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开启小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
444100000016

第16章 仁慈的报酬

一个周末的晚上,松树堡的寡妇正和她5个年幼的儿女围坐在火堆旁。虽然和孩子们说笑着,但她心里却愁云密布。在这个广大却寒冷的世界里,她没有一个朋友,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这一年来,她一个人用那双瘦弱的双手支撑着整个家庭。

如今正属寒冬,森林早已披上了洁白的银装,北风吹得松枝哗哗作响,连她的小屋也颤动起来。屋内的火堆上正烤着一条青鱼,这是她们全家惟一的一点食物。当她看到孩子们欢笑的脸庞时,心里便充满了无限的凄楚和焦虑。是的,她相信上帝一直保佑着她,并了解她的疾苦和贫困,她也知道上帝曾经答应帮助那些孤儿寡母,而上帝绝不会食言,可她现在仍然感到万分的凄苦和无助。

几年之前,上帝带走了她最大的儿子。他离开家庭,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找宝藏,从此便杳无音讯,再没回来过。不久,上帝又派死神带走她的伴侣和依靠——丈夫。但她从来都没有沮丧过。她艰辛地劳动,不仅供养着自己的孩子,还不时地帮助其他的穷人。

懒惰的人只要还能够生存,就能忍受着贫穷。而自私的人即使在寒冬中也不会受到考验,因为他的情感不会因此而痛苦,心灵也不会因别人而悲伤。只要在闹市之中,即便是最无助的人也还怀有希望,因为面对痛苦,仁爱还没有完全收回她同情的双手,关闭她无私的心灵,闭上她博爱的眼睛。

可是松树堡的这位寡妇,却丝毫感受不到人类的仁爱,上面所说的一切都不能安慰她。她如今只能无奈地弯下身,将最后的食物分给孩子们。这时,一股神奇的激情忽然鼓舞了她的精神,她的脑海中浮现出考珀优美的诗句:

“上帝不会通过简单的感觉便下判断,

我们应该坚信他是仁慈的;

在他眉头紧锁的严肃后面,

是一张仁爱和微笑的脸庞。”

她刚把这最后的食物放在桌上,就听到一阵敲门声和狗叫声。全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跑去开门。门口站着位十分疲倦的旅人,他衣衫褴褛,但十分健康。旅人走进屋,请求留宿一夜,并想要一些吃的。他说:“我一整天滴水未进了。”寡妇听了十分难过,现在她心里关心的不只是自己的事了。她毫不犹豫地把最后一点食物分了一份给旅人,并微笑着告诉孩子们:“我们绝不会因为这小小的善举而被遗弃,也绝不会因此陷入更深的困苦之中。”

旅人于是来到盘子旁,当他发现盘中的食物少得可怜时,抬头惊奇地望着这一家人:“天啊,你们只有这一点食物吗?”他叫道,“但却仍然把它分给一个陌生人?你们真是太善良了。可是,”他继续问,“你们慷慨地分给我最后一点食物,这些可怜的孩子不就要挨饿吗?”

“是咽!”寡妇忽然泪流满面,“可我还有一个儿子,如果他还没有被上帝带走的话,现在不知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我如此待你,也祈祷别人能如此待他。上帝的仁爱遍施大地,像他保佑以色列入那样,他同样会保佑我们。就是此刻,我的儿子可能也在四处流浪,和你一般疲惫饥饿,我只希望他能被一户人家所收留,即使这户人家和我们一样的贫困。因此我又怎能背叛上帝,不真诚地收留你呢?”

寡妇刚说完话,旅人便激动地跑过去抱住了她。“上帝果真使你儿子被一个善良的家庭所收留,并且赐予了他财富,使他能感谢真诚收留他的人:我的妈妈!哦,亲爱的妈妈!”原来旅人正是寡妇多年未见的大儿子,他刚从印度归来。为了给家人一个惊奇,他掩藏了自己的身份。当然,这是一份最令人感动,也最令人快乐的惊喜!

寓意点拨:

善行必有善报

故事中的女主人翁给我们上了一堂人生哲理课,她向我们展现了人性中的善和美。使得我们感情到:善行必有善报。

人活着应该有助于人,真诚待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家的帮助和尊敬,才能感到真正的快乐。

善良、诚恳、坦率、慷慨,都是宝贵的财富,这种财富要比千万的家产有价值得多。而且有这种财富的人,没有一分钱的资本,也能做出伟大的事业。

如果一个人能够大彻大悟、尽力去为他人服务,他的生命将来也必定有惊人的发展。人生的美德没有再比和气、善良,来得更宝贵了。

给别人以帮助和鼓励,自己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有所收获。通常,一个人给人家的帮助和鼓励越多,从人家那儿得到的收获也越多。而那种吝啬的人,对他人不表同情、不予赞助的人,无异使自己陷于孤独无助的境地。有时说几句鼓励的话,就可以造成许多的成功者,也就大大地有利于世界。

世界上到处有着给那些爱人者、助人者建立的纪念碑,如果这纪念碑不是用大理石或古铜建成的,那么就是建立在他人的心中,尤其是被受助者和被感动者的心中。如此说来,善良能给予人们莫大的收获。

智海踏浪:

如果人想自人生中得到任何快乐,就不能只想到自己,而应为他人着想,因为快乐来自于你为别人、别人为你。

——德莱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