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狼性生存法则
328600000006

第6章 狼的铁血生存之道(5)

有人说苦难是一笔财富,对于在苦难面前一筹莫展、只会叹息的人来说,苦难的海是没有边界的,而对于那些勇敢地战胜苦难的人来说它才能成为财富。

因为无坚不摧的坚毅力而做成韵事业是神奇的。当一切力量都已逃避了、一切才能宣告失败时,忍耐力却依然坚守阵地,依靠忍耐力,终能克服许多困难,甚至最后做成许多原本已经失望的事情。

许多人面对自己的缺陷,安于现状,不再前行,而坚毅的人会在自身的缺陷中找到希望;人人都因感到绝望而放弃的信仰,只有富有忍耐力的人才会坚持着,继续为自己的意见辩护。所以,具有这种卓越品质的人,最可能获得很大的收益、很好的声誉。

一个慈祥、和蔼、诚恳和乐观的人,再加上富有的卓越品质,实在是非常幸运的。那么世界终将为他打开出路。而那些意志不坚定,缺乏忍耐力的人,往往就要为别人轻视,甚至要受到践踏和弃绝,最终难免于失败。

缺乏坚毅与自信的人,在自身有缺陷时,使自己陷于悲观与沉沦,往往干不成大事,也得不到别人的依赖与敬佩。惟有那些有坚定的决心、有十足忍耐力的人,才能创造一切,为他人所敬佩。

人生中,什么都可以失去,但刚强的意志绝不可以丢弃。一理失去了毅力,一个人就真的一无所有,一事无成了。

小不忍则乱大谋

从来没学会细嚼慢咽的狼似乎永远都处于高度的亢奋状态,它们往往一连几个星期地追踪一只猎物,搜寻着猎物留下的蛛丝马迹,狼群轮流协作,接力追搏,在运动中寻找每一个战机。

狼族在生存猎食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忍耐令人叹为观止。忍耐,就是坚持一个过程、等待一段时间,并在这段时间、这个过程中默默地奋斗下去,直到成功;忍耐也是把痛苦的感觉或某种情绪抑制住、不使其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意志顽强的一个前提。

在严寒的冬季,狼群开始围捕黄羊。黄羊正悠闲地啃着牧草,慢慢地移动着,吃饱的黄羊有的趴在草地上,有的在附近湖边饮水。这群黄羊还没有察觉到危险的存在,不知不觉地陷入狼的包围圈中。五六只狼形成的半圆形,正一步一步地缩小。突然,一只年长的雄黄羊似乎发现了什么,撒腿就跑,奋力冲出包围圈。

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情况,狼群好像早有准备,并不追赶,也没有改变队形。它们似乎知道湖边还有更多的黄羊,不能因小失大。果然,当狼群逼近湖边的时候,狼群的每个成员几乎在同一时刻突然朝黄羊群猛扑过去。这就如战争时发起的冲锋一样,井然有序,且行动一致、迅速。

羊儿们这时不知发生了什么,惊得四处逃窜。一部分羊飞奔着向草原深处逃命,一部分则向湖心跑去,它们的命运可想而知,不是沉人湖底,就是落人狼口,非常悲惨。

忍耐是一种心灵的状态,更是一种命运。狼族因为有一种坚忍的心态,所以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纵观成功企业与有作为的个人,多数都具备这种品质。从狼族的忍耐力磨炼中,人们可以获得很多益处,从而加强对自身忍耐力的认识、培养及提高。

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容人之量,保持自己的高远志向,必须要抑制急躁的脾气、暴躁的性格。做事戒急躁,人一急躁则必然心浮,心浮就无法深入到事物的内部中去仔细研究和探讨事物发展的规律,无法认清事物打开质。气躁心浮,办事不稳,差错自然会多。

《郁离了》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晋郑之间的地方,有一个性情十分暴躁的人。他射靶子,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子的中心捣碎;下围棋败了就把棋子儿咬碎。人们劝告他说:“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过错,你为什么不认真地想一想,问题到底在哪里呢?”他听不进去,最后因脾气急躁得病而亡。

容易急躁,气浮心盛的例子还不止这一个。不少人办事都想一挥而就,一蹴而成,应该知道,做什么事都是有一定规律,有一定步骤的,欲速则不达。

战国时期魏国人西门豹,性情非常急躁,他常常扎一条柔软的皮带来告诫自己。魏文侯时,他做了邺县令。他时时刻刻地提醒自二,要自己克服暴躁的脾气,要忍躁求稳求安求静,才在邺县做出了成绩。

唐朝人皇甫嵩,字持正,是一个出了名的脾气急躁的人。有一天,他命儿子抄诗,儿子抄错了一个字,他就边骂边喊边叫人拿棍子来要打儿子。棍还没送来,他就急不可待地狠咬儿子的胳膊,以至咬出了血。如此急躁的人,怎能宽容别人?这样教育后代,能教育得好才怪呢!后来他也意识到这样急躁,气性过大,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便开始学习忍耐。

相反,忍躁不乱行事,于人于事有从容的风度,东汉时刘宽,字文饶,华阴人,就是这样。汉桓帝时,他由一个小小的内史迁升为东海太守,后来又升为太尉。他性情柔和,能宽容他人。夫人想试试他的忍耐性。有一次正赶着要上朝,时间很紧,刘宽衣服已经穿好,夫人让丫环端着肉汤给他,故意把肉汤打翻,弄脏了刘宽的衣服。丫环赶紧收拾盘子,刘宽表情一点不变,还慢慢地问:“汤伤了你的手没有?”他的性格气度就是这样。其实汤已经洒在了身上,时间也确实很紧,即使是把失手洒汤的人骂一顿,打一顿,时间也不会夺回来,急又有什么用处呢?倒不如像刘宽那样,以自己的容人雅量,从容对事,再换件朝服,更为现实和有用。

正反两面的例子,我们都看到了,从中我们也能总结一些经验。

人不能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做事,将一事无成。荀况在《劝学》中说:“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但却能够吃到地面上的黄土,往下能够喝到地底的黄泉水,原因是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只脚和两个大钳子,它不靠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寄居的地方,原因就在于它浮躁而不专心。”

轻浮、急躁,对什么事都深入不下去,只知其一,不究其二,往往会给工作、事业带来损失。忍浮是讲人要踏实、谦虚,戒躁是要求我们遇事沉着、冷静,多分析多思考,然后再行动,不要这山看看那山高,干什么都干不稳,最后毫无所获。

浮躁,乃轻浮急躁之意。一个人如果有轻浮急躁的缺点,是什么事情也干不成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常有人犯浮躁的毛病。他们做事情往往既无准备,又无计划,只凭脑子一热、兴头一来就动手去干。他们不是循序渐进地稳步向前,而是恨不得一锹挖成一眼井,一口吃成胖子。结果呢,必然是事与愿违,欲速不达。

《孟子·公孙丑上》有则寓言,说的是宋国有个种田人,为了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一些,就下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拔完回到家,他对家人说: ”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田里的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听后,忙到田里去看,只见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今天用来比喻强求速成反而坏事的成语“揠苗助生活中有些人,他们看到一部文学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就学习文学创作;看到电脑专业在科研中应用广泛,就想学习电脑技术;看到外语在对外交往中起重要作用,又想学习外语……山于他们对学习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只想“速成”,一旦遇到困难,便失去信心,打退堂鼓,最后哪一门出没学成。这种情况与明代边贡《赠尚子》一诗里的描述非常相似:“少年学书复学剑,老大蹉跎双鬓白。”是讲有的年轻人刚要坐下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去学习击剑。如此浮躁.时光匆匆溜掉,到头来只落得个白发苍苍。

浮躁的人自我控制力差,容易发火,不但影响学习和事业,还影响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其害处可谓大矣,故应该力戒浮躁。

怎样才能戒除浮躁呢?我们知道,轻浮急躁和稳重冷静是相对的,因此,力戒浮躁必须培养稳重的气质和精神。

稳重冷静是一个人思想修养、精神状态美好的标记。一个人只有保持冷静的心态才能思考问题,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大干世界中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诸葛亮讲的“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如能把“宁静以致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那定会有助于克服浮躁的缺点。

忍是睿知的体现,也是稳重冷静的体现。知者需要时间来思考,所以他们懂得去忍。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下面的小林就是个很好的事例。

某加工厂一位青年员工小林,由于在调科时给主任送了礼而没有踏副主任的家门半步,所以从他上班那天起,就感到副主任不仅对他冷漠得吓人,有时甚至对他的问候也总是不理不睬,而且常常在工作中有意为难小林。

小林实在忍无可忍,干脆径直去问那位副主任:“我做的究竟有什么不对呢?”答曰:“没有什么不妥。”到这了个地步,小林只好无言了。

不久小林经过一番活动,又准备到另一个单位高就,临行前想到在那位副主任手下忍气吞声的这一年多,着实不愤。于是决定也要做回“小人”,竟把平日副主任的一些“不法行为”通通向局长报告了一番,然后痛快地离去了。不料世界真是很小,新单位的科长竟与过去的那位副主任是莫逆之交,在新科长的印象里,小林始终是个见风使舵、卑鄙阴险的“小人”,时时提防,处处小心,令小林真是有苦难言,悔不当初。小不忍则乱大谋,坚忍的人懂得何时是成功的时刻,也就是爆发的时刻。欲成就大事,必然要有善于忍耐的心性,能够坚忍不气馁终至成功。

冷静达观地面对现实

某个时期,人类曾对狼进行大量屠杀。在屠杀过程中,人们惊异地发现,狼看见自己同伴的身影在血腥中一个个倒下,眼神中竟然没有一丝恐惧,也没有同情,而是表现出十分冷静的样子,表现出一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有一位老人曾经向人们讲述了自己亲身遭遇狼的故事。小时候,他住在乡下,村子周围都是草地,远处是长满丛林的群山,经常有狼下山来偷袭村子里的羊。其中有一只三腿独狼,十分凶狠,令人生畏。

一天,他和父亲去野外,在一条小路上与这只狼相遇。两人一狼分别站在两头,相互对峙起来。狼毫无退让之意,也没有扑过来的打算,只是冷冷地凝视着他们父子俩,眼神中充满了冷峻,表现出一副临危不惧的姿态。后来,父亲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只得对狼做出了让步。

无论发生什么事,狼始终显得非常冷静。凭着本能的反应狼知道,太过冲动易被对手打败,同时也不易捕捉到猎物。

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狼总是表现出一种冷峻的眼神。透过眼神的深处可以看见,它们是在积蓄能量,准备与对方拼死一拼。

狼性——一种镇静、冷峻而达观的态度。这种态度对于现代社会中浮躁的人们来说是否有些启示呢?

当你在生活中陷入困境,你是否能够保持一种沉静的态度,达观的胸怀及坚韧的意志,勇敢地挑战困境呢?镇静是成功者所独有的品质,具有惊人的力量。

瑞士英雄威廉·退尔的故事发生在14世纪初,那时瑞士人正在为争取独立而同奥地利统治者作斗争。这是一个在强权面前保持镇静和勇敢的故事。

瑞士人过去并不像今天这样自由和幸福。许多年以前,有一个名叫盖斯勒的暴君统治着他们,让他们饱尝痛苦。

一天,这个暴君在公共广场竖起了一个高高的杆子,把自己的帽子放在上面。然后他下令每一个进城的人都必须向它鞠躬。但是有一个名叫威廉·退尔的人却没有这样做。他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站在那里嘲笑上面晃来晃去的帽子。他绝不会向盖斯勒卑躬屈膝。

盖斯勒听说了这件事后,大为恼火。他害怕其他人也会这样不听话,那么很快整个瑞士就会起来反对他。于是他决心惩罚这个胆大妄为的人。

威廉·退尔的家在山中,他是个出名的猎手。整个瑞士没有人的弓箭功夫能胜过他。盖斯勒知道这一点,于是他想出一个残忍的方法,让这个猎手尝尝自己的技艺带来的痛苦。他下令让退尔的小儿子站在广场上,头上放一个苹果,然后再让退尔用箭把苹果射下来。

“你是要我杀了我的孩子?”退尔问道。

“不要再说了,”盖斯勒说道,“你必须一箭射下那个苹果。如果你失败了,我的士兵就会在你面前杀死你的儿子。”

于是,退尔一言不发,把箭搭上弓。他瞄准目标,把箭射了出去。

小男孩稳稳地站着,一动也没动。他并不害怕,因为他相信父亲的功夫。

“嗖”的一声,箭划过空中,正中苹果的中心.把它射落在地。人们看到后,纷纷欢呼起来。

当退尔转过身走开时,一支藏在他外套下的箭掉在了地上。

“你这家伙!”盖斯勒喊道,“你的第二支箭是什么意思?”

“暴君!”退尔回答,“假如我伤到了我的孩子,这第二支箭就是给你的。”

此后没过多久,退尔果然用箭射杀了暴君,他因此成为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