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雄鹰法则
330300000044

第44章 合作让鹰永远处在食物链的顶端(3)

鹰所能显示出的最具有威势的力量,绝不在于单只鹰的凶猛威武,而是鹰整体行动时显现出来的。孙子云,上下同心者胜。一个团队有一个宏大的目标时,不可能靠领导者单枪匹马去应付,所以必须尽力、尽快激发出人们的热忱来,虽然你不能要求每个人付出100%的心力,但是如果你拥有热忱、勤奋、积极的员工,那么你必定能获得高度成就。

要酝酿追求宏大目标,除了需要审慎的规划之外,也需要外力的协助。目标越大,你所需要的帮助越多,而且是整个追求的过程都少不了这样的帮助。你必须走出去和别人交谈……包括下属、同阶层的同仁,以及最重要的高级主管,因为当你企图追求一个大目标时,有权批准和否决的,正是这些高级主管。现在已经不是枯坐办公室,等待别人主动来关心的时候了,你必须走出去沟通你的绝妙点子,搜集别人的回馈和忠告,设法获得组织各个层级和部门的协助,同时要保持与他人不断的沟通。

你应该锲而不舍地追求你的目标。最好把这个目标写下来,张贴在所有人都看得见的地方。不要把这项信息搁在你的办公桌上,或是放进档案夹里,而是要走出去向大家宣示,生产线员工、工厂经理都要知道有这么回事,如果你把这个目标张贴在每一处走道上,就能帮助员工相信这个目标的确存在。

想要为企业下一个目标定义并让员工觉得企业目标对个人富有意义并不容易。实际上,大多数这类的叙述都太模糊,对部门经理用处不大,它们也往往和现实脱节,甚至失去可信度。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总裁鲍伯·艾伦发现,该公司过去的想法和做法都像是受保护的公用事业,现在必须改变,而且是在行业动荡不安时进行改变。公司的规划部门为关键性的战略任务提出一个定义,也就是让现有的网络承载更多的功能,并且开发新产品,符合新兴信息事业的需求。艾伦决定不用这样理性和分析性的名词来谈公司的目标。他也不谈论以扩张竞争态势为重点的战略意图。他选择非常人性化的名词,他说:“公司致力于让人类欢聚一堂,让他们很容易互相联系,让他们很容易接触到需要的信息——随时、随地。”这个陈述,表达了公司的目标。但他用的都是非常简单而个人化的语言,使人人都能理解。重要的是,员工能对这样的任务产生共鸣并引以为傲。

让员工把企业的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企业目标必须具有相当大的包容力,才能使全体人员参与,从而让企业目标体现在日常工作之中。

如同每一只凶猛有力的鹰都把自己的力量用到整个鹰群所锁定的目标那样,作为管理者,也应当以巧妙而恰当的方法加以引导,让企业上下都愿意为企业目标奉献力量,并让这样的努力持之以恒。明确的企业目标是正当可行的,它不是公关惯用的华丽辞藻,也不是鼓舞士气的夸大宣传。所以,领导者对定义恰当的目标应做出具体的承诺。

美国康宁公司总裁哈夫顿曾委派公司最能干、最受尊敬的资深经理人负责康宁公司的品质管理。尽管经历一次严重的财务紧张,哈夫顿还是拨出500万美元,创立了一个新的品质管理学院,用以实施康宁公司大规模的教育和组织发展计划。他还承诺将每个员工的训练时间提高到占工作时间的5%。康宁公司的品质管理计划很快就达到了哈夫顿的目标。正如一位高层经理所说:“它不只改善了品质,更为员工找回了自尊和自信。”

在更多的时候,企业领导人只是不断详细解释目标,得到大家认可,并且希望员工理解之后进一步接受。如果大家为了实现公司目标要付出额外的努力,他们必须能够认同这些目标。认同、沟通、塑造组织价值比清楚说明战略远景更为困难,因为前者不太依靠分析和逻辑,却更加需要情感和直觉。

大胆表达自己主张的企业,通常会吸引认同企业价值的员工,而对于具体实现这些价值的企业,这些员工也会付出更大的努力。ABB集团副总裁林道说:“经理人员不是对某个老板效忠,甚至也不是对企业效忠,而是对他们相信的一套价值观效忠。”

因此,塑造一个共同的目标,创建共同的价值立场和相同的价值理念,就成为引发员工积极性和工作动力的重要手段。因为员工认同企业,同时企业也认可员工。这样一来,价值观激励便成为非常有效的手段。

当领导宣布要追求大目标的计划时,员工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反应:立即参与、逐渐接受、绝不赞同。你应该把所有的努力和精神放在前两种员工身上,最后一种人就随他们去,放弃也不可惜。有些人只要你一开口,便会立即认同你的目标,同时提供他们的协助与支持,义不容辞地为你出海去追捕鲸鱼;另一些人要考虑一下子才会跟着你上船,而且可能还要先盘算这么做他们的利益何在,才会答应帮忙。

所以万一他们不清楚达到目标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你就应该让他们晓得;最后一种永远坚持反对意见,他们早就打定主意唱反调,这时候你能做的便很有限,不太可能说服他们,因此最好把你的时间花在前两种愿意帮忙的人身上,干脆放弃这群唱反调的人员。很难想像,在鹰的群体中会出现一只逆整体方向而行的鹰。虽然在现代企业中,组织成员都喜欢追求目标,但前提是目标必须清楚可见,而且确实可行。通过幽暗的隧道不打紧,但是一定要看得见隧道尽头透着一些光线,你的目标绝不能是个画饼充饥的虚无梦想,而要让人感受到,目标虽然困难,但是一定可以达到。在今天的组织里面,薪水和奖金已经不是唯一的激励途径;公司与领导人能否创造有活力、积极、充满人性的工作环境,以及能否不断给予员工挑战、回馈与优厚的报酬,才是更高远的目标。

分享是最聪明的生存之道

鹰向来克己切食,也从不贪吃全部食物,而且还会很大方的把剩余猎物分给其他鸟兽享用。以鹫为例,一旦有谁发现了猎物,就减慢飞行速度,并不断发出叫声,远近的秃鹫听见此声会纷纷赶来,聚集在一起争食。虽然进食时看上去是有点你争我夺,但不要忘记它们都是由食物的发现者呼唤而来,共享美食的。

学会分享,是聪明的生存之道!这是鹰给我们的一大启示,一个人要想取得大的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分享。

分享,是一种成功的境界,是一种智慧的升华,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领悟。分享爱,分享劳动,分享喜悦乃至分享痛苦,这都是一个团队所需要的。有些人在工作当中往往总是喜欢斤斤计较,干什么事情总害怕自己会吃亏,更怕让别人得了便宜。这样的人就是没有领悟到分享的真谛,也不可能与整个团队拧成一股绳。

奥运冠军站在领奖台上发表感言的时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感谢我的教练,感谢我的家人,感谢我们的团体,感谢所有关心、支持我的人。”这就是一种荣誉的分享,这些简单的话让所有人感到如沐春风,试想一下,如果他在台上这样说:“我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和别人无关,完全是我个人努力的结果。”大家一定会对这个人的品行感到厌恶,他的团队也不可能一如既往的支持他。同样,一个懂得分享的企业老总总是会说,所有的一切是属于公司员工的,一个获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会说,成绩是属于整个研究集体的。真正伟大的人从来都是懂得与别人分享的,正如牛顿所说:“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只不过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一家大型家族企业下面有很多办公室,总裁年事已高,打算好好锻炼一下自己的儿子,他让儿子以一个普通员工的身份到各个工作室体验一下工作的趣味。这个年轻人走了不少办公室,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发现,绝大多数的办公室看起来都是忙忙火火、秩序井然的样子,大家似乎连笑的时间都没有。唯独市场部的一个办公室里总是洋溢着笑声,而且他们的业绩在全公司是最好的。他很奇怪,就决定在这间办公室多待一段时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秘密竟然出现在一个叫老王的小员工身上。老王这个人学历不高,薪水也不是很多,但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爱和别人分享一些自己的事情。比如他爱人生了女儿,他一大早就冲到公司对大家喊:“我当爸爸了!”每个月发了奖金,虽然他拿的比别人少,但是他总会买些零食回来:“来来来,发奖金了,我请客。”每次擦自己的办公桌的时候,他也总是帮那些不在的同事一起收拾干净。别人有什么困难,只要是他能帮得上的,二话不说,马上过去帮忙。在老王的带动下,整个办公室的人都十分开朗,大家的集体活动比较多,下班以后经常一起出去玩,而不是像其他部门各回各家。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的工作效率自然就高了很多。

几个月以后,董事长问儿子:“在这几个月里,你都学到了什么?”

年轻人回答:“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学会了与人分享。”

懂得分享是一种聪明的生存之道。当我们摒弃自私的行为,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帮助了自己。因为,在这个崇尚合作的社会里,没有一个人能担当全部,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往往就维系在与别人互助的基础之上。许多时候,与人分享自己的拥有,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下面的一个小故事,让我们更深层次地认识到“分享”对于我们的人生意义。

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街道上,村民们在默默地行走。

苦行僧转过一条巷道,他看见有一团昏黄的灯光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照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瞎子过来了。”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鸟语花香,看不到高山流水,也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令人迷惘和可笑?

那灯笼渐渐近了,昏黄的灯光从深巷移到了僧人的鞋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问:“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挑灯的盲人告诉他:“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开始,我就一直双眼混沌。”

僧人问:“既然你什么都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吧?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你是为别人照亮啊!”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

“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

盲者缓缓问僧人道:“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僧人说:“是的,就在刚才,还被两个人碰撞过。”盲人听了说:“但我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到我了。”

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

不是么?每个人都有一盏心灯,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灯,既照亮了别人,更照亮了自己。文中这位盲者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照亮了自己,更在于他照亮了别人。从分享的角度来说,照亮自己和照亮别人是一个铜钱的两面,辩证地相互依存着,悟得了其中的含义,你就悟得了生存的至高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