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教你学单杠·双杠
3229000000002

第2章 单杠(1)

单杠运动概述

单杠运动简介

田径运动是人类从走、跑、跳跃和投掷等自然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运动,主要作用在于健身和竞技,包括田径健身运动和田径竞技运动。田径运动是以发展人类的基本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为目的,主要以“更快、更高、更远”为目标,以当代科学技术和专业基础理论为基础,不断挑战人类运动能力的极限,是人类体育运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走、跑、跳跃和投掷等基础运动能力的升华和典型表现。我们青少年学习田径运动,不仅具有健身、竞技、基础、教育等功能,主要是通过田径运动教学、锻炼、训练和竞赛,能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并能培养竞争意识和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单杠是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经常从事单杠练习,对增强肩带、腹背肌力量和协调能力以及改善人们在不同空间判断方位的能力有较好的作用。1896年,单杠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现代比赛用单杠由一直径28厘米的铁制横杠固定在两根支柱上,两端用钢索固定,横杠离地面255米。单杠成套动作全部由摆动动作组成,不能停顿。动作包括向前、向后大回环,各种换握、腾身回环,各种转体、扭臂握以及飞行动作。20世纪50年代初,出现了分腿支撑后回环成手倒立动作。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高屈体腾越动作。20世纪70年代日本运动员冢原光男创造了旋空翻下,中期出现了飞行动作,末期随着护掌的改进,出现了单臂大回环。20世纪80年代中期向着飞行方面发展。

单杠运动的起源

单杠起源于德国。18世纪末西欧国家的杂技表演出现抓住钢丝做大回环的动作,受此启发,1811年德国体操家扬在柏林郊外的哈森海德体操场用一根木杠代替杂技演出的钢丝,首次安装了世界上的第一副单杠。1812年将木杠改为铁制,后又改为钢制,杠的弹性和承受力增大。19世纪20年代成为独立的比赛项目。杠长24米,直径28厘米,高255~275米。横杠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柱上。单杠决赛时每队最多两名运动员参赛,只有在团体赛中单杠成绩排位前八名或前六名者才有参赛资格。只比自选动作。将运动员在团体赛中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总得分的二分之一,加上单杠决赛中自选动作的得分,作为最后得分排列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满分为20分。从1992年奥运会起,团体分不带入单项赛,仅以自选动作的比赛成绩确定名次。从2006年使用体操新规则起,得分不设上限。由A分和B分两部分组成。A分为难度分,不设上限。B分是完成分,满分10分。团体预赛前八名获得决赛资格。每队最多有两人参赛。189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单杠运动的起源可追溯到人类的祖先原始人在丛林中进行的各种攀登、爬越、摆动、摆荡等练习。在当时那只是一种生活实用技能,后来随着社会的进化就逐步成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手段。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它与祭神赛会逐步结合,其中“杠子会”、“杠子房”就是专门以练杠子为主的民间组织和场所。由于当时的器械采用在两根交叉的木棍上架一横杠,所以民间称之为“五根棍”,这是现代单杠器械的雏形。到清朝嘉庆年间,技术发展就有“上把”(倒立、大回环)、“中把”(各种挂膝、挂臂回环和转体)、“下把”(各种水平悬垂、上法和下法)等3大类动作,称得上是现代单杠运动的萌芽。在很长的时期内,人们把一切身体的活动,都称为体操。直到18世纪,德国出版的《青年体操》一书中,仍把所有的身体活动均称为体操。

单杠运动的发展

据史料记载,在18世纪以前体操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当时的体操都是和游戏、军事、祭祀、竞技等活动作为一个总的体育系统存在。直到19世纪初叶和中叶,先后形成了德国、瑞典两大体操体系和学派。涉及的面较为广泛,下面仅重点介绍有代表性的国家和有关人物。

在欧洲的发展

在欧洲,单杠器械出现于1812年。德国体操学派的创始人F·杨(1778~1852)(杨氏是把德国体操从学校的狭小圈子导向社会的第一人,曾被称为“德国国民体操之父”)和J·古茨穆茨(1759~1839,曾被称为“德国体操之祖”)得到当时西欧盛行的杂技表演的启发,用一根直径8公分粗的木棍作梁设置一副单杠,放在他自己创建位于柏林城外的体操场里用作健身训练。后来随着技术发展的需要,到1850年将木杠改为铁棒,到1862年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第一次体操比赛中将其列为比赛的其中一个项目(这是最早的竞赛记载)。单杠被列为世界大赛的项目,则是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上。第一个单杠世界冠军获得者是德国人格·瓦英格特涅尔。

进入20世纪60年代,体操运动有了更广泛的发展,参加比赛的国家越来越多,各国普遍重视向难度、创新的方向发展。70年代以来,体操运动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出现了复合性空翻动作,为体操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从而把体操项目的难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因而各国都致力于难度和编排方面的创新,重视早期专门化习11练,派出年轻选手参加比赛,优秀运动员出成绩年龄大为提前,在难度、质量、编排各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同时参加团体赛的国家也日益增多,各国在团体赛中的比分差距逐渐缩小,全能和单项由一、两国独占优势的局面逐渐打破。根本改变了五十年代那种国际交往少,一个难新动作至少可保持好几年的状况。

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近代体操项目,主要是从国外传入,传入的途径有军事学堂和教会系统。在解放区开展的体摘项目主要有木马、单杠、双杠、爬竿和打秋千等。1940年5月4日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下的体肩组织“延安体育会”,会上推选朱德同志为名誉会长,他强调部队开展体操,特别是器械体操的重要性。1942年9月1日,召开了扩大的延安“九一”运动大会,有1300多人参加此次盛会,其中就有单杠项目,为以后单杠项目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推动作用。1948年5月在上海举行“第七届全国运动会”,第一次把体操列为表演项目,男子单杠虽有规定和规则,但难度很低,有的动作环完不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我国的竞技体操动作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得到了迅速地发展,特别是竞技体操中的单杠动作发展更为迅速。1953年在北京举行的运动会上,我国第一次将体操列人全国性比赛。但项目不全,男子有单杠、双杠、自由体操、跳箱4个项目。在1984年7月举世瞩目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在单杠项目的比赛中,我国体操健儿为祖国东得习荣誉,获第二名。在1985年,我国参加了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行的第二十三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单杠项目获得金牌。1991年9月6日至15日在美国印地安纳波利斯举行的第二十六届世界体操锦韦赛中,中国男队在代表团统一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经过十四天的激烈争夺,终于获得单杠二村奋牌的好成绪。在1999年的天津世界锦标赛中我国选手杨威获单杠第二名的好成绩。

单杠技术的发展

单杠技术动作的主要特征是除了挂膝上、屈伸上和挂膝挂臂回环等摆动动作外,还有大量的用力动作和静止姿势以及踏杠空翻下等动作。从20世纪进入第一个10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历时约半个世纪时间里,主要特征是淘汰了用力动作和静止姿势,全部以符合单杠运动特点的摆动动作组成,而且在下法、转体、脱手飞行等方面有所发展。

20世纪30年代,单个技术有进一步发展。例如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上就出现了“扭臂握大回环”、“分腿燕式腾越下”、“团身后翻两周下”等较复杂的动作。此后因二次世界大战单杠技术的发展受到影响,直到进入20世纪50年代才恢复了世界性比赛。可以看出近代的单杠运动向前迈了三大步:一是器械由木杠改为铁棒,二是单杠被列为世界大赛项目,三是技术上有很大的进步,出现了转体、脱手飞行、大回环、空翻两周等较复杂的动作。以上三步为现代的单杠运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1952年出现了分腿支撑后回环倒立(瑞士施塔尔德),1956年出现向前大回环后摆直体腾越下(苏联伏斯特列柯夫),1958年出现“前上转体360度,接后摆转体360度,“正吊”转体180度,成腾身撑(日本小野乔),1959年出现直体后空翻转体360度下(前苏联里西斯基)。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分腿支撑前回环成手倒立(日本远膝)后摆上屈体越转体180度成悬垂(前苏联瓦洛宁)。

从20世纪70年代起直至现在,主要特征表现在技术上三次大的突破。

实现第一次突破的代表人物是日本体坛名将冢原光男。他在1972年第20届奥运会的单杠比赛中,成功地表演了一个新颖的空翻跳下动作(团身后空翻转体180度接团身前翻转体180度),当时国际体坛为之振动,给予极高的评价。由于该动作完成过程人体在空中的运动,有些像进入月球失重时的翻转,以当时称其为“月亮空翻”,我国体操称之为“旋”或“旋空翻”,国际体联命名为“冢原”空翻。冢原光男由此不仅夺得了这届单杠比赛的世界冠军,而且成为开创“复合多轴”空翻的先躯而名垂史册。时隔未久,我国河北运动员刘万发也很快地学会了这个动作并成功地用于比赛。紧接着国家集训队又对“冢原空翻”的技术进行改造,以“晚转体”的技术,使腾空高度和翻转速度都有很大的提高。“晚旋”(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度下)技术的出现,使旋空翻占有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所以“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720度下”、“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360度和720度下”等更难的动作就纷纷涌现。在同一时期里,国际上也出现“京格尔空翻下”(联邦德国),“斯特劳曼空翻下”(捷克斯洛伐克),“霍夫曼空翻下”(民主德国)以及团身后空翻三周下(前苏联)等更加复杂的高难跳下动作也都应运而生,把单杠的下法技术推向一个炭薪的时期。

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脱手飞行动作的突破,代表人物是民主德国运动员叶格尔、前苏联运动员特卡切夫、马凯洛夫。前者于1974年创造了分腿前空翻成悬垂,国际上称其为“叶格尔空翻”,后者创造了“前摆上分腿向后腾越成悬垂”和“后摆上转体180度向后分腿腾越成悬垂”,国际上称之为“特卡切夫腾越”和“马凯洛夫腾越”,随后又出现了前摆分腿后空翻转体180度成悬垂(德尔切夫空翻),这样就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飞行动作技术单一,腾空不高的局面。接着中国运动员熊松良又突破了扭臂握后摆上屈体前空翻成悬垂的动作,并成功地用于1977年世界大学生体操比赛,运动员黄健又攻克了向后大回环直体后空翻转体540度成悬垂的高难技术。随着时间推移,国际大赛上已经出现了团身前后空翻一周半越杠成悬垂和加转体150度成悬垂等更加惊险的飞行动作。而且飞行和飞行的直接连接,特别是“三连飞”已成为目前的潮流。

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今,主要是单杠上出现了非习惯做法的新技术,例如“正握反掏”、“反握正掏”和“单臂大回环”,代表人物是多次全国单杠冠军获得者、山东运动员邹利敏,他的自选动作中不仅有“正握反掏”、“反握正掏”而且还有“单臂大回环”和“单臂接京格尔空翻成悬垂”等难新技术,这种非习惯的技术出现,为单杠技术的发展又开阔了一个新途径。例如单臂大回环转体1080度,单臂大回环接直体后空翻转体540度成悬垂等等尖端技术纷纷出现。从1984~1987的四年全国体操比赛中,共评出了6个项目、138个难新动作,有单臂大回环接直体京格尔540度抓杠,团身前空翻三周下,前摆分腿反方向前空翻抓杠。在1989年的新评分规则中又出现了以中国人命名的难新动作,肖瑞智的前摆分腿反方向前空翻抓杠(D组)。

现代的单杠运动有了标准的器械,其规格由国际体联规定。现代单杠比赛,动作全部由摆动动作组成,要求连续不断没有停顿。成套动作应包括长短半径的摆动和回环动作、纵轴转体动作、横轴空翻动作、脱手再握飞行动作和高跳下动作等。比赛时由于人体始终处于各种复杂的运动状态下,加上摆幅大、上抛高,显得特别惊险,特别扣人心弦。所以单杠运动被人们称之为勇敢者的运动,单杠运动也因获得了“器械体操”之王的美誉。单杠技术的这三大突破,使其产生了三次飞跃,直到目前为止,他们的潜力还在不断进发出来,各种难新动作和复杂连接的讯息,随着电波,在国际体坛的家庭中迅速地传播着。

总之,单杠运动项目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发展阶段,阐述了单杠运动项目的来源、器械的更新、动作技术不断向复杂方向发展。揭示了现代单杠运动项目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单杠运动项目能发展到现在如此高的水平与国际三大比赛、动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规则的不断更新是分不开的,这些都大大促进了单杠运动项目的发展。

从事单杠运动,不仅能培养勇敢果断、沉着机智等优秀的意志品质,而且对发展多种身体素质,提高空间三维定向能力均具有十分显着的功效。所以它不仅吸引了不少勇于探索的青少年参加,而且在体育训练和军事训练中历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单杠运动的现状

单杠运动是男子竞技体操竞赛项目之一,其三大比赛是奥运会体操比赛、世界体操锦标赛、世界杯体操比赛。比赛采用的器械是“活动式”单杠。结构包括立柱、横杠、拉链装置三大部分。横杠多半采用高碳弹簧或镍铬等优质钢制成。规格为杠长240公分,杠粗2公分,杠高少年组为220公分,成年组为255~275公分。

单杠运动的特点

单杠高255米,整套动作都是由摆动动作组成,它以各种握法不间断地完成动作,共包括大回环、近杠动作、围绕身体纵轴的转体及飞行动作。允许有两次过杠下垂面的单臂摆动动作。单杠要求有一定难度的腾空动作等特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