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恩做人 敬业做事
332400000022

第22章 拿行动成就敬业,用业绩落实感恩 (1)

少说多做,注重落实和行动

光说不做,或者说得多、做得少,不注重落实和行动,是当今职场人士的通病。大多数人都是知之多于行之,没有主动运用自己所拥有的丰富知识和经验,没有把知识和经验当做一部分工具来使用。正如彼得· 德鲁克所说的那样:“我们大多数人都只关注把我们知道的东西划分到不同的专业领域去,而非竭尽全力去运用知识的力量来应付各种不同的问题。”

方案再完美,如果不去执行,就一点价值也没有。成功的企业实际上和它们的顾客靠得很近,即其他的企业在谈论,而成功的企业则在行动。这就是成功企业与一般企业的不同之处,同样的,也是优秀员工与平庸员工的区别。

CNN 的总经理汤姆· 约翰逊说,他总是尽量在24 小时内回复所有的信件和电话。

那些失败的员工之所以失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只设定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却很少关心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仅仅是对问题做出界定还远远不够,更主要的是行动,是马上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然而在现实中,“说”代替了“做”的现象存在于许多企业中,这也是敬业心缺乏的表现。

在企业中,管理人员常常将讨论、撰写作为企业工作的重心,重视制订计划、会议研讨、准备书面材料等案头工作,都忽略了将纸上的演示变为执行的落实;另一种现象是把企业信条或价值观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如印刷小册子给员工、客户,或是印在海报上),但是这样做的只是表面,希望得到的结果并不会自动变成现实。用企业的信条代替行动是战略目标得不到落实的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有两个朋友,结伴去遥远的地方寻找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在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遇到了一条风急浪高的河流,而河的彼岸就是幸福和快乐的天堂。

关于如何渡过这条河,两个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一个建议采伐附近的树木造一条木船渡过河去; 另一个则认为无论哪种办法都不可能渡过这条河,与其自寻烦恼和死路,不如等河干了,再轻轻松松地走过去。

于是,建议造船的人每天砍伐树木,辛苦而积极地制造船只,并学会了游泳;而另一个人则每天躺下休息睡觉,然后到河边观察河干了没有。

直到有一天,已经造好船的朋友准备过河的时候,另一个朋友还在讥笑他很愚蠢。

不过,造船的朋友并不生气,临走前只对他的朋友说了一句话:“去做每一件事不一定都能成功,但不去做则一定没有机会获得成功!”

躺着思想,不如站起来行动!停留在分析和规划阶段,不拿出行动,就永远达不到目标。

尽管规划和分析有时也很有用,但对我们想达到的结果并不能产生任何直接的影响,最好的落实就是运用现有的时间、资金和资源,竭尽全力去完成使命,从今天开始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想摆脱没有结果的困境,你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a切忌把问题复杂化。

b做了再说。

c主动帮助别人。

d与同事精诚合作。

e不找任何借口。

f切忌空谈,任何时候都关注落实和结果。

一个敬业的员工不会只把工作动力与目标规划停留在纸上,他会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去践行自己的理想,虽然过程可能会很艰难,但取得的成绩也是巨大的。所以,职场上一条永远需要被铭记的信条就是:少说多做,注重落实和结果。

结果至上,要功劳不要苦劳

汤佳是上海一家公司的会计,平时工作非常认真,报表也做得漂漂亮亮、整整齐齐。可惜,报表上的数据与实际发生额相差甚远,不仅老板看了一头雾水,连她自己对报表上的原始数据的来源也说不清楚。于是,这张报表就成了实际上的废纸,在公司管理层做决策时一点参考价值都没有。这样没有结果的工作等于白做,等于白白浪费公司的资源,于是汤佳很快就被炒了鱿鱼。

也许你会说,汤佳工作那么认真,即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是的,以前很多人总结个人业绩时总喜欢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老黄牛”型的员工曾经备受推崇和赞赏。但那都是以前,现在的情况是,老板越来越重视能出业绩、有功劳的员工,而不喜欢一天到晚辛辛苦苦,最后却没有任何成绩的员工。企业里最重视的是你的“功”,而不是你有多“苦”,作为一个员工,你要追求的不是“苦劳”,而是“功劳”,是实实在在的结果。

曾有过这样一个比喻:老黄牛,终日吃草,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但久而久之,它习惯了低头拉车,很少抬头看路。有一类员工,每天提早上班,推迟下班,连星期六、星期天都不休息,弄得身心俱疲、愁眉苦脸。但是,由于这些人常常陷入传统定式思维,自设陷阱、自设障碍,不懂变通地、创造性地工作,就像老黄牛一样“一根筋”地坚持到底,迷迷糊糊地转不过弯来。好似一群伐木工人,走进一片树林,开始清除灌木。当他们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清除完灌木,直起腰来准备享受一下完成了一项艰苦工作后的乐趣时,却猛然发现,他们需要清除的不是这片树林,而是旁边的那片。

有些老黄牛式的员工费力不讨好的原因正在于此,他们做工作只追求苦劳,不追求功劳,以为落实责任就是一味地蛮干,最终荒废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很多本可以办成的事情没有办成,白白浪费了公司的资源,以致老板总是很不满意。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句话也经常被那些能力不够、对待工作没有尽力的人用来安慰自己,并常常成为抱怨的借口。他们认为工作只要做了,不管有没有结果,就应该算成绩。当上司交给的任务没有成功地执行到位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观念,觉得管理者会谅解自己的难处,会考虑自己的努力因素。

但实际上,没有功劳的所谓苦劳不但消耗了自己的时间,还浪费了公共资源。市场只认效率,公司只认功劳,企业必须创造效益,员工必须拿出成绩。假如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好,不可能说这种产品虽然质量不好,但也是通过企业员工千辛万苦制造出来的,顾客就将就买吧,消费者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商业时代以效率为上,凭功劳说话。企业中的员工无论多辛苦、多忙碌,如果缺乏效率,没有功劳,那么一切辛苦都是白费。

著名的三正半山酒店的管理行动纲领里面写着这样几条:

1.我们追求出正果。出正果就是我们的工作要富有成效,做任何事都要追求一个好的结果。我们反对只说不做,同时我们也反对做而无效。只有持之以恒地付出,不折不扣地努力,才能得到好的回报。

2.企业对员工价值认可的程度,取决于员工为企业创造业绩的多寡。

3.我们坚持以绩效的获取和提升作为管理的出发点,以绩效水平作为评核管理工作有效性的依据。

4.工作价值和市场价值决定着员工的分配基准,绩效水平决定着员工的实际获得。

承认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承认苦劳就承认了低效率,会导致企业员工不再积极进取,而是得过且过,这样企业就没有任何效益可言。在这个凭实力说话的年代,讲究能者上、庸者下,没有哪个老板愿意拿钱去养一些无用的闲人。每个员工只有把工作做到位,才是老板需要的人,才能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中生存。

思维创造行动,行动创造结果,敬业的员工敢于向工作要结果。如果我们要一个满意的“工作结果”,那么我们首先要树立一种能够激发行动的“结果思维”。具备“结果思维”的人一切唯结果至上,任何时候都以追求结果为本;而不具备“结果思维”的人结果意识淡薄,忽视对工作结果的把握。两种不同的做法,成为决定员工卓越与平庸的分水岭。

一名具有强烈复命意识的敬业员工,在结果心态的驱使下,会竭尽全力,利用各种方法取得结果。在赢取结果的过程中,他们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回报。相反,一个不负责任、缺乏复命意识的人终日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不思进取,能糊弄就糊弄,没有争取一流的动力,任懈怠的想法肆意蔓延,行动力也日渐消退,进入一种消极而被动的状态,最终导致职业前途的暗淡。

绝不拖延,尽心尽力去执行

“迪斯忠告”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作家迪斯。他以自己创作的经验告诉我们,做事高效的一大关键在于把握好现在,绝不拖延。昨天过去了,今天只做今天的事,明天的事暂时不管,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状态:我们常常对昨天的失落念念不忘、耿耿于怀;又常常为明天的美丽而意气风发、热血沸腾、斗志昂扬。然而,或许你觉察不到,就在这埋怨与幻想当中,就在这追悔与兴奋当中,我们跨进了“拖延”的深渊,失去了最宝贵也最容易失去的今天。

昨天是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尚未兑现的期票,只有今天是现金,具有流通的价值。

智者选择活在现时,今日事今日毕,绝不在拖延中让“执行”搁浅。

环视今日世界,商场如战场,工作如同战斗。要想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支高效能的战斗团队。任何一个经营者都知道,对那些做事拖延的人,是不可能寄予太大的期望的。

敬业的员工做事从不拖延,在日常工作中,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在上司交代工作的时候,他们只有一个回答,那就是:“是的,我立即执行!”他们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将令人满意的业绩呈现在老板面前。

英国前首相梅杰说过这样的话:“过去,只有适者才能够生存;今天,只有最快处理完事务的人才能够生存。”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公司里,一个人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奉行“把工作完成在昨天”的理念。一个总能在“昨天”完成工作的员工,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老板心中的敬业员工、优秀员工。如果做什么事都像下面提到的那个主管一样,拖拉、不负责,那等待你的只有失败。

某公司老板要赴海外公干,还要在一个国际性的商务会议上发表演说。他身边的几名要员要把他赴洋公干所需的各种物件都准备妥当,包括演讲稿在内,大家忙得头晕眼花。在该老板赴洋的那天早晨,各部门主管也来送行。有人问其中一个部门主管:“你负责的文件打好了没有?”

这位主管睁着惺忪睡眼,说道:“今早只有4 小时睡眠,我熬不住睡着了。反正我负责的文件是以英文撰写的,老板看不懂英文,在飞机上不可能复读一遍。等他上飞机后,我回公司去把文件打好,再以电讯传去就可以了。”

谁知,老板到机场时,首先就问这位主管:“你负责预备的那份文件和数据呢?”这位主管按他的想法回答了老板。老板闻言,脸色大变:“怎么会这样?我已计划好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与同行的外籍顾问研究一下那些文件和数据,不白白浪费坐飞机的时间呢!”闻言,这位主管的脸色一片惨白。

这则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名称职敬业的员工,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自作聪明地设计工作。他们会谨记工作期限,并清楚地明白,在所有老板的心目中,最理想的任务完成日期是昨天。

社会学家库尔特· 卢因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叫做“力量分析”。在这里面,他描述了两种力量:阻力和动力。他说,有些人一生都踩着刹车前进,比如被拖延、害怕和消极的想法捆住手脚;有的人则是一路踩着油门呼啸前进,比如始终保持积极和自信的心态。这一分析同样适用于职场。如果你希望自己能成为老板眼中的敬业员工,你就应当把脚从刹车踏板——拖延上挪开。

克服困难,将任务执行到底

将任务执行到底,不管在过程中会遭遇多少坎坷和困境——这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态度。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决定行动,一个坚忍不拔、坚持不懈将任务执行到底的员工,肯定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也会更容易在工作中受到提拔。

毕业于西点军校的美国前总统杰弗逊· 戴维斯说:“你别无选择,奔逃的退路上一样可能布设着陷阱、潜伏着敌人。退路往往比前进的道路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