自信地晃了晃身子。
扁鹊仔细观察了一番齐桓公的气色,然后对他说:“主公真的病了,而且,这几天病情又有发展,已进入血液里了。如果不治疗,恐怕还要加重。”齐桓公听后,脸上露出满不在乎的神色,心想,凡是行医的人,总爱拿没病的人当病人来治,把生小病的人说成严重的大病,以显示自己治病的医术。扁鹊见此状况,只好主动告辞了。
过了几天,扁鹊不放心,第三次进宫,见了齐桓公,开口就说:“主公的病,已发展到肠胃之间,如不抓紧时间治疗,生命就有危险了。”
齐桓公见扁鹊每次进宫,不谈别的,总说自己有病,就很不高兴,甚至对扁鹊连理都不想理了。扁鹊只好默默退了出来。
又过了几天,扁鹊在街上为人诊病,正好齐桓公驾车经过,扁鹊用眼一扫齐桓公的面色,掉头就走了。齐桓公见此情景,就派人追上去问扁鹊原因。扁鹊说:“起先,主公的病只在皮肤处,那时用热毛巾烫一下就可治好;病到了血脉里,可以用针灸治疗;上次见到主公,病已进入肠胃之间,吃一剂药也还可以治好;现在,主公的病已进入骨髓了,就是神仙见了,也无法医治了。”
几天后,齐桓公果然病倒了,他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没几天,齐桓公就死掉了。
论功行赏
评定功劳大小,给予不同的奖赏。
此典出自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
刘邦当上皇帝以后,就对手下功臣评功封赏。然而每个人都说自己功大,互不相让,评了很长一段,也没有结果。
按照刘邦的意思,萧何的功劳最大,就封他为酂侯。可是其他将领有意见,他们说:“我们的功劳可是用性命换来的呀!萧何并没有立过什么汗马功劳,只是仗着一张嘴、一支笔,说几句话,写几个字,封赏反倒比我们高,这是凭什么?”
刘邦听了,觉得跟这些武人讲大道理也进不通,就打了个比方说:“你们见过打猎吗?追赶野兽,把野兽叼来的是猎狗,但指挥狗的是猎人。你们相当于猎狗,萧何相当于猎人。猎狗和猎人的功劳怎么能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