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巨伯年轻的时候是个喜欢到处游览的有志之士,他觉得世界的风景如此美好,若有生之年不能一睹风采,等于是白走人生路。
一天,他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小地方,又饿又累,想要找一家旅店休息一晚。
不料那地方过于偏僻,连一个小小的旅店也没有。无奈之下,巨伯只好走进了一个村庄里,那里只有几户人家。
村里人对这个外来之客似乎格外冷淡,拿出来的全是一些发霉发臭的食物,巨伯很生气,基本没动筷子。
有个年轻人很热情,吃完之后,说要带巨伯看看他们当地有名的山谷。
路上,巨伯见年轻人经常摘些果子往嘴里塞,心想,这些果然是刁民,好吃的都留给自己,却让客人吃发霉发臭的食物。
过了会儿,年轻人突然喊着肚子疼,脸色发黑,巨伯赶紧背着年轻人回去。
一个年长的老人说他是中毒了,赶紧配置了一副草药给他服下,这才保住了他的性命。
不过,巨伯也从中了解到这样一个事实:村庄里很穷,为了招待外来的贵客,都把珍贵的食物留着,自己吃些面食。这个年轻人经常吃不饱,便偷偷上山采果子吃,但分辨不出哪些果子是有毒还是无毒。
在村里待了两天后,这个年轻人说想跟荀巨伯学习认字写字,巨伯问他为什么,他说他想要搬到大的地方去,必须得会认字才行。巨伯觉得他跟自己一样,是个有志之士,于是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会他认很多字。他们也因此成为了好朋友。
从此之后,巨伯和这位年轻人一直都有书信往来。
后来,年轻人在信中说自己和别人做生意,在郡城发了财,已经在郡城安定了下来,希望巨伯去做客,而巨伯因为其他事情不得不推脱。
再后来,好多年过去了,年轻人在信中说,自己染上了重病,想要见巨伯最后一面。
在千里之外的巨伯连忙赶过去,不料那时外寇攻打郡城,朋友担心巨伯的安危,劝他离去,“我都快死了,您还是离开吧,您能来我已经很开心了。”
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叫我离开,我巨伯怎么能做如此败坏道义的事情呢?”
郡城沦陷后,整个城里的人都逃离他处,只有巨伯没有离开。敌寇很惊讶地问他:“我们大军一进城,很多人都逃了,你是何人?为何不逃?”
巨伯说:“我的朋友生了病,不忍心丢下他,如果你们非要杀他,我愿意用我的命来抵换。”
敌寇听后大为震动,纷纷议论说:“我们这些不道义之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城。”于是撤离了郡城。
巨伯不愿舍弃病重的朋友不失为一种善良,但村民们用发霉发臭却很珍贵的食物款待他,这何尝不是一种善良?
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东西,不一定都得靠力量,有些时候,善良比力量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