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像军队一样去落实
332700000003

第3章 大道相通:像军队一样去落实 (2)

一个优秀的军队,其军魂体现出鲜明的特点。从过程来看,优秀军队具有高度的落实力;从结果来看,优秀军队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军队的落实力和战斗力源于军队一以贯之的文化,以及一整套的管理模式。

“落实”融入军队的文化中,这种文化融入每一位军队成员的血液中,成就了军队这个具有强大落实力的组织,同时也成就了具有强大落实力的军人。

正是因为拥有强大的落实力和落实文化,军队才成为屹立千年不倒的钢铁组织。在落实文化中浸染的官兵具有强烈的落实意识,并培养锻造了卓越的落实能力,能够给出“保证完成任务”的承诺,能够在执行任务时严守纪律、创造方法、密切配合、完美复命。正因为有了这样人的完美落实,使得军队从远古时期出现时起,经历了数千年的岁月洗礼,仍然保持着勃勃的生机和强大的战斗力。从组织管理层面分析,就是因为军队的落实文化。

企业,若想成为常青的组织,同样必须培养具有落实意识与落实能力的人,打造落实型组织,构建落实文化。在企业工作中,只有一个人或几个人讲究落实并不起作用,要让落实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形成一个“人人思落实,事事必落实”的文化氛围,让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落实”思想的指引下开展工作,并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信念、纪律、领导力:军队打造落实力的三个元素

学习军队的落实文化,就要剖析支撑这种文化的三个要素,即信念、纪律与领导力。伟大的组织是信念的物化,纪律是实现、增进信念的手段,领导人是信念与纪律的奉行者与推行者。

信念为工作的落实指明了方向。

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无穷的,组织有了坚定的信念,组织中的人才能为实现理想进行不屈不挠的奋斗。信念是一种深层的激励,没有任何一种激励可以代替它,它可以让人们超越自我的私念,为一个更加伟大、超越个人的事业去奉献;信念还是一种道路,它告诉人们一个组织为什么要存在,为什么要发展;信念更是对组织领导者行为的一种规范,领导者持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带领组织向着某个方向迈进。

军队有了信念就如同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有了信念,士兵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参军打仗,要流血牺牲;有了信念,士兵知道应该做什么,而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有了信念,士兵如同看到了美好的明天,而他也深深地知道,任何一份成果都是他落实行动的结果。

军队具有强大的落实力,正是信念在起着巨大的作用。中国工农红军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并围绕这一信念形成了战略纲领和战术布局,毅然走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西点军校树立了“责任、荣誉、国家”的信念,于是在执行任务中,每一个人都以国家荣誉至上,坚决完成任务,不找任何借口。

信念,就像组织这棵大树的树干,支撑着整个组织的发展,指导各项工作的落实。树干一倒,大树则倾;信念一失,组织则危。没有信念的组织,也就失去了落实力,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IBM前CEO小托马斯·沃森曾经在1963年写的小册子《企业及其信念》中说:“我相信一家公司成败之间真正的差别,经常可以归因于公司激发了员工多少精力和才能,在帮这些人找到彼此共同的宗旨方面,公司做了什么……公司在经历代代相传期间发生许多变化时,如何维系这种共同的宗旨和方向感……我认为答案在于我们称之为信念的力量,以及这些信念对员工的吸引力。我坚信任何组织想继续生存和获得成功,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作为所有政策和行动的前提。其次,我相信企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忠实地遵循这些信念……信念必须始终放在政策、做法和目标之前,如果后面这些东西违反根本信念,就必须改变。”

纪律是落实的保障。

信念需要纪律来保证,没有纪律,就没有理想的实现。

英国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在其所著的《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说:“纪律是达到一切雄图的阶梯。”这句话很有道理。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任何组织成员要想实现最终的目标,把工作真正落实好,就要运用纪律这个阶梯。

纪律是一个团队生存和作战的保障,没有了纪律,这个团队就会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战,不能实现1+1>2,没有凝聚力,落实力更无从谈起。

军队纪律的严明是有目共睹的。士兵是钢铁,纪律就是模具,是在纪律的约束下形成了既定的行为模式,使落实力的形成有了保障。春秋时期就有“孙武斩宠姬以示军威”,那时的孙武已经明白,要想使下属富有战斗力,提升他们乃至整个组织的落实能力,关键的因素就是在各项工作的落实中有严明的纪律作为保障。解放军也似乎成了严明纪律的代名词,从“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解放军战士养成了遵规守纪的良好作风,这种作风使解放军成为人民的子弟兵,成为使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斗强者。委内瑞拉猎人学校的纪律之严也是举世闻名的。瓦斯爆炸代替了起床号,每天高强度的训练是考验学员的必修课,训练若超时便没有资格吃饭,还要接受惩罚,在这常人看来难以接受的纪律之下,产生的将是特种部队的优秀队员,将是一个又一个的钢铁战士。正是在这些纪律的约束下,才有了组织内部的密切协调,才有了每一次战斗任务的顺利执行,才有了卓越战略的完美落实。

领导力是促进落实的最佳动力。

企业的信念与纪律大多是领导层确定的,但这些并不只是让下属来遵循的,领导更应该身先士卒,起到带头的榜样作用,促进管理理念和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

在组织中,如果领导者能够率先示范,以身作则地努力工作,那么这种热情和精神就会影响其下属,让大家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形成热情工作的氛围。可以说,领导者的榜样作用是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最好的示范,对属下的行动是一种极大的激励。

电影《冲出亚马逊》的场景是委内瑞拉猎人学校的一个缩影。影片中有一个片断,讲的是学员犯了错误,要受惩罚,校长罗斯将军也背起背包进行长距离跑步以示自罚。这个场景感动了本有些不服气的犯错者,让他更深刻地领会了纪律的含义,同时,心服口服地接受了惩罚。

领导者一个简单的动作,往往是对落实的最佳诠释,是对规章制度与组织信念最有力的支撑。

信念、纪律、领导力,这三者的完美结合就是以行动为基础的落实文化。这种文化的精髓在于落实,在于圆满地完成任务。最早洞悉这种组织秘诀的是军队。

总之,要提升企业的落实能力,就要将军队的落实文化融入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以高度的落实文化引领企业发展。强调落实文化的企业就是信念、纪律和领导力三者的组合体。

张瑞敏挥大锤砸掉的不只是76台冰箱

在海尔的企业文化内刊上,刊有一幅黑白照片,那是一名海尔员工在挥大锤砸冰箱。照片记录的就是我们熟知的“海尔砸冰箱”事件,时间为1985年夏天。

事件源于用户的一封来信。信中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库存中不合格的冰箱还有76台。对于这76台冰箱怎么处理,当时负责处理的干部提出了两种意见:一是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有贡献的员工;二是作为“公关武器”,处理给经常来厂检查工作的工商局、电力局、自来水公司的人,让他们能够在关键时刻为企业提供一些便利。

可张瑞敏却作出了一个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现场会,把76台冰箱全部砸掉。

张瑞敏当时要求所有的工人都来参观,然后要求谁做的这个冰箱,谁亲手把它砸了。许多老工人都流泪了,因为那时候,工厂都开不出工资了。张瑞敏到那个工厂来时,一开始的几个月,都是到农村生产大队去借钱。借到第四个月份,生产大队说什么也不肯再借了。

对张瑞敏砸冰箱的做法,当时海尔的上级主管部门意见很大,认为在冰箱凭票供应的时代,张瑞敏没有抓住赚钱的好时机;即使76台不太好的冰箱处理给关系户做个人情,也比白白砸掉合算。

但张瑞敏执意要砸冰箱,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

在企业处境那么艰难的情况下,张瑞敏为什么一定要砸冰箱,他挥大锤砸掉的只是76台冰箱吗,他究竟想砸出些什么? 

“如果便宜处理给你们,就等于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今天是76台,明天就可以是760台,7600台……”

张瑞敏的这句话已经作出了回答。他是想通过砸冰箱的举动砸掉员工头脑中的思想桎梏,唤起员工的落实意识,包括对优等质量的落实和对岗位责任的落实。他是要通过行动告诉员工:我们提倡什么,我们反对什么!

有的人说这件事张瑞敏处理得太武断,其实,不如说是他军人风格的体现。

军人出身的张瑞敏保持了军人做事严谨的作风,军队的教育和“要做就做到最好”的理念对张瑞敏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的。不但影响了他这个人,更影响了他带领的企业。他说过:“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好比一个拳坛新星的起步,他的目标必须首先就指向世界冠军,甚至要超越世界冠军。否则它不仅永远无法问鼎世界第一,而且一不留神还会被任何一个平庸的选手击倒在地。”

张瑞敏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他也知道将这个“永争第一”的理念落实到工作中在当时有着多么大的困难。

1984年,就在张瑞敏接手掌管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之前,企业已先后换了三任厂长,直接亏损达147万元,资不抵债。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更是落后,纪律意识淡薄,质量观念不完善,全厂上下仍弥漫着“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散漫气氛。那时的冰箱有一、二、三等品,因为物资紧张,没有人重视质量,就算是等外品、处理品,一般都能卖掉,这种现象更加剧了员工对质量把关的懈怠。

怎样才能让员工将质量意识落实到工作中,如何才能重整企业的质量文化,如何才能带领企业迈向卓越,这些命题一遍遍地拷问着张瑞敏。张瑞敏需要一个契机把这一落实的思想灌输入员工的头脑中。

对这76台冰箱的处理方法关乎企业对质量会形成什么标准,进而影响企业的文化。张瑞敏毅然选择了“砸”!他要通过砸冰箱唤醒员工的质量意识,要通过砸冰箱让员工将高品质标准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可以说,张瑞敏通过“砸冰箱”的行动落实了他一再强调的质量观念,让员工看到真真切切的结果,比任何形式的说教都管用。

一个“砸”的举动从思想源头上杜绝了质量问题再次出现的几率。

现在看来,落实质量意识不但是企业生存的需要,更是张瑞敏军人战略性眼光的外显。那时,他便准确地预见到,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即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短缺经济时代的生产和销售观念注定要被淘汰。市场的发展令张瑞敏清醒地认识到,以前冰箱好卖并不是因为质量好,而是因为供不应求。当市场发生转变,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时,没有过硬的质量,消费者是不会买账的。

1986年,电冰箱市场进入普及期前的爆炸性增长阶段,由于冰箱市场存在较大供需缺口,价格也一升再升,国内各冰箱厂家都在拼命增加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就在这时,张瑞敏却组织全厂开展了“假如两年后市场疲软,冰箱销不动怎么办”的大讨论(事实证明,两年后市场的确疲软),及时给全厂员工敲响了警钟。1987年,他又在厂里举办了“劣质工作展览会”,目的仍是落实员工的工作质量意识,以工作质量确保产品的高质量。

如今站在辉煌的海尔工业园区,你会感慨当初张瑞敏“砸”对了。如果没有那一锤,很可能就没有海尔人质量意识的落实,也就没有质量精品的出现,更不会有海尔灿烂的今天和璀璨的明天。

由此,我们也要反思,曾经数不胜数的电冰箱厂家,为何都拼不过海尔,竟让这个曾涣散不堪的小厂拔得头筹?实际上,这与能否下决心落实、能否狠抓落实有着必然的联系。毛泽东曾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一场暴动。”落实工作同样要狠抓实干。军队具有强大的落实力与它的严明纪律、铁腕手段和性格强硬的领导者是分不开的,在企业中抓落实工作同样需要军队般的纪律做保障,需要树立军队般坚定的信念,需要军队中的理念和手段。我们需要借助军队在构建落实文化中运用到的方法来搭建企业中的落实文化体系,让企业的每一个人都将“落实”的观念放在心上,融入本职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