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技大用”表示在关键的时候,微小技能可以起到大作用。
从前,楚国将军子发喜欢招纳有专门技能的人,有一个精通偷窃的人听说后,便去拜见他,说:“听说将军喜欢招纳有一技之长的人,我是一个小偷,想凭这点本领在您的手下谋个小差。”子发一听,衣带没有束好,帽子来不及戴好,就热忱地接待了他。后来,子发的随从劝他说:“做小偷的人,都是世上不走正道的人,您为什么要以礼相待呢?”子发说:“这不是你们应该干预的,有很多事可能你们一时不理解。”
没过多久,齐国动员军队攻打楚国。楚王命令子发率领军队前去抵抗,但是,齐军攻势异常猛烈,一连三仗楚军都被齐军击败。楚国那些自以为道德高尚的大夫们,绞尽脑汁,想出的各种办法,都不起一点作用;相反,齐国的军队越打越强,攻势也越来越猛。
正在这个十分危急的情况下,那个小偷来到子发面前,请求说:“我感谢将军收留了我,可我却一直没有机会报答。现在,或许我能为将军出把力。”子发毫不犹豫地就把他派遣去了军中。楚大夫们听说子发派了一个小偷去对付强大的齐军,都偷偷地讥笑他。
当天晚上,小偷潜入敌军营中,偷回了齐国将军床前的围布。第二天,子发派人送回去,并对齐军说:“我军有个士兵外出打柴,捡到了将军的围布,现在派人送还。”第二天夜里,小偷又偷来了齐将的枕头。天亮后,子发又派人把枕头送还。第三天晚上,小偷又去把齐将头上的发簪偷来了。子发又派人送还。这几件事使齐将异常害怕,他们商量说:“如果今天夜里再不离开这里,或许我们的脑袋就保不住了。”于是连夜撤军离去。
楚国的大夫私下赞叹说:“看来人的技能不在大小,关键是要看如何去利用。”
扁鹊换心
这则典故是隐喻:一个人即使形体如旧但心已变,则判若二人。
此典出自《列子·汤问》。
鲁国公扈和赵国齐婴二人有病,共同去请扁鹊给他们医治。
于是,扁鹊就去给他们治病,结果把二人的病都治好了,扁鹊便对公扈、齐婴说道:“你们先前所得的疾病,是从外表侵入到五脏六腑,原是药物所能治好的。现在你们都还得了一种先天的病,现在我再为你们治疗一下怎么样?”
二人说:“我们想先听听这种病的情况。”
扁鹊就对公扈说:“你的心智有余,气质很弱,所以你多智慧,却欠果断;齐婴心智不足,气质坚强,所以智慧少而好专断。如果把你们的心互换一下,就会两全其美了。”
扁鹊就给二人喝了毒酒,让他们像死了似的昏迷三天,由着他剖开胸膛,挖出心来,互相换置,再敷上神效的药。他们醒来后,和从前一样正常。两个人便都告辞回去。
于是,公扈回到了齐婴的家,去寻他的妻子,但妻子不认识他;齐婴也回到了公扈的家,去见他的妻子,妻子也不认识他。
两家因此互相争讼起来,就去找扁鹊辨认是非;扁鹊便把以前治病换心的经过告诉了他们,争讼这才停止了。
长康三绝
“长康三绝”形容书画神妙奇绝。
此典出自《晋书·顾恺之传》:“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顾恺之(字长康)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年轻时就精通诗、文、书、画,在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两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顾恺之绘画创作的真迹现在已经失传了,流传下来的只是后人的摹本,如《列女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几幅。在绘画理论方面,他留下《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等著作。
顾恺之曾在大司马桓温属下当参军。当初,他在桓温府中时,桓温常说:“顾恺之身上痴呆和聪慧各占一半,合起来讲,正好持平。”因此,世间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操舟若神
“操舟若神”比喻只有抛掉得失之心,才能在各种繁复多变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技能。
此典出自《庄子·达生》:“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敢问何谓也?’”
颜渊问仲尼说:“我曾经渡过觞深这个水潭,那摆渡的人驾船的技巧真是高明。我问道:‘驾船可以学会吗?’他回答说:‘可以。擅长游水的人是要经过反复学习才学会的。至于那些会潜水的人,即使平时没见过船,一旦见到就可以很容易地驾驶它。’他不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请问他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仲尼说:“擅长游水的人反复学习就会,是因为熟悉了水性,就不害怕水了。至于会潜水的人没见过船就能驾船,那更是因为他看水就像陆地一样,看待翻船就像大车在上坡时打了滑倒退几步一样。即使翻掉船的种种危险同时出现在面前,依然会沉着镇定,心里丝毫不受影响;这样,到哪里不轻松自如呢?一个赌博的人,用瓦块当赌注的时候,赌起来随心应手;用随身物品做赌注的时候,心中便有所顾忌;用黄金做赌注的时候,失去黄金的恐惧会搞得他心绪繁乱。赌的技巧本来是一样的,但因为心里有了负担,所以表现出来的技巧就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看重外物的结果。凡是看重外物的人内心一定是笨拙的。”
楚王田射
“楚王田射”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集中精力,专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办好。
此典出自《郁离子》:“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谢。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一次,楚王在云梦打猎。他让虞人把飞禽走兽轰起来,供自己射猎,当飞禽出现的时候,只见楚王的左边跑来一只鹿,右边窜出几只麋。他刚要拉弓射箭,又发现一只天鹅从他头顶的大旗上掠过,两只挥动的翅膀好像垂在天空的白云。楚王眼花瞭乱,箭搭在弦上,却不知该射哪一个。
这时,大夫养由基上前说:“我射箭的时候,百步之外放一片树叶,我能够射十次中十次;如果放上十片树叶,能不能射中,那就很难说了。”
春蚓秋蛇
“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
此典出自《晋书·王羲之传》:“(萧)子云近世擅名汇表,然仅得成法,无丈夫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梁朝的萧子云从小就喜欢书法。他的书法虽出于近世,却独具一格,因而在长江一带很有名气。但当时有人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萧子云的书法“仅得成法,无丈夫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意思是:只能说他会写字,因为他的字没有骨气,每行字都像春天的蚯蚓,每个字都像秋天蜷曲的蛇。
绰绰有余
“绰绰有余”形容很宽裕,用不完。
此典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战国时,齐国大夫坻蛙担任灵丘县令的职务,干得有声有色。过了一段时间,他想去国都担任谏官,就辞去了灵丘县令。他做了好几个月的谏官,却从来没向齐王劝谏过。
一天,孟子去见坻蛙,对他说:“谏官是要求进言的官,你做了几个月的谏官,却始终没提过建议,看来你不适合做这样的官。”
坻蛙听了孟子的指责,心里很不好受,他知道齐王的脾气很坏,担心劝谏他也不起作用,所以就很少劝谏。现在听了孟子的一番话,才觉得自己没尽到职责。于是,他向齐王辞去了谏官。后来,齐国人知道了这件事,纷纷议论说:“孟子替坻蛙考虑得不错,但为什么不替自己好好考虑一下呢?他屡次向齐王进言,齐王都不采用,但他却依然不走,这难道是嫉妒么?”
公孝子把这些议论告诉了孟子,孟子满不在乎地说:“我听说,一个有官职的人,如果没尽到职责,就应该辞官;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进言未被采纳,也应该离去。而我呢,既无官职,又无进言的责任,我的进退岂不是随心所欲吗?”
得心应手
“得心应手”意思是心里摸索到规律,做起来就自然顺手。技艺纯熟,心手相应。也指做事非常顺手。
此典出自《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春秋时期,有一天,齐国君主齐桓公坐在宫殿上读书,木匠轮扁在宫殿下面制作车轮。忽然,轮扁放下手中的工具,来到齐桓公面前问道:“请问您读的书里面讲的都是什么啊?”桓公说:“都是圣人说的话。”轮扁又问:“圣人还活着吗?”桓公回答说:“都已经死了。”轮扁又说道:“这样说来,您所读的,只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齐桓公听了轮扁的这句话,很生气,他严厉地喝道:“我在这里读书,你这个车轮匠怎么敢口出狂言?你如果能把刚才说过的话讲出道理,我就饶了你,如果讲不出道理,我就处死你!”
轮扁并未因为桓公发怒而害怕,他不慌不忙地说:“我是个制作车轮的人,现在就以我制作车轮这件事为例子来讲讲我的观点吧。轮笋作宽了,可能松动,牟轮不坚固;而太紧了,就滞涩,装不进去。只有不宽不紧,不大不小,才正合适,做起来顺手,符合心意,才能做出合格的车轮。我虽然说不出其中的道理,但是这里却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我无法把这技术单靠嘴说教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只是听我讲就能把技术学到手。所以,我虽然快七十岁了,还是独自一人在这里制作车轮子。古人的技术和不可言传的道理,因为人死了而无法传授下来。所以,您现在所读的古人的书,只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
雕虫小技
“雕虫小技”原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后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此典出自唐代李白《与韩荆州朝宗书》:“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韩朝宗,是唐朝玄宗年间人,曾经做过荆州的刺史。他特别爱惜青年文士,乐于提拔后进的人才,有很多人经过他的推荐,都出人头地有所成就。因此,社会上的人都非常敬慕他。
当时大名鼎鼎的大诗人李白,曾经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希望得到他的赏识,为他推荐一份工作。
李白写给韩朝宗的信,就是文学史上有名的《与韩荆州书》。信中除了称赞了一番韩朝宗的为人和学问之外,就是阐述了自己的志愿以及写作方面的情形。信的末尾说:“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这是一句谦虚的话,意思是说,可能我所写的文章是微不足道的玩意儿,不符合大人的口味。
堵子助阵
这则典故讥讽武者之无能。
此典出自《笑林》。
有一个武官出外打仗,就要败退的时候,忽然从天降下一队神兵来帮助他作战,后来又取得了胜利。
武官连忙跪下叩头,询问神的名字,神回答说:“我是堵子神。”
武官说:“小将我有什么功德,敢劳堵子尊神来相救呢?”
神答:“我感激你平时在教场练箭时,从来不曾有一箭射伤我的身体。”
飞鸟惊蛇
“飞鸟惊蛇”这个典故,称赞优美的草书。
此典出自《法书苑》:“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我国的书法,有一种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字体叫草书。草书始于汉代,当时通行的是草隶,即草率的隶书。后来慢慢发展成为“章草”。到汉末,相传有一个叫张芝的书法家去除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等划形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成为“今草”,即一般所称的草书。
到了唐代,草书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据载,唐代有一位僧人叫释亚楼,擅长草书,他曾自题一联:“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意思是说,草书要写得活泼生动,犹如鸟儿飞射出林,惊蛇窜入草丛。
甘拜下风
“甘拜下风”的这个典故比喻打心眼里佩服,自认不如对方。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春秋时,晋国因为闹灾荒,国内缺粮,便派使臣到秦国买粮。秦穆公和大臣商议后,决定答应晋国的要求,并派了很多人,把大批的粮食送到了晋国。过了一年,秦国国内闹灾荒,而晋国倒是五谷丰收。这时秦国又派人到晋国买粮。可是,晋惠公不但不肯把粮食卖给秦国,反而想趁着秦国闹灾荒的时机,派兵侵犯秦国。
公元前645年,晋惠公果然派兵攻打秦国。秦国国君秦穆公见晋惠公这样忘恩负义,便亲自带领大军前来迎战。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晋军战败,晋惠公和大将韩简都当了俘虏。晋国的大夫披头散发,拔出帐篷,跟随着晋候。秦穆公看到他们垂头丧气的样子,就对他们说:“你们为何这么凄惨呀?我这次带着你们的国君回到秦国,不会伤害他的。”晋大夫连连作揖,对秦穆公说:“君王踩着后土而顶着皇天,皇天后土都听到了您的话,我们甘拜下风。”
弓人之妻
这篇典故告诫人们,要珍惜一件物品,首先要懂得它的价值。
此典出自韩婴《韩诗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