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犯罪心理学
447600000033

第33章 暴力的催化剂—青少年网络犯罪心理 (1)

你的网恋能走多远——无明显的犯罪动机

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

——约翰·米尔顿

17岁的小惠是某重点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她的性格非常内向,平时也没什么朋友。相对来说,高二的生活是很轻松的,没有高一刚入学的懵懂,也没有高三面临高考的压力。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小惠也开始憧憬着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她连个谈得来的女同学都没有,更别说男同学了。这时的小惠,将上网视为得到体贴与宽慰的唯一途径,她觉得只有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友情和爱情。

2004年5月的一天,小惠在家里以“沉默格格”的网名进入聊天室。几分钟后,一个叫“多情贝勒”的网友引起了她的注意,对方的幽默和善解人意让她心动不已。很快两人便离开了聊天室,单线聊了起来。对方说自己也是一名高中生,不过才高一,可是由于小学留过一级,所以和小惠同龄。两人真的是相识恨晚,接着就顺理成章开始网恋。

自此,小惠每次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男友”在不在线,时间长了,学习成绩也掉了下来,可是小惠不在乎,只要“男友”说几句好说,她就觉得怎么都是值得的。这个时候,父母察觉到了小惠的异常,当得知她在网恋,并且顾着网恋而把学习抛之脑后时,都觉得很生气,于是将电脑锁了起来。在家里不能上网,小惠很着急,她觉得自己无缘无故失踪,“男友”可能会生气,以后也不会在再理她了。所以,她趁着放学回家的空当跑去网吧上网,想给“男友”留言,谁知对方也在线。对方还说找不到她很着急,所以就逃课出来上网等她。这时的小惠真的是太感动了,她觉得只有“男友”是真心对自己的好的,而父母完全不能体谅自己。这么一想,小惠立即与“男友”约出来见面,并打算与其私奔。

没费多少周折,两人约好了在某网吧门前见面。当晚7点,精心打扮了一番的小惠前去赴约。在网吧的门前,3位帅气的小伙子早已恭候多时。一阵寒暄后,小惠知道他们分别叫“小风”、“小雨”和“小雷”,并且小风就是自己的“男友”。4人彼此认识过后,就找了个饭店一起用餐去了。

吃过晚饭,小风叫了辆出租车将小惠送到了一个小旅馆,两人亲亲密密一同住了进去。第二天,小惠醒来,发现小风不在身边而是在阳台上打电话,就走了过去。没想到正好听见小风正在跟小雨、小雷报告“情况”:“还不错,真是个高中生,还是个处女,让你们昨天一起来,后悔了吧……我是谁啊……那是情场浪子……骗子?我可没骗她,我是高一啊,只不过我高一辍学了就没再上,呵呵……怕什么,玩玩罢了!”打完电话,小风转过身看到小惠泪流满面站在阳台门口,只好笑笑说:“不好意思啊,你都听见啦?没什么,大家玩玩嘛,你不会是玩不起吧?”看清“男友”的真实嘴脸,小惠再也受不了了,拿起一旁桌上的水果刀向其胸口刺去,措手不及的小风倒在了血泊中……

小惠觉得杀死一个骗子是为社会除害,所以,清洗了一番便去上学了。直到警察找到小惠时,她依旧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甚至问:“杀死骗子也犯法吗?”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化情感“网恋”也应运而生。在许多人看来,网恋既虚幻又浪漫,似乎能给生活增添不少绚丽色彩。网恋者幻想能在网络上得到超越一切世俗的纯真爱情。有此类心态的人往往很容易在网络上坠入爱河而不能自拔。但是,由于他们所拥有的恋情带有很大的虚幻性,而这种虚幻的最美丽之处又在于其神秘性,正如人们所知的“距离产生美”。况且,此类恋情中恋人彼此间少了生活中的各种磕磕碰碰,少了许许多多应负的各种责任,少了有矛盾时面对面的尴尬,而多了不少随意与自由。在网上,“恋人们”可以不受限制,尽情“相爱”。 现实生活中爱情与婚姻通常是一种必然的联系,而在网上可以爱得死去活来,却不必谈婚论嫁。所以,具有超脱心理的浪漫型网恋者,便在网上互诉衷肠。他们用手指灵活地敲击键盘,谈人生、谈理想、谈工作、谈爱好、谈浪漫、谈恋情……唯独不谈现实中的爱。也许,他们觉得这种感觉才是最超脱、最浪漫的爱情体验,因此深陷其中而乐此不疲。

当然,还有一些人只不过是想在网络上体验一下交友甚至是好玩的感觉,他们既无心真诚地爱对方,也无意对自己的言行负任何责任。他们只想在网上潇洒乐一回,而从不将此事当真。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所谓的“网恋”就是玩玩而已,根本就不可能投入。也许在现实生活中张口说出“我爱你”这3个字太难,但在网上可以向不知真实姓名和真实性别的“恋人”千百次地敲出“我爱你”。这种体验既可过瘾又有安全感,因为只要一关机便可全身而退了。所有,现在有不少居心不良的人,利用“网恋”进行欺诈犯罪活动,骗财骗色,使不少缺乏社会经验的网恋者深受其害。上述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小惠显然就是因为网恋而被骗色的受害者。在身心双重受伤的情况下,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所有实施了犯罪行为。事实上,她犯罪之前并没有明显的犯罪动机,有的话只是上当受骗后的愤怒与报复。她一直认为自己实施犯罪行为是理所应当的,毕竟在她看来,受害人不过是个“骗子”。完全不了解自己犯了法的小惠还是必须为自己所做的事情付出应有的代价。

知识链接

青少年为什么会对网恋情有独钟呢?主要有3点原因:

1. 青少年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对新奇事物有一种本能的接近和探究的渴望。网络世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同时又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这种通过敲击键盘产生恋情的新的恋爱形式,具有较强的神秘性和吸引力,加上各种媒体对网恋或褒或贬的报道,更是激发了对爱情充满憧憬与渴望的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青少年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期,他们的身高、体重迅速增加,性器官明显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这时,他们已进入性成熟期,他们的性意识迅猛觉醒,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心和神秘感,有了接近异性、了解异性的愿望和需要,甚至对异性产生爱慕。他们开始探索和尝试相恋的奥秘和甜美。现实生活中,对于青少年恋爱的各种禁令及家长的约束,使他们在恋爱的问题上多了一些渴望,少了一些行动。而网络的虚拟性所提供的隐蔽而安全的环境,为他们实现爱情幻想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3. 由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的青少年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有的只是父母的说教和无尽的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与父母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也难得与父母谈心,而学校侧重于学业而非情感,这样他们的内心便会感到孤独、寂寞。上网聊天便成了他们解除寂寞和孤独的途径。如果网友是异性,日久便会生情,发展为网恋。

欲罢不能的赞赏“畸恋”——精神性动机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肖伯纳

青少年网络犯罪精神性动机表现为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满足攻击报复心理、猎奇心理和宣泄心理等。当然,网络还可以满足青少年的缓解其焦虑心理等需求。但是,当群体性的社会规范不能制约其行为的时候,青少年通过网络无休止地满足自己的各种精神需求的同时,也使这些心理被网络“异化”从而表现出犯罪心理。

2007年,年仅18岁的洪某从一个小山村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由于家庭贫困,作为家中长子的洪某,一直想挣钱照顾仍在上学的两个弟弟,于是便利用自己在网络上的天赋,走上了IT创业之路。刚开始,他只为手机上网用户提供在线阅读服务,小说、文集等,但觉得既麻烦吃力,经济收益也不高。2008年年底,洪某发现做“导航站”收益不错,只要能吸引手机上网用户点击,收益会随点击率节节攀升。

于是,洪某在一家著名的网站上,以每月几十元钱的费用租赁了网络空间,并建立了运营“3gp”的手机WAP导航网站。为吸引手机上网用户点击,他在加入链接时,点击率一般,但能维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活。这时,学校要选团支部书记,洪某很想当选。可是,在学校里他属于默默无闻型,没有威信谁会选自己呢?这时,洪某想到了拉选票,怎么拉呢?自己经济上不富裕,没办法大规模拉选票。

没过几天,在一位同学的提醒下,洪某想到了给大家办点实事,什么是大家需要的呢?自己在哪方面可以帮到大家呢?“网站“两个字这时突然在洪某的脑海中闪现。于是,洪某就在外租了一个网络服务器,办起了黄色淫秽网站,免费提供给学校的同学玩。只要谁投他一票,就能得到一个该黄色淫秽网站的免费账号。为同学们办了“实事”以后,洪某果然顺利当上了团支部书记。正当洪某徜徉在喜悦中时,警方查获了他的黄色网站并带走了他。

在警方的询问过程中,洪某供认不讳,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毫无隐瞒。他还说,自己真的只是想着同学心目中树立“威信”,提高一下“知名度”,因为在他看来高超的计算机操作技巧是家境贫寒的他唯一可以炫耀自己的地方。而且,他觉得自己办的是个小网站,警方不会注意到的,也就肆无忌惮了。

都说人犯罪无非是为了“名利”二字,或许这有点过于绝对化。但案例中的洪某为了满足自己畸形化的心理需求,享受他人的“追捧”和“赞赏”,任凭自己的个人主义恶性膨胀,放弃了原有的道德信念,抱持着侥幸心理,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实在让我们感到可惜和遗憾。原本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天赋为社会和他自己做出更多更有益的事情,但他的法律意识、行为规范感全然扭曲了,偏离了轨道,只得为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应有的责任。

名词解释

智商就是智力商数。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成智商的五种因素分别是:

1.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们可以在学习训练中增加一些训练内容如观察和想象项目,通过训练来提高学员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如我们好的学员能全神贯注地长时间地看书和研究课题等,而对其他无关游戏、活动等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就是注意力强的体现。

3.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如我们到老时也还记得父亲母亲年轻时的形象,少年时家庭的环境等一些场景,那就是人的记忆在起作用。

4.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人们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不同的类型他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

5.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象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盗钱哥”的阴谋——财物动机

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三毛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网络,作为新新人类青年一代更是网络的忠诚拥护者。可是,新型的工具是为了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便利的,绝不能用来犯罪。

2009年4月2日,网上的一条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引起了中学生蔡某的注意:银行存款干扰器,可任意增加自己的存款一次,价格500元。

看到这个信息,蔡某脑袋一热,心想:“有了这么个机器,我不就可以拿爸妈银行卡去银行取出一大笔钱来了吗?”虽然蔡某想到这可能是个骗局,但还是鬼使神差地记下了发布信息者留下的QQ号,并将其加为好友。