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卡,占了便宜还是吃了大亏
时下我们常常可以在一些商场附近、住宅小区、美容院、美发店的附近碰见一些商家发放优惠卡,“免费美容”、“免费足疗”、“免费理发”……花样繁多,身为消费者不禁窃喜:真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一日,张女士在步行街逛街时,收到某美容院在发放优惠卡,声称可以免费做一次基础皮肤护理,张女士便询问发放优惠卡的小姑娘:“真的不用交任何费用吗?”“是的。”美容院的工作人员一边回答张女士的问题,一边把张女士请进了美容院。
张女士被让到一张美容床上,这时一名美容师说,“如果做的话,需要交7元钱的面扑费。”“不是说不用交任何费用吗?”张女士问。“我们的服务是免费的,您使用我们的仪器也是免费的,但是面扑不是我们院自己生产的,需要您交一个成本费。”美容师解释说。
于是,美容便继续进行。一个半球形的仪器在张女士面部上方不断地释放蒸汽,美容师一边按摩着,一边分析着张女士的皮肤,不断地建议张女士再花30元做一个细致毛孔的面膜。张女士说没有时间,美容师抛出杀手锏:“那你做这个基础也是看不出效果的,只相当于深层次地洗了一次脸。”
在距离这家美容院不足200米处有一家精品店,面扑的售价为2~2.8元不等。
发放优惠卡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这是一种促销的方法。俗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消费者承担一定的费用也是合适的。而有些商家却违背了这一初衷,硬性向顾客推销,强迫顾客消费,给消费者造成了精神和财产上的损失。
作为消费者,应该要看清免费卡上的免费程序和免费项目及价格,以免掉进优惠卡的陷阱。对于自己不需要的服务或是超出了商家免费承诺以外服务的话,要勇于说不。如果商家有强迫消费行为,消费者也要像拨打110或12315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颜六色的优惠卡有时只是在充当某些商家的美丽诱饵,很多消费者在优惠卡的巨大“馅饼”下,往往会陷入商家早已设好的圈套之中。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不要随便相信优惠卡上的承诺,因为这种承诺往往是不靠谱的。
国庆节期间,是北京旅游的旺季。李先生携一家老小到北京来旅游,在所住的旅馆附近,就接到了各种旅游优惠卡。其中有一张优惠卡颇有吸引之处,这张优惠卡提供了两天旅游线路:一条是公亲王府、明清老北京、明皇宫、十三陵、八达岭长城五个景点;一条是大观园、电影旅游城、海底世界、亚运村、颐和园五个景点,并承诺:义务接看升国旗、免费导游、免费接送、各景点门票自付,只付车费20元。
虽然李先生对优惠卡有些疑问,但他还是通过电话联系了“旅游接待处”。但是,接下来的一天,李先生一家人憋了一肚子气:这个所谓的旅行社,中间通过强制性统一购票,每人收取了170元的“团体优惠票”,各项承诺均没有完全兑现,更可气的是,在旅游结束后,他们以联系不到返程的车为由,每人退了2元钱的地铁票后,扬长而去。
发放这种旅游优惠卡的一般多是“三无黑社”(没有旅行社名称、没有地址、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靠着大量散发的广告和一部电话、一部手机招徕顾客。这样的生意能骗一桩算一桩,只有每个消费者都提高自己的警惕性,才能避免掉入陷阱中。
优惠卡的陷阱在其他行业也是随处可见。例如一些酒店利用节假日、店庆等机会,向消费者提供优惠卡等,但优惠卡上不标明有效期限或截止日期,等顾客消费完结账时却被告知“优惠期已过”。有的优惠卡上已经标明了可享受的折扣,但是当你结账时,商家才告诉你,优惠卡上只针对一般的菜点,并不包括海鲜、酒水等消费。
因此,消费者一定不要被优惠卡的“美丽诱惑”遮住双眼,在使用前向商家询问优惠卡上的模糊细节,防止陷入商家的美丽陷阱中。还是那句老话,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碰上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时,可得掂量掂量了,因为这样的馅饼很有可能变成陷阱。
【陷阱提示】 在消费中碰到超出优惠卡上的其他服务时,一定要敢于拒绝,或拨打12315寻求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打折促销,其实是温柔的一刀
如今的市场促销手段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打折”这两个字了。一逢节假日,商场的促销手段便是纷至沓来,令人眼花缭乱。打折的手段花样繁多,最直接的就是在商品价格栏上贴上“五折优惠”的标签,此外还有“满200元立减100元”、“买一送一”、“满200送100”等等不计其数,外加“跳楼价”“放血大甩卖”等惨烈的字眼,目的只有一个,让消费者一看里面全是实惠,赶紧去买吧。
等时间长了,“打折”的新鲜感褪去了,人们不禁会心有疑问。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每逢节假日“打折”总会频率很高地出现在商家的卖场和广告里。它所涉及的商品五花八门,折扣的程度各有不同,打折限定的时间宽泛,打折促销的手段创新,让人心中禁不住产生疑惑:难道市场真到了“无处不打折,鲜见原价格”的地步了吗?
再是,有的商场几乎天天打折,打折广告接二连三,打折花样不断翻新。有时实行全场打折,有时部分商品打折,有时分楼层打折,有时按专柜打折,逢年过节打折,喜庆活动打折,某类产品专项打折,仿佛看不到不打折的时候,商家把利润全给了消费者,难道他们不过了?
戴先生开了一间设计室,准备买一台激光打印机,他去过几趟办公市场,一直觉得价格不合理而把事情耽搁下来。一天,戴先生经过某品牌专卖店,门前挂出“××激打全部特价,亏本销售”的广告。戴先生进入店铺,挑选了一款标明“原价1500元,现卖1199元”的激光打印机,满心欢喜掏出钱包付款后回到工作室。员工小黄发现那张1199元的标价签特别厚,试着剥下标签,竟然发现里面还有一张,标价仅1180元。戴先生马上赶往这家专卖要说法,但营业员却称“两张标签不是同一款打印机”。后来戴先生决定向物价部门投诉举报。
虽然这个个案中商家的做法有点极端,但是,商家永远都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很多“降价”其实不是真降,商品的标价是由商家随时调整的。比如说一台打印机实际能卖的价格是1500元,很有可能商家把价格定在1800元,然后来个“某某打印机狂降300元”的宣传,这样的所谓“降价”对消费者而言还是很具吸引力的。因此,“降价”不降利润,商家自有他获利的“奥妙”。消费者稍不注意,就会落入商家“高价低折”的陷阱。
此外,有的经营者在搞打折活动时,以次充好,把商店里的品牌商品暂时放进仓库,把残酷里的滞销商品“打折”出售,欺骗消费者。因此,消费者在一些商店里看到打折促销活动,不可盲目乐观。
杭州一家知名品牌的商场搞店庆,全场低价促销。周小姐看中了一件原价2280元的风衣正在打一折,于是,她以228元的价格买下了这件衣服。但是,当周小姐回家后,发现了风衣的衣领上有气泡。第二天,周小姐再次来到这家商场,由于非常喜欢这件衣服的款式,所以希望换一件。但是,服务员回答只有这一款。无奈之下,周小姐只好退了钱,扫兴而回。
消费者期望的是名品折扣,而不是这样的“次品”折扣,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品牌店中的商品时,也不应疏忽大意,应严把质量关,防止购买到价格质量齐打折的商品。很多消费纠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商家起劲打折叫卖的同时,质量与服务也打了折。
商家不会作赔本的买卖,商家对利润的敏感犹如苍蝇嗜血的本性。每一个打折的背后都有一笔精明的小算盘。有的人偏偏经受不住打折的诱惑,一看见这两个字便血脉贲张,径直上了商家的当。在超低价格的诱惑下,不少消费者失去了理智,看见什么买什么。消费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识别能力,面对促销商品不要盲目,要理性面对,不要一看到低至2折等字样的广告就乱了手脚。
【陷阱提示】 也许你正体会着打折的快乐,也许你自以为是地感受着促销的优惠,但在看得到的“折扣”的背后,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折扣背后的折扣。
会员卡,套你没商量
情人节之际,章先生到花店买玫瑰。(平时玫瑰2元一朵,情人节标价20元一朵。)
章先生想:花虽贵,但不能不买。可是,买了还真心疼,毕竟买少了,面子上挂不住,买多了又费银子。
正在犹豫,店家走了过来,说“先生,买花?”
章先生:“嗯……这……咳咳,这玫瑰能不能便宜点?”
店家笑道:“送女朋友吧?哈哈追女孩子怎么能怕花钱?若是因为这一大束花,换来了你的幸福,那可是太划得来了!”
章先生犹豫不决……
店家接着说:“要不这样吧,您在我这里办张会员卡,我给您五折优惠。”
章先生:“啊?有这个必要么?”
店家惊讶着说:“怎么没有啊,谁家红白喜事不送花?难道非要等遇到了才知道买啊?”
章先生想想也对,就办了张卡,买了束花。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本土企业,越来越多的商家通过发展会员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并在商场中的某些商品上给会员一些优惠。许多商家为增加资金回流速度,纷纷推出会员卡业务,从几十元的擦鞋卡到几千元的美容卡不一而足。一些商家为了尽快筹措资金,支持场地、水电、工资等各种费用,就打起了消费者的注意,用会员的钱来解燃眉之急。这种“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几乎成了商家不能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