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3243400000006

第6章 八道湾的蜜月期

鲁迅搬进北平八道湾之后,和胡适的友谊进入空前友好时期,如同恋爱男女婚后蜜月一般,胡适有事没事都会去鲁迅家走走,和周氏兄弟交谈是他难得的快乐。翻遍《鲁迅日记》,记录下他们交往的文字有近50余处。那时候他们在一起吃饭饮酒的机会并不算多,更多的是书来信往。很多的书信散失无传,但是日记却记下了他们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

晚与二弟同至第一舞台观学生演剧,计《终身大事》一幕,胡适之作。(1919.6.19)

下午得青木正儿信,由胡适之转来。(1920.11.27)

午后得胡适之信,即复。(1921.1.3)

午后胡适之至部,晚同至东安市场一行,又往东兴楼应郁达夫招饮,酒半即归。(1923.2.27)

午后得胡适之信并还教育部之《大名县志》。(1923.3.14)

胡适之赠《西游记考证》一本(1923.5.17)

下午以《呐喊》各一册寄丸山及胡适之。(1923.9.1)

赠玄同、幼渔、矛尘、适之《小说史略》一部。(1923.12.22)

上午得胡适之信并文稿一篇。(1924.1.1)

下午寄胡适之信并文稿一篇,《西游补》两本。(1924.1.5)

下午寄胡适之信并《边雪鸿泥记》稿本一部十二册。(1924.1.21)

晚寄胡适之信并百卅〔廿〕回本《水浒传》一部。(1924.2.16)

寄胡适之信。(1924.2.26)

得胡适之信并书泉四十五元。(1924.4.12)

晨寄胡适之信。(1924.5.3)

夜得胡适之信并赠《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及《中国文学》各一本,还《说库》二本。(1924.6.2)

访胡适之不见。(1924.6.5)

赠胡适之《小说史略》下一本。(1924.6.26)

理积存信件,中有胡适之信,七月十三日发。(1924.8.12)

下午寄胡适之信。(1924.8.13)

夜得胡适之信。(1924.9.2)

得凤举信,附胡适之信(1926.8.4)

与鲁迅一样,胡适在日记中也多次记录与他的交往,如一九二二年三月四日,他与鲁迅、周作人在一起谈翻译问题。同年的八月十四日,胡适日记云:“豫才送来关于《西游记》的材料五纸,信两纸。”甚至他告诉王国维,他的《西游记考证》中引用的《山阳志遗》一书材料,是鲁迅为其代抄。这一年胡适日记还记有他去八道湾鲁迅家,与鲁迅、周作人谈天的经过。那时候八道湾11号院是胡适经常走动的地方,这是鲁迅于一九一九年用稿费和卖掉绍兴祖屋的钱购买的罗姓老宅。夏天购置后,年底便将绍兴的母亲和朱安接来共同生活,周作人夫妇也生活于此。11号院是大宅门格局,临街一溜院墙,进入门楼就是影壁,宅内分正院、后院和西跨院三进。鲁迅看中这里,就是因为空地宽大,适合儿童游玩。当时鲁迅与母亲、朱安住前院,周作人的苦雨斋在后院,院前屋后遍布高大茂密的丁香和青杨。八道湾的日常生活是很热闹的,孩子多,在院里嬉闹玩耍;客人多,周家兄弟的同事、朋友、学生经常来访走动。日常家务由周作人的妻子信子统一管理,鲁迅的收入一般也都交给她安排。因为日本人比较多,家里有些生活习惯颇具日本风味。例如,每过年节,客人聚会,饮屠苏酒,必备日本新年食物——粢饼烤鱼,等等。有一次食粢饼烤鱼时就让胡适遇上,这是他从未尝过的美味,周作人挽留,他便留下来。鲁迅自然也在,三人一边吃烤鱼,一边谈创作,鲁迅说:“现在创作文学的人太少,都劝我多作文学,我没有文学的野心,只有偶然的文学冲动。我这几年太忙了,往往把许多文学的冲动错过了,很是可惜。将来必要在这一方面努一点力,不要把我自己的事业丢了来替人家做不相干的事。”那时候八道湾高朋满座,除胡适外,郑振铎、刘半农、许地山、许寿裳、蔡元培、郁达夫、钱玄同、沈尹默都是这里的常客。他们谈话的内容很杂,关于古小说版本、关于白话文和翻译,都成为很有兴味的话题。胡适后来说:“十年前(民国九年七月)我开始做‘《水浒传》考证’的时候,我只有金圣叹的七十一回本和坊间通行而学者轻视的《征四寇》。那时候,我虽然参考了不少的旁证,我的许多结论都只可算是一些很大胆的假设,因为当时的证据实在太少了……六七年来,修正我的主张的,有鲁迅先生,李玄伯先生,俞平伯先生……”

对鲁迅的感激与敬意,一直都在胡适的心头,这是不会随岁月磨损的温暖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