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界,狼并不是上帝的宠儿。狼的生存之道是自然界本质的智慧精华,一切都是为了生存!作为小型食肉动物,狼族面对的或许是最艰难的生存环境,与天斗,与猎物斗,与大型食肉动物斗,甚至与同类斗。因此,它们形成了最本质、最赤裸裸的生存哲学,它们也是自然界生命力量最旺盛的种类。
适者生存,主宰环境
对于严峻的生存环境,狼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由于狼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很强,使其不论在哪种环境中都能找到自己及种群生存方法,所以狼可以生存于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狼是主宰环境的强者。只有主宰了环境,才能不被环境主宰,一旦被环境主宰,生存就会出现危机。
认清生存环境
狼,一种凶猛、顽强的动物,陆地上最高的生物链终结者之一。历来为人类所不齿,成为心地狡诈、手段残忍的代名词,这实际上说明我们对狼是多么地不了解。
在遥远的历史年代,人与狼曾经和谐而亲密地相处,狼曾经被人类视为朋友和兄弟,是一个部落的向导和守护神,有的则被视为图腾和标志。如古埃及的吕科波利斯——伟大哲人伯罗丁的故乡,现名阿西尤特,这个城市就是因为崇拜狼而成为有名的狼城。而古希腊神殿中的阿波罗圣坛,则是由一只青铜铸造的狼来守护着。罗马战神马尔斯·阿瑞斯更是将狼作为自己的标志,有时还披上狼皮使自己变成一只狼,正是由于他引诱了圣女雷娅·西尔维亚才导致了罗马的创立。罗马以后的恩怨缠结便与狼分不开了:雷娅·西尔维亚的两个孩子在台伯河的沼泽地遇难,一只母狼把兄弟俩救活并喂养他们长大。后来兄弟俩自相残杀,哥哥罗慕洛斯在母狼喂养过他的山上建立了自己的城市,从此,罗马便将狼奉为图腾。在整个罗马世界,直到今天还能随时看到那著名的狼的图案及标记。
按照斯拉夫人的传统说法,所有的圣徒都是热爱狼及别的野生动物的,否则他们怎么能去拯救人类呢?这些《圣经》上没有记载的传说,也都闪耀着宗教的光彩。比如,斯拉夫人认为,圣彼得是牧狼人,每年1月17日,他召集所有的狼,为它们分发一年的食物。圣乔治是野兽的庇护人,他总是有一群狼陪伴,告诉那些猎人:野兽是神的仆从、圣徒的朋友。
但是后来一切都改变了,从西方到东方,大灰狼的凶残故事几乎是在每一个孩子呀呀学语的时候,便被灌输到心灵中了。所有对狼的描述无不带着邪恶的印记:“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而异于常规、性好渔色的男人,被人们称作“色狼”;对于阴险的伪善者,人们称他为“披着羊皮的狼”……总之,一提到狼,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残忍,血腥、凶狠、阴险、狡诈、嗜血成性,仿佛自然界中没有比狼更可怕的动物了,狼被极端地丑化、“恶化”和妖魔化了,人们谈狼色变,恨不得将之赶尽杀绝而后快。
其实,狼的行为方式更能体现出其超凡的生存智慧。正是生存环境的残酷,才造就了狼的残忍与凶猛——否则,它就会像羊一样成为猛兽的美味。或者说,狼是自然界物竞天择留存下来的最善于生存的犬科动物。
在严峻的生存环境,狼具有惊人的适应能力。狼驾驭环境变化的能力是世界上各种动物中最出色的,这或许正是它们适应性强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北极,在严寒的冬季,在肆虐的暴风雪中,狼都能在露天里蜷缩成一团,用尾巴遮住面部安祥地睡觉。狼的嗅觉功能也着实令人惊叹不已,在几公里之外,它们就能准确地确定猎物的方向和位置。
一次,我们凑巧观察到狼群围捕黄羊的场面。当时,黄羊正悠闲地啃着牧草,慢慢地移动着,吃饱的黄羊有的趴在草地上,有的在附近湖边饮水。这群黄羊还没有察觉到危险的存在,不知不觉地陷入狼的包围圈中。五六只狼围成的半圆形,正一步一步地缩小。突然,一只年长的雄黄羊似乎发现了什么,撒腿就跑,奋力冲出包围圈。
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情况,狼群好像早有准备,并不追赶,也没有改变队形。它们似乎知道湖边还有更多的黄羊,不能因小失大。果然,当狼群逼近湖边的时候,狼群的每个成员几乎在同一时刻突然朝黄羊群猛扑过去。这就如战争时发起的冲锋一样,井然有序,且行动一致、迅速。
羊儿们这时不知发生了什么,惊得四处逃窜。一部分羊飞奔着向草原深处逃命,一部分则向湖心跑去,它们的命运可想而知,不是沉入湖底,就是落人狼口,非常悲惨。
随着地球的演化,特别是人类对于动植物资源的过度索取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极大地改变了狼的生存环境和猎物对象。但不管是树林中的狍子、草原上的黄羊,还是凶猛的野牛、庞大的驼鹿,狼都能耐心地去寻找它们的弱点,最终捕获到所需的猎物。
在草原上,狼之所以成为自然界真正的主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草原狼极其善于长途奔袭。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无论是猎者,还是被猎者,如果没有超强的奔跑能力,要在草原上生存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草原狼可能就是因为具备了这种能力,才大大提高了自己战斗力,成为草原上最强大的“军呈力量”,甚至可以将虎、豹、熊等个体更大的猛兽逐出草原。
动物的生存法则与人类一样,要想生存,就必须首先去顺应生存环境。如果生存环境很恶劣,要想改变它,只有不断地适应、改变环境,才能在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得以繁衍。
狼在自然界中认清自己的生存环境而得以生存下来,那么,生活中,人类的强者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法则。
每一个人当刚刚降临到人世的时候,就遇到前人所创造的现成的社会环境。对于这种既成的事实,人们是无法选择的。人们面临的社会环境有大环境和小环境之分,社会大环境是指整个社会环境及其发展趋势、水平、性质和状态。在大环境范围内,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地区的社会制度,生产力状况、社会结构的特点、科技的发展水平、教育事业的发达程度以及民族的特点、阶级的属性、传统和文明水平等等都会影响和制约着人的生存方式,人离不开社会环境。
而对人影响最大的就是社会小环境。社会小环境是指个人直接接触的生活范围,如家庭、学校、住区、单位及社交活动的范围等。社会小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是明显的,个人离不开社会小环境。在社会小环境内,家庭成员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文化教育程度及经济生活水平,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教学质量、学风、校风、系风、班风的情况,单位的文明建设、科技教育、政策措施、人员的组成、物质条件、居住环境的风气,以及个人接触的社会成员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人的一生,社会小环境对个人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
社会小环境对人的社会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人的个性发展也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卡耐基认为,社会化对于个人来说,既是发展人的社会性的过程,也是完善人的个性的过程。人的个性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通过社会化,人们学习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接受了社会的生活目标和社会规范,确立了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道德、情操。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接触社会的各个方面,直接参与社会生活,逐渐地形成一定的兴趣、能力、性格。人的个性受先天素质、个人经历、家庭背景、学校教育等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人的继续社会化和强制教育的再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更大一些,而社会小环境对人的个性的影响则更具体一些。
个人受社会小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但是个人也不是消极地受制于社会小环境,而是能动地反作用于小环境,这种能动作用较之个人对社会大环境的能动作用来得更大一些。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自己所在的住区、学校、单位,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品德去感染教育自己周围的社会成员,影响他人的人生。总之,人生活在社会小环境之中,每个人都是这个小环境的主人,应当正确清醒地认识这个小环境。以主人的姿态去影响小环境,净化小环境,改变小环境。努力使自己所生活的社会小环境树立起优良的风气,成为塑造美好人生的学校。
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生活在地球上的狼群,都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在不同的季节,它们身上的皮毛会发生变化。这是若干万年以来,狼群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狼的生活极有规律。北极狼每到凌晨2时许,都由“首领之妻”用嚎叫发出“起床”令。而其他的狼群被唤醒后,则会低声回叫,相继站立起来,摇着尾巴,按长幼尊卑的顺序彼此亲吻互道“早安”。然后,“首领”率众狼出去狩猎。狼之所以如此遵守纪律,实际上是为了适应北极恶劣的环境。狼性的机警、多疑和残忍,使它在各种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下,总是能捕猎到食物,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适应力。狼从不因富地而留置,也不因贫地而弃置。狼族知道自己没有改变环境的能力,甚至连选择环境的权利都没有,它们坚定地奉行“随遇而安”的哲学,永远适应越来越严酷的生存环境。狼族适应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自然环境,也适应了人类的陷阱、毒药和子弹。当今社会,充满了残酷的竞争,有时困境会让你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或者争强斗狠,勇往直前;或者忍气吞声,束手待毙,这两种选择其实就意味着你选择做强者还是做弱者,意味着你选择成功还是失败。这时候,狼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了。
从狼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学会改变自己,放开眼光与胸襟,才能够顺应不断变换的社会环境,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生活不可能静如止水,我们时时都会面对各种变故。生活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我们也会遭遇失败和挫折,生活中也会碰到厄运和灾祸。所以,当我们的生活出现变故时,当我们的生活出现失败和挫折时,当我们的生活降临厄运和灾祸时,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便是:学会适应。
一只虎皮鹦鹉飞出笼子逃走了。能够重新获得自由本是件好事,但是十多天后,人们在森林里发现了它的尸体,在果实累累的林子里竟会有鸟饿死!用看林老人的话讲:“家养的鸟儿,用不着找吃找喝,慢慢地会失去寻食的本领,一旦飞出笼子,难免饿死。”这便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与别的生命相比,人类能如此“高级”,就是由于我们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只有培养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共同去面对将来的艰辛和苦难,使自己出类拔萃。
特别是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人们的意识、追求、精神状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会成为影响自身发展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学会适应: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适应我们所面对的压力和竞争。否则,我们只能被社会所淘汰。
达尔文曾说过“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境况的因素,始终脱离不了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原则。
的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适应环境,跟上时代的潮流,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也正是在不断的适应中,我们咀嚼了酸甜苦辣,遍尝了人生百味,饱览了人生风景,体验了成功喜悦,从而充实了人生的内涵,丰富了生命的色彩。
以下是几条在善变的环境里生存的必备法则:
(1)抛开原有旧包袱。
如果过去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就快点丢掉吧!到新世界中去寻找你的春天。想象新的人生对你的好处:你的行为、技能将因此增进;你会更有竞争力;人际关系也会变得更好。
(2)采取行动。
与其认为:“这件事竟然发生在我身上。”不如换个想法:“这是一个可以尝试新事物的大好机会。”即使新的方法行不通,再试试别的。尽量尝试所有可能的方法,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懂得应变。
不要墨守陈规,但也不要沉溺于行不通的新方法中。不断地实践,然后从错误中学习;今日的失败,往往是明日成功的契机。
(4)不要轻易放弃。
一时的停滞不前并不是失败;只是暂时休息,放慢脚步而已。把它们视为另一阶段的开始,而非结束。
(5)保持开放的胸襟。
我们不需要将所有新的事物照单全收,但也别因为新事物与众不同,就加以拒绝。不要先给新事物任何价值判断,试试看再决定。
(6)要有耐心。
给新事物暖身、生效的机会。研究表明:要打破旧习惯,并养成新习惯。平均需要三个星期的时间。
(7)积极寻求协助。
因为你对新事物不熟悉,可能无法在书上找到需要的资讯,所以,开口问人吧!就算找不到预期的解答,也可从中获得新的思考点,或许还可因此找到你所要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