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两种方式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可能我们用得最多的是语言。这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实际上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除了用语言沟通,有时候还会用诸如肢体语言等非语言去沟通,如用我们的眼神、面部表情和手势去沟通。归纳起来,我们的沟通方式有两种:即语言的沟通和非语言的沟通。通过这两种不同方式的沟通,可以把沟通的三个内容即信息、思想和情感传递给对方,并达成一致。
1语言的沟通
语言是一种很直接的沟通方式。它主要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图片或者图形等。
口头语言包括我们面对面的谈话、会议等;书面语言包括我们的信函、广告和传真,甚至现在用得很多的E-mail等,图片包括一些幻灯片和电影等,这些统称为语言的沟通。
在沟通过程中,语言沟通能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等,其中最主要的当属传递信息。
2非语言的沟通
非语言沟通主要是指肢体语言沟通,而肢体语言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我们的动作、表情、眼神等。实际上,在我们的声音里也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肢体语言。我们在说每一句话的时候,所采用的音色、音调等,都是肢体语言的一部分,肢体语言传递的含义也是丰富而深刻的。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语言更擅长沟通的是信息,而非语言也就是肢体语言则更善于沟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情感。
明确了这种区别后,在沟通的过程中就首先要问自己,这次沟通的主要内容是信息还是思想和情感?如果是信息,那么用语言来沟通更容易;如果是思想和情感,则借助肢体语言来表达会更深刻。
沟通的三种行为
在你与对方进行沟通时,要形成一个双向的沟通,必然包含三种行为,即:说的行为、听的行为和问的行为。有效的沟通必然是由这三种行为组成的。换句话说,考核一个人是否具备沟通技巧的时候,看他这三种行为是否都能恰当出现就可以了。
有一家著名的公司在面试员工的过程中,经常会让10个应聘者在一个空荡荡的会议室里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很多应聘者在这个时候都感到不知所措。在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主考官就在旁边看,他不在乎你说的是什么,也不在乎你说的是否正确,他是看你这三种行为是否都出现,并且这三种行为是有一定比例出现的。如果一个人要表现自己,他的话会非常得多,始终在喋喋不休地说,可想而知,这个人将是第一个被请出考场或者淘汰的人。如果你坐在那儿只是听,不说也不问,那么,也将很快被淘汰。只有在游戏的过程中既说也听,同时还会发问,这才意味着你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
以上事例也说明,当我们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说、听、问三种行为都要出现,并且这三者之间的比例要协调,如果具备了这些,才有可能实现良好的沟通。
沟通的原则
要想使沟通能有个你所期待的良好结果,就必须懂得沟通的原则。一般说来,成功的沟通要遵循下面几条重要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
当信息沟通所用的语言和传递方式能被接收者所理解时,这才是准确的信息,这样的沟通才具有价值。沟通的目的是要将发送者的信息能够被接收者明确,这些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常会出现接收者对发送者非常严谨的信息缺乏足够的理解的情况。信息发送者的责任是将信息加以综合,无论是笔录或口述,都要求用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这要求发送者有较高的语言或文字表达能力,并熟悉下级、同级和上级所用的语言。这样,才能克服沟通过程中的各种障碍,而对表达不当、解释错误、传递错误给予澄清。
当然,在注意了准确性原则之后,沟通并不一定就能正常进行,这是因为要注意的信息太多,而人的注意力又很有限,所以接收者必须集中精力,克服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差等问题,这样才能够对信息有正确的理解。
2完整性原则
打个比方说,当组织中的主管人员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要实现和维持良好的合作时,他们之间就要进行沟通,以促进他们的相互了解。这项原则的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即信息的完整性部分取决于主管人员对下级工作的支持。主管人员位于信息交流的中心,应鼓励他们运用这个中心职位和权力,起到这个中心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上级主管人员忽视了这一点,往往越过下级主管人员而直接向有关人员发指示、下命令,使下级主管人员处于尴尬境地,并且违反了统一指挥的原理。如果确实需要这样做,则上级主管应事先同下级主管进行沟通,只有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例如紧急动员完成某一项任务,下令撤离某一危险场所等,采用这个方法才是必要的。这就是沟通的完整性原则。
3及时性原则
是指在沟通的过程中,沟通的各方应当及时通过沟通系统发送和获得沟通信息。在实际工作中,信息沟通常因发送者不及时传递或接收者的理解、重视程度不够,而出现事后信息,或从其他渠道了解信息,使沟通渠道起不到正常的作用。当然,信息的发送者出于某种意图(例如物价上涨时,调整员工的心理承受力),而对信息交流进行控制也是可行的,但在达到控制的目的后应及时进行信息的传递。
4非正式组织策略性运用原则
这一原则主要运用于管理沟通中,其性质就是,只有当你使用非正式的组织来补充正式组织的信息沟通时,才会产生最佳的沟通效果。非正式组织传递信息的最初缘由,是出于一些信息不适合于由正式组织来传递。所以,在正式组织之外,应该鼓励非正式组织传达并接收信息,以辅助正式组织做好组织的协调工作,共同为达到组织目标做出努力。一般说来,非正式渠道的消息,对完成组织目标有不利的一面。但是,小道消息盛行,却反映了正式渠道的不畅通。因而加强和疏通正式渠道,在不违背组织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把信息传递给员工,是防止那些不利于或有碍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小道消息传播的有效措施。
掌握了以上沟通的原则,就为有效沟通创造了基础,这样才能有利于沟通的进行。
妨碍沟通的因素
有一位妻子怀疑她的丈夫对于一本他正阅读的侦探小说比自己想要告诉他的市井新闻更感兴趣。于是她在讲完市井新闻后突然说:“这匹马把我们的孩子全吃掉了!”
丈夫听到妻子的声音后愣了一下然后说:“亲爱的,那很好。”
妻子愤怒地问,“你听到我说的话了么?”
“没有。”丈夫说了一句,说着又把书翻过一页。
在这个故事里,夫妻间的沟通显然是失败了。同样,生活中沟通失败的情况更是不计其数,导致沟通失败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由于书写潦草、稿件地址写错,谈话中的误解或误听,说话的内容与表情不一致等。上面这个例子则是由于这位丈夫心不在焉,无心参与沟通造成的。那么为什么会发生沟通失败的情况呢?人们经过仔细考察研究后发现,导致沟通不能有效进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明确的目标
这导致信息内容的不确定,传送者不知该说些什么,怎么去说,也不知道接收者想听些什么。
2信息传导错误
传送者知道该说什么,可是选择了错误的渠道和媒介传播。比方说,传送一个私人的信息时,打个电话或是登门造访就比书面的方式更恰当、更有效、更通情达理。又如传送者可能希望在一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将信息传送给接收者,却没有考虑接收者对于这个话题先前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再如传送者说话太快、太慢或滥用术语往往也同样会导致沟通失败。
3感觉和态度的问题
传送者和接收者由于各自经历的不同和理解方式的差异,对于同一词语在不同环境中就会有着不同的看法,当双方就词语的意义发生巨大分歧时,通过交谈进行沟通可能就无法进行。另外,传送者出于保密或缺乏信任而对信息有所保留,也可能导致接收者不愿接收和理解信息。
4环境的影响
首先,就是噪音的影响,它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并且存在于沟通过程的各个环节。噪音有可能造成信息损耗和失真。
其次,就是缺少沟通的渠道,例如没有正式的会议,没有电话。
最后,就是距离过于遥远对沟通造成影响。
5信息传递的环节
环节越多,误解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传十,十传百,简单的信息也可能变得面目全非。
弄清楚妨碍沟通的因素后,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相信你会让自己的沟通能更有效地进行。
达到沟通的目标:相互理解
在沟通中,有发送者和接收者两个终端。发送者是讲话人,当他将自己的信息表达出来给他人听时,如果接收者屏蔽发送者所讲的信息,在交谈场合表现出几乎毫无兴趣,或者对发送者所讲的每一点都发表评论,这种情况下,有效沟通是很难完成的。
沟通的目标就是要相互理解。当达到这个目标时,双方都听明白对方的意思并理解每个人问题的来源。他们不再像对抗的双方或竞争者,相反,他们以一种协作的方式交流。这种交谈的特征是彼此互相尊重和态度诚挚。他们可能会有分歧,但分歧并不能阻止有效沟通的进程,大家会共同研究这个分歧从而取得满意的结果。
如果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作为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沟通的指导,他们将无法做到相互理解。其结果是,人们表达信息时,主要使用建立于旧习惯上的四种常见的方式。这四种方式包括:攻击式、退让式、消极进攻式、自信式。
同样,人们也通常采用四种相近的方式接收信息,主要包括下述方式:被动倾听式、选择倾听式、专注倾听式、积极倾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