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工作要有好心态,做事要有好方法
330000000010

第10章 少向外界要条件,多向自己要智慧(1)

与其强求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时常抱怨工作不好、学业压力大、自己一番辛苦不被别人理解等等。但抱怨的同时我们是否能反思一下,同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有人照样可以生活得逍遥自在、乐观向上,而自己却总有满腹牢骚?事实上,有些时候,迫切需要改变的或许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的思想。

曾有这样一个寓言:

猫头鹰急促而忙碌地在树林里飞着。一旁的斑鸠好奇地问:“老兄,你究竟在忙什么?”猫头鹰气喘吁吁地回答:“我在忙着搬家。”斑鸠疑惑不解地再问:“这树林不是你的老家吗?你干吗还要再迁移搬家呢?”此时,猫头鹰叹着气说:“在这个树林里,我实在住不下去了,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斑鸠带着同情的口气说:“你唱歌的声音实在聒噪,令人不敢恭维,尤其在晚上更是扰人清梦,所以大家都把你当做讨厌的人物。其实,你只要把声音改变一下,或者在晚上闭上嘴巴不要唱歌,在这林子里,你还是可以住下来的。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叫声或夜晚唱歌的习惯,即使搬到另外一个地方,那里的人还是照样会讨厌你的。”

职场中有许多像猫头鹰一样的员工,当外界的环境不如自己的意时,就想着另外寻觅一个地方安身;却从来不想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去改变自己。这则寓言的寓意是,频繁地更换外界条件并不能从实质上改变我们的境遇,只有改变自身存在的不良现状,才能得到别人的青睐。

曾有一位哲人说过:“如果你不能阻止环境的变化,那么就改变自己,去适应它吧。”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写给大学生的格言中也曾说道:“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学会适应它。”比尔·盖茨是一个改变世界的人,他将世界带入信息社会,但是,这样一个改变世界的人,却说要首先适应世界。

的确,有时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与我们的事业目标、欲望、兴趣等发展是不合拍的,甚至有时会阻碍、限制我们的发展。这时,我们埋怨世界、抱怨环境是没有用的,只有从思想上去适应它。只有改变了自己,才能为职场发展扫除更多的障碍,才会为自己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机会,也才能为事业成功增添砝码。

刚刚毕业于某高校音乐学院的小李,被分配到一家国企的工会做宣传工作。刚开始,他很苦恼,认为自己的专业才能与工作不对口,在这里长干下去,不但自己的前途会耽误,而且自己的专长也可能被荒废。于是,他四处活动,想调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可是,几经折腾,终未成功。之后,他便死心塌地地安守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并发誓要改变“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状况。他找到单位工会主席,提出了自己要为企业筹建乐队的计划。正好这个企业刚从低谷走出来,扭亏为盈,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自然也想大张旗鼓地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计划。他来了精神,跑基层、寻人才、买器具、设舞台、办培训,不出半年,就使乐团初具了规模。两年以后,这个企业乐团的演奏水平已成为全市一流,而且堪与专业乐团相媲美,而他自己也成了全市知名度较高的乐队经理。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完全改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化劣势为优势,不但开辟出了自己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而且培养了自己的领导管理才能,为他以后寻求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间毕竟不是天堂,工作也常常并不都是尽如人意的,这都是很平常也很正常的生活现象。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抱有太多的不满,也不要认为换一份工作或换一个工作环境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因为每一个公司本身都存在一些问题,世界上的公司没有一个是完美的让人一点毛病也挑不出来的,关键都在于一个人的心。既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那就应该去改变自己,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南非总统曼德拉说:“与改变自己相比,改变世界的困难是微不足道的。”

事实上,没有一个企业是完美无瑕的,也没有哪个人是天生就注定成功和不会遭遇挫折的,关键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改变。正确的做法就是适应环境,在适应中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其实,我们的成功是内外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内外因的作用成反比例关系,当你成功的要素中外因的作用越大,对于内因的要求就越小,同样的,当内因的要素越多时,外因的作用就越小,就越不能显现作用。

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内 因 外 因

0% 100%

10% 90%

20% 80%

30% 70%

40% 60%

50% 50%

60% 40%

70% 30%

80% 20%

90% 10%

100% 0%

在职场中,不要过多地去强调环境的重要性,因为环境并不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应该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适应它,在你付出勤奋、努力后,你就会发现你不仅适应了环境,并且也迎来了成功。而这时候你会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掌握了命运,这是我适时调整自己的结果。”而这也是成功人士们在取得成功的道路上,已然经历过的过往事实,和告诫别人的经验。

实干加巧干,才能获得成功

人们常说:“一件事情需要三分的苦干加七分的巧干才能完美。”意思是行事时要注重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用巧妙灵活的思路解决难题,胜于一味地蛮干。“苦”的坚韧离不开“巧”的灵活。一个人做事,若只知下苦功,则易走入死路,若只知用巧,则难免缺乏“根基”,唯有三分苦加上七分巧才能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

当亨利·福特还是少年时,就发明了一种不必下车就能关上车门的装置,当他成为闻名于世的汽车制造商时,他仍在继续巧干。他安装了一条运输带,从而减少了工人取零件的麻烦。在此问题解决后,他又发现装配线有些低,工人不得不弯腰去工作,这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所以他坚持把生产线提高了8英寸。这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提高,却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力。

历史上,无数新发明、新创造便是如此诞生的。人们眼中的“懒汉”,常常是老板青睐的对象。

杰瑞是一个新的证券经纪人。和所有新手一样,主管给他一个电话号码簿和一部电话,让他开始工作。如果他想干好,就要尽可能多打电话。杰瑞拥有超人的毅力,他每天会打上几百个电话,忍受不断的拒绝,然后再排除大量障碍寻找到新的客户。在前几个月里其他经纪人被他甩在了后面,杰瑞开始受到上级的重视,最后成了管理层中的一员。但是他还要在这种广种薄收的销售环境中顽强苦干,用漫长的时间才能继续证明自己的价值。〖HT〗

我们不妨来为杰瑞设计一个小型的经营系统,通过廉价的报纸广告和推销信向客户发送信息,这样,杰瑞就不用再拨打电话了。他只与那些看到自己发布的信息后给他打电话的人谈生意即可。这样,杰瑞的交易量提高了,就不会像从前一样忙得不可开交。事实上,“巧干”可以让自己有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做不但不会因为偷懒而被否定,反而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做任何事情,都要将“苦”与“巧”巧妙地结合起来。正所谓“三分苦干,七分巧干”,“苦”在卖力,“巧”在灵活地寻找思路,只有这样,才最容易找到走向成功的捷径。

海尔员工魏小娥用创新的方法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毛边”问题,使过去脏乱不堪的卫浴生产车间现场变得十分整洁,将产品合格率提升到了100%,这一成就使魏小娥的“老师”日本模具专家宫川先生也赞叹不已。

海尔空调事业部的质检员戴戈,积极想办法解决了空调检验过程中用水浪费的问题。 联想集团的陈绍鹏顶着重重压力,为联想打开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市场,为联想公司挖掘了一个拥有巨大前景的市场,同事也都夸他具有“把冰激凌卖给北极熊的本领”。

海信集团的李砚泉,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对日本三洋机芯进行了改造,使之适应中国市场;之后又自己设计电视主板,彻底代替了三洋的产品,为海信创造了很好的效益。

这些都是在工作中勤于动脑,在脚踏实地的工作过程中又加入巧劲的优秀员工。世上绝大多数的科技发明都是发明者忍受不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苦劳作所发明的,他们认为总会有更轻松、更快捷、更便宜、更简单和更安全的路子,知道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思路。事实确实如此,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更容易、更快捷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战胜一切困难”是一种变化的决心,是一种应对市场变化的信念和心态,也是“三分苦干加七分巧干”的最佳体现。人的智慧潜能是无限的,一个瞬间产生的想法也许就会使企业的流程优化、生产成本降低、工作效能提高,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工作不能只靠苦干,善于寻找出路的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他们永远都保持着高涨的创造热情,并极力将这种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出谋划策,成为企业创富的先锋者。在当今社会,一名员工只会用业绩推动企业的发展远远不够,还应当立足企业的长远发展,开拓思维,用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引领企业的发展,这样的员工,才是当今企业最需要的人。

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

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唐骏,不仅被媒体誉为打工皇帝,在他离开微软之前还被比尔·盖茨授予“微软终身荣誉总裁”,唐骏在微软的辉煌经历无疑是其辉煌的职业生涯的开始。曾有许多渴望成功的年轻人都问唐骏,他在微软的成功靠什么?对此,唐骏的回答是:“其实在公司里,我们经常会发现各种问题。面对问题,很多人选择了抱怨,也有人选择了汇报、提案,但这些都还不够,我要做的就是把解决方案做出来。”

加入微软两年后,唐骏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Windows的中文和日文版本要比英文的滞后一年。于是唐骏向上层建议:在发布英文Windows的同时,发布中文版和日文版。其实这个问题微软高层都知道,很多微软的员工也知道许多人甚至提出过很多的建议和改革方案,这些改革方案高达80多份,但是在微软仍没有一个人真正从技术上来解决这个问题。

唐骏十分清楚:只会向老板提意见的人老板肯定不会喜欢因为他们显得太挑剔;提出问题又拿出解决方案的人,老板会对其产生好感但也不会就此重用,因为他们终究是纸上谈兵;老板真正需要的是能拿出来实实在在的结果的员工。

于是,唐骏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了自己的研究,他利用业余的时间将自己的开发模式进行反复的验证,并得到了完全可行的结果。之后他将自己研制的成果上报给公司,微软公司经过3个月的反复验证,终于实现了所有语言版本的同时发布,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微软的一大问题。

对此,微软上下都很激动,唐骏当时的直属上司这样说道:“Jun,你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也不是第一个带来解决方案的人,但你是唯一一个对解决方案进行论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