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喜欢某位偶像的理由都是不尽相同的,但在与很多同学的交流中,我领悟出了这样的道理: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偶像很亲切,觉得和他/她之间有种心有灵犀的感觉,而这,并非完全由于他/她的学问、艺术和名声,因为有很多比这些人学问和艺术造诣更高、名声更大的人物却没有在我们心底产生这样强烈的感应。其实真正的理由很简单,也许他们的梦想和你自己的梦想极其相似,也许他们遇到的障碍也是你最惧怕和担心出现的,也许是他出类拔萃的才华、他的纯朴和善良深深地打动了你,也许是他们的精神品质契合你心中的要求,而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于一种人格魅力。再说透一点,就是品格和教养在个人身上的显现所散发出的魅力。
找到一个品质教养良好的人做偶像并适当地效仿,这对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好处的。在我的身边就有一些本来有性格缺陷或生理缺陷的青少年,因为偶像经历的激励而克服了自己的缺点或缺陷,整个人仿佛都焕然一新了。有个叫小悦的孩子,有些先天口吃,特别喜欢写文章,可是由于生理上的残疾,她对自己很没有信心。她的妈妈就给她讲了海伦·凯勒学习的故事,说的是海伦·凯勒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导致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学习、生活,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海伦·凯勒的事迹深深地震撼了小悦,也让她对其崇拜不已。与此同时,海伦·凯勒身上的顽强、坚毅、乐观、勇敢等品质深深激励了小悦,促使她克服了自身的缺陷,充满信心地发展自己写作的特长。
可见,名人榜样奋斗和成功的事迹,可以激励青少年奋力前行。所以在偶像崇拜的过程中,我们应选对崇拜的对象,利用对名人的崇拜进行自我教育,多学习名人的传记、著作、格言,寻找成功者的足迹,并在崇拜的同时,让理想和信念在心灵深处萌发扎根。对于偶像,既要有景仰之心,又要有学习赶超之意,在崇拜中激励自己,勉励自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然,我们选择崇拜的偶像不应只局限于演艺界的明星,有的时候偶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是和我们一样普普通通的人。只要那个人身上有值得你学习的优点和品质,就可以成为你的偶像,或称之为学习的榜样。我就认识不少这样的学生,他们崇拜着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班上学习好的同学或是身边一些品行优良的朋友等等。他们以这些近在咫尺的人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向他们好的方面学习,进步得也很快。
我认为所有的青少年都应该有一个或几个品质上的偶像。寻找品质上的偶像,努力学习和效仿他们的高尚言行,让他们成为我们在品格和教养方面不断完善的动力,这不失为我们健康成长的一个好方法。
当成长小绵羊遭遇“双面人”父母
很多青少年朋友在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父母总是不能很好地信守自己的承诺,他们一方面对我们严格要求,对我们的错误苛刻指责,另一方面自己却在时不时地犯着一些在我们看来属于低级的错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双重标准总是
让人头疼,到底是我们过于温顺还是他们过于圆滑?
以体谅之心面对父母的失信
“如果这次期末考试你能考年级前十名,我就带你到桂林旅游去”“如果今年你进步了五名,爸爸就给你买你想要的那副羽毛球拍”“如果这周你每天放学回家都能先做完作业,复习功课,这周末妈妈就带你去娱乐场玩”……家长们这样的承诺或许我们真的是耳熟能详了。但是,让我们觉得特别不爽的就是,有些时候,家长给我们的这些承诺就像是那张过期的船票,虽然捏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可最终却实现不了“登船”的梦想。
总有些父母喜欢口头上许诺一些奖励,用来刺激我们,希望我们就能更有动力,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取得新的进步。诚然,这对一部分青少年我们中的多数孩子来说确实很有些诱惑力的,并且一般这样的青少年都会将父母许诺的奖励当成短期奋斗的目标,但也有一部分青少年觉得父母的这种做法未必妥当。毕竟,我们已经成长到一定的年龄,有着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物质上的奖励对我们的诱惑力是有限的,也是不完全的,我们更需要其他更它多的精神上力量的做支持,比如父母的认同和称赞、父母的理解与关心等等。但这却往往被我们的父母忽视了。更让人觉得恼火的是,父母许下的美好承诺,未必都能实现。当然,如果只是一两次,我们觉得还情有可原,如果是经常的话,相信绝大多数人就不会把这些话当真了,当父母再许下承诺时,也会习惯性地认为父母是在欺骗自己。
一些同学曾经跟我反映,自己已经对父母失去信任了,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承诺总是像空头支票一样无法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对父母不满,虽然有部分原因是想得到家长所许诺的物质奖励,但最主要的还是觉得父母撒谎的行为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和不关心。有个叫乐乐的学生,就跟我说过她在这方面的困惑:
乐乐是初二的学生,平时学习比较勤奋,成绩也还好,但就是性格大大咧咧的,经常会因为一些粗心的错误影响成绩,为了让她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她妈妈许诺,要是她能在期末考试的时候不出现粗心犯的错误,暑假就带她去桂林玩。所以自己在期末复习的时候就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在考试的时候也一再提醒自己要细心,要注意改正大意的毛病。考试成绩出来了,自己果然没有因为粗心大意而被扣分。结果呢,自己放暑假的时候,妈妈却腾不出假期,这事到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她也知道妈妈是因为工作上的原因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所以也没表现出什么特别强烈的情绪,但对于妈妈的爽约,心中还是颇感不快的。毕竟,桂林是自己向往已久的地方,本来自己内心压抑着,可妈妈的承诺让自己的期待更加强烈了,后果就是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所以她现在对妈妈很有意见,也不像从前那么信任她了。
的确,这样只空口许诺却总不能兑现自己诺言的家长是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不过我们青少年也应在父母许诺的奖励面前端正自己的态度,要明确自己做出努力、做出成绩不是为了得到父母的物质奖励,更多的是为了获得进步、获得成长。另外,我们在渴望被父母关爱、理解和尊重的同时,也应该学会关心和理解父母,如果他们违约的确是因为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我们就应该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体谅父母的苦衷。
父母捉摸不透,不妨自己判断
如果说父母经常不能履行自己的承诺会引发我们的信任危机的话,那么,在很多同学眼里,父母的一些教育和处事方式更是让我们捉摸不透的。
例如,父母总是教育我们不要说谎,但在我们的成长记忆中,总会有那么一些父母谎言的印记,比如说小的时候我们总会被告知,有些食物可以吃,有些却是有毒的;书有些可以读,有些却是有毒的;朋友有些是可以结交的,有些却是有毒的;有些人是美丽的,有些人却是有毒的……而这些谎言的迷雾,都在随着我们见识的增长而慢慢散开,我们开始明白父母说的话也不全是真理,也可能带有某些偏执的成分。以致在长大后的日子,看到被同样谎言惊吓的孩子,总是乐到笑翻了,想想以前的自己也觉得甚是有趣。
在小时候的这些与父母的对话中,父母承担了一切的判断工作,这种明辨是非曲直的标准在我们还分不清善恶美丑的童年时代来说还是对我们有益的,它渗透出的是一种关怀,一份温情。这些我们都可以理解,可到我们的心智已经成熟到一定程度了,却发现他们的一些做法让人费解了。
一位初一的学生就有这样的迷惑。从小到大,父母对他管得就特别严格,一再要求他要好好学习,培养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为人处世上要有“绅士风度”。他听在耳边,也记在心里,一直以来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所以他的品质和教养方面表现良好。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发现一直教导自己要诚实正直的母亲却没有自己想的那么诚实,她就像是一个“双面人”,在为人处世时奉行着双重标准。在他跟妈妈说道理的时候,妈妈还说这就是如今的人情世故,还责怪他遇事不会变通,死脑筋。所以他就觉得很困惑:现在的大人怎么了,他们为什么总有那么多“善意的谎言”?我们还要不要听他们的话?下次还遇到母亲撒谎时我该怎么办?
其实,这位同学觉得母亲捉摸不透是因为这样两件事:
前不久他的妈妈在上班的路上骑电动车不小心摔了一跤,脚骨骨折了,还打了石膏,躺在医院静养了一个星期,行动十分不便。可每次外公外婆打电话来,妈妈却一直隐瞒着,总说自己生活好着呢,什么都顺心如意。外婆说想来家里看看她时,她还撒谎说自己最近工作很忙,过几天还要出差,可能没时间陪外婆,让外婆过段时间再来家里玩。每次打电话他都在旁边,他听着,心想:妈妈怎么对外婆都不说实话,外婆应该知道妈妈的真实状况呀!
还有一件事,就是前段时间他的班里要准备元旦文艺晚会,老师问班上同学谁有两双黑皮鞋,他举了手,老师让他借一双给参加节目的同学,他也欣然答应了,可是当回家把这事告诉妈妈时,她却把脸一沉,让他跟老师说另一双鞋已经送给他表弟了,还说这样的谎言是没有恶意的。弄得后来同学们都责怪他小气。
这位同学觉得很困惑,不明白为什么妈妈要说这样的谎话,感觉实在有点捉摸不透。其实,在这两件事上妈妈都没说实话,可是心态是不同的。妈妈没对外婆说实话,可能是觉得自己已经自立了,什么事情都能自己解决,就没必要让长辈担心了,如果说了实话,外婆会担心难过,她的初衷是出于对长辈的爱。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善意的谎言”。其实这是可以原谅也是值得体谅的,想想,如果母亲如实相告,不仅疼痛不会减轻,可能还会让外婆担心,甚至影响外婆的身体健康。
而在借皮鞋这件事上,妈妈可能是担心这双鞋会被同学穿坏。这个顾虑虽然“情有可原”,但却因为只考虑了眼前的利益而让自己失去了诚实这一美好的品质。我对这个同学说,以后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的话,你尽可以大胆地向妈妈提出批评,说明道理:如果借出了这双鞋,哪怕鞋被弄脏、穿坏,我们赢得的是诚信;而如果隐瞒了这双鞋,无形中就会给我们的品格留下污点,这会让我们觉得不踏实。最后我对这个同学说,如果你的妈妈听你这么说的话,我相信她是不会反对你的诚信行为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可能有时会发觉父母的光辉形象在我们的心中渐渐低落,会发觉原来他们也不是无所不知的,原来他们也会有脆弱和无助的时候,原来他们也会撒撒小谎、做做小坏事,也会在背后说一些人的坏话等等。这个时候,我们就该保持一种诚信正直的心态,跟父母讲道理,批评他们的不良行为,而不能听之任之,有样学样。同样,辨别那些谎言是否是善意,需要动用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这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考验,我们应该正确面对,学会区分和应对。
总而言之,好的品质和教养的形成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既然我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已经吸收了这些美好的东西,就应该坚持下去并努力提高,让自己做一个品德高尚、行为举止优雅的人。
自省与历练——品质培养不可逾越的环节
自我反省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也是成就卓越的方法,历练则是成就卓越的必由之路。反省让人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更明确地定位自己的人生,而历练则能培养人应对和克服困难的能力,磨练人的意志,让人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只有坚持自省和历练,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不断进取。
借助自省的“反弹力”不断进步
曾经有一个人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的领导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你对那家贸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他的朋友反问。
“没有!”
“我建议你好好地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连怎么修理复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辞职不干。”他的朋友建议,“你用他们的公司,当作免费学习的地方,什么东西都学懂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