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长的烦恼
3250300000003

第3章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备受人关注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小朋友的生理以及心理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儿童都会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但是我们的辨别能力很有限,不能像孙悟空一样有火眼金睛看透所有的事物,而目前有不少的小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忙碌的工作让家长无暇顾及,这更要求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基本情况:奇奇,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是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的攻击。据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

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地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小黄帽,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不写,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父母离婚多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现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学后丢下书包就到附近的商场玩,直到商场关门。

原因分析:

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奇奇小朋友的性格就是由于家庭原因造成的。

采取的措施:

(1)作为奇奇(本书均用化名)小朋友,可以与老师交朋友,其实每个老师都很希望帮助自己的学生,所以小朋友们都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经常给予他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老师在课后从生活上给予他关心,没有本子就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他加衣服等。另外,老师应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我们都可以试想一下,假如你是奇奇小朋友,你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你该怎么办呢?当然,我们很多时候都待在家里,奇奇可以让妈妈给自己纠正错误,和妈妈协商好,做一个诚实、乖巧的孩子。

(3)作为奇奇小朋友,可以适当改善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要多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多谦让,多包容,才能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才能有许许多多的好朋友。

教育启示:

这个案例,使我们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要主动和老师交朋友,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而老师都会用爱心去滋润我们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我们的闪光点,让我们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不管是我们小朋友自己还是身边的小伙伴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都要主动进行自我调节,或者主动帮助小伙伴,其实老师父母是外在的原因,只是我们在自我调节的时候也要注意和老师的交流、沟通。

那么,加强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处有些什么呢?

在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看看几个新闻吧。

2001年2月8日,中小学刚开学,从河南省郑州市“120”急救中心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一名8岁的小学生因害怕上学而跳楼自杀了;另一名12岁的少年因拒绝学拉小提琴而悬梁自尽。

一名年仅10岁的小学生因期中考试成绩未达到父母要求,心中惧怕,离家出走,险些被坏人拐卖。

所有这些恶性事件,很多都是家庭影响。比如有些小朋友没有爸爸或者妈妈,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就会有负面的情绪。家庭的环境固然重要,但是很多时候都要靠我们小朋友自己进行自我调节。小学阶段是孩子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塑造的重要时期,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烦恼和问题,都面临着要学会解决一系列的成长问题。如我们从入学第一天起就要学会适应从幼儿园的游戏阶段向学校的学习生活的转化,我们都在思考怎么适应学校的生活;学会与老师的合作,遵从老师的教学并提出自己合理的要求;学会适应和遵守各种社会规范,在新的学校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接受自己的不足。

对于心理素质与道德品质素质而言,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良好心理素质而影响人际交往能力,就会因交往活动不足而很少体验到来自他人的关爱,而他也很难形成乐于助人、主动关爱他人这一优良道德品质。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的,人类发明了语言才能共同交流,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要更多地与别人交流,也要乐于助人,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为什么我们要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呢?除了刚刚提到的一系列好处外,当然还有就是现在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并不理想。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同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夏威夷大学合作,于1987年对上海市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27%的学生心理异常(包括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浙江省在1989年由心理卫生工作者对该省城乡不同类型学校的2961名大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16.7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94年报告指出:1414名中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为26.17%。

1994年广州市穗港青少年研究所对广州市四个区1000多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53.2%的中学生有心理危机。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并且加强他们自助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了解自身状况,克服青春期的压力与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