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322300000018

第18章 让自己的身体正常运行 (8)

动脉就是从心脏运送血液到全身器官的血管。主动脉起于左心室,并逐渐分出许多大小不等的分支,分布到全身。肺动脉起于右心室,并分为左、右肺动脉后进入两侧肺组织内。主动脉把含氧较多的动脉血从左心室送到全身。肺动脉把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从右心室送到肺脏。

动脉管壁比静脉厚,弹性强,以适应心脏收缩时射出血液的压力,并在心脏舒张时,使血管壁回缩,以保持血流持续前进。小动脉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可以调节器官的血液供给及血压。老年人动脉壁弹性减退,对血压的调节能力减弱,故其血压较年轻人高。

动脉的结构是如此精微,它总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运输时对动脉内壁的摩擦,加快运输的速度。动脉内壁有一层光滑的衬里,叫做内膜层,它能够使血液很顺畅地流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层珍珠般的衬里会变得粗糙。胆固醇含量过高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另外,高血压引起的动脉内壁不断受到猛烈冲击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有些人的动脉疾病则是通过父辈遗传下来的,他们天生就容易得这种病。

而粗糙的动脉内壁似乎是脂肪分子的天然磁石。这些脂肪分子就像小棉绒一样附在粗糙的动脉内壁上。随着脂肪分子的日积月累,它渐渐形成一种黏稠状物质。它可能引起动脉的阻塞,这就是医生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

随着这种黏稠状物质的积累,动脉通道越来越小,血液流通就不再顺畅。同时,血液中的大部分养分都无法穿过这层黏稠状物质。动脉肌肉细胞死亡,形成没有弹性的结疤组织。这叫动脉硬化,或称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已经很严重,情况就变得非常危险了。它不仅可能引起动脉阻塞,而且在必要的时候,血管缺乏柔韧性也会产生致命的危险。

由于动脉内壁不断加厚,血液流通受到阻碍,血流速度减缓。缓慢流动的血液更容易形成凝块。这些血液凝块顺流而下,流到更细小的动脉时便会发生阻塞。动脉阻塞的情况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尤其是心脏的冠状动脉,通向大脑的颈动脉和通向小腿的股动脉最容易发生阻塞。血液凝块阻止血液流入心脏就会引起冠状动脉疾病或者心脏病。颈动脉阻塞会引起中风。即使血管没有被完全阻塞,血流量的减少也会引起许多问题。如果心肌没有及时获得足够的血液和氧气,就会发生心绞痛——一种心脏的复发性疼痛。虽然心绞痛不是突发性心脏病,但是它提醒你该采取措施处理你的动脉了。

静脉的功能

凡是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均称为静脉。它起于毛细血管,止于心脏。直接通向右心房的大静脉。肺静脉把含氧较多的血液从肺运送到左心房。

体循环的静脉从各部的毛细血管网开始,逐渐汇合成较大静脉,最后汇合成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冠状静脉窦,注入右心房。每一较大的静脉所接受的小静脉支,均称为该静脉的属支。

体循环静脉可分为三大系统,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包括门静脉系)和心静脉系。上腔静脉系是收集头颈、上肢和胸背部等处的静脉血回到心脏的管道。下腔静脉系是收集腹部、盆部、下肢部静脉血回心的一系列管道。心静脉系是收集心脏的静脉血液管道。

门静脉系主要是收集腹腔内消化管道,胰和脾的静脉血入肝的静脉管道,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内又分成毛细血管网(与肝动脉血一起注入肝内血窦),然后再由肝静脉经下腔静脉回流入心脏。

静脉分深浅两组织。深部,大多和动脉伴行,如肾动脉、肾静脉;股动脉、股静脉等。浅静脉也称皮下静脉,从体表能看到或摸到。四肢浅静脉很发达,常被选择做抽血、输血或静脉注射之用,如上肢皮下的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下肢皮下的大隐静脉,颈部皮下的颈外静脉以及头皮静脉等。

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血管内血流缓慢,压力较低,当血液不充盈时,管腔呈塌陷状态。

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由血管内膜向管腔折入而成。它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保证四肢血液向心脏回流。如静脉瓣功能不全,导致血液倒流,就会引起静脉扩张、迂曲,常见的有下肢静脉曲张。

淋巴系统的功能

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由输送淋巴液的淋巴管和产生淋巴细胞和生成抗体的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胸腺和消化管内的各种淋巴组织等)所组成。

淋巴管道可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淋巴导管最后注入静脉角内。毛细淋巴管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彼此吻合成网,并逐渐汇合成愈来愈大的淋巴管。淋巴管的管壁极薄,主要由内皮细胞、弹性纤维与少量平滑肌组成,也具有收缩功能,以推动淋巴前进,淋巴管内和静脉一样,也有瓣膜存在,可防止淋巴液倒流。淋巴结形态大小不一,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由网状内皮组织及淋巴组织所构成。淋巴液可以由输入淋巴管进入淋巴结,经滤过后由输出淋巴管流出。

毛细淋巴管一端为盲端,起于组织细胞间隙。一部分组织液(包括由毛细血管透出的蛋白质)经毛细淋巴管吸收再进入淋巴管道系统,成为淋巴液。淋巴液向心脏流动,途中经过一系列淋巴结,并获得淋巴细胞,最后汇入两支总淋巴管。两下肢、腹部及左上半身的淋巴管汇入胸导管(胸导管位于食管后方,脊柱的左前方,上达颈根部)。右上半身的淋巴汇成右淋巴导管。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汇入左静脉角。正常人在安静情况下,每小时约有120毫升淋巴液进入血液循环。全身淋巴结数目较多,常常聚集成群在血管周围、关节的屈侧或腋窝、腹股沟等处,在内脏多位于肺门、肝门等人体各器官或各部位的淋巴液,一般都汇至其附近的局部淋巴结,当人体某器官或部位发生病变(炎症或肿瘤)时,局部淋巴结可引起反应而肿大。如下肢发炎时,可引起腹股沟浅淋巴结肿大。患恶性肿瘤时,肿瘤细胞还可沿淋巴结转移到别处。

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装置,它的主要功能是回收蛋白质及运输营养物质,由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可透入毛细淋巴管而进入血液,故淋巴液回流的最重要意义是回收蛋白质。每天约有75~200克蛋白质由淋巴液带回到血液中,使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能保持较低的水平。此外,小肠黏膜吸收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脂肪可由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取而转运至血液中。此外,淋巴循环还能起到消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异物的作用。进入组织间隙的红细胞或侵入体内的细菌、异物,由于淋巴毛细管的通透性较大,故可进入淋巴液。淋巴液流经淋巴结时,被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吞噬。此外,淋巴结尚能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免疫反应。故淋巴系统还具有防御的功能。

脾脏位于人体左上腹内,深居于肋弓之后,是一个颜色暗红、质地柔软的网状内皮细胞器官。成年人的脾脏约有巴掌那么大,重200克左右,由几条韧带“悬挂”在上腹部。一般来讲,脾脏有三大功能,首先,它是人体的“血库”,当人体休息、安静时,它贮存血液,当处于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激状态时,它又将血液排送到血循环中,以增加血容量。其次,脾脏犹如一台“过滤器”,当血液中出现病菌、抗原、异物、原虫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将其吃掉。此外,脾脏还可以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发挥免疫作用。脾是血循环中重要的滤过器,能清除血液中的异物、病菌以及衰老死亡的细胞,特别是红细胞和血小板。脾功能亢进时能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减少。脾内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参与免疫活动。脾脏还有储血、调节血量和产生淋巴细胞的功能。脾为实质性器官,质软而脆,若受暴力作用,易破裂出血而成为急腹症。

如果脾脏被外科手术切除(脾切除术),机体将丧失一些产生保护性抗体和从血液中清除不需要的细菌的能力。结果,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下降。不久之后,其他脏器(最先是肝脏)增强它们防御感染的能力以代偿这种缺失,于是增加的感染风险不会太持久。

脾肿大时,捕获、贮藏血细胞的能力增强,能使循环血中红、白细胞和血小板数目均减少。当肿大的脾脏捕获大量异常血细胞时,这些细胞填塞脾脏,影响脾脏的功能。这就开始了一个恶性循环:脾脏捕获的细胞越多,脾脏就越增大;脾脏越增大,它捕获的细胞就越多。

当脾脏从循环中清除太多太多血细胞时(脾功能亢进),各种各样的问题将会发生,包括贫血(红细胞太少)、经常感染(因为白细胞太少),出血(因为血小板太少)。最后,巨大的脾脏捕获、破坏异常血细胞的同时也捕获、破坏正常的血细胞。

感染、贫血、血液肿瘤和增生病都会引起脾肿大。脾肿大不会引起很多症状,而这些症状也不能特异地提示肿大的病因。因为肿大的脾脏邻近胃,可以压迫胃。患者少许进食甚或不进食都可感到饱胀。还可以有脾区附近腹部或背部的疼痛,并放射到左肩,特别是脾脏的某一部分得不到足够的血供开始出现梗死时。

如果可能,应治疗引起脾肿大的基础疾病。很少需要做外科切脾,因为可能引发多种问题,包括容易发生严重感染。但是,某些严重情况下这些风险值得一冒:当脾脏破坏红细胞十分迅速发生了严重贫血时;当脾脏耗竭了贮藏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容易发生感染和出血时;当巨脾引起疼痛或压迫邻近脏器时;当巨脾的一部分出血或梗死时。相对于手术而言,放射治疗有时也选择性地用来缩小脾脏。

此外,由于脾脏位于左上腹,胃区严重的外力打击可引起脾破裂,撕裂其包膜和内部组织。脾破裂是发生于车祸、运动意外、打架引起的腹外伤中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脾破裂时,大量出血涌入腹腔。尽管脾脏外层坚韧的包膜可以暂时包容出血,但是也必须立即手术以防止威胁生命的大失血。

脾破裂会引起腹部疼痛和敏感触痛。腹腔中的出血像刺激物一样引起疼痛,而腹肌因反射性收缩,摸起来僵硬。如果逐渐渗血,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直到机体的供血大量耗竭出现血压下降或氧气不能运输给大脑和心脏。这种情况属于急症,需要立即输血以维持充足的血循环,需要手术以停止渗血。抢救不及时,可能引起休克和死亡。

【贴心提示】

健康体检渐成时尚,而体检与看病都免不了要验血,可你知道有关验血的一些“规矩”吗?

1“空腹”有特定的时间概念

当大夫嘱咐你空腹抽血化验时,这里的空腹含义与人们通常的概念不尽相同。

一般说来,你很可能赶在第二天上午吃早餐前,到医院化验科抽血,不管是8点还是10点,因为你认为只要未吃早饭便是空腹。其实不然,医学上的“空腹”概念是有时间界定的,要求在头天进餐后8~10小时,最多12小时抽血查验。如果超过12小时,查出的化验数值就有不准确之虞了。

举个化验血糖值的例子来说吧。如果你是头天晚上6点钟进的晚餐,最好在晚上10点左右再吃一顿,或暂将头天晚上这一餐推迟到晚10点左右进行,那么翌日上午6~10点之间则为抽血的最佳时间段,查出的血糖值最接近你的生理真实。

2验血前不宜多运动

由于剧烈的运动,血管内外的体液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大量汗水的挥发,以及激素含量的变化(如肾上腺类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致使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急剧变化。例如血液白细胞计数可高出正常水平数倍。再如,血液中肌酸激酶活力的升高是医生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平时不注意运动的人,一旦有一些剧烈活动,肌酸激酶活力就会明显上升;训练有素的人,经过剧烈运动后,肌酸激酶活力上升虽不特别明显,但其组成中的某些成分也较一般人要高。此外,运动总要出汗,这将减少血液中的水分,造成白蛋白等含量的增高,而尿液排出减少,又可使血液及尿中的肌酸、尿酸等含量升高。可见运动不只是对血液中各种成分有干扰,对尿甚至粪便中的某些成分也有影响,造成尿、粪等常规检查结果不准确。

总之,过量或强度过大的锻炼、较长距离骑车、长途步行等活动均可影响化验结果及医生的诊病思路。因此在化验前2天内尽可能减少运动。

2做好自我保健保护循环系统

心脏、血液、动脉、静脉都是比较脆弱而且和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个人保健离不开循环系统的保护。要想远离各种疾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威胁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从根源上铲除疾病发育的温床。

心脏的自我保健

不管你患心脏病的危险性如何,你都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