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盔一般分为两种用途:障碍头盔和骑师头盔。障碍头盔一般用于专业障碍赛和日常骑乘,现在国外生产一种透气性能很好的头盔;骑师头盔主要用于速度赛马,帽沿是软性的可翻折。另有多种款式的头盔,用于休闲骑乘时使用。
区别于其他种类的头盔,正规的高档马术头盔,在构造上要求它在一定的冲击力下,要能裂开,以减低对头部的损伤。
休闲骑乘,在佩带头盔问题上,有的俱乐部一般并不要求骑手佩带头盔,这时可以考虑戴一顶有沿的软帽,可以遮阳、防风、防尘。
买头盔一定要试戴。欧洲人的头型与亚洲人的头型特点不同,因此许多欧洲设计的头盔并不适合亚洲人,但规格齐全,总有适合的。
马裤
以弹性材料制成,膝盖内侧以及臀部后片加层处理(通常加皮料),这两个部位是骑手与马匹的主要接触部位,运动摩擦较多。
休闲骑乘也可以穿牛仔裤,面料最好有弹性,否则就采用臀部宽松的款式。传统马裤款式就是胯部宽松,下腿收紧,骑乘时不妨碍动作,亦风度潇洒。
也有一些马裤是皮制的,材质以舒适和有弹性为主比较适合马术运动。
手套
有真皮和化纤马术手套。真皮手套档次和舒适感都很好,化纤手套掌面带胶粒,增加摩擦以便抓紧缰绳。马术手套的虎口以及小指和无名指之间增加一层皮垫,耐缰绳的摩擦。内层棉质,可吸汗。
马靴
正规的骑术运动必须要穿高统低跟马靴。
穿马靴的作用:
1.主要起防护作用,骑马时穿马靴不磨腿脚,而且一旦坠马不致于出现危险;
2.防止马裤被马出的汗水弄脏;
3.起舒适和美观作用。
皮靴通常需订做,其档次以手工制作的为高。因为马靴结构与通常的皮靴不同,需要具体测量穿着者的一系列数据。订做的马靴,因皮革的质量不同而价格相异。马靴外皮以牛的头层皮为最好,且以水牛皮的档次为最高,价格也是相当的贵了。市场上马靴的皮革一般几乎都是黄牛皮。靴统内衬的皮革以羊的头层皮为最好,国内一般用的几乎都是纺织品或猪二层皮,当然也是猪的头层皮最好。
恰卜斯
穿短靴时佩带,携带方便。如果没穿着专门的长马靴,可以置一付恰卜斯,也可以起到耐磨的保护作用。
通常用的短恰卜斯打开时就象是一片粗鞣制的皮革,包在小腿上以魔术贴或拉链固定,底部有一个皮套可以套在靴子上。美国西部款式的长恰卜斯则延伸到臀部,很像皮裤,与牛仔装配套起来穿是很酷的。
骑士服
骑士服有点象紧身的休闲西服,由猎装演化而来,穿起来特别有绅士派头。男士一般内着浅色衬衣,白色领带,女士一般着高领衬衣,无领带。在场地障碍赛时,必须穿着这种服装。深色上衣最常见,至于红色的骑士服,有的国家的马术组织规定必须获得过全国性大赛个人冠军的才可以穿着。
盛装舞步比赛则骑师要穿燕尾服,戴礼帽,很有宫廷意味。
三日赛(越野)的骑师必须穿防护背心,这种背心在肩部和腰部有搭扣,后腰有一块背板保护腰椎。国外也有规定未满12岁的儿童在骑乘时要穿防护背心。
通常的骑乘穿休闲运动装就可以。夏季可以穿衬衣或弹性针织衣服,冬季除了注意排汗还要注意保暖,可以内穿运动排汗内衣,中层穿绒衣或针织衣服,外罩防风、防水且透气性良好的外套。
传统的骑装颜色多采用绿、棕色系列,颇有自然气息浓厚的乡村风格。但现代设计则没有色彩局限,上衣、马裤、靴子、手套协调配置,既讲究功能亦注重美感。
一般而言,专业的骑士服通常需要订制。
防护背心
它是由特种塑料泡沫制作的(外型很象防弹衣),防止骑手坠马时受伤,主要保护腰背脊椎,肩、肋等部位。骑手在初学和野外骑乘时,应该穿着防护背心。穿着防护背心与乘车系安全带的作用是一样的。
马鞭
骑士必备。一般可分为长鞭和短鞭两类,普通骑乘和速度赛马均使用短鞭。休闲骑乘用的短鞭带手腕套防止掉落。速度赛马用的短鞭杆粗、头宽、质重、结实,长度不得超过70厘米(中国马协规定)。
细长鞭为调教鞭,训练马匹时使用,有的还带有鞭梢。马鞭以真皮或纤维制品制作,价格差异较大,从百元到千元以上不等。高档的装饰性的马鞭较昂贵。
马匹装备
1缰绳。套在马的头上,是骑乘时用来操控马以及与马沟通的工具。
一整副缰绳是由顶革、颊革、额革、咽革、鼻革、手缰与口衔所组成。
顾名思义,前面几种革类的部分都是皮革制品,手缰则可由皮革或尼龙等不同材质制成,而口衔则是用金属做的。
缰绳应依照马头的大小选用适当尺寸,口衔更是有许多种不同的设计,也各适用于不同的状况与不同的马。如何选择,请务必与您的教练讨论。
2马鞍。马鞍是最重要也是最贵的一个骑乘装备,多为精致的手工皮革制品。
英国古典马术使用的马鞍,可分为马术鞍、障碍鞍、与一般骑乘用的综合鞍三种,设计与形状有一点不太一样。骑手除了因不同目的选用不同的鞍以外,也应依自己的体型选用适当尺寸的鞍。
3脚蹬与脚蹬带。挂在马鞍两旁的半圆形金属,就是脚蹬,是骑乘时让骑手双脚踩踏的地方。它也有不同的设计与尺寸,但相较于其他装备,选用不同的设计与尺寸就比较不重要。将脚蹬挂在马鞍上的皮革,就叫脚蹬带。它可依照骑手的腿长,随时调整长度。
4汗垫。汗垫是放在马鞍下面,直接与马背皮毛接触的布垫。它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吸收马运动时流的汗水,避免马鞍因汗湿而在马背上滑动。
5鞍垫。骑手骑在马背上时,其体重加上马鞍的重量对马背会造成相当程度的冲击。鞍垫放在马鞍与汗垫之间,可用来平均分配这重量到整个马背,缓冲骑乘时对马背的冲击,避免马背受伤。以前多是用羊毛做的,现在有许多用泡棉或是硅胶做的,效果更好。
6肚带。将肚带两头的扣环系在马鞍,绕过马肚后束紧,可将马鞍固定在马背上。有用皮革做的,也有用尼龙或其他材质做的。
马术鞍用的肚带,与障碍鞍及综合鞍用的略有不同。
此外,因马的体型大小也应选用适当长度的肚带。
7绑腿。当马依照骑手的要求,作各种马术动作时,有时候会不小心踢到自己的脚。为避免马腿受伤,在一般骑乘或练习时,可将绑腿打在马的脚踝关节上方的胫骨处。
在障碍超越比赛时,也可以打绑腿,但在马场马术比赛时则不可以打绑腿,以让裁判能看请楚马腿的动作。
绑腿的设计与材质可说是五花八门,但其作用不外乎保护马腿。
马匹的挑选
我国是世界上养马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古今中外,马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马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和自然环境条件下,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适应性的品种。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变化的需要,满足不同的用途,不断对马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通过选种、培育、调教,育成具有特殊行为和类型各异的许多品种。但是它们都有马匹共同的行为特点,只有了解并掌握马的行为特点,才能做到正确地饲养、管理、调教和使役。可根据马的行为表现判断马的饥、渴、冷、热、病等各种生理状态,可根据马的异常行为表现和原因,在饲养管理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马的有益行为,防止其不良行为,充分发挥马的工作能力。
马的品种
马品种的形成受各地自然环境条件和各个历史时期人类对马匹需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变化,为了满足各种使役目的人类不断对马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促使人类充分利用有益的自然因素,选择和积累有用的经济性状,改进已有的品种,创造新品种。在不同地区和国家以及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和要求下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品种。目前,世界上约有300多个马品种。对马品种的分类,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这些分类方法都各有其特占。
1.按生物学分类:
(1)草原种:分布在世界上广阔的草原地区马,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体质结实粗壮,体躯长而深广,四肢短粗,被毛厚密,长毛发达,性格强悍,具有兼用马的体型,如蒙古马、哈萨克马、三河马等。
(2)山地种:又名高原种生长于山地的马,体质坚实,体格不大,四肢强健,性格机敏,行动灵活,善走山路,具有乘驮兼用的体型,如卡巴金马、我国的西南马等。
(3)沙漠种:生活在干燥沙漠地带的马,体格比较轻小,体质细致干燥,皮薄毛细,胸窄腹小,气质活拨,有较快的奔跑速度,多具乘马体型,如阿拉伯马、阿哈-捷金马等。
(4)森林马:生活在气候寒冷的森林地带的马,一般体格不大,略显粗重,躯干深宽,四肢粗短,胃肠发达,肌肉丰满,被毛厚密,长毛较多,如我国原始地方品种浩门马即属于此类马。
2.按选育程度分类:
(1)育成品种:这类品种的马历史悠久是利用品种间的杂交方法,经过长期有计划的选种选配在良好的生活条件下培育而成的品种。其特点是体格高大.外貌整齐.遗传性稳定,工作能力已达到专门化程度,属优良品种,有高度的种用价值.如纯血马、阿拉伯马、奥尔洛夫马等。这类品种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高.而适应性面广,但不如地方品种适应性强。
(2)自然品种:又称地方品种或土种。由于终年生活在天然草原之中,受人类的影响较少因而保留着原始马匹的特点故也称之为原始品种。它体质强壮,有高度的适应性一般体格较小外貌粗糙皮厚毛粗,工作能力较差,缺乏专项工作能力如我国的蒙古马、西南马等都属此类品种。
(3)培育品种:又称过渡品种。是由育成品种对地方品种马进行杂交改良。经过必要的培育过程,达到良种马的一定水平,具备品种成立条件的马匹。其体格外貌和工作能力已有提高但种群数量、身体素质尚需继续选育改进。如我国的伊犁马、三河马等属这类品种。此外,依据马的利用性能和马的体型可将马分为乘用型、挽用型和兼用型三类。按照马的历史起源可分为东方种和西方种两类,东方种也称温血种、轻种,属于骑乘种西方种也称冷血种,重种属于重挽种。
马的行为特点
马经过长期的进化,形成了大小不一,类型各异的许多品种。有的品种体高可达2米,体重1200千克,而小型玩赏马体高则只有30~80厘米,体重14~40千克。但是它们都有马匹共同的行为特点,只有了解并掌握马的行为特点,才能做好马的饲养管理、调教和训练等。
1.视觉:马眼位于头部两侧,其视野呈圆弧形,全景视野可达330°~360°。只有尻部后方才超出它的视野,即形成一个“盲区”。两单眼视野在中央重叠的部分很窄,只有30°。左右所看到的主要呈平面影像缺乏立体感。因此,马对距离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差,在跨越障碍或跳越壕沟时常发生惧怕障碍物的现象,对已熟悉的跳跃动作,不经常复习易于忘记。马后退时对距离毫无判断能力,在险路和壕沟附近骑乘时要加倍注意。马除了能看到正、侧方位外,还有个后视野。后踢是在其视野范围内的动作,特别是单后蹄后踢,有很高的准确度,所以在调教训练或接近马匹时,对其后肢应特别警惕。
马的眼球呈扁椭圆形。物像很难在网膜上形成焦点,只能形成模糊不清的图像,看不远,对静态物体的视觉感受不动态物体。所以,放牧时对很近距离内的蛇、兔子等小动物常不能发现,易被蛇咬伤。当这些小动物突然逃跑时容易马受惊。
因为马眼视网膜与血管层之间有一层照膜,所以在弱光条件下,可以辨别道和动物。强光对马是一种不良刺激,会起马的不安。因此,马厩的窗户不要过低,要避免强光直射马眼。马的色觉不强不怕绿光,对红光敏。调教或训练中要注意红色物体以防匹惊恐。
2.听觉:马耳的听觉发达,听远隔音和低弱音的能力比人强,可分辨声音的频率音色和音调,对人的口令或简单的语言可根据音调、音节变化建立条件反射。过强的音响对马是不良刺激,甚至会使马受惊。在马匹调教或训练中要注意其对汽笛声、锣鼓声、鞭炮声的适应性训练,而且要经常复习。对过于敏感的马匹,为了减少音响的刺激,可配戴耳罩。
3.嗅觉:马的嗅觉非常发达。主要靠嗅觉识别主人、同伴、母子、性别、发情路途、厩舍、厩位、饲料种类等。靠嗅觉寻找水源,根据粪便气味寻找同伴或避开野兽等。在调教或接近不熟悉的马时,应先让马嗅闻鞍具,消除其恐惧感。当马鼻翼扇动,作短浅呼吸,力图吸入更多的新鲜气味,表示对物体进行辨别。当马强烈呼气,振动鼻翼并发出特别的响声时,表示其预感危险和惊恐,应给以抚慰。
4.触觉:其敏感程度因马的神经类型、品种、气质、疲劳程度和身体部位而不同。如疲劳的马触觉敏感程度就差些,四肢、腹部、口唇、耳就比较敏感,人在接触这些部位时,要注意安全,不可冒然行事。
马触觉的分析能力很强,并可建立条件反射;如给马刷拭的触觉,可建立人马亲和反应;轻拍马的颈部,可建立静立行为反应;轻拍肩部或四肢,可建立举肢行为反应;骑乘马时一侧压缰的触觉,可建立转弯扶助。
5.味觉:马的味觉不灵敏。对苦味不敏感,喜欢吃甜的,一般不吃酸的。因此,马槽应经常清洗,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业务类客户资料太少,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残余的酸败饲料,不然这会影响马的食欲。
6.温觉:马的温觉感受器分布在全身皮肤表面及口腔、鼻腔、肛门等钻膜部位。凡触觉敏感的部位,温觉往往迟钝,如马的龟头外缘和角膜没有温觉。马能感受1℃左右的温差。马口腔温觉和饮水速度有关水温低马放慢饮水速度。
7.痛觉:马的上唇、耳、眼和蹄冠等处痛觉敏感。所以,兽医人员在治疗疾病或装蹄时,为了分散马的疼痛刺激,而使用鼻捻子和耳夹子保定马匹。马对人有强烈的依恋性和信任感,可以用温和的安慰,使马安静。不应轻易给马痛觉“惩罚”,否则会使马匹产生逃避、防御或攻击行为。
8.平衡感觉:平衡感觉对马体在空间的定位、维持身体平衡和实现姿势反射有重要意义。赛马马术马都要有敏锐的平衡感。在调教和骑乘中,人体重力的偏压,腿的扶助,可引起马平衡感的变化,以使其改变方向速度、步法和节奏。马很容易感受骑手的骑术水平,不熟练的骑手会使经调教建立的平衡扶助感紊乱,以致马常拒绝服从不熟练骑手的命令。
9.合群性:马匹合群性的强弱与品种饲养管理条件有关。如轻型马比重型马强,群牧马比舍饲马强。人可利用马的这一习性,组织马群放牧,利用经过调教的“头马”带群、训练装车、跳越障碍、过河等。由于单个马不愿离群,调教时要注意训练单马出列或执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