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生胜于治病
325000000008

第8章 天地之道就是自然,师法自然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2)

所以,在农村,很多长寿的老人都是住平房,冬暖夏凉,这些老人得了地气,能长寿。对于消暑,樊教授主张用比较原始的大蒲扇,这样扇出来的风是自然风,不会伤害身体。但是现在很多人住楼房,都用空调,空调吹出来的风凉得刺骨,年轻人阳气旺盛可能不觉得。男人过了32岁,女人过了28岁,再老待在空调房里,就觉得空调吹出来的风凉得刺骨。“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天的热风、夏天的寒风都是和时令季节不同的风,就是贼风,对健康特别不利。

我们每个人,都像落叶树,春天的时候开始发芽,气血开始向外走;到夏季,所有的气血到了外面,所以枝繁叶茂,而根部没有什么营养了;只要秋风一起,树叶一落,气血从外向里走;到冬天,外面的树叶没有了,所有的营养都到根部去了。人也是一样的,春天的时候气血由内向外走,到夏天气血都已经到外面了,里面就相对不足了。夏天为什么容易闹肚子?不仅仅是细菌和病毒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你的状态变了,阳卫之气都在外面,所以吃凉的就会闹肚子。所以,夏天你可以多吃点西洋参这样的药物辅助阳气。

另外,夏天天热,如果出汗多就会觉得心慌气短,因为汗液出去的同时,你的阳气也扩散了。这种情况下可以吃点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以补养气血。这是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创造的方剂,是治疗暑热非常有益的方子。人参补中气,五味子收心气,麦冬清肺气,起到清肺气、收敛心气的作用。

总之,我们的生活要顺应自然,该热的时候不要贪凉,该冷的时候不要一味图热,否则就是在和身体过不去,年轻的时候可能不觉得有什么,老了就会有一身毛病。

春不忙脱衣,秋不忙加帽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春不忙添衣,秋不忙加帽”,“春捂秋冻”也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谚语,但是有人可能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这里我们就详细地讲一下。

春天刚刚来临的时候,气候乍暖还寒,早晚温差较大,中午艳阳高照,晚上很可能就寒潮来袭。而身体在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季以后,机体在棉衣的保护下,已经适应了那样一个温暖的环境,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循环相对缓慢,体温调节系统的功能降低,抗病的能力也比较低。这时如果急于脱下棉衣,换上单薄的衣服,遇到天气变化或倒春寒就容易受凉,引起感冒等疾病。俗话还说“四月八,冻死鸭”。春天气候变化大,忽冷忽热,还是捂着点好。《摄生消息论》就说:“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即老人的棉衣不要太早脱掉,准备几件夹衣根据天气随时增减。

至于秋天要冻,道理就正好相反。秋天的气候是逐渐变冷的,人们只有逐渐增加衣服,才能使机体逐渐适应气候的变化。穿单薄点,身体还能经受寒冷的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假如在刚转凉的时候就穿上棉衣,就会使机体和寒冷的接触机会减少,得不到锻炼,抗寒能力反会下降,到了严寒的冬天必然不能适应,容易引起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等疾病。所以,秋天要冻着点好。

但是,“春捂秋冻”并不是绝对的,不是说不管春天多温暖也要捂,秋天多冷都要冻,这只是相对的,要依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物,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

每天睡子午觉,吃两顿饭就可赢百年安康

看到这个说法,大家是不是大吃一惊,我们不是一天三顿饭吗,怎么又说一天两顿呢?其实,这完全是按照古人的生活方式总结来的。

古代的人们每天只吃两顿饭,早上九点左右和下午两三点各吃一次,他们的这种做法非常符合养生之道:早上九点左右是脾胃最旺盛的时候,这时候吃饭,可以得到最好的消化和吸收;下午两三点则是小肠经当令,正好可以将食物的精微运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以供生命活动之需。

但是,我们现在的生活规律都是每天三顿饭,有些人还会加上夜宵,一天四顿,如果让他们按照古人那样每天吃两顿,似乎有点不太可能,毕竟饿肚子对身体也没什么好处。所以建议人们早晨和中午吃得好一点,可以多吃一点,但是不要撑着,晚上一定要少吃。特别是男人过了32岁,女人过了28岁以后,这时身体的新陈代谢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早上和中午阳气旺盛,吃的食物都能转化成气血滋养身体,但是到了晚上,自身的阳气不足了,代谢缓慢,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化成气血,而成了多余的废物,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痰湿”,所以说晚上要少吃。民间有句谚语也是说的这个意思,“早晨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早晨胃里面是空的,既要补充前一天晚上的消耗,又要供上午身体能量的需要,要吃得好一点,而中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多吃一点也没关系,晚上应少吃。

睡子午觉,子时是夜里11点到凌晨1点这段时间,这时人体中的阴气最盛,阳气初生,力量很弱小,这时候最应该睡觉,这样体内的阳气才能生发起来,如果你不睡觉,而是继续学习或者工作,阳气就生发不起来;午时与子时正相反,午时是下午1点到3点这段时间,这时阳气最盛,阴气初生,阴阳交合,也应该休息。所以,睡子午觉非常重要,这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两个时间段,这两个时段休息好了,对养生是非常有益的。

现代人的很多病其实就是吃得不对睡得不对导致的,比如脂肪肝,很多人并不怎么吃油腻的东西,也不喝酒,人也很清瘦,但是照样得脂肪肝,怎么回事?就是经常熬夜闹的。夜里11点到1点,是胆最活跃的时候,1点到3点是肝最活跃的时候,这时候人其实就应该什么都不做,好好睡觉就行了,让胆和肝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但是有很多人还在熬夜,血都在脑部活跃,肝胆处于相对缺血的状态,代谢脂类的功能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长期下来,人体脂类代谢的功能就会下降,脂类在体内沉积,就演变成了脂肪肝。

所以,建议大家,特别是老年人,只要每天睡子午觉,吃两顿饭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赢得百年安康。

养生最好的“药”就是晒太阳

太阳可以说是大家生活中最常见的,我们也都知道太阳对于万物的重要性,但是或许你并不知道,太阳还是我们最好的养生“药”,这是著名中医学家杨力教授的观点。

杨教授说:养生最重要的两个观念,就是阴阳调和、天人合一。而在寒冷的冬季,晒太阳就是一种最好的养阳方式。这阳光,不仅养形,而且养神。养形,就是养骨头,这对老人来说是养生的重中之重。用西医的说法就是:多晒太阳,可以促进骨骼中钙质的吸收。所以,多晒太阳就是养骨的最好方式。对于养神来说,常处于黑暗中的人看事情容易倾向于负面消极,处于光亮中的人看事情正面积极,晒太阳有助于修炼宽广的心胸。

“至于晒太阳的时间,比如冬天,正午的太阳就是最好的。”杨教授解释说,冬天是蛰伏和孕育的季节,也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时候,所以可以用正午阳气旺盛的太阳来调和。我们可以在午睡前或午睡后晒半小时太阳。晒时一定要摘掉帽子,让阳光可以直射头顶的百会穴,阳气才能更好地进入体内。

此外,杨教授认为:读书也是一种很好的养神方式,读书人领悟之时的快乐,是不读书的人无法体会的。可以看看《老子》、《庄子》、《论语》、《孙子兵法》等,还可以看一下自己以前读过的书,增加一些新的感悟,内心也是很快乐的。而精神上的愉悦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