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称职的员工这样工作
322400000032

第32章 称职不是终点,卓越才是目标 (1)

追求卓越:只满足于“完成任务”的员工不是好员工

你也许会迷惑,已经“完成任务”了怎么还不算好员工?这就需要我们对“完成”一词进行深层次的解析。长久以来,人们都将“完成”等同于“做”,只要去“做”就算“完成”了,以致造成了诸如“办事不力”等问题。殊不知,正确的“完成”不只是“做”,还要“做对”、“做好”、“做到最棒”。所以我们说只满足于“完成任务”的员工不是好员工,好员工应该出色地完成任务——达到卓越。

NBA的字典里只有胜利,只有冠军。只有夺取冠军,才能拥有财富和成功。而只有超越所有的竞争对手,做到最棒,才能赢得冠军。“第二名没有立足之地,”就连NBA的杰出教练文斯·隆巴第也曾说,“美国人始终有一种热切的欲望,做什么都想拿第一,赢了又赢。”

商业竞争乃至人生的竞争,与NBA遵循同样的法则——要么卓越,要么出局。追求卓越,做到最好——最好的思想、最好的员工、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服务,才能打败竞争对手。管理大师易斯·B.蓝伯格奉行的哲学是:“不要退而求其次。安于平庸是最大的敌人,唯一的办法是追求卓越。”

叶灵和江吴是一家大型跨国公司里的两名优秀职员,在对待工作上,都能够尽职尽责。但是,他们两个人的差别就在于叶灵认为自己尽职尽责地完成了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后,便觉得自己的工作已经努力到家了,而江吴则要求自己在尽职尽责之外,力争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3年后,江吴成了这家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社交的范围更广泛了,而叶灵只是一名业务主管。

在公司中,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做得已经足够好了,真的是这样吗?一名称职的员工不应当满足自己尚可的工作表现,而是应当不断地突破自我,追求卓越。这是实现自我提升当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追求卓越!这个激励了无数人奋斗不息的理念,是所有企业中人最熟悉的一句话。可以说,只要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企业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就不会对“追求卓越”这一理念感到陌生。

追求卓越,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员工,都有不凡的意义。

追求卓越给众多的企业带来了目标,带来了动力,也带来了严格认真地抓规范化管理的理由,还带来了激励员工的精神元素和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素材,对企业的意义十分重大。在现代市场环境里,很难找到与“追求卓越”有同样价值和魅力的语句,这一点已经被大多数企业和企业人所认同。那么,对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企业员工来说,追求卓越对于我们的意义又何在呢?

和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一样,追求卓越给企业员工带来了职业发展的目标和动力,带来了认真做好自我管理的理由,更带来了那种能促使我们激情澎湃、忘我工作、不懈努力的精神。可以这么说,如果你作为一个普通人,渴望在职业生涯中赢得成功,那么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就是你不可或缺的。

美国一家公司在韩国订购了一批价格昂贵的玻璃杯,为此美国公司专门派了一位官员来监督生产。来到韩国以后,他发现,这家玻璃厂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都是世界第一流的,生产的产品几乎完美无缺。他很满意,就没有刻意去挑剔什么,因为韩方自己的要求比美方还要严格。

一天,他无意当中来到生产车间,发现工人们正从生产线上挑出一部分杯子放在旁边。他上去仔细看了一下,没有发现两部分杯子有什么差别,就问道:“挑出来的杯子是干什么用的。”

“那是不合格的次品。”工人一边工作一边回答。

“可是我并没有发现它和其他的杯子有什么不同啊?”美方官员不解地问。

“你自己看,这里多了一个小的气泡,这说明杯子在吹制的过程中漏进了空气。”

“可是那并不影响使用啊?”

工人很自然地回答:“我们既然工作,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任何的缺点,哪怕是客户看不出来,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不允许的。”

“那么这些次品一般能卖多少钱?”

“10美分左右吧。”

当天晚上,这位美国官员给总部写信汇报道:“一个完全合乎我们的检验和使用标准,价值5美元的杯子,在这里却被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用几乎苛刻的标准挑选出来,只卖10美分,这样的员工堪称典范,这样的企业又有什么可以不信任的?我建议公司马上与该企业签订长期的供销合同,我也没有必要在这里了。”

任何一家想在竞争中取胜的公司都必须设法先使每个员工都坚持“追求卓越,做到最好”的工作原则。只有奉行这种原则的员工才能够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产品。

当每个员工将“追求卓越,做到最好”当成自己的原则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成为更优秀的员工。

比别人多做一点:工作中仅仅“称职”是不够的

现在很多的职场人士对工作都持有“只要称职就足够了”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做到最好。然而,恰恰是这样的想法,让他们永远无法得到老板的青睐,永远难以获得提升自己的机会。但是职场中也有一些人,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非凡的成绩。他们比别人投入更多的心力,他们不满足于60分的状态,在他们的职场宝典中,有重要的一条,那就是:比别人多做一点!

曾经有一位成功的商人,他身兼数职,但是所有的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他还出了几本书,投入市场立即成为畅销书,在各大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人们都对他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感到意外,很多人奇怪他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时间。他的回答是:“为了拥有成功的机会,我比其他人更加积极地工作。当别人在咖啡厅和剧院的时候,我在办公桌上;当别人在熟睡的时候,我在书桌上。”

这样的投入,让他取得了别人望尘莫及的成绩。

著名的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多一盎司定律”。他指出,那些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实作出的努力差别很小,仅仅只是“多一盎司”而已。但正是这多投入的一点点,让他们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在工作中,如果你能够经常比别人多走出一步,多投入一点,并渐渐把这种习惯应用于全部的生活,你就会得到超值的回报。

安娜在一家服装公司做销售工作,业绩一直不错。可是公司为了开拓第三市场,决定减少服装的生产量,裁减员工,以达到压缩成本的目的,资金被转向了第三产业——房地产业。现在,所有员工都面临着被裁的危险。销售岗位要裁去一半人员,这不能不让所有的销售人员心里打起鼓来。大家平常工作都差不了太多,谁走谁不走呢?面对这种情况,安娜却镇定自若,似乎并没有太在意。最后的结果是销售部人员走了一半,副主管也被辞退了,而安娜升任了此职。

原来,安娜在平常的工作中,就十分注意整理所有客户的资料,又利用业余的时间学习编程工作,为公司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的建立为销售渠道的正规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早在一个月前,安娜就向主管拿出了这个数据库,得到了认可,正在等待讨论通过与实施。

升职后的安娜除了将销售方式正规化外,还积极联系境外的销售客户。当第一次与意大利出口贸易签单时,总经理发现安娜竟能用流利的意大利语来与客户交谈,不禁对她另眼相看。不久,安娜理所当然地升为副经理,成为这家公司的骨干,在销售领域无人可以替代。

俗话说,“春耕莫等东方明,插秧莫等鸡开口”,生活中丰衣足食,工作上一帆风顺的人都是比别人早走一步、多做一点的人,然而提前做好准备的精神在现实中已经被人们忽视了。安娜的工作业绩一直不错,表面上看和大家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安娜已经在平时一点一滴地做好了许多能够增加自己价值的准备。无论是编程还是客户的积累,以及意大利语的学习,都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并不能证明安娜的智商比其他人高多少,却证明了安娜重视准备的一种态度。正是因为具有这种态度,安娜才成为这家公司最不可替代的人。

其实,卓越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你能掌握成功的秘诀,你就能够登上卓越的峰巅。成功的秘诀自古至今,千口千言,但安娜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了解到,成功的不二法则是:比别人多做一点。

“比别人多做一点”是一种素养,它体现的是一个人追求卓越,绝不安于现状的工作态度。随着职场竞争的加剧,仅仅做一名“称职”的员工,已经没有充足的竞争力,重要的职位、优厚的薪金只会给予那些超越“称职”达到“优秀”的人。

永远不要说“做得够好了”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很久以前,曾经有三只小鸟,它们一起出生,一起长大,等到羽翼丰满的时候,又一起从巢里飞出去,一起寻找成家立业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