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顿饭可以说是吃得大快朵颐。沈一一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吃得这样舒服的了。她所指的舒服是说自己吃着喜欢吃的菜,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完全放松地进食。
不要小看这样的条件,真的要全部达成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了。
沈一一的口味虽然不刁,但是总还是有自己喜欢吃的菜色的。显然在爷爷奶奶家还是在学校,都不可能有完成按着沈一一的口味做的饭菜。因为别人也不知道沈一一到底喜欢吃什么样的菜。
到底还是把自己给从小喂大的妈妈对于自己的口味最清楚啊。
而平时住校的话,学校的大厨的水平有口皆碑;住在爷爷奶奶家的时候,虽然他们也有专门的厨师做菜,但毕竟与沈一一从小吃到大的口味与口感有差距。能够吃到妈妈亲手做的饭菜,真的是一种难得的福气呢。
当然,说起来在学校的时候,自己因为是风云人物,食堂吃饭时总是少不了多多少少的目光在注视着自己。这样的环境中,哪里能够放松得下来呢。而在爷爷奶奶家的时候,虽然爷爷奶奶疼爱自己,但是沈一一还是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自己在爷爷奶奶面前的言行举止,不能够太过放肆。这样的生活又谈何轻松,怎么可能放松呢。
只有在自己的父母身边,他们才是完全地可以给予自己的女儿最大的宽容与完全的信任的。所以这顿饭可以说是沈一一来到北京之后吃得最爽的一顿饭了。如果沈一一是一个小吃货,吃了这一顿饭她可以说是把全部的压力都给释放掉了。
在沈一一自己吃饭的过程中,沈妈妈还不断地拿筷子给女儿夹菜。自从她知道了自己女儿是吃不胖的体质后,沈一一任何说自己不能多吃,会发胖的话都被她这个当妈的给抛在了脑后了。什么都没有自己给女儿塞营养。让女儿健健康康的心愿来得重要。所以沈一一只要是和自己的妈妈一桌,那一定是最后要塞得肚子都小小地鼓出来才算数。
“一一,这个是你小时候最爱吃的炒鳝丝了,你快尝一下,妈妈在北京好不容易才买到的这种鳝丝,平时可是吃不到的。”
“一一,还有这个。你最爱吃的粉皮鱼头。这个肚子这儿的肉最是滑嫩了,你快尝一尝。”
“还有这个,鱼丸汤。这个青鱼丸可都是用鲜鱼的肉给做的。里面加的面粉很少,所以尝起来又滑又嫩,很好吃的。妈妈还放了你最爱吃的龙口粉丝。”
……
沈一一的嘴里从一开始坐上了餐桌就没有停下过。当然自己的味蕾在尝到了这么多自己的亲妈做的开胃小菜之后也是大大地逞了一番口舌之欲。这都是在沈妈妈一刻不停地喂自己的女儿的结果。而沈妈妈不断地喂食甚至于让在场的另一个人,也就是沈一一的爸爸沈建国同志吃起了醋来。
本来沈一一对于沈建国来说。那可是最宝贝的女儿。而把女儿给喂得饱饱的也是沈建国这个做父亲的心愿之一。
可是今天看到了自己的妻子在不断地照顾女儿的饮食,却一点点关心自己这个做丈夫的意思也没有的时候。沈建国同志的忌妒心一下子就成长了起来。几乎有这么一瞬间,沈建国同志就差点忘记了自己现在还是带罪之身这个问题,直接就对沈一一说:“一一,你这么大的人。自己没有手来夹菜吗?还要劳动你妈妈的大驾来伺候你吗?”
不过沈建国同志还是想到了自己针对女儿把衣服留给妈妈洗这件事情说出同样的话时自己妻子的反应。他可以想象,这一次自己如果说出类似的话,那么也不要想从自己的妻子那里得到任何赞许的表示。所以。沈大军长最后还是克制住了自己评论的欲望。
等到沈一一在妈妈的关爱中,终于吃到再也塞不下去的时候。沈妈妈终于不再往女儿的碗里夹菜了。相反的,她问女儿:“那个鱼头汤可是专门为你做的,你拿碗盛一碗喝了吧。”
沈一一这一刻真的超级想要对妈妈说一句:“are_you_kidding_me?”的,因为要知道她现在的肚子已经胀到了不行了。所以她此刻放弃了再扮淑女的样子,对着自己的妈妈说出了实话:“妈妈,你看我的肚子,现在已经高出来这么多了。你要是再逼着我喝下去一碗的话,那我恐怕得马上送医院急救看肠胃科去了。”
沈妈妈这才发现今天自己似乎是发挥过了头了。身为一个医生,杨蕊不会不熟悉暴饮暴食的危害的。沈一一现在的状况,要是再硬是往里面塞的话,还真的就有可能急性肠胃炎发作了。所以沈妈妈也就暂时放过了自己的女儿了。
不过,既然女儿已经算是吃撑了,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沈妈妈当然还是要女儿好好地去走动走动,消消食的。
“一一,那你出去走上几圈吧。你吃得饱了,就得动。饭后百步走嘛。”沈妈妈吩咐女儿道。
转头她又对自己的丈夫说:“沈建国,你负责收碗,还有洗碗。吃了现成饭,就应该多做些家务。”说玩,沈妈妈就脱下了之前做菜时就围上的围裙,交到了自己的丈夫的手中。
沈建国同志被自己的妻子这么一说,这个委屈就不提了。明明他之前还是帮着择过菜啊什么的,也算是做了家务了。可是在妻子看起来,那是绝对不如那个回来之后根本就没有进过厨房的小女儿了。这个社会还真的是认真干活的比不上有个当妈的啊!
不过,他转念一想,看起来自己的妻子那是要陪着自己的女儿去外面散步去了。这样看来,自己留在家里面洗碗什么的倒也是不错。至少自己不会和孩子她妈独处了。要知道自己现在这心里有亏欠的时候,最怕的就是面对对方的冷遇了。
沈爸爸自己想通了之后。也算是很痛快地就接过了洗碗的活。沈妈妈正好拉着女儿走出大门,母女俩人在大院里一块儿溜达溜达。这样的好机会从女儿考进了大学之后就不大有了。而今天杨蕊终于又一次有机会和女儿一前一后,在大院里走一走,聊一聊,做一些母女两人在沈阳的时候常做的事情了。
因为肚子太撑的关系,沈一一没有走得太快。相反的,她走得相当地懒散。边走边听着被微风吹拂的树叶的沙沙的声响。
沈妈妈则是走在女儿的身边。配合着女儿的步伐。
身边不时有同样在这个时间点出来散步的一些大院里的家属。她们走过了沈一一和沈妈妈的身边的时候,都不由地朝两人看了过来。而沈妈妈则是抱持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和善地朝对方笑笑。
沈家所住的这一处房子的主人是谁大院里的大多数人都知道。本来都以为沈老爷子高升后,这处房子就会一直空关呢。结果终于最近有人又搬了进来。自然会有消息灵通的人士打听到房子的新主人是谁。其实大家从房主的姓名,加上不时进出的军车,也会推测到那一定是新近升任大军区副司令的沈老爷子的儿子。只是这新搬进来的两个人也不大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让院子里的大伙还是对这家人感到很神秘。
所以这么些时间下来。如果说问起大院里的大家对沈家人的印象,那就是这家人长得还都不错。男主人长得魁梧有力。女主人长得斯文秀气。后来家里又来了一个小男孩,那是长得白白净净的,看上去就是小帅哥一枚。一开始有人以为那是这夫妻两人的儿子。大家不免纳闷,怎么这夫妻两人要孩子要得这么迟?这小孩似乎年纪上也小了一点。不过后来又有人说其实这小孩不是夫妻两人亲生的。而是寄居在沈家。沈家夫妻的小孩是一个女儿。
有的邻居说她们看到过沈家的女儿,更多的邻居则说没有看到过沈家的女儿。反正因为沈一一经常不着家的关系,对于她有印象的邻居还真的不多。可能大家即使看到她走在大院里。因为不知道她是哪一家的闺女,所以主动能够把她和自己的父母能够联系起来的也不多。
不过。今天就不一样了。这母女两人走在了一起,任是谁一看也知道,沈一一肯定是沈妈妈的女儿无疑了。不然的话,沈妈妈哪会这样嘴角含笑地走在一个少女的身边呢?
有些人自来熟地,或者是以前和沈妈妈也搭过话的,自然就开口和母女两人打起了招呼来:“哟,小江啊,这是你家闺女吧?长得真俊啊!”
而沈妈妈则是脸上堆满了笑容,很是愉快地回答道:“是啊。我的女儿,现在在清华大学念书呢,所以不常回家。这不,今天还算是她有孝心,知道回来看看我这个老太婆。”
别看沈妈妈嘴上是在埋怨着女儿,可是听话的人谁不知道她其实是在以另外一种形式炫耀呢。这女儿长得漂亮,又是高等学府的高材生。这可都是为人父母值得骄傲的东西啊。
当然,沈妈妈可不认为自己是在炫耀。相反的,她已经认为自己是很低调的了。要知道她只不过说女儿是在清华大学念书的,还没有说女儿在清华大学念书念得有多么得出色呢。要是她们知道女儿不但书念得好,还很会赚钱,那还不都得惊呆了,然后羡慕死他们啊!
不过沈妈妈低调也有低调的原因。女儿大了,自然女儿的亲事就成了母亲心中的一个担忧。做母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女儿婚姻幸福。不过活了那么多年,沈妈妈也已经看过了不少的社会百态。她可是知道社会是多么的复杂的。她希望未来的女婿,喜欢上的是女儿这个人,而不是女儿的那些金钱啊名气啊之类的身外物。所以沈妈妈有意地不在自己家大院里传播女儿的丰功伟绩,就是为了避免出现一些心术不正的人把女儿当成目标。
沈妈妈很是享受大院里的各位对着自己女儿所送上的种种关于女儿的美貌和母女两人形象的溢美之词。特别是有人说她们母女两人看上去像是一对姐妹花的恭维更是让她心花怒放。连带着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沈一一今天跟在母亲的身边,很好地充当了一个人形的“爱玛仕”,成全了自己母亲的虚荣心。她满以为自己的母亲把自己给拖出来一起散步,那是因为有些母女间的体己话要和自己说的。沈一一却没有想到,原来妈妈把自己给拖出来,其实是为了满足她自己的虚荣心来了。沈一一暗暗地翻了个白眼,好在天色已经渐晚,光线不足,而没有人看见。算了,反正自己平时也因为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常常不着家,现在既然这样做能够让母亲高兴,那就扮演一个乖乖女,让妈妈脸上的阳光更加灿烂吧。
所以沈一一也是脸上绽放着最灿烂的微笑,更加优雅有礼地向着大院里遇见的各位邻居大婶们打招呼,虽然不介入母亲和其他邻居的对话,但是还是扮演好了一个跟在母亲的身边的小跟班的角色。而这样的笑容,则是为沈妈妈赢得了更多的赞扬,但也狠狠地在大院里为沈一一给拉了一把仇恨。因为沈一一今后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大院里的家长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了。那些因为沈一一而被家里的家长给逼着进行学习和仪态养成的大院里的娇娇女们也没有在家里拿出张纸来,写上沈一一的名字,画上圈圈诅咒她。只是沈一一哪里管得到那么多。被热衷于和邻居进行着言语交际的沈妈妈给谅在一边的沈一一已经在考虑起了,一会儿回家和自己爸爸要谈些什么,自己的老妈到时候能不能解开目前明显因为自己的父亲不回家而产生的低气压的警报了。这些问题才是她真正关心的事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