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喜、怒、哀、惧、爱、恶、欲是人类所具有的七种基本情感。
匏、土、革、木、石、金、丝、竹是乐器的八种类型,它们能发出八种不同的声音,称为八音。
读故事,懂道理
高山流水会知音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在成连的教导之下,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正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伯牙听着淅沥的雨声,看着眼前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道“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每弹奏一曲,钟子期都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知识拓展
编钟
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编钟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就有了编钟,不过那时的编钟多为三枚一套。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套编钟的个数也不断增加。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
高①曾②祖,父而身③。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④曾⑤。乃九族⑥,人之伦⑦。
注释:
①高:高祖,祖父母的祖父母。②曾:曾祖,祖父母的父母。③身:自己。④玄:玄孙,孙辈的子女。⑤曾:曾孙,孙辈的孙辈。⑥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身、儿子、孙子、曾孙、玄孙。⑦伦:次序,辈分。
译文:
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身、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共九代,称为九族,表示亲属之间的远近亲疏、长幼尊卑的次序关系。
读故事,懂道理
被灭“十族”的方孝孺
方孝孺是明朝建文帝时期的翰林侍讲学士,以正直、博学而名闻天下。
建文帝四年(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京师,夺取了帝位。由于是谋反得来的帝位,朱棣觉得不光彩,于是便想请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给他写登基诏书。于是,他想到了方孝孺。可是方孝孺并不买账,严刑、威逼、利诱……不管朱棣怎么做,他都不愿意写诏书。
朱棣威胁方孝孺说:“你不写诏书我就诛你九族。”但是方孝孺还是不愿意写,还说:“你就是灭我十族我也不会写。”并且大骂朱棣。朱棣大怒,命人从全国各地押来方孝孺的亲人,一个个地杀死在他的面前。他的两个15岁的女儿,在从江南被押往南京的途中,为了不让父亲看到自己伤心,双双跳秦淮河而死。为了凑够“十族”之数,朱棣还杀了他的朋友和门生。
方孝孺强忍悲痛,始终不屈。最后,朱棣将方孝孺处死了。朱棣所灭方孝孺的十族,多达八百余人。
知识拓展
什么是“九族”
在我国古代有株连九族的事情,除了上面我们说到的那种,“九族”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父子恩①,夫妇从②。兄则友③,弟则恭④。
长幼序⑤,友与朋。君则敬⑥,臣则忠⑦。
此十义⑧,人所同。
注释:
①恩:恩情。②从:听从,顺从。③友:友爱,亲近。④恭:恭敬,尊敬。⑤序:指伦常秩序。⑥敬:尊重。⑦忠:忠诚。⑧十义:古人认为父慈、子孝、夫和、妇顺、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为十义,实际是指十种伦常关系中不同角色的行为准则。
译文:
父母慈爱,子女孝顺,夫和妻顺;兄长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兄长敬重;长幼之间有一定的秩序,朋友之间讲信用;君主尊重臣子,臣子忠诚于君主。这些做人的大义,是人们应当共同遵守的。
读故事,懂道理
举案齐眉的故事
“举案齐眉”讲的是东汉文学家梁鸿和妻子孟光的故事。
梁鸿博学多才,虽然家里很穷,但是因为品德高尚,所以上门说媒提亲的人很多,但都被他婉拒了。同县一个叫孟光的女子年已三十,仍然挑挑拣拣不肯出嫁,父母问她原因,她说:“要嫁就嫁梁鸿那样贤能的人。”梁鸿听说之后就迎娶了她。
孟光过门之后,就将家里内外装饰一新。而梁鸿却接连七天都不答理她。于是就问梁鸿:“我听说你品行高洁,拒绝过很多求婚的人。如今我有幸被您看中,却不知我做错了什么事,您从来不和我说话。”
梁鸿说:“我想要娶的妻子,是能够穿着粗布衣服,和我一起隐居山中的人。如今你穿着华丽的绢织衣服,涂脂抹粉,并非如我所愿,所以才会冷落你。”
孟光听后,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您的志向,我已备好隐居之服。”于是换上粗布麻衣来见梁鸿。梁鸿见了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的妻子。”不久之后,他们去了霸陵山中,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后来夫妻二人又迁到吴地。每次梁鸿从外面回到家中,孟光给他做好饭,低头不敢仰视他,而是将盛饭的托盘举到同她眼眉一样高的地方。人们称赞他们夫妻二人:“这对夫妇真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啊!”
知识拓展
治七情 修十义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人之利;争夺相杀,谓人之患。故圣人之所以治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礼记·礼运》)
十干①者,甲至癸。十二支②,子至亥。
注释:
①十干:指十天干。②十二支:指十二地支。
译文:
十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读故事,懂道理
十二生肖的故事
小朋友,你知道十二生肖指什么吗?它们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年玉皇大帝过生日,于是他下令让所有的动物在正月初九这天前来祝寿,并决定按前来祝贺生日的报到顺序选定十二种动物,作为通往上天之路的守卫,并按年轮流值班。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成为那十二种动物之一。于是,猫对老鼠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给玉帝祝寿,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正月初九那天早晨,老鼠很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于是就独自跑去给玉帝祝寿了。
结果,老鼠竟然是第一个到达天宫的。而猫呢?却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到现在也是这样。
知识拓展
干支纪年
在我国古代,人们是用干支来纪年的。它起源于夏朝,又称夏历,对农事有指引作用,故称农历。它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配对纪年,周而复始。因起头的是甲子,六十年一个轮回,因此俗语有“六十花甲子”的说法。
凡训蒙①,须讲究。详训诂②,明句读③。
注释:
①训蒙:训,教诲,开导。蒙,这里指智力未经开发的幼童。训蒙就是教育幼童,即进行启蒙教育。②训诂(gǔ):考证字义、推论字源。这是古代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句读(dòu):句和读,指文章中休止和停顿之处。
译文:
凡是教导幼童读书,必须讲究学习的方法。既要详细讲解字义训诂,又要讲清楚标点句读。
读故事,懂道理
徐文长巧用标点
徐文长是明朝有名的才子、书画家。有一次,他外出访友,当时正是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数日不晴。他只好住在朋友家里。
几天过去了,朋友看徐文长毫无回家之意,想逐客又不好意思开口,于是就写了一张字条,放在客厅的桌子上。字条是这么写的: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他的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暗地里下了逐客令。
徐文长看见桌上的字条后,立即就明白了朋友的用意,想和朋友开个玩笑,便提笔在字条上加了标点: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一字未变,只加了几个标点符号,意思却完全相反。
朋友看到后,反而觉得更尴尬了。
知识拓展
最早的标点符号
在我国古代,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会产生误解。到了汉朝就有人发明了“句读”符号,把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段为“读”。 所用符号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都是读书断句标志。到了宋朝的时候,开始使用“。”“,”来表示句读。这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为①学者,必有初②。小学终,至四书③。
注释:
①为:做,从事。②初:开端。③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统称为“四书”。
译文:
对于学习的人来说,一定有个初始阶段,求学的初期要打好基础。《小学》读完了,就可以学习“四书”了。
读故事,懂道理
孔子因材施教
据说,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个学生,其中成就高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常教导学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有一天,公西华陪着孔子闲坐,子路匆匆忙忙地走进来。
“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
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如何能不请示父兄马上行动呢?”
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先生,我从您这里听到的那些仁义之道,就应该立即去实行吗?”
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这下,在一边的公西华被弄糊涂了,不由得问孔子:“先生,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不可以马上实行。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请教先生。”
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抑制压缩他慎重地退后一步。”
孔子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教导。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对后世有很大的启发。
知识拓展
何谓“小学”
一提到“小学”,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中学”、“大学”,但是在我国古代,可没有“中学”、“大学”,那时候的“小学”指的是初等教育,汉代以后也指文字训诂之学。按照《汉书·艺文志》的说法,古代的儿童八岁进小学,要学习“六书”等知识。
此外,“小学”还可以指南宋大儒朱熹编辑的蒙学读本《小学》。《小学》分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嘉言、善行六个部分,主要内容为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义。
论语①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②。
孟子③者,七篇止。讲道德④,说仁义。
注释:
①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载孔子言论的一部书。其核心是“仁”,也就是做人的道理。②善言:美好的言论。③孟子:儒家经典之一。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④道德: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译文: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和再传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里面包含很多至理名言。
《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这本书是专门讲品行修养、道德仁义的。
读故事,懂道理
两小儿辩日
一天,孔子在游历的途中碰到两个孩子正争得面红耳赤。孔子上前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事争得不可开交呀?”
两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告诉孔子,他们正在争论早晨和中午的太阳哪一个离我们近。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早晨太阳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有车盖那么大,中午的太阳看起来只有菜盘子那么小。这不就说明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才显得大,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远才显得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