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称职的员工这样工作
322400000021

第21章 高效工作,忙要忙到点子上 (2)

“二八法则”又称为“80/20法则”、“帕累托法则”、“最省力法则”、“不平衡原则”等,它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帕累托从研究中归纳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富,那么就可以预测,10%的人将拥有约65%的财富,而50%的财富,是由5%的人所拥有的。“二八法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然而人们对它知之甚少。约瑟夫·福特说过:“上帝和整个宇宙玩骰子,但是这些骰子是被动了手脚的。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它是怎样被动的手脚,我们又应如何使用这些手法,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我们把“二八法则”应用到时间管理上时,就会出现以下假设:一个人大部分的重大成就——包括一个人在专业、知识、艺术、文化或体能上所表现出的大多数价值,都是在他自己的一小段时间里取得的。如果快乐能测度,则大部分的快乐发生在很少的时间内,而这种现象在多数的情况里都会出现,不论这种时间是以天、星期、月、年还是一生为单位来度量。用“二八法则”来表述就是:80%的成就,是在20%的时间内取得的;反过来说,剩余的80%的时间,只创造了20%的价值。一生中80%的快乐发生在20%的时间里,也就是说,另外80%的时间,只有20%的快乐。如果承认上述假设,那么我们将得到四个令人惊讶的结论。

结论一:我们所做的事情中,大部分是低价值的事情。

结论二:我们所有的时间里,有一小部分时间比其余的多数时间更有价值。

结论三:若我们想依此采取行动,我们就应该采取彻底行动。只做小幅度改善,没有意义。

结论四:如果我们好好利用20%的时间,将会发现,这20%是用之不竭的。

只有养成做要事的习惯,对最具价值的工作投入充分的时间,工作中的重要的事才不会被无限期地拖延。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理查斯·舒瓦普,为自己和公司的低效率而忧虑,于是去找效率专家艾维·李寻求帮助,希望李能卖给他一套思维方法,告诉他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作。

艾维·李说:“好!我10分钟就可以教你一套至少提高50%的效率的最佳方法。”

他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请在这张纸上写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

舒瓦普用了5分钟写完。

艾维·李接着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这又花了舒瓦普5分钟。

艾维·李说:“好了,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纸条拿出来,做第一项最重要的。不要看其他的,只是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待第2项、第3项……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只做完第一件事,那不要紧,你总是在做最重要的事情。”

艾维·李最后说:“每一天都要这样做——您刚才看见了,只用10分钟时间——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干。这个试验你爱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支票来,你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

一个月之后,舒瓦普给艾维·李寄去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

5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人们普遍认为,艾维·李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没。

艾维·李提出的办法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要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我们就要坚持要事第一,把握好那关键的20%,分清楚事务的轻、重、缓、急,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我们每个人每天面对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重要且紧迫的事;重要但不紧迫的事;紧迫但不重要的事;不紧迫也不重要的事。

1.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

这类事情是你最重要的事情,而且是当务之急,有的是实现你的事业和目标的关键环节,有的则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值得优先去做。只有它们都得到合理高效地解决,你才有可能顺利地进行别的工作。

2.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

这种事情要求我们具有更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一个人对这种事情处理的好坏,可以看出这个人对事业目标和进程的判断能力。因为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真正重要的事情都不一定是紧急的。比如读几本有用的书、休闲娱乐、培养感情、节制饮食、锻炼身体。这些事情重要吗?当然,它们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事业还有家庭关系。但是它们急迫吗?不。所以很多时候这些事情我们都可以拖延下去,并且似乎可以一直拖延下去,直到我们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重视,没有早点来着手重视解决它们。

3.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

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例如,本来你已经洗漱停当准备休息,好养足精神明天去图书馆看书,忽然电话响起,你的朋友邀请你现在去泡吧聊天。你就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回绝他们,你不想让你的朋友们失望。然后,你去了,次日清晨回家后,你头昏脑涨,一个白天都昏昏沉沉的。你被别人的事情牵着走了,而你认为重要的事情却没有做,这或许会造成你很长时间都比较被动。

4.既不紧迫也不重要的事情

很多这样的事情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们或许有一点价值,但如果我们毫无节制地沉溺于此,我们就是在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比如,我们吃完饭就坐下看电视,却常常不知道想看什么和后面要播什么,只是被动地接受电视发出的信息。往往在看完电视后觉得不如去读几本书,甚至不如去跑跑健身车,那么刚才我们所做的就是在浪费时间。

我们可以按照上述的分类,将重要而且紧迫的事情定为A类,将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定为B类,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定为C类,既不紧迫也不重要的事情定为D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先干重要的事,即A类事情,这一类事情做得越多,我们的工作效率就越高。

培养简化思维,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

公元14世纪前期,从法国的一所监狱中逃出一个叫威廉、出生于英国奥卡姆的囚犯。人们叫他“奥卡姆的威廉”。他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天主教教士,人称“驳不倒的博士”。

那时,欧洲正处在黑暗的中世纪,一个犯人越狱算不了什么大事,可是这个人非比寻常,他曾在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知识渊博、能言善辩。

由于威廉发表的言论有许多与当时的罗马教廷不合,因此被囚禁在法国的监狱。在狱中过了四五年,他找到机会逃了出来,跑到巴伐利亚,去找那里的贵族。他给贵族们讲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你用剑保护我,我用笔保护你。”于是,正在和教廷闹别扭的贵族立刻收容了他。

随后他著书立说,声名远扬。他当时非常厌倦“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剔除。

这也就是他所谓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也即人们常说的“奥卡姆剃刀”。

根据“奥卡姆剃刀”原则,对任何事物准确的解释通常是那种“最简单的”,而不是那种“最复杂的”,这就像音响没有声音,我们总是会先看看是不是电源没有接好,而不会马上就将音响拆开检查是否哪个线路坏了一样。

许多年来,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磨砺着这把“剃刀”,使之日见锋利,终于成为科学思维的出发点之一。凡善于使用这把“剃刀”的科学家,如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等,都在“削”去理论或客观事实上的累赘之后,“剃”出了精练得无法再精练的科学结论。

“奥卡姆剃刀”体现的就是简化思维。从方法论角度出发,就是舍弃一切复杂的表象,直指问题的本质。可惜,我们身边有太多不称职的人,往往自以为掌握了许多知识,喜欢将一件事情往复杂处想。

多年以来,不少人一直怀有这样的困惑:埃及金字塔的底边为什么是由365块石头组成的?这个数字是否跟地球自转周期有关?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只需拿起“奥卡姆剃刀”说话:它用365块石头砌成底边是因为它需要那么大,顶端的那28块石头也只是因为它正好需要那些石头——因为问题可能本来就是那么简单。假如硬要从复杂的角度进行联想,任何解释都能附会。如果当时埃及金字塔的每条底边用了555块石头,那么,人们照样能够找到无数令人信服的相关联系,从而证明埃及人的其他先见之明。因此,这些解释原则上都可以“剃”掉。

当我们的思路又开始变得复杂时,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该拿起“奥卡姆剃刀”了。因为,只有简单,才可以产生绝妙的主意。

巴黎一家现代杂志曾刊登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竞答题目:“如果有一天卢浮宫突然起了大火,而当时的条件只允许从宫内众多艺术珍品中抢救出一件,请问:你会选择哪一件?”

在数以万计的读者来信中,一位年轻画家的答案被认为是最好的

——选择离门最近的那一件。

这个答案令人拍案叫绝,因为卢浮宫内的收藏品每一件都是举世无双的瑰宝,所以与其浪费时间选择,不如抓紧时间抢救一件算一件。

生活中,千万不要把事情复杂化,繁冗、拖泥带水反而会让我们多走弯路。适当的时候,运用简化思维去解决复杂的问题,才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

一天,克莱斯勒的总裁艾柯卡在底特律郊区开车时,驶过一辆野马牌敞篷车。那正是克莱斯勒缺乏的。

他回到办公室以后,马上打电话向工程部的主管询问敞篷车的生产周期。“一般来说,生产周期要5年。”主管回答,“不过如果赶一点,3年内就会有第一辆敞篷车了。”

“你不懂我的意思,”艾柯卡说,“我今天就要!叫人带一辆新车到工厂去,把车顶拿掉,换一个敞篷盖上去。”

结果,艾柯卡在当天下班前看到了那辆改装的车子。一直到周末,他都开着那辆“敞篷车”上街,而且发现看到的人都很喜欢。第二个星期,一辆克莱斯勒的敞篷车就上设计图了。

由此可见,简单才能赢。瞻前顾后、画蛇添足、节外生枝并不可取,快刀才能斩乱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